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代善与济尔哈朗、多尔衮共同摄政。
  多铎、阿济格、博洛、尼堪、豪格、硕塞、罗洛浑、勒克德浑,俱加辅政大臣。
  很明显,昨天在太后和小皇帝那里的闭门会议,必然是一场唇刀舌剑的利益之争,最最终双方达成了利益交换。
  从这次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结果来看,多尔衮昨天妥协退让了许多。
  本来入关后,他已经通过南征,让两个胞兄弟领兵,把军队握在他们兄弟手中,还独揽了灭顺平明大功,多尔衮把二哥代善赶回家养老,让原本排名在他之前的摄政王济尔哈朗也只能屈居他之下。
  更别说多尔衮还借机收了亲王贝勒管理部务的这项大权,逐渐的把朝廷大权都揽到了自己手上。
  可谁知道局势突然就急转直下,这让济尔哈朗等反对者有了翻身机会,多尔衮面对逼宫,也只得主动妥协退让。
  代善也成了摄政王,又新加了八位辅政大臣。
  这相当于以后不再是多尔衮说了算,而是重大军国要务,得由三位摄政王共同主持,八位辅政大臣共同决策商议。
  这八位辅政大臣还获得分管部务的权力,比如多铎管户部,阿济格管兵部,而豪格管吏部,博洛管礼部等。
  这等于是清廷重回到了努尔哈赤的贝勒共议国政的时代,加上这十三人封铁帽子王,甚至还各兼天下重镇的驻防将军,统领一支满蒙汉兵马,连他们的家眷、奴隶也迁过去,这相当于是八旗分家了。
  削弱的明显是朝廷中央的权力,是皇帝的权力,而现在本来是多尔衮摄政,代行皇权,这就等于是削弱了他的权力。
  济尔哈朗和代善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与多尔衮达成了一致,暂时不再继续对他发起攻击,一起携手专注对付南明。
  对多尔衮来说,这次比上次他付的还更多,但没办法,出了这么大的事,如果他不主动断臂求生,那就得跟代善他们开战,如今的情况下,他未必能讨到好去,而清廷内讧,无疑会让现在败坏的局面更加糜烂。
  为了大局,也为了自己,他也只能如此。
  南方的局势大坏,也让多尔衮意识到,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他昨天也是以此劝说代善二位老哥的,最后,二人也同意了。
  内斗归内斗,但面临着南明的绝地反击,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虽然昨天多尔衮仍然嘴硬不承认被严我公骗了,但在今天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还是由代善这位新摄政王出面,斥责严我公、洪承畴这些汉臣的畏敌避战,消极无能,同时还对吴三桂、孔有德等汉将痛斥。
  严我公夺职论罪。
  而洪承畴也被斥责畏敌避战劳师无功,罢免其六省经略等所职务,召回北京。
  以豪格镇西安,吴三桂攻汉中,阿济格镇大同,多铎坐镇济南。
  勒克德浑仍镇湖广,博洛则接替谭泰镇徐州。
  吴三桂在西面,豪格为他后援。
  勒克德浑居中,阿济格在后。
  博洛在东,多铎接应。
  重新部署了这三路人马,但他们都没急着要过江,而是比较谨慎,打算中路勒克德浑先恢复湖北,而博洛在东恢复徐淮。
  先不过江。
  唯以西路为突破口,先平定关中,再取汉中,然后打进四川去,要先占据长江的上游地区。
  吸取教训后,现在多尔衮代善等都打算稳打稳扎。
  上次派去江南的一万满蒙八旗,已经死光殆尽,甚至还出了六百蒙古八旗降明的事,这让北京清廷深受震动,甚至这段时间北京城里的八旗满族,天天都有许多人家在办丧事。
  天天哭天抢地哀嚎阵阵,这对八旗的打击很大。
  江宁已经丢了,江南一万八旗也全军覆没了,也就没必要再冒险去救了。
  甚至会上,代善还提出了要再派使者去议和。
  这次是真议和,上次只是打算借议和为幌子拖延时间和送弘光他们去搞破坏。
  上次完全失败了。
  这次还是要借议和争取时间,但如果南明肯议和,那清廷也愿意真谈,就算划江而治,他们现在都愿意答应。
  大清这次损失太大,需要重新全面调整部署,所以暂时同意划江而治是可以答应的,甚至还可以趁这机会去招降张献忠,策反郑芝龙,金声桓等之类的。
  经此一战,现在不论是多尔衮还是济尔哈朗、代善,或是年轻一代里的博洛、尼堪等,都没有敢再轻视明朝,不敢再说什么一战扫平南方,彻底灭亡明国这些话了。
  他们不得不正视明国,甚至意识到可能得打一场持久战,甚至是得接受南北朝并立的局面。
  一年多前,他们也不敢相信能够顺利入关,甚至势如破竹的横扫中原。而现在,他们也不再妄想可以一战灭明朝了。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好。
  大明付出了半壁江山的代价,明白了满清的凶悍。而现在清廷也用一万多八旗子弟的性命,知晓了明皇的厉害!
