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傅和刘太师针对此事是如何想的?”刘琦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而是先询问朝中那两个老家伙的意见。
吴硕言道:“太师和太傅一致言,不予封赏。”
“我也是这么觉得。”刘琦冷冷道:“姓袁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这大汉朝的朝廷,当真是他囊中之物不成?”
吴硕见刘琦说的肯定,随即道:“既如此,那吴某这心中便了然了,待回京之后,吴某自会向陛下禀明的。”
刘琦哼了一声,缓缓地向下坐去。
当他坐回到原位的时候,刘琦猛然想到了什么!
“吴议郎稍等。”刘琦突然抬起头,眉头深深皱起,脑海中来回过滤着一些杂乱的信息。
“君侯有何要事?”
刘琦皱着眉头看向吴硕,低声道:“你知不知道,什么是清君侧?”
吴硕没想到刘琦会突然问起这个事来,顿时大为不解。
他疑惑的向着刘琦拱了拱手,道:“吴某虽是今文学子,却也知晓《公羊》中有言——逐君侧之恶人是为清君侧……君侯言此,不知用意何在?”
刘琦轻轻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如果你是袁绍,想要寻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向雒阳进兵,你会用什么理由?”
“这个……”吴硕闻言急忙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这个问题未免也太忌讳了些,让他怎么答啊?
若真是答出来,岂不证明自己原先曾思考过如何谋反么?
眼见吴硕那局促的样子,刘琦也有些反应过来了。
是自己问的有些不太对。
和这些朝廷中的天子近臣,有时候在沟通方式上需要讲究一些技巧。
毕竟他们都是常年在最高政治中枢混迹的人,对言语和政事的敏感度很高。
“吴议郎莫要误会,刘某的意思是你觉得,太师与太傅若是驳斥了边境军功的提案,袁绍会不会借由清君侧的名义,南下雒阳?”
吴硕闻言顿时一惊。
“这?他,他袁绍焉敢造反?”
刘琦笑着摇了摇头:“您觉得他现在就不是在造反了么?”
吴硕闻言顿时一愣。
刘琦对他道:“吴议郎,袁绍现在实力愈大,一旦让他入京,其危害程度不亚于当年的董卓,只是现在他没有一个合适的名义入京……袁绍如今已经位至大将军,再擢升还能升到哪去?他身为世家名门,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这次请功有些蹊跷。”
吴硕郑重道:“君侯所言,吴某明白了,吴某这便返回雒阳,向陛下和太师、太傅禀明此事——陛下没有看错,幸亏吴某来此问了君候,不然……唉!”
刘琦对他道:“吴议郎千里迢迢的来荆州一趟,还是暂且安歇两日,刘某让人领你在襄阳好好转转。”
吴硕苦笑着道:“本来不应拒绝君侯美意,但事情太急,一刻不容耽误,吴某只能是谢绝君侯好意了。”
刘琦点了点头,道:“这倒也是……既然如此,那我就不留吴议郎了,这样,我派人为您准备快马和干粮肉干,还有我为天子进献的礼品,还请吴议郎为我一同带回去。”
吴硕一个劲的点头道:“行,行……多谢君候厚意。”
刘琦喊道:“来人啊,让张允和杨松前来,替我为吴议郎送行。”
厅外的荆武卒领命而去。
随后,便见刘琦对吴硕笑道:“刘某公务在身,不能亲自招待议郎,我让我麾下的中郎将和掾史,代替刘某为议郎安排诸事。”
吴硕见刘琦安排的这般周到,急忙拜谢。
张允和杨松这对谄臣组合目下在刘琦麾下也组成了一个势力……
得知刘琦让他们去负责替自己安排吴硕后,张允和杨松就明白了刘琦的深意。
两个人对议郎吴硕的归程,好一番安排,又是送车又是送马,又是派人沿途护送,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代替刘琦给了吴硕本人不少的好处。
毕竟是上面来的人,刘琦身份在那里,不好亲自赠送财货,所以只能委托给张允和杨松本人。
术业有专攻,刘琦知道这两个人一定会把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在送礼行贿这块业务上,荆州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比他们俩做的更好。
议郎吴硕带着刘琦满满的诚意北归了。
他不但自己收获颇丰,也为天子带去了大批的财货,同时还将刘琦的顾虑转达给了天子。
天子在得知了刘琦的转达后,心中大概有了数。
他立刻将刘琦对袁绍的顾虑转达给了王允和刘虞,让他们仔细研究,针对袁绍为北地将士们请功的事,究竟该如何处理。
同时,他又向吴硕询问了刘琦在荆州的情况。
收了刘琦好处的吴硕,自然是向天子大加赞赏刘琦,并肯定了刘琦对朝廷的忠心。
刘协听了之后,感慨道:“天下诸臣,可信可亲者,非朕之皇兄莫属。”
第八百二十六章 王允,李儒
