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吾曾经贫寒低微,深知抑郁不得志的痛苦,今正可以直入其心,说他弃暗投明。”
郭嘉掌管情报,知道更多的细节。
他朝曹操递个眼神,示意此计可成。
曹操还是珍惜王象的才学,不希望这种不日即可成为大儒学者的人才去做说客。
可王象目光如炬,意志坚定。
曹操一咬牙,不再冷落他的热情,同意了这个壮举。
至于具体细节,还需少数几人单独商议。
“史涣。”
“末将在!”
“明日傍晚,领本部五百兵马和一千轻骑突袭敌人运粮车队。”
“诺!”
史涣得令而去。
“乐进、曹休。”
“在!”
“引三千兵马,截杀袁绍救兵,并护送王象混入王门败军。”
“朱灵、典韦、许褚随我逼近漳水,向对方挑战。”
“诺!”
......
王门运粮出邺城,往南三十里便是袁绍大营。
他当年看到公孙瓒逐渐衰落,袁绍又给予优待,所以倒戈袁军。
可是时至今日,他在袁营也非常边缘。
要不是众将死的死,跑的跑,也轮不到他来押运粮草啊。
由于城外有五万大军,粮食用量惊人,所以到晚上他还要押送大批粮草。
傍晚到天黑之前,就是他们最疲惫且缺乏戒心的时间。
“杀!”
史涣的骑兵穿得与袁军类似,用之前俘虏的旗帜骗过了外围警戒。
王门是幽州出身的骑兵好手,一眼就看出对方颇为精锐。
但他也不逞多让。
两支穿着接近的骑兵混战在一起。
曹军早已设定好口令,且配合默契,根本不会搞混彼此。
袁军遭遇突袭,一进入乱战,就失去指挥且几乎分不清敌我。
又过了一炷香,袁军骑兵有人开溜,骑兵一开溜,就彻底收不住。
王门即使武艺不输史涣,也挡不住曹军凶猛的攻势。
史涣又直接放火烧粮,火势一起,王门知道再僵持也没有意义,直接往袁绍大营突围而去。
且说袁绍大营看到火势,又有溃兵逃来。
袁绍急忙命郭图带两千武卫军、五千州郡兵支援。
郭图也是前线除袁绍外,少数几个能独自领军的人了。
他们刚看见被烧毁的粮车,依稀见到溃散的自家骑兵被另外一只打着袁军旗号的骑兵追杀,就听见震天的号角声响起。
又一支兵马杀出,这回从衣甲到旗号都是曹军样式。
为首一将,身材短小却凶猛异常,直接突阵朝着郭图而来。
此人正是乐进。
袁军难以抵挡曹军攻势,五千州郡兵也挡不住对方精锐部曲和屯田军,只有武卫军方能压得住阵脚。
郭图被乐进逼得接连后退,身边许多护卫战死,连军司马也被乐进杀了两个。
他看见粮草已被焚毁,再战只怕白白战死,干脆且战且退。
另一边,王象也混入王门溃军,乘着他们返回袁营之前,单独与王门交谈。
此时袁军混乱撤退,王门与属下突然单独商议并未引起过多注意。
王象先表明司空府、河内王氏的身份,然后从朝廷大义出发,再谈曹操与袁绍用人的优劣。
王门略微沉默,他幽州王氏本来支持大司马刘虞和公孙瓒对抗乌桓鲜卑。
可后来……
他就像一叶孤舟,找不到方向。
王象也陈说他的漂泊贫困经历,引起了王门许多共鸣与感叹。
最后话锋一转,说直到曹公任用,不论是他文学典藏的个人抱负,还是对天下太平的期许,才从梦幻变为现实。
王门说道:“不久前,崔琰先生的文章,已经振聋发聩。可某已经背白马投袁绍,实在不想成为屡叛之人。”
“即使现在曹公强盛且占据了大义,他个人还真做不出再背叛的事情。”
这种情况早在郭嘉的预料之中,他与王象商量了多个应对计划。
王象说道:“曹公判断,这袁绍已经有些疯癫,这次粮食被劫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其必然追究将军责任。”
“唉~”
“之前袁谭郭图战败不罚,麴义有功被杀,沮授劝谏被拘押,已经令许多人心寒。他要真是这样,休怪我无情。”
“只是这也太过艰难。”
王象说道:“将军勿忧,某会一直待在营中,曹司空也不急于这一时。”
“若是郭图谗言,袁绍动怒,将军只需如此如此,先保全实力,日后再起兵不迟。”
王门大喜,对一会面对袁绍有了底气。
此时,郭图、王门分别败归大营。
可漳水以南,曹操又带领主力出现,做出挑战的样子。
此时已经天黑,袁军不知曹操底细,自然不敢随意出击。
这样更显得曹军咄咄逼人,袁军被动怯懦。
甚至,那乐进、曹休还追到大营附近,叫嚣一阵才离去。
第四百八十四章 曹操急行军突袭淳于琼
这场小战,袁军损失的兵马和粮草不算多,但士气遭到显着打击。
不出郭嘉判断,袁绍果然怒气冲冲地连夜开会问责。
郭图知道袁绍正在气头上,现在他的精神状况那是除了自家人谁也不认,那就不要怪他甩锅了。
“我部赶到的时候,粮草已经被烧毁了,在敌人前后两拨人夹击下,我部才退却。”
这段话很真实,可众人听了后都会觉得,是王门交战不利,导致败势不可挽回。
王门十分气愤,按照往常肯定要辩解,但位卑言轻的他肯定被追责,到时候不斩首示众就不错了。
幸好王象提前支招给他。
“末将的部曲全都支撑到最后,可是那些州郡兵中有奸细,是他们暴露行踪,还带头作乱逃跑。”
“什么!又有奸细!”
