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想得不少,结果多次被董威说出来讽刺。
那些他刚来一两年有过几次思考回忆,近几年却基本不怎么想的后世军事武器,董威就根本没提。
按道理,董威热衷武艺搏斗,知道了这方面不可能不惊奇,可是他就一点没谈及。
虽然这种可能不是百分之百,但是有弱点肯定要抓住。于是他有意在争吵之后,做一些发布命令的举动,虽然不能确定董威能否观察到,但可以作为一种应对策略。
这回两人争吵半个时辰,不要说董威随着白气飘散,就是童远自己也感到头昏脑涨。
吵架还真不是开心的事,可结果总能令人满意。
童远快速朝西边一栋宅院走去。
他驻足停顿,心想“王异竟然怀孕了,她不知如何应对,我真的应该立刻去看她。可是……”
他快步走入宅院,直奔藏书阁。
一身书卷气的打扮朴素却有格外宁静与智慧魅力的蔡琰,早就在此等待。
童远道:“昭姬,我们立刻开始!”
蔡琰赶紧将窗户紧闭,蒙上童远眼睛引其进入一间密室。
童远有意识地思考其他事情,以至于不知拐了几次弯,走了多少步,终于停下脚步。
几座烛台驱散黑暗。
蔡琰动作熟练且迅捷,毕竟这几天日常有这种情况。
一张精致的书案之上,摊开了一叠厚厚的纸张,上面依稀可见公正且秀丽的字迹。
蔡琰秀丽的双手将一页页细细翻动,宁静密室立刻想起了“簌簌”的纸张翻动声。
“董卓字仲颍,在家中排位第二,是嫡子。其大哥董擢字孟高,是庶子。董擢之子董璜,生长子董威。”
“董威拜入童渊门下,那时董卓还是平定羌乱的名将。那时大师兄张绣、二师兄张任都在童渊门下学艺。至于关门弟子赵云,则是张绣、张任学成离开以后才上上山学艺。”
“孝忠仁义。张绣性格至孝,张任则无比忠诚。童渊对于董威人品武艺的定位是仁,赵云则是义。”
“董卓在弟弟董旻、女婿李儒的辅佐下,成功抢了袁家百般算计的成果。可是,这这条路也让其逐步堕落入深渊。”
“似乎与董卓的走势一样,董威的武艺成就越来越高,但是走入歧途,愈发执迷于实力,放纵自身野心和欲望。”
童远和蔡琰核对到这里,微微停顿。这时,密室中的第三个人递过来一片竹简。此人身影刚好处于暗处。
竹简自上至下,写的是“董威与童渊到了师徒对立的程度,最后发生一场单挑,结果不知但董威离开了师门。”
竹简的内容并不影响纸张上的文字,但是恰恰在关键地方补充了关键信息。
三人又回到纸张之上。
“郿坞建成以后,董威就来到这里,整天饮酒嬉戏作乐,然而知道他存在和身份的人非常有限。”
“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后,郿坞即将遭到皇甫嵩、吕布、李肃等人的强攻。这时郿坞虽然有董旻、董璜和年已90的董卓老母坐镇,但是人心离散,不可能抵挡得住。”
“结局已经注定,但有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发生了。”
第六百二十章 故事
“在这最后时刻,董家内部做出决定。”
“第一,董卓孙女董白带人北逃羌族,寻找有故的部落和旧部反攻。第二,董旻一脉有后辈在军中,立刻隐姓埋名向远方转移。第三,董擢董璜一脉的董威,因为武艺强又没人知道他身份,所以向另一方向转移。”
“这样分工的原因,是因为董白高调就任渭阳君,三辅重要官员都亲自到场。逃命不可能躲得掉,所以反过来直接反抗,正好掩护其他人改姓名躲避。”
“在父亲董璜的命令下,董威改名以延续后代而不被发现。改的名称竟然是童远”
竹简补充了这一点;“董威取童远,与师傅童渊密切相关。他希望被师傅认可。”
蔡琰继续翻动纸张。
“由于未知的原因,董威反而掩护了董白的逃脱,与追击的吕布死战负伤。”
“吕布被董威打伤了腰,董威被吕布打头给打得昏死过去。这才有吕布后面奔波导致伤情恶化,拿不下郭汜、董白的情况。”
作为补充的竹简再次出现:“董威却因此性格发生了变化,在昏迷之时领悟了师傅童渊教导的‘仁’,不得不说是改名童远以后的喜事。”
这些都出自童远的整理,纸张上是正常叙述,竹简的部分则带有他的猜测。
两者分开,则是他故意为之。
纸张上写的是主线,接下来的才是他来以后的事情。
“童远就是董威,但他已经不是之前的董威了。”
