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头像是猫
- 入库:04.13
夜袭, 他机会很小。
双方火力差距太大了。
缺乏攻坚武器的他,根本无法突破八路夜间布置好的防线,而且对方有大量照明弹,夜间弱火力的削弱没有那么好。
只有集中优势兵力, 突然袭击, 趁对方没有展开阵型和火力, 他才有胜算,才有机会全歼八路军一支部队。
并且为横山勇将军的后手掩护。
……
第三天。
清晨。
平安县。
“团长,阳泉战役结束了,这是前线战报。”
参谋走进团部,将手里的战报递给李云龙。
“伤亡结果如何?”
李云龙问道。
战斗开始之初,他就清楚,拿下阳泉没有任何问题,轻轻松松,而且前线的及时战报一直在发送到他这里,包括鬼子新拿出来的新式反坦克‘标枪’。
而且这‘标枪’还被陈老弟给抢着命名了。
名字非常奇怪:
太君快乐棒。
虽然不知到为何叫这个名字,但仔细琢磨琢磨,李云龙觉得这名字还挺有意思的,也就欣然同意了,在汇报给上级的文件中写下了这个名字。
“伤亡一千五百三十七人,其中牺牲四百七十五人,重伤两百一十一人。”
参谋迅速汇报。
“不错。”
李云龙点点头。
这个伤亡数字不小,但这次独立团包括后勤在内出动兵力超过五万人,考虑到全歼一万五千鬼子,其中还包括阳泉城内的巷战,这个数字完全可以接受。
小鬼子虽然装备差,但战斗意志是真不赖。
而且部队大规模作战经验非常缺乏。
再说了,这数据还包括非战斗减员。
“命令进攻阳泉部队修整三天后,继续向太原进军。”
李云龙继续命令道。
全歼第一军的计划早已制定妥当,在实力的绝对优势下,他要做的仅仅是稳扎稳打,不给小鬼子穿插袭扰的机会。
“是。”
参谋点头。
“新装备给孔捷送去了么?”
李云龙最后问道。
昨天,陈老弟是来送新武器的,不应该说是一种高科技装备,而且是世界顶尖的高科技装备。
“昨天刚收到装备,就组织运输机给松县运输过去了。”
参谋回答道。
……
松县。
以南三十公里山区间。
作为南方,这里的森林密度和晋西北完全不同,数米高,密密麻麻的树木,使得队伍可以隐蔽在山林中,不见踪影。
此时。
淅淅索索中,一队鬼子在若隐若现间,逐渐向松县机场走去。
“距离松县还有多远?”
为首的鬼子大队长眯了眯眼睛。
横山勇不是傻子,他很清楚,靠着一个丙种师团,一个普通步兵联队很难摧毁独立团的机场,所以他明面上派出一个师团一个联队突袭机场,暗地里悄悄调集一个大队打算夜袭。
甚至还称呼为特种作战行动,甚至还找了一个经过山本培训的大队长为指挥官。
“五十公里。”
身边的军官回答道:
“照着目前的速度,大约夜间十二点抵达。”
“哟西。”
为首的鬼子大队长满意点头。
这个时间很适合,他正好可以在夜间两点发起进攻,那个时候是八路警惕性最低的时候。
……
同一时间。
松县机场。
“这是……”
负责守卫机场的一位营长看着新装备,有些楞。
眼前的玩意似乎是一个探照灯,但形状和普通探照灯完全不同,而且灯泡颜色非常奇怪,还有配备几个硕大的带着电源的望远镜。
“大功率红外夜视设备。”
一起前来的独立团技术人员手持使用说明书说道:
“通过主动红外大灯,以及红外观测是被,在夜间,看见一点五公里外的东西。”
“主动红外?”
营长摸了摸下巴,眼睛一亮:
“一点五公里!”
作为营长,而且是主力营,他自然在团里的培训班听到过这个词。
人的视线只能看到可见光,而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也就是说,眼下这个红外大灯,鬼子肉眼是看不见的,而他们可以使用设备看见。
夜战神器。
“有多少台?”