袁绍大怒,之前负责州郡兵的沮授被拘押,郭援也因为支持袁尚而靠边站了,现在更是无法辩解。
“不仅如此,敌军突袭前还有人用河北话呼朋唤友,估计是之前叛变降曹的那些士卒军吏。”
“可恶!”
众文武也都斥责曹操卑鄙。
袁绍外亲李宣,此时跟随在军中。
李宣祖父是李膺,也是四世三公的名门,曾经大破鲜卑乌桓。即使到他这辈,也是威名犹存。
他说道:“王门将军面对这样的险情,还能保全兵马,是我军杰出的将领,不仅不该罚反而该赏。”
袁绍觉的有道理,正要开口。
主簿李孚出面道:“赏赐之事可以明日再商议,今日先让王将军歇息为上。”
这位李孚年纪轻轻,却很有谋略,之前被埋没而未被重用。现在人才折损太多,才被袁绍带到身边。
袁绍还是听得出李孚话外有音,就让忙了一晚的王门先赶紧休息。
等众人离开,李孚面色无比严肃地说道:“主公,那王门明显是为自己找了托词,而且其人平素无甚谋略,现在说的这么好恐怕有问题,不如深入调查一番。”
袁绍一想,李孚说得对,怒道:“原来如此!吾绝对要问出真相。”
李孚刚走,他就派郭图带武卫军先夺王门军权。
刚才为王门说过话的李宣,也注意着袁绍营帐的动静。
郭图出去不久,他进去拜见袁绍。
袁绍见是李宣,说道:“你是自家人,不必如此多礼,此时还不休息可是有事?”
李宣说道:“某为了王门将军而来。”
袁绍刚才听进了主簿李孚的话,又派了郭图夺王门兵权,难道是冤枉了他?
“王门自己有没有脱责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州郡兵中有许多人投靠曹操。”
袁绍一想,曹操都已经打到邺城南边,确实有许多士卒的亲属已经为曹操所得。
不得不防啊!
袁绍听进了李宣的话,察觉刚才安排实在不妥,将情况告知李宣,让他想办法稳住王门,在军中锄奸。
李宣说道:“我这就赶过去,让郭图改口,说是军中锄奸才夺军权。这样王门将军也不会被错怪了。”
“好!好!”
袁绍大喜道:“还是自家人最可靠啊!”
“吾亡妻泉知道你这么年轻就有才能,想必会为我等开心。”
李宣急忙告退,赶往王门军营。
正好,郭图已拿下王门,斥责起来。
李宣急道:“且慢,搞错啦!”
他忙将郭图拉至一旁,以最快速度介绍了情况。
郭图对王门说道:“王将军,是我搞错了。”
“主公让某拿下兵将,是为了配合李宣除掉军中的奸细,哪能有损将军?”
“刚刚是某失礼了。”
王门脸上怒气稍削,刚才郭图夺其军权,还要捉拿他,气得他差点拔剑举兵起事。
李宣说道:“一会公则先生去军中盘查,将军可选取二十名亲信免责,由我这边来解释情况。”
......
曹操这边取得小胜,基本试探出袁军兵马虽多,但能打的武将实在稀缺。
夏侯惇、夏侯渊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淳于琼引兵南下,内黄县有不少降卒,响应他反叛回去。
“哼!”
曹操与淳于琼曾是西园八校尉,深知此人颇有些勇力。
夏侯惇或者夏侯渊单方面肯定能战胜此人,但是局势被他一拖,北面的袁谭、颜良就支援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