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臧霸也攻击北海,让袁绍整个南部承担巨大压力。
最要命的是河内的曹操主力。
先锋夏侯渊,一日一夜奔袭两百里,突然出现在袁军南部主将苏由的面前。
苏由惊恐,见到夏侯渊“神兵天降”,不做任何抵抗就缴械投降。
曹操分于禁、常林、司马懿等进攻上党壶关,自己则从河内东北部进军,掩护夏侯渊席卷邺城以南。
夏侯惇抢占渡口以后,源源不断地将物资运送至河北,支援大军进攻。
仅仅十天,邺城以南的大片区域已被曹操攻克。袁绍身边兵马虽多,却没有认可强力武将。
他急令颜良、袁谭率领精锐回防,高干继续进攻牵招。
可大军远在五百里之外,曹操却已经打到邺城以南,如果不能阻遏对方势头,恐怕援军未到,邺城已被包围。
他看了看身边众人,文丑、高览、韩猛、蒋奇、蒋义渠、吕矿、吕翔、马延、张锴等已经战死。
麴义狂傲已经伏诛,张郃、焦触、张南已经投贼。
只剩下大将淳于琼还在身边。
他先是重赏淳于琼,又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啊!”
“吾这一路走来,还是你这老兄弟最可靠啊!”
淳于琼不是颜良,没被这几句夸赞直接收买。
但他依然装作感动落泪的样子,几番拜谢袁绍。
袁绍以淳于琼为大将,领邺城三万大军,向南突袭,争取斩断曹军的补给线。
又要亲自带领五万人马,挡住曹操夏侯渊的攻势,等到援军抵达,对方补给一断,一战拿下曹操。
第四百八十二章 曹操袁绍对峙
部分人看得出这是异想天开的计划,莫说淳于琼能不能斩断曹军补给,就是八万人合在一起,能阻挡曹军势头就已经不错了。
多数人都不说话,因为荀谌已经暗中派人拉拢不少人物,让他们相信曹操是明君,尤其是擅于用人。
淳于琼得令出去准备,其余众人也要各回各家。
“唉!”
一声沉重的叹息,沮授再次站出来劝阻袁绍。
他说道:“淳于琼将军嗜酒如命,屡战屡败,绝不能承担此重任。只有固守邺城周围,尽量与幽州停战,才能击败曹军。”
沮授的话说完,无人敢出声附和。
袁绍眯了眯眼睛,问沮授道:“先生对说得话可负责吗?”
沮授心中一寒,已经知道了结果。
可忠诚与品德不允许他后退。
“主公,万万不可以淳于琼为主将。他……”
“铛!”
一声巨响,袁绍一掌重拍案几,怒道:“胆敢乱军心,污蔑大将!”
“将他拿下,收监在军中,看我领军破曹操!”
“诺!”
袁绍虽然身边没有大将,可忠于袁家的死士力士尚有很多。
当年刺杀吕布的那批死士向前,将沮授拖了出去,关押在军中。
袁绍现在对领兵之人已经不信任到极限了。
特别是张合、田丰和崔琰等河北人背叛他的事,让他对沮授愈发不敢信任。
现在,不关在邺城,而是随军看押,就是怕其他河北人背后搞什么动作。
他将守城的重任交给追随他最久的逢纪和将领孟岱,然后自带着郭图等出战曹操。
至于荀谌等人,有名声无兵马。
而且其人最近很安静,除了结交同僚友人,并没有插手军权或者牵涉曹操相关的事。
所以,他对荀谌等人,只是命令细作盯紧,没有安排兵马专门防范。
袁本初时隔一年,再领大军出征。
曹操固然有一定实力,但他却非常熟悉对手。
善于使用阴谋诡计,依靠屯田在本土作战很厉害。
可是真轮打仗的本事,上到将领下到士卒,从来都是北方强于南方,河北强于河南。
曹操背刺的意图隐藏得很好,可阴谋过后终究要硬碰硬。
五万袁军从正面迎战曹操的主力,而对方不过两万人而已。
曹操将粮草后勤安排在河内郡东北的荡阴县。
此处对应后世的鹤壁市,有山有水有平原,既便于运输也利于防守。
主力大军则北上至漳水,也就是后世安阳市一带,迎战袁绍的主力。
此处距离邺城不过二十余里,曹军斥候发现袁绍依旧分兵三万,往东南而去。
曹洪曹操道:“孟德,袁绍敢在我军当面分兵,是看不起我们啊。要不直接发起进攻?”
看着对面袁军依然是他两倍以上,曹操感叹道:“袁本初不容小觑。”
“他看出我本人在河内,可后续兵马补给,还要从濮阳方向运来。这是算准我军战线较长,要打我们的命脉啊!”
