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头像是猫
- 入库:04.13
毕竟,当年大英帝国是拿着剪刀的人,对方是一头羊。
如今身份反过来,让他心情十分不美丽。
“都是一万美元一瓶。”
医生的回答让邱胖子脸色一黑。
这两种药他已经吃了一段时间了,一种是降压药,一种是心脑血管药物。
降压药他每天得吃一粒,一瓶能吃三十天,心脑血管的药物每天三粒,一瓶能吃十五天。
也就是说他每个月单单药物就得花费三万美元。
而高血压,心脏病这些毛病非常普遍,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富豪,再加上这两种药物效果非常好,肯定会有很多富豪去购买这两种药物。
日不落帝国几百年的荣光,留下的富豪绝对不少。
那每个月就是最少三千万美元的收入。
抢钱啊!
军火也没有这么暴利的。
邱胖子感觉心脏疼。
这药成本多少,他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这药利润绝对很高很高,高到他都不敢去想。至于封锁,他也没有这个想法。
封锁只能让国内寻常人买不到药。而一万美元一瓶的价格,已经断绝了可能。
至于富豪们,他们有无数种办法得到这种药,甚至都不需要关注,自然会有人将药送到他们眼前,只需要掏钱就行。
“能仿制么?”
邱胖子接着问道。
他记得,这几种药物,并没有注册专利,也就是说如果仿制出来,连纠纷都不会有,甚至还能。
“目前没有可能。”
私人医生回答:
“我联络过国内的药厂,这种药物成分复杂,虽然有大致成分表,短时间也无法判断其内部成分和结构,生产工艺也无从下手。”
在这药出现的第一时间,就有无数药厂想过纺织,但全部都失败了。
高血压药物萌芽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不过那个时期的药物效果差而且时间短暂,五十年代出现的药物效果有所提高, 但副作用极大。
而系统出品的是七十年代的药物,技术直接垮了几十年鸿沟,工艺先进,料效好,副作用小。
代差碾压。
“罗总统也在吃这个药吧?”
邱胖子突然话风一转。
“对。”
医生点点头:
“他需要服用六中药物,都是从那边购买的,每月花费七万美元。”
作为邱胖子的私人医生,他曾经和大洋对岸的总统私人医生交流过,知道那位的一些身体情况。
“六种,七万美元。”
邱胖子瞬间心情好起来了。
六种药,是他的三倍,每个月七万美元,是他的两倍还多。
不过邱胖子转念一想。
美利坚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大英帝国的三倍,而这个差距还在拉大,瞬间,他心情又不好了。
而且。
美国人的富豪,比大英帝国只多不少,也就是说,单单这几种药物,那群黄猴子就有一亿美元的收入,而且九成九是利润。
邱胖子心情更加郁闷了。
第55章
“将军。”
山城,美军府邸,一个参谋官走进了魏德迈的办公室:
“您的支援山城方案被总统和国会驳回了。”
“国会那群白痴。”
魏德迈气急败坏,拍桌子瞪眼。
眼见山城逐渐衰落,那伙农夫逐渐势大,民国逐渐变成他最讨厌的颜色,心急如焚的魏德迈便向国会申请加大对果脯的援助。
一揽子援助。
包括重振经济, 发展基础军工工业,人才,甚至是直接军事援助。
至于援助理由很好找,就说美利坚全力应对欧洲战局,但作为同战线的盟友,考虑到东亚局势,特以加强援助以对抗日本。
当然,美利坚不是冤大头。
重振经济, 型货币方案,肯定需要美利坚银行来做,避免腐败,发展军事工业,也应该由美利坚工厂合作办厂,军事援助也需要由美利坚武官来监督。
“怎么连总统也。”
顿了顿,他语气疑惑。
在他心目中,富兰克林先生,也就是总统和国会内的白痴们不同,目光长远,有深邃的战略眼光,能看清未来一角。
眼下他所在的这个国度实力增长迅速, 速度不可思议,已然表现出对美利坚利益的巨大威胁。
太平洋虽然大,但容不下两个世界大国。
就像此时的小日本和美利坚。
一旦他脚下的这個国家发展起来, 以其庞大的国土和人口,以及那些技术设备, 绝对比小日本强大不知道多少倍, 十几年后美利坚将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对手。
不趁着现在限制和削弱, 今后就来不及了。
“总统先生告诉您。”
参谋继续说道:
“美利坚需要他们,盟军也需要他们的药品和技术,所以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态度。”
魏德迈一愣。
美利坚需要他们,这里的他们不可能是果脯,这群人已经残废了,而且还是自己把自己打残废的,那他们也就只能是那群农夫了。
“需要他们……”
他自言自语了一句,语气复杂。
这才多久?
