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臊眉耷目)


  典韦呆愣楞的看着那医官,少时才回过味来。
  他怒斥道:“好大胆!你个行医抓药之人,竟也敢喝命于某?”
  “不得无礼!”刘琦出言喝斥了典韦。
  言罢,却见刘琦对着那医官道:“典君伤势的事,我会劳记于心,多谢医者以实情相告。”
  那医者走后,典韦颇不服气的问刘琦道:“某家哪里有那般伤重,还需静养三十日?简直好笑!府君莫听这庸医胡乱诊断,他分明是要坑害于某。”
  刘琦转头看着典韦,突然间笑了。
  “医者仁心,他与你又不曾相识,如何要坑害于你?你莫要胡闹,来日我派人送你回西陵养伤。”
  典韦撅起了嘴,似还要与刘琦争辩,
  却见刘琦脸色一沉,道:“休要多言,你若是再呱噪,三十日后我都不会让你重返军前。”
  典韦颇是为难地道:“可是南蛮营,一向便都是由末将统领,若是末将回了西陵,南蛮营当由何人统管?”
  刘琦淡淡言道:“我不能领兵吗?”
  “您?”典韦一下子睁大了眼睛。
  刘琦也不做解释,而是转移了话题。
  “典君,汝昨夜与陶谦的丹阳兵交手?觉得其战力如何?”
  典韦没有想到刘琦会这么问,沉吟片刻方才言道:“确实是一支强军,好生了得。”
  “为什么了得?是跟陶谦的训练有关系吗?”
  典韦很是直爽的言道:“末将不知陶谦练兵如何,但却听说过丹阳郡内多山险,民众好勇斗狠,山内有铜铁矿,其人常私铸兵械,好武习战,高尚力气,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这样的兵卒若是招募为卒,就算是不善练兵,又岂能不善战?”
  刘琦仰头哈哈笑了几声,
  少时却见他突然低头,看着典韦道:“典君,咱们也组建一支丹阳军怎么样?”


第二百六十七章 最强的兵源是山越
  南蛮营,毫无疑问是一只强大蛮族步兵,而南蛮营兵源的主要来源,则是荆南的诸蛮部落。
  而荆蛮部落目下与刘氏交好,则南蛮营便可源源不断的从荆南七郡补充兵壮。
  可以说眼下的南蛮营算得上是刘氏父子在荆州的军事基础,依仗着这份基础,刘氏直属的兵将愈发壮大,则刘表刘琦父子在荆州、在南方、在整个大汉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重。
  不过南蛮营的存在,并不妨碍刘琦去招募其他地区的强卒。
  要想称雄于诸雄之间,谁的手中也不会只有一张王牌。
  昨夜见识到了丹阳兵的精悍实力后,刘琦也开始眼热了起来。
  好东西,谁都想要。
  组建一支丹阳精兵作为班底,与南蛮营相辅相成,成为自己麾下的另一支王牌部队,山阳刘氏的军事实力自然会更上一个台阶。
  典韦听刘琦说想要招募丹阳兵,忙问道:“府君打算如何招募多少丹阳兵?末将愿为府君办妥此事。”
  看着还趴在床榻上,浑身是伤的典韦,刘琦有些憋不住乐。
  “你这一身的刀伤,还是好好休养吧,招募丹阳兵的事,回头我自会处理。”
  “嗨!府君如何小瞧于某家?某家如今虽有伤,却不妨碍走访乡间啊!招募些许黔首入伍这事一则不需动武,二则无需征战,有甚难哉?还不是小事一桩。”
  刘琦淡淡道:“谁说我要招募普通的乡亭黔首了?”
  典韦闻言顿时愣住了。
  半晌之后,方见他大嘴一咧,哈哈乐道:“不招募乡亭中的黔首,难道府君还要去招募那些山越之众不成?”
  刘琦微笑着看他,笑容很和蔼,但却没有回答。
  典韦心中猛然一紧。
  他惊诧的问刘琦道:“府君该不会是真的想要招募……那些丹阳郡的山越为卒吧?山越可是与叛逆无异!”
  “但在丹阳郡的兵源中,也确属山越战力最强,比普通的乡亭黔首要强许多,既然要组建一支丹阳军,那自然便要招募最强而善战的兵卒。”刘琦眯起了眼睛,不咸不淡的回复典韦。
  当然,刘琦也知晓这样做的风险极高,丹阳郡普通的黔首为卒,尚且不好管理,极易叛乱,更何况是那些常年躲在山区中,自成一系与郡署对抗的丹阳山越?
