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想拥有一块自己的田,更是难上加难。
  赵贵他们那也因为是官吏才有资格从官府那里买一些没收充公等的官田,但连种子农具都是租借官府的。
  赵福的三个女婿,以前也是底层百姓,因为年轻因为投了军成了皇帝的御营士兵,甚至升了士官,也改变了家人命运,如今也拥有自己的田地,哪怕这还是贷款买的,还得年年还本还息,但起码也成了有产者。
  甚至皇帝帮他们娶了老婆,日子有了奔头。
  赵福的三个女婿没文化,见识方面远不如老赵二人,但他们对北方来的丈人兄弟俩很尊重,这是骨子里对读书人的尊重。
  听他们打算盘作坊,虽然觉得这是他们不敢想的事情,毕竟这得贷款,甚至有经营的风险,他们以前是不敢想的,现在拿着不错的粮饷,发了饷也想的是买点农具家具,甚至是偿还一点贷款,最好是能全还掉,无债一身轻才最好,哪想着借贷去经营茶作坊。
  能在御营中成为士官,也还说明三人都是表现不错的,不是那种偷奸耍滑的人,他们虽没读过书,但却很纯朴,甚至满怀忠义,对如今的生活,十分感激天子。
  当然也对妻子的父母叔父很尊重。
  “我们听丈人的。”三人想了想,都决定入伙。
  于是吃着杂粮野菜粥,他们坐在茶山上,很快商定好,五家合伙,一起盘下那个茶作坊,各贷笔款子出来,买作坊,请师傅伙计,收购茶叶,加工贩卖。
  一家人聊着很愉快,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饭后,老赵二人也没心思再去摘茶叶,直接拉上三个女婿一起下山去了,妇人孩子们则仍然去采茶,虽然马上就能成为茶庄主,但她们也没打算放弃眼下这半天的采茶工钱,能赚一点是一点。
  晚上。
  女人们把茶业交给了茶园主后回到家,发现男人们都沉默着。
  “怎么了,没谈成吗?”
  赵福一声叹息,“买作坊的事情都谈好了,贷款的事也八九不离十了,”
  “那你们这是?”
  “刚刚乡里来人,御营来命令,让我们都赶紧回营,万岁爷要发兵北伐了!”
  听说男人们又要离家返回军营,甚至要去打仗,女人们脸上的笑容也都没了,短暂的团聚这么快就结束了,兵凶战危,男人们又要开赴前线,谁也不知道吉凶。
  老赵的三个女儿甚至忍不住哭了起来,成亲时丈夫们只在家呆了十天就走了,一走就是几月,好不容易回来探亲休假,可又要提前返营。
  赵贵搓了搓脸,“好了,不要哭了,这是军人的职责,也是我们对万岁爷的责任,我们现在有的这一切,都是万岁给我们的,现在万岁需要我们了,我们也必须得上,
  明天一早我们就要走了,今晚大家就开开心心的在一起,下一次探亲休假,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女人们只得忍住哭泣。
  赵贵妻子起身,“我去做饭,弄几个菜,家里还有点酒,你们喝点。”
  老赵却是叹气连连,“作坊刚要开起来,这下子全黄了。”
  “没事,错过就错过,况且,咱们走了,也未必就不行,咱们还可以委托你亲家帮咱们打理嘛,这种小作坊, 其实也就是要点本钱,加上辛苦经营,又不是什么大风险买卖,你家三个女婿都也是入伙的,让他们父亲替他们出面打理也一样,咱们另给们打理的工钱甚至给些分红便是。”
  紧急召回令一下,赵贵明显心不在茶庄这事上了。
  老赵也是,“你说怎么突然又要北伐了呢,这不是到处都说朝廷要和北虏议和,划江而治吗?”
  老赵明显是支持议和的。
  赵贵心里却是反对议和的,他还想着朝廷能够早点收复中原,他也能够早些重返家园。
  祖坟还在故乡。
  “太平不是谈出来的,是打出来的,仗肯定还是要打的,我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又要开打了,原以为今年可能不会打,最快也可能要到秋收后吧,没想到现在就开始动员了。”
  赵福心里没底,满面愁容。
  赵贵却已经转换心态,满心激昂,“希望这次能够再打回山东老家去!”