吴硕面见完天子刘协之后,又分别去拜见了王允和刘虞,向他们详述了刘琦对袁绍之举的看法。
刘虞得知消息后,自然是非常的重视,毕竟刘琦和他一样属于宗室,且还是统一战线上的,对于刘琦所言他甚是看重。
王允就有些窝心了。
说实话,王允在心态上是亲袁的,对于刘虞和刘琦这样宗室,他并不感冒。
因为太原王氏就成分和利益目标来说,和汝南袁氏同为望族,就根本来讲是同一阵线,可惜如今道不同不相为谋,只能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上。
王允心中很是惆怅,但在潜意识里,他知道刘琦所说的话是对的,但却又不想承认。
堂堂太傅,居然让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子想到他前面去了,王允心中不服气啊。
可是不服气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针对这件事,王允找来了陈宫和李儒两个人商议。
陈宫听了刘琦的建议之后,遂道:“太傅,依某看来,刘伯瑜此言不虚,对于袁绍而言,此刻上雒乃是最重要的事,什么功绩不功绩的,都属虚谈,若是太师和太傅执意不准袁绍所请,他就会宣扬朝廷内有奸臣辅政,以清君侧之名出兵雒阳,到时候单凭我等之势,恐难抵挡。”
王允的脸色很是不好看。
“袁本初为了一门之荣,居然算计朝廷至此,着实可恨,枉为汉臣。”
陈宫言道:“不过天幸刘伯瑜让吴硕返回来提醒了太傅,我等才能够不中其计,也好施策以应对。”
王允头疼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道:“袁绍报上来的受军功者,足足多达百余人,而且你我皆知,这些人根本就不曾立下真正的军功,鲜卑和乌桓都暗中与袁绍勾连,我大汉的军职之位,岂能轻易送给这些附庸的叛逆贼子?”
陈宫沉默片刻,突然道:“若是不赏,则袁绍必会怪罪,若是敕封,恐陛下和太傅都心有不甘,这倒是有些难办。”
一时间,厅堂内几个人都是沉默不语。
许久之后,方听李儒缓缓地开口言道:“其实,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王允听了李儒说话,不由精神一振。
他欣喜地转头看向李儒……但在和李儒目光相对的一刹那,王允似乎反应过来了什么事,他的脸又冷了下来。
虽然已经收此人为门客有几年了,但王允每次一看李儒的面孔,还是愤恨难平。
若不是因为朝局艰难,需要此人的智慧,王允早就把他……
“有什么话,说吧。”王允淡淡言道。
王允的表情,自然是落在了李儒的眼中,不过他并无所谓,这三年的时间,王允对待自己一向凉薄,李儒早就习惯了。
他是一个被天下所不容的人,若是没有王允庇护,早就被人千刀万剐了。
为了生存,李儒眼下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受这份气。
李儒站起身,向着王允拱手作揖道:“太傅,敕封给袁绍麾下的军职,不一定非要从我大汉现在所有的这些军职中出,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依照李某人之见……不妨多设一些虚而无实的将军和校尉之位,用来安抚边郡将士,如此既破了袁绍的计谋,又全了朝廷的颜面,不知太傅以为如何?”
李儒这条计策,也算是应了当下的形势。
随着各地牧守彼此之间的战事愈发频繁,战争愈来愈多,获得军功的将士们也欲来越多,依照东汉原先的军功体制,根本无法有效的对各地立功的将士们做出封赏。
历史上到了魏蜀吴彼此交战的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和杂号校尉就应运而生,而随之往后的各个朝代,也都用这个方法来应对军功过多的封赏问题。
有点类似于走职称而不走职务的概念。
待遇是将军和校尉的待遇,但实际权力……不好意思,没有。
李儒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之后,陈宫不由大为称赞。
“太傅,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啊……而且不光是针对袁绍,以后咱们很长一段时间,怕是都要行使此法,此举也算是替朝廷解决了后顾之忧。”
王允捋着须子,缓缓点头:“李文优,你果然还是有些本事的,不错,不枉老夫当初保你一命。”
相似小说推荐
-
黄天之世 (罗小明) 起点VIP2022-09-24完结305.9万字 11.61万总推荐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苦难,腐败,欺凌!&rdqu...
-
龙影战神 (乱舞沙) 潇湘VIP2019-05-28完结十五年前,华夏成立一支神秘部队。他没有番号,没有编制,甚至国家不承认他的存在。但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