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臊眉耷目)


  刘琦闻言点了点头,道:“这倒也是……不过,此番去荆南,却是有些危险的事要做,姐姐跟着我,我多少有些不放心。”
  蔡觅突然一用力,将刘琦推倒在榻上,居高临下的看着刘琦的脸,一脸媚笑,双颊略微泛起了晕红。
  “你不答应,姐姐今日便让你出不得这个门!”
  刘琦被蔡觅居高临下的审度着,苦笑道:“姐姐放心,其实这事你昨夜就已经做到了,我两条腿现在还发软呢……不过除了腿外,其余勉强还有余力!”
  说罢,便见他猛一翻身,将蔡觅掀于榻上,惹的她一阵惊呼。
  刘琦遂而扑食。
  ……
  下午,两人一同出了蔡觅的居舍,同乘车撵,去了襄阳另外一处别居。
  那里是刘琦为杜嫣安排的地方。
  杜嫣已是知晓刘琦到了襄阳,但她不似蔡觅那般有可以使唤的婢女去牧府传信。
  她只能在自己的居舍,焦急的等待刘琦来看她。
  “公子!……姐姐?”杜嫣见了刘琦,大喜过望,但看到蔡觅后又是一愣。
  但她还是迅速的反应了过来,匆忙向蔡觅见礼。
  蔡觅拉着杜嫣,娇笑道:“妹妹无需如此,今后都是一家人了,怎还这般客气。”
  杜嫣轻轻的‘嗯’了一声。
  却见蔡觅又命跟随的侍婢递过了一个精致的木匣,送给杜嫣:“妹妹,这里面有三支银燕钗,乃是姐姐新近令人置办,共计六根,今送与妹妹三支,你可莫要嫌弃了才是。”
  燕钗始于汉代,因钗首被做成形似飞燕因而得名,士庶家女常用银钗,普通女子多用铜、骨之类的。
  对于杜嫣来说,三支银钗自是非常珍贵。
  她颇有些受宠若惊:“姐姐这般重礼,让小妹如何好受……自打到了襄阳,姐姐这都是第七次赠贵重之物予以小妹了。”
  “不重不重。”蔡觅一脸关爱之色:“你我姐妹之情,方为这世间最重之事,几根钗子算的什么?”
  说罢,却见蔡觅的杏眼轻瞥了刘琦一眼,道:“妹妹还不快进去换钗与公子瞧瞧?”
  杜嫣羞臊地看了刘琦一眼:“公子,妾身去戴上与你看?”
  刘琦笑道:“去吧。”
  杜嫣遂转身进屋舍去了。
  杜嫣进屋,刘琦略有些诧异的看着蔡觅:“阿姐这是七次送重礼与灵伊?太破费了吧。”
  蔡觅伸出手掌,轻轻的抚摸了下刘琦的脸颊,口吐幽兰:“你阿姐再过几年便是三十大女了……若不想办法栓柱你的这些小妹妹,又如何能拴住你这小弟?是不是这个道理?……少、郎、君?”
  这少郎君三个字,她又像是往常一样,咬的极重,听的刘琦浑身麻酥酥的。
  自家的这个阿姐,着实不是省油的灯。
  少时,却见杜嫣戴着银钗走了出来。
  她此刻却与往昔不同,戴上飞燕钗,竟颇有些雍容气。
  蔡觅拉着杜嫣来到刘琦面前,问道:“少郎君,快来看看嫣儿妹妹,可是更美丽了?”
  刘琦点头赞道:“自然是好看。”
  蔡觅拉着杜嫣,笑道:“妹妹,回头阿姐再予你两匹蜀锦,你可织套好看的裙服,咱俩陪公子一块上路。”
  杜嫣疑惑道:“上路?去哪?”
  “荆南啊,他这次一走数个月,你舍得吗?反正姐姐我是舍不得。”
  “……”
  刘琦闻言先是一愣,接着不由乐了。
  蔡觅这也不知是要做些什么,她自己一个人要和自己去荆南还不成,怎还又要拽上一个杜嫣?
  还真是不够她忙活的了。
  ……
  南下的事情已经定了,刘表便不耽搁,他立刻派人向长安送上了奏疏,请朝廷下诏书,在荆州继续补撰《汉记》。
  荆州使者持刘表诏书,火速奔往长安请奏。
  长安,相国府。
  “刘表的奏疏,诸君都看过了吧?”身穿素衣的董卓,手中甩着刘表的奏疏,笑道:“这老儿想在荆楚立学宫,补《汉记》!哈哈哈哈,终归还是一介儒生,当了州牧却也不做正事,值此时节,刘景升不好好休整武备,储存军械,却偏要做这些无用之功,着实可笑。”
  下方的李傕,郭汜,范畴等人闻言不由尽皆大笑,唯独李儒一脸肃然,脸上竟隐隐有些向往的神色。
  李儒在董卓进京之前,亦是博士,对经学史记,在心中也是隐藏着一层向往与渴望。
  李儒其实也是希望刘表能继续编成《汉记》的,他理解这是身为士人的一份执着。
  董卓废了太学,此番迁都前便尽逐太学生,设立相府十三曹,将全国的官职升迁以及任命之权,尽皆收于相府,彻底的打乱了延续百年的东汉孝廉举仕之道,从今往后,朝廷中枢,文治之事相比于前些年,只怕会一落千丈。
  ……
  “文优,你如何看待此事?”董卓突然出言问李儒道。
  李儒被董卓一唤,回过了神,他忙对董卓道:“刘表设学宫,补《汉记》,不过是座谈客之行,可任其去做!相国只抓天下之实,在雍凉招募兵将,整军布武,东向以争天下,任凭刘表去折腾就是了,何必管他?”
