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臊眉耷目)


  袁氏若能得他,则对刘氏呈扑杀之势。
  他若倾向于刘氏,则可逆推袁氏。
  “文和先生,那依你之见,刘某当如何处置此事?”
  贾诩轻声道:“虚与委蛇,且应了曹操的盟好之意,派使者前往兖州,回送曹操重礼,先稳住对方,然后再思今后当如何行之。”
  刘琦点了点头,他明白贾诩为何要让他这么做。
  眼下的局势尚不明朗,曹操究竟想干什么袁绍究竟想干什么,乃至于朝中的人是不是与自己最后也是一条心,所有的事情刘琦都说不好。
  在局势不明朗的时期,他就需要先吊着曹操,待局势明朗之后,再做计较不迟。
  ……
  次日,刘琦接见了毛玠,与他详谈许久,对曹操的诚意表示感激,同时派使者随同毛玠一起返回兖州,向曹操表示自己的“友好”。
  就这样,曹操和荆州方面的局势暂时形成了稳定势态。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刘琦在荆州开始主抓镇西稻的普及和摊丁入亩的效率成果。
  政策是有利于普通黔首税收的政策,但相比于普通的百姓,门阀和豪强自然是会抵抗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历史上阳奉阴违的事情太多了,刘琦见怪不怪。
  不过,见虽然是见多了,但却不能不管。
  一定要把政策施行到底,刘琦现在不怕地方豪强造反,但就怕政策的渗透不够深入。
  针对这件事情,刘琦还专门找一众手下们进行磋商。
  当然,这当中并不包括蔡氏中人和蒯氏中人,包括一些其他的南郡豪门。
  摊丁入亩的政策在根子上,也大幅度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若是刘表和刘琦父子刚刚到荆州,施行这样的政策毫无疑问,蒯氏和蔡氏一定会一起反他。
  但是事到如今,他们心中虽有怨言,却也只能遵从。
  因为荆州的主要军事权力和财政权力,已经到了刘琦的手中,在权力集中的情况下,大族想要存活,只能依靠刘琦。
  但在这件事上,他们终归与刘琦不是一条心。
  所以,刘琦主要找能够与他商量这件事的,是目前家族利益还不受摊丁入亩损害的荀攸、贾诩、刘晔等人。
  经过了一番商议之后,刘晔说了一套详细的办法。
  “自古施行新政,则必须要有要人监管,君侯先前已经设立三法署,此事自然要由三法署监管,确保各郡、各县两税赋完全摊入了田赋当中,同时针对各郡县呈报上来的田亩数量,不论是旧田还是新田,下派专人进行考证,查清核实地方是否偷瞒藏报!”
  刘琦点头道:“子扬之言甚是,只是三法署要清点此事,必然要有大量的人力投入,人说实话,哪都有,重要的是该用哪些人……大部分的官员,还是和地方望族豪强沾亲带故,恐彻查不利。”
  刘晔也有些头疼。
  想要彻底规避这种情况,就要将派往各地各县清查的人的身价档案,全部捋顺一遍,然后再看哪个人和哪个郡哪个县的关系较少,从而彻底规避这种家族裙带式的问题。
  问题是,大汉朝四百余年,各郡县豪强家族林立,彼此之间盘根错节,想找一个和本州官员和地方豪强没有一点关系的家族,实在是太难了。
  荀攸捋着自己的须子,没有说话。
  对于摊丁入亩的策略,荀攸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欣赏的,能够想到这种办法来实现田亩计算无从欺瞒,同时又使民间无包赔之苦,这是非常了得的。
  但是,荀攸身为颍川高门中人,对此自然也不甚喜,虽然他知道此举缓和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能够长久地维护最高层人的利益……
  所以他不好发声。
  厅堂中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
  最终,刘琦还是看向了贾诩:“文和先生,你有何法,不妨试言一二?”
