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刘琦也并不是真的想否定人家的劳动成果,只是他不想在众人面前夸夸其谈,显得那么没有水平,他只是想先告诉大家这份纲要需要改正,至于具体改哪里,回头他自然会和庞德公细聊。
不过这些学宫中的士人也真是够矫情的,自己也没有完全的否定他们,只是说适当的需要调整,他们就不高兴了?
难道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就必须是没有瑕疵,无可挑剔的吗?
刘琦微微一笑,对蔡琰道:“蔡大家之言,甚是有理,刘某随意评说诸君辛劳之作,却是有些不该了。”
蔡琰急忙道:“我等不敢这般作想……其实,诸君并无此意,只是蔡琰一人想听听府君的高见而已。”
司马徽在一旁捋着须子,满意的点了点头,暗赞好个聪慧良善之女。
面对南阳郡守的质疑,她当面站了出来与之对立,却偏偏又不拉在场任何一个人下水,将旁人全部置之于事外,说话又知礼懂进退。
想不到蔡中郎居然教出这么一个女儿来,实属不易。
刘琦转头看向庞德公,道:“老师,那我就说了?”
庞德公点点头:“但说无妨。”
刘琦举起了手中的缣帛,道:“这套《后汉书》,我的意思是从光武帝皇帝时起,集中汉书,史记,汉记等诸部大作,合做此一部史料之策,诸君在当中所列的史事列传,我适才看了一下,内容上倒是无问题,但唯独有一点……”
说到这,刘琦长叹口气,道:“诸君不觉得,这当中的本纪,列传是不是有些依旧在走《东观汉记》和《汉书》的老路?却是没有延伸拓展,没有所谓的创新,在形式上,依旧是与《汉书》相同……我大概看了一遍,却是没有能够超越先贤之作的特点。”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汉书》《史记》《东观汉记》等著作既然能够被称之为经典,那就说明这些典籍很难被超越,记载历史的著作,说来说去不过是就是大事记而已,又不能凭空捏造出什么花样,哪里是那么容易超越先贤的?
在场诸五业从事闻言,不由各个在心中对刘琦嗤之以鼻。
这小子仗着自己年轻,身居高位,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蔡琰听了刘琦的话,心中也不免微微有些失望。
她本以为刘琦当众驳斥,会提出什么高论,没想到却也是些夸夸其谈之语,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干货。
刘琦见众人不信,不由微微一笑,道:“我来学宫之前,也大概林列了一些后汉书应有的纲目,这当中有一些与诸公所列重合,有一些却也属于我自己所思,请诸公多多指点。”
说罢,便见刘琦从袖中取出了一卷縑帛。
蔡琰转头看了看庞德公,却见庞德公冲她使了一个眼色。
蔡琰明白了,随即主动上前,接过了刘琦手中縑帛。
蔡琰接过之后,展开来看,顿时愣住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党锢传与列女传
相比与长沙学宫的诸位从事所撰列的《后汉书》纲领,刘琦所写的那些纲目列传,在细枝末节上显得非常之粗糙,远远不及诸位从事们所林列的列传严谨全面,他的这份纲领,论起细节,在场任何一个从事的水平都可以超他三条街。
但令蔡琰惊奇的是,在编撰纲领细节的方面,刘琦的水平虽然很一般,但他这份缣帛之上,确实有些内容可以称得上是超越先贤的。
按照刘琦自己的话来说,他确实是达到了创新的目地。
其他的汉书和汉记中,个人列传一般是囊括汉朝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宗室王侯,重要将领等等,
这些人对大汉朝的发展贡献巨大,为他们单独列传自然是无可厚非。
但是刘琦所列的纲目中,除了这些重要人物的传记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列传……《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
相比与前书,这确实算的上是极大的亮点。
不过这些别出心裁的列传,在蔡琰看来,当中却也有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
《文苑传》主叙大汉文化圈中的大能贤士,《逸民传》中记录的是那些不愿为官的隐居名士,这些列传自然是会受到诸位学官们的肯定。
《方术传》……方术之道在汉朝也是备受推崇的门术,特别是谶纬之术一向为世人所深敬深畏,自可独列一传。
《独行传》则是讲了那些高绝之人所办的惊世骇俗之事,列之为传当之可也。
但这《党锢传》《宦者传》《列女传》……就容易引起非议了。
蔡琰的眼眸中流光闪动,她此刻看向刘琦的眼神与往昔相比明显有了一些区别。
她莲步轻移,将那卷缣帛递给了庞德公,轻声道:“尚长公,刘府君所撰的《后汉书》纲领,当中确实是有独到之处,不过也有些东西似不合时宜,还请尚长公审阅。”