  丹阳兵出身于山蛮杂居的丹阳郡,最能战天斗地,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些丹阳人打敌人的时候猛,打自己主公的时候特别猛。
  历史上的曹操也曾招募过数千丹阳兵……“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丹杨募兵。”
  但很可惜,这些丹阳兵最终背叛了他。
  《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
  无从想象,只余五百士兵不反的数千叛军是何等危局!可怜曹操大半夜被自己手下的丹阳兵撵的满山乱窜,三角裤都顾不上穿。
  刘备更是直接被手下的丹阳兵从徐州赶了出去。
  孙权就厉害了,基本上每年手下的丹阳人都要造反一次。
  而如今,刘琦想招募的,更是丹阳郡中,最具有反叛意识的山越。
  这当中的风险系数,自然是不言而喻。
  但刘琦就是想试试,人活一世,总得做点旁人不愿意做,或是不敢做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才精彩。
  不过若是想在丹阳郡本地招募山越,刘琦先想要办法先搞定了陶谦。
  ……
  陶谦夜袭荆州军营,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眼下颇有些惆怅。
  他按照许耽的建议,与宛陵县的吴景联合,回防于淮水之边,在那里安营扎寨,与宛陵城的本地兵马呈犄角之势,防备荆州军来袭。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陶谦在丹阳郡老家的两个儿子,被人带到了他的大营中。
  陶谦的两个儿子,分别叫做陶商和陶应。
  身为名士陶谦之子,他的这两个儿子自然是从小就接触五经之学,并在陶谦的运筹下,成功的进入了雒阳太学,并在太学的毕业考试中顺利的考中科甲,任为补郎,下方到地方历练,
  两个孩子只等被举为孝廉后,便可再重新进入雒阳三署郎中,等待真正的去往地方就任。
  但世事多变,这两个孩子本应有前途的孩子,却被性格倔强的陶谦给耽误了。
  中平二年,陶谦随张温讨伐北宫伯玉回返雒阳后,曾在百官宴席上当众羞辱张温,
  张温表面上并不怪罪陶谦,且没有对其予以行为上的报复,但不知为何,陶谦的两个儿子自中平年间至陶谦前往徐州任刺史的这段期间,在地方就任补郎的他们,无论是怎么使门都,或是努力干出多少政绩,就是在本郡拿不到孝廉的名额。
  其实有心的人,稍稍仔细想想,便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两个孩子耽误了好几年,最终在董卓乱政,天下纷乱后,陶家二子也只能是返回了丹阳老宅,闭门苦读,继续研究经史之学,远离政坛之争。
  陶谦俩儿子的前途,算是被他爹在无形中给坑了。
  然如今,天下时局有变,陶谦就任了徐州刺史,凭借丹阳兵压制了地方的豪强势力,成为了徐州的第一大佬,而雒阳太学被废,陶氏子弟想要出仕,已经不需要再走当初的老路子了。
  而且,在这种特殊的时局和背景下,陶谦下一步除了要继续招募丹阳兵扩充军事实力外,也需要家族的人进驻徐州帮他掌控局面。
  不消多说,陶家的这两个儿子自然就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陶谦需要陶商和陶应来徐州帮他的忙。
  将自己的想法对两个儿子说了一遍后,却见陶谦对其长子陶商道:“商儿,为父前番攻荆州军不克,想来荆州兵不久之后必来报复,南蛮营悍勇不在丹阳军之下,为父眼下实无闲暇去招募各乡亭的黔首为士卒,唯有靠你来替为父督办此事。”
  陶商和其父的性格迥然相反,是个很腼腆很温和的人。
  他犹豫着对陶谦道:“父亲,孩儿不善此道,恐不能胜任。”
  陶谦的脸一下子就落了下来,不满道:“混账!天底下谁是一下生就精通此道的?还不是后天慢慢习来,就是为父,年轻时也不是什么都会,这诸事却不都是在于多学多练么!”
  陶商闻言拱手道:“父亲教训的是,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陶谦又转头看向陶应,道:“应儿也一样,辅助你大兄去替为父募兵,务必要招募得五千强卒,知道吗?”
  陶应惊诧地道:“五千?这么多?”
  “这还算少的,徐州之地有很多事是你们不知道的,这丹阳兵便是我陶氏在徐州立足的保障,士卒数量务必要多多益善。”
  “唯。”
  “去吧,我让曹豹辅佐你们兄弟二人,好好督办此事,回头和为父一同回徐州,咱们陶氏的基业从此以后便不在丹阳了。”
  陶商和陶应兄弟彼此互望了一眼,方才告辞离去。
  待兄弟二人走后,陶谦方才捋着自己下巴上西数的胡须,喃喃道:“刘伯瑜……接下来,汝当要如何出招呢?”
  陶谦对于刘琦接下来的行动,设想了诸多的可能性,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什么偷袭,强袭,断粮等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