  一个能够打痛自己的对手,总是值得重视甚至是敬畏的。
  在朱以海这个几乎如横空出世般的统帅面前,才三十出头的多尔衮也不由的畏惧了,而年老的济尔哈朗和代善这两位三朝元老,更是十分谨慎。
  “汉人不可信。”
  议政王大臣会议结束后,三位摄政王再次坐到一起。
  “现在谁知道朝廷里还有多少汉人通明!”
  多尔衮心里憋屈,却没法反驳,只能沉默着。
  自入关以来,满清朝廷和地方招降了太多的明朝官员将领,接收了太多的地方军队,甚至还开了科举,录取士人。
  甚至在入关之前,他们就已经接受了太多的汉人。
  说句不客气的话,满清这些年征战,虽然八旗为主,但将领方面,甚至后方治理民政、后勤这块,汉人降将可丝毫不比满人少甚至是差。
  入关前清军里就有两大系的汉将,关宁系和东江系,关宁系以祖大寿吴三桂他们这些人为主,东江系以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沈志祥他们为主,其它还有佟氏家族,李永芳家族等。
  再比如孟乔芳、张存仁这些汉将,可没少为大清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啊。
  现在也不可能一句话汉人不可信就分离的。
  济尔哈朗补充了一句,“入关后降附的这些人都不太可信,尤其是江南的降人。”
  多尔衮也点头同意,严我公李遇春郑继武潘映娄张天禄土国宝这一个个名字,想起来就气的肝疼。
  “还是以汉攻汉,给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郑芝龙这些人封王封公,裂土封疆,让他们过江去攻南明,我八旗兵先守江北。”代善叹道。
  多尔衮大受挫折,沉默着点头。


第388章 烂摊子
  清晨,朱以海仍然很早就醒来,没有过多留恋龙床上还偎着他香睡的美人便起床了。
  一个女官带着几个宫女服侍他梳洗,为他穿戴好常朝冠服,他走出乾清宫,在前边院子里先是打了套太极,然后射了三十支箭,寒冷的早晨,浑身都热了起来。
  热完身,便回西厢殿用了早餐,还特意交待,免了皇后、妃嫔和公主的日常请安。
  早餐也很简单,小米粥配羊肉。
  羊肉是事先煮熟且有咸味的,小米粥看丐为像是豆浆一样浓郁粘稠,这是特意用小米加黄豆熬制而成,天冷,这小米粥表面形成了一层粥皮子。
  把羊肉倒进粥里,搅拌几下,
  羊肉和粥混合一起,让胃都暖了起来。
  自进入南京皇宫后,朱以海几次三番的重申要朴素节俭,不能铺张浪费,他的早餐不会有什么七碟八碗,吃多少就做多少,虽然御膳房也会花心思为皇帝做些不重样的早点,但用料简单。
  就如这碗小米羊肉粥,也就是小米、黄豆和羊肉,羊肉也是普通的羊肉,绝不会跟扬州盐商一样,一个鸡蛋就要一两银子一个,非得是打小用虫草人参这些喂养长大的母鸡下的蛋。
  小米既不挑产地,羊肉也不讲品种。
  吃过早餐,浑身暖洋洋,换了身暗龙黄缎便袍,他便出乾清宫却了广场外的总理处。
  他日常在武英殿办公,但乾清门外的总理处也有御书房。
  乾清门,千牛镇总兵官杨伯兴在这里恭候。
  “早。”
  面对杨伯兴的拜见,朱以海挥手,让他不要那么多礼节,简单一些。
  “吃过没?”
  乾清门是南京紫禁城内外城的分界线,门内就是后宫,门外就是前朝,外臣是不可以进后宫的,杨伯兴是禁卫大将,后宫里也是有一些侍卫等,但数量较少,另有御马监等一些太监侍卫负责当值,甚至有一支女子警卫。
  而在门外,则侍卫就多了起来。
  杨伯兴如今是提督衔的禁卫大将,却一如继往的忠心而谨慎小心,仔细的回答着皇帝。
  朱以海一边走一边跟侍卫们闲聊点家常,他能准确的叫出每个侍卫的名字,甚至知晓他们的家乡,以及他们的一些现状,比如结婚否,妻子哪人,又诸如家中兄弟几个啊,或者谁父亲刚生病等,这些也都是平时闲聊来的,他很关心大家生活,也通过这些身边的侍卫,更深入的了解如今大明他治下各个阶层的将士百姓们的生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