庞德公伸手接过了蔡琰递过来的那卷缣帛,缓缓地打开观看……
不多时,却见庞德公一直处于微磕状态的双眸猛然间增大了。
刘琦仔细观察,发现庞德公的脸色竟是有了几番变化。
他先是露出了些惊讶的表情,接着似又有些欣喜之相,但随后又微皱眉头,似有犹豫。
琢磨了半晌之后,庞德公遂将那卷缣帛交给了司马徽……司马徽看后亦是喜惊参半。
然后又是韩暨,和洽,杜袭等人……众人看过刘琦写的纲领之后,表情各异,有的惊有的喜有的则显得很疑惑。
从事彼此低声交谈,暗中议论纷纷。
但不论众人持何样的表情,刘琦都能够感觉的出来,这些人适才看向自己时,眼神深处的那份轻蔑之情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他们就好像刚刚认识自己一样。
虽然这些人对刘琦所撰的这份纲领的部分内容依旧有些质疑,但总体来说,他们还是很佩服刘琦的。
这些五业从事都是名士出身,不说学究天人,也是足可称之为才冠一州,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夸夸其谈之辈他们绝不会服气,但对能拿出真材实料干货的人,他们也绝不会故意打压。
士人亦有士人的底线和行为标准。
从事赵俨第一个站了出来,道:“尚长公,刘府君所列的这份纲领,虽然在细则上确实有需要改进之处,但俨承认,府君所列之纲领确实是做到了推陈出新,若以此为细则进行深撰,则这部《后汉书》……”
说到这,赵俨略作沉吟,斟酌了片刻,方才缓缓言道:“若是撰写的精准得当,确实有望可成超越先史之著!”
庞德公捋着胡须,点了点头道:“诸公都有什么意见,大可提出来,今日伯瑜来此,其身份乃是某徒,并非南阳郡首,诸君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无需顾忌。”
从事王谦笑道:“谦与府君,少有往来,我虽知刘荆州虽有名士之才,然于刘府君之能,却一直不甚了然,可今日方知虎父无犬子,刘府君年纪轻轻,于著书之道却有这般领悟,当真是令人惊叹……王谦佩服!”
刘琦急忙道:“王君过赞,刘琦不敢当。”
杜袭道:“府君无需过谦,这在座之人,哪个不是一方名士?岂会因为府君的身份而故意吹捧?实在是府君年纪轻轻,确有真才实学!方能令我等出此肺腑之言。”
“不错,府君有逸才。”
“我是佩服了。”
“哈,说句实话,刚才府君批我等纲领之时,我心里是真的不服气,但看了府君的纲领,方知人外有人!”
“府君若是不为一方之长,坐镇学宫,久后亦当是荆楚学宫中人之首,日后可为天下名士。”
“真乃一州之才也。”
庞德公听了众人的话,也是乐呵呵的,表情显得非常高兴。
自家的徒儿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他这个当老师的面上自然也有面子。
庞德公当初因刘琦一语而被点醒,遂入了荆楚学宫,并收刘琦为徒……但对于刘琦的学业,庞德公其实并未抱太大的期望。
在他看来,刘琦在学术上的成就再高,也不可能高的过刘表。
可现在的情况看来,庞德公知道自己是看错了刘琦。
说不定,他今后在士林中的名望,或可超越自己。
司马徽在一旁道:“伯瑜所撰纲领,确有可取之处,然正如昭姬所言,当中还是有一些东西,似不合时宜,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繁钦言道:“水镜先生之言是也,依在下观之,府君所列的纲领中,有一些并不适合单独列传。”
刘琦道:“愿闻其详。”
繁钦拱手道:“首先便是这《党锢传》和《宦者传》,以钦夺之,这两卷就不宜单列成传传于后世……毕竟党锢之祸曾令贤臣枉死,若将党锢者列传,恐有抨击先帝治政之嫌!至于为阉宦之人列传……恕我直言,他们不配!”
刘琦转头看了看庞德公,问道:“老师也是此意吗?”
庞德公淡淡道:“我倒是想听听你的见解。”
刘琦站起身,向着在场诸人做了一礼后,随即义正言辞地道:“适才繁君所言,确实有道理,党锢之时,多有贤臣被害,或死或逃,有的终身不能为官,严君亦是当中一人,但也正是因当年党锢,使多少名臣同僚含冤而亡,阴恨而终,如今党锢虽解,但死去的人确确实实的是死去了,而我们士人立书,讲的是实事求是,遵守史实,在座的诸位皆是学宫中的学士,却并非朝臣官僚,又何须多有顾忌?”
相似小说推荐
-
黄天之世 (罗小明) 起点VIP2022-09-24完结305.9万字 11.61万总推荐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苦难,腐败,欺凌!&rdqu...
-
龙影战神 (乱舞沙) 潇湘VIP2019-05-28完结十五年前,华夏成立一支神秘部队。他没有番号,没有编制,甚至国家不承认他的存在。但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