“只要耽搁上半个月,其北部兵马南下,到时候就是我军以一个河内郡为基础,对抗整个冀州。”
“如此焉有不败之理?”
“嘿呦!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曹洪先是惊讶,可又疑惑道:“这么说来,不就应该立刻进攻,不要被对手拖延时间吗?”
“哈哈哈!”
“他袁本初如此布置,当然也知道我军会倾向于急战。可是你看对方阵势,早早就做好了防守反击的准备。”
曹洪仔细观看袁军阵型,只见一排排大盾兵在前面,掩护了许多弓弩手的样子。
两翼及后方估计有近万骑兵,一旦曹军攻击不利,这庞大的骑兵反击起来,估计会给他们造成巨大伤亡。
对方骑兵位列后方,也是看准了曹操少部分骑兵精锐,所以先用大盾长枪弓弩阻遏势头,再进行骑兵大战。
看来强攻绝非上策。
由于战线过长,不得不分散些兵马接管新拿下的许多县城,曹军虽然打到邺城以南,可形势一点也不乐观。
难道这个时候让荀彧他们动手,拿下邺城扰乱袁军后方?
不!
时机还不到,此时发动恐怕会让荀彧他们死于城内。
第一天,双方隔漳水对峙,并没有打起来。
当晚,曹操召集众文武议事。
此时,夏侯惇刚从濮阳渡河,曹仁坐镇许昌,夏侯渊领军在冀州南部,于禁进入上党。所以武将以曹洪、曹纯、乐进为首。
文官方面,荀彧潜伏在邺城,程昱在兖州统领一方,目前是郭嘉、荀攸、毛阶、刘晔等随军。
乐进率先说道:“主公,袁绍受挫于童远,论将领和单兵战力不如我方精锐,末将愿为前部,夜袭敌营!”
曹操知晓乐进骁勇果敢,是他身边一把破敌斩将的利刃。
可是,这把破敌利刃,现在就用可是有点早啊。
荀攸说道:“乐将军不要着急,虽然我军追求速战,但需先积攒小胜,试出对方虚实,挫伤敌人锐气,再全力一击以破之。”
曹操说道:“公达所言甚是,对付袁绍这种对手,肯定要反复交手几次,才能奠定胜局。”
众人又讨论了许多试探对手的方法,可大多是寻常办法,起不到试探虚实、挫伤士气的效果。
这时,武将中一人出列道:“末将有办法!”
众人望去,见是中军校尉史涣。
史涣早年为曹操门客,后来东征西讨以忠义勇猛着称。不久前,在夺取河内上党中,表现突出。
他说道:“末将统领的斥候发现,袁军以邺城为粮食后勤中枢,他们运粮时间和道路已基本摸清,何不偷袭车队?”
曹操大喜,说道:“此计甚妙,正可以试探虚实且挫敌锐气。只是对方是何人负责押运粮草啊?”
史涣说道:“由于袁军将领折损较多,我部只知道对方姓‘王’,却不知何许人也。”
曾经在袁绍手下的朱灵说道:“从末将的记忆里,姓王的将领,确实没有出名的。”
众人以为这是个无名之辈,可郭嘉却轻笑了一声。
他说道:“此人乃是王门。初从公孙瓒,后来投降袁绍。”
第四百八十三章 王象说王门
郭嘉继续道:“此人擅于指挥轻骑兵,曾为袁绍攻打旧主,被田豫当面驳斥,羞愧而退却。”
“吾料此战击败他以后,袁绍必然对其百般苛责,可以策反为我军所用。”
众人无比惊骇地看着郭嘉,像这种情报除非当事人谁能知晓?
可郭嘉竟然清楚知道,还能瞬间以此想出计策。
简直有预言能力!
曹操说道:“如此甚好!”
“至于说降则需派遣敢死之人,乘乱混入王门军中,不知有无合适人选?”
郭嘉正要说,他这边可以安排细作,就见文士后排站起一人说道:“某愿往!”
重视之,乃是司空府曹缘王象。
这王象,字羲伯。是之前河内名士杨俊举荐的贫寒人才,由于曹操用人“唯才是举”,这王象很快就因才学品德,被曹操带在身边。
不过,王象在文学、目录学、收藏书籍上表现突出,但军事还多是参与为主,所以一直没怎么发言。
曹操见是王象,拒绝道:“这可不行。羲伯先生犯险,一旦有事可是天下文学书籍的损失,实在不行啊。”
王象却坚持道:“刚刚奉孝先生说王门曾被田豫说退,想必此人也是知礼仪的。”
“某出身河内豪门王氏,家族之前与幽州涿郡王氏有旧,这位幽州王门,之前还是略有耳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