营长问道。
“二十五。”
技术人员回答道。
“全部发下去。”
营长立刻说道。
第19章
松县机场。
中午时分。
伴随着从远到近的螺旋桨声音,南边,七架‘炸弹卡车’的身影出现在天际,硕大的机身,五叶螺旋桨的声音辨识度很高。
几分钟后,随着机场指挥员的旗语,这七架战机缓缓落在水泥跑道上。
“这是……”
看到新落下的五架飞机,几位负责机场防空的独立团战士有些楞。
眼前的七架‘炸弹卡车’和平时见到的明显有些不同。
主要表现在机翼上。
过去的战机,机翼平直,起落架也可以完全的收进机翼,但眼下这七架,机翼更粗,翼下还多了一个个硕大的鼓包,而且凸起前还有一个伸出来的炮管。
战士们数了数,足足有六个。
“炸弹卡车的新型号。。”
旁边的地勤回答道:
“主要是增强对地扫射能力,增加了机炮数量,还增加了载弹量,每一挺机炮备弹两百发,不过只能挂在一些小炸弹了。”
“六挺30机炮?”
防空营的战士愣了愣。
‘炸弹卡车’上的30炮威力十足,除非是鬼子躲在坚固土木掩体工事或者防炮洞内,不然就算是散兵坑战壕内,也是一炮毙命,甚至还能反装甲,鬼子的小豆丁也是一发报销,深得前线战士喜欢。
但唯一的问题就是火力持续性差了点。
寻常的‘炸弹卡车’只有两门30机炮,每门备弹100发。
战机上的机枪机炮本来就比地面射速快不少,即便是30口径, 射速也堪比捷克式布伦式,区区一百发弹药, 只够点射十来次的。
还有就是火力弱了点。
两门机炮虽然射速快, 但也只有两门。
而眼前的新式战机, 有六门30炮,火力一架堪比三架强, 还增加了备弹,那岂不是……
“好东西啊。”
防空营战士们纷纷两眼放光。
火力这玩意,越多越好, 越强越好,越持久越好,不存在上限。
与此同时。
机场附近的制高点上。
在大骡子牵拉,战士们肩挑背扛之下, 一队队战士将新到货的红外观察设备在制高点上安装完毕,而在观察镜旁边,还有不少20高炮,12.7毫米机枪,82迫击炮阵地。
甚至几个有宽阔马道通向的高地,还有40毫米机炮。
……
松县。
公路间。
“石岩联队第五、第九大队, 在狮子岭向麻村运动……”
“花田联队……”
“笠原联队……”
鬼子师团长正在调集部队。
虽然他信心很高,自认为此次伏击战,蝗军必胜,但科班出身, 治安战经验丰富的小鬼子六十九师团师团长也不是傻子。
人家八路军可是玩伏击战的高手,他不知道吃了多少次对方的亏。
而眼下他准备伏击的位置是经典的伏击战地形。
两边都有山坡地,中间是一条公路,公路边还缺少掩体,两翼的山棱线不高不低,非常适合布置机枪等火力,是绝佳的伏击战所在。
他用脚指头思考也知道, 八路绝对不会傻傻的钻进包围圈。
必须准备诱饵, 派出一伙小股部队吸引八路军进入包围圈, 不然别人凭什么不侦查, 不摆出战斗队形,直接钻进他的埋伏圈。
当然。
仅仅是这样很难保证八路军会上当。
推己及人, 换位思考。
这里地形太危险了,太典型了, 大家都是伏击战高手, 经验丰富,皇军被伏击经验丰富,八路伏击经验丰富,如果是他,仅仅一点诱饵,也不会敢不更在没有侦查的情况下通过眼下的地形。
所以必须释放出更多的烟雾。
调集部队,在其他地方露面,并让八路军侦查哨发现,放松八路军部队的警惕,然后部队则是在夜间秘密运动到埋伏地点。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
第二天。
上午时分。
“团长。”
孔捷带着一个营,正顺着公路开进,队伍中间,是大骡子牵引的山炮,大骡子牵引的轮式弹药板车。队伍最开头以及末尾,是各自三辆半履带装甲车。
在仓库建立之后,运输机不能运输吉普车,装甲车不再是难题,想要多少有多少。
只是可惜,松县这边公路差,全是泥土路面,最主要的是桥梁也大多数石头桥,通行能力有限,不然孔大团长怕是直接开着坦克扫荡鬼子了。
一路上,孔大团长行军姿势是大摇大摆,浩浩荡荡,可谓是嚣张至极,甚至埋锅做饭的时候,还会主动请附近的老百姓吃饭。
连间谍都懒得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