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通过贾逵和细作得知情况,叹息一声,只得放弃搅乱整个河套的计划了。
原本他打算让各部派出大量小股骑兵,破坏新西凉军粮道,逼对手消耗本地物资,激化矛盾。
然后趁乱让吕布和拓跋鲜卑全力进攻。
这拓跋鲜卑是他们留的后招,这个部落位于塞外遥远的地方。由于生产力低下自然条件恶劣,他们不得不大范围游牧生活。
刘协为了对付童远、曹操等人,依靠新团队的某人,借李儒之手救了吕布。下诏说是让吕布往蓬莱仙境,其实让他从渤海上岸,往塞外统辖遥远胡人去了。
这拓跋鲜卑在吕布等人号令下,提升农牧手工业生产力,学习汉字投靠刘协,几年内迅速兼并了几十个遥远部落。
由于拓拔鲜卑又假装臣服于单于步度根,不时送上贡品并和睦相处,这一消息就没能传到靠近汉土的这一带。
由于新西凉军采取稳固策略,不给他们搅起河套之乱的机会,司马懿这一后招此时用不上了。
其实,这也是童远和贾诩、田丰等人商议的结果。
吕布突然出现,其能量绝不是仅仅在阴山河套袭击边境要塞。再加上得知司马懿在这次行动之中,那对手绝不是单方面调兵遣将可以剿灭的。
既然如此当然采取稳妥的策略。
童远虽然不是历史专业出身,但是因为研究过这一时期的生态环境演变,对于脉络发展有一定掌握,所以知道北魏时期的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规模硕大,河套、并州鲜卑、汉人百姓大量参与其中,整个北方伤筋动骨。主要军镇在镇压中随之崛起,北朝中很有成就的北魏很快灭亡。
吕布、刘豹、司马懿等人的行动就在推动河套等地的叛乱。虽然河套汉民坚决支持自己,胡人部落也多对新西凉军拥护,可是对方准备多时,肯定也有机会。
这种事件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避免逐步归化的胡人部落大叛乱,比围歼刘豹等人更为重要。
司马懿等人也暗中赞叹童远的决策,于是与吕布里应外合,选择阴山东部与鲜卑单于步度根的交界区域,突围。
最终在刘豹隐藏的实力、司马懿的计策和吕布的接应下,小败公孙瓒兵马,向北突围而走。
苏则、胡琅儿、公孙瓒等人在童远战略目标下,不展开追击,放任他们离去。主要加强当地防御和屯田建设,对原有防线进行大规模调整和加强。
阴山长城计划呼之欲出。
阴山寒冷料峭,而且降水急剧减少。
这种环境对于农耕非常艰难,莫说1户五十亩地,就是200亩也难以供养起来。强行用水又会大幅破坏原有水源基础,所以,不适合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基础和组织架构,生搬硬套到此地。
汉人也可以放牧,而且可以与河套的种植业结合起来,将游牧上升为畜牧。
当地大量的煤可以取代木炭使用。质量优于中原的铁,计划运输到并州南部和司隶等地,依托韩暨改进过的水排,进行大规模冶炼。
如此,以畜牧、果树、粮食、工矿、运输、贸易、皮毛、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样化发展,才是河套阴山的正途。
小农经济无法发展多种农牧经济的同时,再兼顾工矿、基建和运输。
地主庄园经济专注于土地、家族和文化,只有少部分才会顺应童远的引导,关注上述经济类型。
所以,新西凉军式的屯田,是最优选择。
这种屯田与中原密切联系。当地的粮食需要从南向北转运一部分,而铁矿、果干、肉干大量向南输送。
人口方面。
之前河套求稳,也是对胡人部落采取团结政策,没有像并州一样安置大量军屯民屯。现在,至少丰硕的河套与广袤的阴山,要以屯田为主。
对胡人的部落中,比较拥护的编入屯田。其他的劝说其南迁,到平原的编户齐民,实在不宜调动且在偏远地方的,实行羁糜政策。
这次匈奴之变,很明显刘豹是罪魁祸首之一。
童远对这件事思考了许多。之前留着此人就有钓鱼的意思,现在的种种表现说明,刘豹暗中投靠了洛阳方面,司马懿估计是牵线的主要黑手。
有没有可能还有更多的人?
不!
童远立刻刹住了这个念头,董威还在关注着呢。
“嗯哼,此事并不能妨碍我军战略计划,此时直接向洛阳方面逼近,不仅会有损名声,还会和曹操直接冲突。”
“对吧,董威兄?”