  贾诩心下一叹,虽然他知道刘琦最终还是会问他,但说实话,他委实不想当着刘晔和荀攸的面献策。
  毕竟,这事若是传出去,可是个得罪人的事。
  “末吏目下也无甚好的办法。”
  刘琦一听,心中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样吧,你们且先回去,好好思量,针对此事到底有什么好方法,不妨给我拿来,咱们再仔细研究。”
  几个人一同起身,道声:“诺。”
  三人走后,刘琦一直在厅中,静静等待。
  若是等不来信,那回头他就得跟姓贾的好好谈谈心了……
  但贾诩最终还是没有辜负刘琦的期望。
  很快,便见许郸急匆匆地赶回了刘琦的府邸,向他献上了一份简牍。
  仔细一问,是这几位谋士在离开府邸之后,贾诩借口如厕,慢了那几人一会,随后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简牍,悄悄给了许郸,让他帮忙转给刘琦。
  刘琦将那简牍展开后一看……连字都不是贾诩自己写的。
  “善藏者,就是不想让人抓住把柄啊,活得真累。”刘琦无奈地摇了摇头。
  次日,刘琦下达命令,着襄阳学宫、长沙学宫、西陵学宫等荆州主要学宫,每一间学宫推荐一百名十七岁以上的学子名册和履历到州牧署,因牧署有临机要务,需要用这些学子。
  同时,刘琦将消息散播在各个学宫,这一次州府所要处理的临机要务,若是被选中的学子能够做得好,可以算作科考成绩,酌情给予评优。
  荆州已经连续三年施行科考制度了,各郡的储备官员,就算是要走门子,但也同时要走一遍考试的流程,这是硬杠,不容变更,这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为了维护参考的公平制度。
  虽然不能够直接酌情提拔,但若是能够算在科考的成绩中,对于这些士子也是天大的好事。
  一时间,整个荆州报名为州署这次临机要务而主动献身的学子络绎不绝。
  当刘晔、荀攸、蒯越等人知道了刘琦的举动后,不由皆在心中大感佩服。
  君侯当真是高明。
  这次对摊丁入亩施政情况的深入检查,他不用在职官员,而改用各学宫的学子……摆明了就是不想给下面的人暗中动手脚的机会。
  荆州学宫的学子,本土学子只占一部分,很多都是从北方各州郡南迁过来的,由于离开了故土,没有家族基业庇护,他们做梦都想在荆州当官,重振家族的往昔峥嵘。
  而在这种原因的促使下,他们必然会兢兢业业地为刘琦卖这一次命!绝不会有半分疏漏。
  而由于摊丁入亩主要审查的田地,编审之年,一旦核实准确了,照例造册,则无需再加稽核,以后若是再行稽查,只需在原有田亩之上另加新田即可。


第七百九十五章 刘琦得子
  一转眼,夏天过去了,建康三年的秋季到来了。
  今年荆、益两州的粮食收成极为丰厚,丰厚到让刘琦也有些惊讶。
  各郡县的仓禀皆满,府库承载不下,陈粮日增,各地郡署和县署都在向上官提报,申请增设粮仓府库。
  听着是很麻烦的事情,惹的一众官吏们很是慌张,但毫无疑问,这是天大的好事。
  刘琦躺在院落中的摇椅上,将手中的简牍合上,满意的点了点头。
  人口的增加,粮食的充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得他有余力去拓展的更多的事情。
  毫无疑问,以荆州的地理位置来说,扩大水产养殖业,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在粮食充足的基础后是非常有必要的又一项产业拓展。
  因为摊丁入地的实施,使得荆、益人口在日后逐渐扩增,生产力得到一定的解放,而入今荆益之地粮食不缺,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产业就是重中之重。
  自春秋战国时起,中华大地就有了养鱼学祖范蠡所著的《养鱼经》,主要介绍了养鱼的池塘条件和繁殖方法,发展到了汉朝,主要的养鱼种类为鲤鱼,同时养鱼不仅仅只是限制池塘,更多的是在湖泊等大水面中养鱼。
  荆州的地域对于养鱼业来说,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
  因此,刘琦下达了政令,鼓励水产业降低此类赋税的同时针对青,草,鲢,鳙等鱼种进行养殖,由此让养鱼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当然,刘琦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几乎等于零,但他却要求荆州学宫将各地养鱼业的经验和养殖方法收录在册,定期更新经验,特别是对鱼苗的生产季节,鱼苗习性,人工投饵,粗养转精养等进行妥善的记录并及时更新。
  另外,粮食的高产,也促进了酿酒的产量。
  刘琦知道,对于眼下这个农业社会而言,盐、铁、酒属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算是粮食产量高了,社会资源多了,但这三样东西的出产,定价,销售以及分配,一定要由以自己为代表的官署机构说了算。
  而且一定要一直执行下去,狠打私贩绝不手软。
  一旦放手,就很容易将好不容易抓到手的中央集权,再次洒落到那些地方大族的手里,从而再走一遍汉朝因为地主豪强势力过强而走向灭亡的老路。
  能够左右经济的资源,一定要掌握在国家手中,这是稳定局势的基础。
  “君侯!君侯!”典韦的大嗓门从门口传来,将刘琦从遐想中拉回了现实。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