  董卓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文优之言,与老夫所思相同,罢了,不是是区区《汉记》而已,让他编撰就是,老夫也犯不上因为这点闲事得罪他。”
  “诺。”李儒冲着董卓长施一礼,又道:“只是相国,卑职有一事不明。”
  “何事?”
  “自《汉记》补录十篇之后,这大汉天下,最全的记史全篇便应是放置于雒阳兰台的那一部了……按道理来说,这套《汉纪》应未外流,前番迁都,亦也损毁……如何刘景升的手中,却还有一部完整的《汉记》可以续写,此事着是使人疑惑。”
  李儒的这话里话外的意思,董卓自然是能听明白的。
  他这是暗指蔡邕通刘。
  董卓淡淡的‘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此事日后自由老夫细查,文优不必多虑了,只需将心思多往天下大事上想想。”
  “诺,属下谨记相国之言。”
  董卓放下了刘表的奏疏,又从桌案上拿起了另外一份简牍,道:“这是前线我女婿在前线送来的探报……袁绍在河北,抢在公孙瓒之前夺了韩馥的冀州,眼下公孙瓒似受了袁术拉拢,欲与袁绍争夺冀州,当此时节,老夫有意在关东搅一搅这趟浑水,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李儒捋着须子,嘲讽道:“韩馥此人,虽为名士,却无审时度势之才!他自认为乃是颍川名士,便滥用辛评、郭图等颍川士人,妄图以颍川系士人助其掌控冀州,反倒是把冀州本土的名门审配、田丰、沮授等人都得罪了……汝南袁氏在豫州之声威远胜韩馥,袁绍在冀州振臂一呼,辛、郭等颍川系士人哪个敢不应?冀州本土豪士亦因他滥用颍川系士人而转投袁绍,这等结局实乃是意料之中,韩馥此人自寻死路,真蠢钝之徒。”
  顿了顿,李儒又道:“只是没有想到,公孙瓒居然可以不受刘虞节制,擅自从右北平去取冀州,如今还与袁绍相争,此事倒是有趣。”
  董卓点了点头,道:“前几日,还有东面的军报传来,说刘岱以粮草为由,突袭桥瑁军营诛杀了桥瑁……”
  李儒嘿然道:“刘岱任兖州刺史不过一年,在此之前,桥瑁便历任兖州刺史和东郡郡守等要职,其人在兖州势大……若不除他,刘岱如何能在兖州安心治政?”
  董卓一边敲打桌案,一边道:“老夫避于长安,这些关东郡守抓不住老夫的影,便自顾自的在关东彼此征伐……呵呵,却是有些意思,老夫若是让人紧守函谷关与青泥隘口数载,文友觉得这些关东郡守,会互相打成什么样子?”
  李儒笑道:“二袁还未正式相争,这些贼子便已经安耐不住的闹将起来,依在下估计,相国只需在雒阳静待五年,关东诸贼必因互攻而疲惫,届时相国亲领西凉雄师,东向以定天下,必是无往不利!”
  董卓沉吟了片刻,又突然道:“那刘焉,刘表,刘虞,刘宠这一王三牧,又该如何收拾?”


第一百八十二章 自寻死路尔
  李儒听董卓提起了刘氏的一王三牧,遂认真的揣摩了一会,方道:“一王三牧,说着好听,然不过却是四个老朽,一个个都已老迈,能成多大气候?相国无需多虑。”
  董卓摇头道:“不然,这四个刘家老叟虽年迈,却不昏聩,且其等身份尊崇,一个被诸郡守议成了储君,三个是大州牧守……若是各自为政倒是还好,偏偏还有个联盟在当中为引,若任其发展,早晚都是祸患。”
  李儒认真地道:“那相国对这些刘氏宗族,想作何打算的?”
  董卓缓缓的站起身来,在厅堂中央来回的踱着步子……
  “眼下诸郡牧守为扩充势力,皆彼此相杀,可这些刘氏宗族,却似置身于事外,此实非老夫所愿。”
  李儒眯起了眼睛,道:“相国是想将宗亲联盟中人,亦拉入二袁争斗?”
  “不错,只有让宗亲之盟与诸侯之盟彼此内斗,互相消耗,老夫在关中坐观成败,方为上策。”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