一阵白影闪动,董威靠着墙凝视着童远。
“吾接下来会搞一场运动会,之前的安排你应该看到了,但内容什么样应该猜不到吧?”
董威依旧凝视了一会,然后略微无聊地缓慢踱步道:“那些吾没有兴趣,倒是你不和曹操正面冲突,是想让他威逼天子,把恶名黑锅都给背上。你乘机拿下刘表,然后彻底压垮对方吧?”
“差不多吧,其实现在硬碰硬也不怕曹操,只是这样做会便宜了别人。”
“哼~”董威知道童远话里有话。
他突然停止踱步,再次凝视着童远说道:“如果要放弃李儒才是便宜了别人。”
童远从凳子上坐了起来,饶有兴趣地看着董威说道:“其实我想知道,为什么李儒这种聪明人会忠于你,而不是各方面更强的我?”
董威一脸嫌弃,盯着童远的表情忍不住笑了。
“什么叫各方面更强?你现在的的成就在我看来不怎么样。活蹦乱跳的吕布,你叫别追杀。搞的屯田却放弃了州郡兵和豪强兵,结果那么多兵力都浪费了。”
童远摇了摇头,回道:“看来涉及李儒的事,是很难在你这问出什么了,这也是我不得不放弃他的原因啊。”
第六百三十四章 进一步深化屯田管理
董威表情严肃起来,警告童远道:“吾劝你最好不要瞎搞,就你这些人只要你不在,就会直接散伙。什么四大远卫军屯民屯,全都各奔东西。”
这挑衅与离间也太低级了,不过也真是气人。
童远笑了笑,干脆不理会董威。
这时,卫觊前来拜访。
童远招待卫觊一同享用午餐。
在古代本只有朝食和夕食,也就是早晚两餐。这种方式便于农耕操作和粮食节约,农夫们去远处田间劳作直到傍晚才返回,所需燃料、粮食都集中在早晚使用。
他根据新西凉军粮食较为丰富、屯田集体化劳作和工程建设军事训练消耗较大的情况,结合具体情况,在无畏军、屯田军中实行三餐制。
不论是军事训练强度较高的战兵,还是工程建设消耗很大的工程兵,都对中午补充体力并略微小憩十分支持。
几个月下来,都不用安排人手推动,他们的家属也很快在军屯民屯中自发推广了午餐。后来,冯翊、河东两郡的豪强百姓也根据自身条件开始实行。
这让原本身体素质就当世最优的新西凉军又上了一个台阶。
卫觊和童远的午饭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一小荤、一素菜、一咸菜、一汤,再加上饼或者粟饭的配置。
“伯觎先生,现在中州的百姓饮食情况具体是什么状态?”
卫觊看了看眼前案几上的食物,略微沉吟回道:“士族豪强高低不一。军屯民屯朝夕可以吃到这个程度,午时以便于携带的胡饼、咸菜为主。平均半个月一家可以吃一支鸡。”
“哦哦,虽然有点小成绩,但是距离目标还很远啊。”
童远不得不感叹,自然条件的影响非常巨大,一旬一支鸡本就比那个人差一点,现在,发展势头良好的屯田,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嘿嘿,主公在想之前那个诺言吧。其实某认为不用只关注鸡,现在屯民除了鸡,平时羊、兔、豚、犬、鱼也可选择,军卒又有牛肉干享用。不过,倒是普通百姓提升有限。”
童远当然知道这方面的情况:“我担心的也是这一点,普通一户百姓多不足百亩农田,那些年老退下选择授田的也就百余亩。自给自足很难有更多产出,一有灾祸就沦为士族豪强的佃户。所以他们也不敢过多销售或者舍本逐末。”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又因为立场视角原因,为多数大士族所不齿,但卫觊就是不一样的那种人。
“主公,屯田百姓敢于销售储粮,是有大量粮食储存在各县乡屯的仓库中;屯田的土地并非自身所有却努力劳作,是因为努力就可以让他们和家人过得更好、职位提升;他们响应您的号召从事种植以外的事,是因为您长期以来的信誉从生活到子女都落实在身。”
“可是普通郡县内的百姓,并不直接在您的统辖之下。他们身边的依然是大族的族长、出自豪强大户亲信的底层吏员、陌生且有隔阂的县中官吏。”
卫觊所说的内容,就是从这个时代视角,小民经济为何自给自足和为何政令不容易下乡的原因。
童远说道:“吾实行屯田首要目的不仅仅是打仗,而是要撬动解决这一问题。”
卫觊微微赞叹,其实上位者能关注到这一层的,天下除童远也没有多少。
童远也深有感触,其实士族名门中能关注到这一层的,天下除卫觊外也没有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