“董白知道堂兄董威的新名字,她决定给他兵权听从他的建议。可是童远的变化让她有些陌生,却感到备受鼓舞。”
“童远提议出镇夏阳,可是也说了几句要回陇西老家。看他在夏阳表现非常惊人,又提出清晰的上中下三策,董白接受上策。”
竹简在这里做补充:“董白知道堂兄性格变化,可是有时又和过去性格一样。很明显,变化之后的他更值得信任。她应该察觉,自家重新振兴的希望,绝不再李傕、郭汜等人身上,而是靠董威,也就是童远。”
回到纸张:“童远平定白波军以后,就受到河东士族的欢迎。虽然河东士族比较开明,乐于发展经商、运输和手工业,而非死抱着土地。可是问题依旧很快显现。”
“例如卫觊所在的卫家,卫觊虽然是家主,但是家中的卫固等人依旧我行我素,对童远等人阴奉阳违,更不要说将大士族以外的人平等对待。”
“士族必须被引导和改造,专注于经学或者其他学术技巧就很好,专门擅于从政也不错,精于经商和手工业更好,但是不能什么都做大。”
“南匈奴于夫罗部被消灭吞并,其中这位刘豹应该是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做大匈奴的人。对于他先不直接消灭,而是用其钓鱼,看看匈奴人或者一些士族会不会一起作乱。”
“太原士族的心态肯定也是复杂的,他们与杞县王允家关系密切,王允一族为童董仇人。可是,他们最后还是投靠过来,这里面有没有蹊跷?”
“童远在夏阳和天水显亲县两次遭遇刺杀,似乎是一位叫杨晨的人做的。马腾一方说此人是弘农杨氏的人,但是杨彪方面坚决否认。”
“几年以后,又发现杨彪与皇甫郦联系紧密,遥控韩遂马超之乱,似乎证明就是杨彪做的。马腾投靠过来后,也证明此人是当时在武都郡的皇甫嵩介绍过来的。”
竹简插入道:“很奇怪的是,经过张既细致入微的调查,第一次刺杀的主要人物,不论口音还是饮食,都证明是太原一带大户。弘农杨氏与杞县王氏联手做的可能性很大。在这之中太原士族知情吗?”
纸张继续:“在和南匈奴旧王庭的大战中,呼厨泉、刘豹出力不小,尤其是刘豹竟然斩杀了诸多老王中的首领左贤王,似乎证明了他的忠诚。”
竹简写着:“刘豹似乎证明了他的忠心,可是其能力和威望也得到众多匈奴人拥护。这放在呼厨泉身上倒没事,可放在刘豹身上就很有问题。”
纸张写着:“李儒的回归令局面发生变化。他响应了童远的号召,但更乐于配合过去的董威。”
竹简补充:“李儒身边有一西方远来的门客部曲,几年时间练了一支长枪方阵步兵。”
纸张:“李儒将天子接往弘农,童远经过犹豫,还是认可李儒的操作。”
“第一次孟津会议,两军分开且划清界限,双方依然为同盟,共同阻止关东群雄进兵朝廷。李儒把持朝廷,积攒了许多权臣的恶名,这正掩护了童远和新西凉军的名声和发展。”
竹简:“童远在变化与过去中纠缠,很明显新的方法可以纠正董卓入洛阳以来的错误方向回到振兴北疆的正途。可是李儒对他心中的过去和野心有着不小的诱惑。”
“董白对于董威这种变化的支持,更加引起之前董威和李儒的警觉。董白站在哪一边,从行动中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在董威老想法的指示下,李儒用了某种香,甚至其他的东西, 促进童远回到之前的老路上来。甚至拿出了他还在童渊门下学习的画卷作为诱导。”
“李儒还安排了别人参与相关行动,有一次在县亲县,就发生神秘人员与他商议某件事。”
回到纸张:“天下渐渐太平,童远征服匈奴、羌氐,甚至曹操征服乌桓的背后也有童远的帮助。”
竹简:“李儒养大了朝廷中的奸臣,不仅让他们侵占许多田地,而且先后勾结韩遂、刘表,多次试图挑起战争。”
竹简又写道:“解决洛阳的问题,肯定要解决杨彪和李儒的问题。”
童远点了点头,这些都是他口述,蔡琰动手记录的。
纸张翻动到最后一页,只剩下一段空白。
年轻主帅开口道:“回避问题的故事到此结束,接下来才是最难也最精彩的较量。”
蔡琰迅速动笔,然后收拾纸张,蒙住童远的眼睛。
董威人格意识模模糊糊,勉强恢复了一点点。
他的视角几乎什么也没看清,但是纸张上最后那些,童远脑海中一闪而过的一些想法,他还是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