两年不到吧。
这么短的时间,这伙人就从籍籍无名,被日本人几万部队追的满山跑,损失惨重,发展到美利坚都需要考虑对方的态度。
在给他们几年,得发展成什么样子?
不过,他对此也无能为力,他只是一个少将,而且是刚刚晋升的,一个失落地方势力的武官而已, 手底下基本没有力量和权力。
带着副官,魏德迈决定出去散一散心。
走出府邸, 无视门口卫兵的敬礼,沿着台阶向下,魏德迈一直向市区走去。
“变化好大。”
看着眼前的山城,魏德迈很是惊讶。
他一直在府邸办公,心里想的是如何搜集情报资料,以谋划劝说国会和总统支援山城,为此经常和果脯高层商谈,极少上街道。
哪怕偶尔路过,也是在全程在汽车里沉浸在美利坚的富裕中,根本不会向外看。
自然很少关注街道的情况。
所以眼前的山城街道变化之大,让他非常惊讶。
街道上,人群来来往往,欢声笑语。马车载满货物交织穿梭,流水马龙,街道旁,大大小小摊位鳞次栉比,俨然一派市井繁荣景象。
时不时还能看见卡车,轿车,拖拉机,吉普车通过。
虽然论城市化,哪怕对比美利坚的小城市,也差远了,尤其是街道和公共设施,但肉眼可见的,这座山城已然开始发展。
而一年前的山城,死气沉沉,人们宛如惊弓之鸟,很难在人们脸上看到笑容。
这个时候,十几辆手扶拖拉机车头喷着黑烟,拖着堆满鼓鼓麻袋的车斗试过街道,眺望而去,在远处的街道上还能看到更多。
“看来,局势比我想象的还要严峻啊。”
看到这几辆拖拉机,魏德迈瞳孔一缩。
这拖拉机他认识,甚至还研究过,是那伙人自己生产的一种拖拉机,技术不算先进,但用途非常广,能耕地,能拉货,还能抽水。
极其适合山地农村地区。
他还特意让多诺万派人调查了这种拖拉机的情报。
由此得知这种拖拉机生产能力很强,在十月的时候就能做到每天大约五十辆产量,虽然不多,但包括发动机,轴承,轮胎在内,所有零件由自己生产,而且质量非常不错,机器故障率极低。
俨然有了一套机械工业的底子。
这也是他着急推动援助计划的原因之一。
所有国家中,坦克工业都是从拖拉机工厂开始发展的。而且这么快就建立起工业底子,再给他们一两年,解决人才问题,产能会暴增。
现在看来,他的估计还太保守了,仅仅过去一个多月,产量就大幅度提升了,在这山城都能普遍看到这种拖拉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山城虽然是果脯中心,但发展速度还真远远比不上那伙人的城市。
“他们从国外招募了技术人才。”
一旁的参谋补充道。
“这群白痴为什么不封锁。”
魏德迈再次骂道。
在明知道对方最缺乏人才的情况下,居然还不进行封锁,放任国内的人才流向对方,着实把魏德迈气的不轻。
如果是他,根本不会放他们的人才回国,也会大肆拦截其他国家人才。
沿海地区被小日本占领,没有通道,人才只能走滇缅公路,或者北方公路,这两条路都不在他们自己手里,稍微封锁卡扣一下,就能减少人才流入。
美利坚和山旮旯,相信所有人都会选择前者。
“将军。”
参谋官很清楚自家上司的想法,于是补充说道:
“对方是盟友,我们有求于对方的技术和药品,而且对方资金充足,有很多其他国家技术人员愿意来这里淘金,他们还有专门的航空通道转运人才。”
“封锁难度很高。”
魏德迈沉默了一会。
炼钢技术交易,二点五亿美元的价格,如果单单用来招募人才,顶尖教授级别或许不行,这需要优秀环境,但基础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几万人都轻轻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