第408章 郑芝龙
  郑芝龙抵达南京的时候,已是初夏时节。
  话说这位福建王去年就召入京,也早早奉旨结果一路上左耽右误却终究还是拖到了入夏才到南京。
  南京朝堂,对于这位东南海上王其实也多有不满,尤其是许多年轻科道官员更是弹章不断,但天子却都是留中不发。
  朱以海表现的非常有耐心,并不催促郑芝龙入朝,甚至仿佛遗忘了有这么一位重臣,本来还想在路上再逗留观望的郑芝龙见此,反而有些拿捏不定,决定立即入朝。
  说起来,朱以海举旗不过一年间,也才刚刚打下南京登基,可偏偏这位已经两度亲提六师北伐,甚至还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尤其是打了一年,先后歼灭了八旗满州兵一万余众,其中光真建州鞑子就有上万。
  更别说还有许多八旗汉军、八旗蒙古被歼灭,更多的绿营被歼灭或俘虏收编。
  皇帝打下了赫赫威名,曾经受招安为大明五虎游击的郑芝龙虽久在东南,却也很清楚建虏的实力。
  甲申以来,大明天下早就打的千疮百孔,弘光朝当初形势还不错,却也只坚守了八个月,而朱以海当初在台州起兵时,台州知府都降清了,他却能够一手组建了一支自己的御营军,一路打到山东,并恢复南京。
  郑芝龙是个海上枭雄,这种人对朝廷可没什么忠义而言,他只畏惧强者。当年他在日本做生意,都谋划着要造幕府将军的反,失败后还跑到台湾想占岛为王,后来受招安也不过是实力不够强。
  但在崇祯自缢,弘光又大溃的形势下,他也是趁机不断的夺取福建的军政大权,更进一步垄断海上贸易的。
  若绍天帝是另一个弘光,甚至是另一个崇祯,以如今郑氏一官党的实力,他都是可以割据福建,就算不自立为王,但听调不听宣朝廷也无可奈何。
  可偏偏朱以海的强势英果,让才不过四十出头的郑芝龙也怕了。
  特别是湖南那边三忠叛军被陆续平定消息传来,郑芝龙头皮发麻。本来半路上清廷密使来见,加封他为大清福建王,许裂土封疆,世袭永镇等等诸多优厚条件,但郑芝龙最后也只是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
  不过他没把此事上报朝廷,也没把清使扣了或斩了。
  听说皇帝要再次北伐,郑芝龙甚至还在半路上又派快船回福建,又调了一批钱粮船只火器等赶来随同北上。
  另外又让福建那边给儿子朱成功的福建御营调拔送去许多船只铳炮钱粮,总计有大鸟船二十只,大水艍船二十只,大斑鸠铳四百门,应备弹两万颗,中水艍船又二十只,中斑鸠铳二百四十门,弹一万两千颗。又鸟铳九百支,弹药大量等。
  给银二十万两,粮数万石。
  而他亲自带到南京来的那份更丰厚,白银百万两,粮十万石,另大鸟船三十艘,大水艍船二十只,其余等各式战舰粮船等二百余艘。
  鸟枪等各式火铳五千门,各式火炮三百余门。
  另有红衣大炮三十余门。
  他还带了一官党主要成员的一百多个年轻子弟入京。
  这态度,确实非常不错了。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因为朱以海很能打,尤其是这位皇帝居然有一支自己直属的皇帝御营亲军,而且如今都有十余万人马了。
  郑芝龙刚驶进长江口时,就已经一遍遍的派使者到南京来上书。
  甚至沿途故意放了许多消息,所以他还没入京,但南京官民士绅却早知道这位平国公即将入朝,还带来了八千福建水师,无数铳炮和钱粮,是一整个水师精锐,甚至其中还有一支福建的步兵。
  一直以来,郑氏在福建在东南海上的势力,其实也让朝中比较畏惧此人,生怕这人在后方做乱割据等。
  之前久召不来,也引的各种猜测纷纷。
  如今终于来了,还带了这么多人马来,无疑让人松口气。
  南京如今已经渐恢复了不少元气的街上,一家酒楼重新开业还生意不错,虽说战争年代,各种粮食蔬菜肉食紧缺,但南京毕竟是现在的京师,这里大量勋戚文武甚至是商人们,所以消费人群还是很多,消费水平也不低,就算物价贵,仍然有很大需求。
  况且当今天子又是个与以往大明历代天子不同的皇帝,他不再一味重农抑商,推行的策略里倒有很多两宋的味道,很扶持工商贸易的发展。虽然有聪明的人说皇帝这是在养鸡养猪,鸡养大了下蛋,猪养肥了杀猪吃肉。
  从工商贸易里面征税取利,远比在如今这种残破糜烂的局势下,比向穷困的百姓加征税赋来的强的多。
  虽然也有人认为重商会是大隐患,甚至举出两汉就一直打击豪强,却仍然压不住,最终完全压不住时便亡国了。而两晋时代,士大夫的门阀治下,其实也就是对工商的放纵,因此也是羸弱早亡。
  重农抑商最大的好处,便是稳定,让整个社会被严格约束,不会有太大活力,因此也就非常容易朝廷管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