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千里北上,郑家不仅带来了八千水陆兵马,尤其还带来了许多铳炮火药还有大量钱粮,更别说郑氏在福建的势力,朝廷不应当是这个态度啊。
怎么也应当是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来迎接,甚至起码得是一位内阁大学士带头来迎接的。
可现在这般冷清,情况不太对劲。
“大哥,要不我先上岸去打探一二?”
几名军官也都不满,“咱们这还热脸贴冷屁股了?”
“休得放肆!”郑芝龙喝声,“这里不是福建,以后大家说话都注意点,别张嘴就来。”
“大哥就是太好说话了,咱们何必受这委屈,之前清廷可是许诺封王和总督三省呢,咱们拒绝了清廷,这般北上,结果却这般对咱们,凭什么?”
“混帐,滚下去。”郑芝龙把那部下喝退,眉头也紧皱了起来。
“克英,你先上岸,拿我的贴子去镇江拜会一下城里的官将,看下情况。”
……
郑家舰队到港后都半天了,才有人官员过来。
却只是兵部的一个员外郎而已,过来却是给郑家的人马划地暂驻。
等到第二天,才又有官员来,这次却是户部官员,带来了一些粮草给郑军。
郑芝龙胸中一口闷气,连见了两个小绿袍官后,干脆便称病不出了。
好在郑芝龙也没敢乱来,就算自己呆在安平旗舰上装病,也没忘记命令各军官们管束好兵员,禁止他们离开港口,更不许乱来。
情况不明,他不敢乱动,只好等颜克英的回报。
却说颜克英上了岸进了镇江城,送上了郑芝龙的名贴后,接见他的是分巡宁镇常兼兵备的分巡道员阎应元,这位原江阴典史江阴举义有功,得朱以海破格重用,之后在常州一带发展地方团练,袭扰江南鞑子,为朝廷筹集粮饷等都表现出难得的干才,更因能骑善射,一把弓下也攒了十几颗虏级,被皇帝钦授分巡道。
经过一些官制改动后,如今的分巡道号称小巡抚,可是比之前的各种道员级别和权力都大的多。
这位阎分巡见了颜克英,却也是对郑芝龙的名贴没怎么在意。
一番谈话后,直接告之说郑芝龙入朝后的安排自有朝廷那边负责,但郑氏带来的这八千兵马,朝廷却早有了安排。
除郑芝龙留一队五十人亲兵外,其余兵马都将暂由他这个分巡接管。
“具体?”颜克英脸色不太好看,没想到是这样结果,虽然来时也想过,可能这些兵马会如之前郑森、郑彩他们率领的那支水师一样,会被朝廷收编,但他们也觉得,朝廷多少总应当给郑芝龙面子。
没想到这么直接。
“镇江是军事重镇,这里本来就驻有不少军队,如今还是工商贸易运输的枢纽码头,没法驻扎这么多兵马,所以要先把水陆各营分散,调往其它地方驻扎就食,然后下一步便等候朝廷的继续安排方案。”
阎应元虽然没说完,但颜克英却听出来,后续便是整编入御营了。
在镇江满怀心事的吃了一顿便饭,简单的两菜一汤,这让颜克英都怀疑朝廷是丝毫不把福建郑氏放在眼中。
正一肚子火气想回码头禀报,结果阎应元带了一人进来。
“这位是千牛卫的教头,也是御前带刀侍卫,傅山傅侍卫。”
傅青主一身御前侍卫戎服,腰间还带了把千牛刀,偏偏他背上还又背了把大剑。
“奉陛下旨意,特来给颜副将传旨,请接旨。”
颜克英有些愣神,好一阵才回过神来,被催着跪下接旨。
皇帝旨意,加封颜克英为神武镇总兵官。
“神武镇总兵官?”
傅青主告诉颜克英,皇帝刚下了旨意,福建来的八千水陆兵马,赐授御营番号神武镇,而他就是新任的总兵官了。
在颜克英还一时有些茫然的时候,傅青主让他赶紧随他入京谢恩。
“我先回码头见一下平国公。”
“陛下还在等着见颜总兵呢,走吧。”傅青主二话不说就拉着颜克英出城去南京了。
一路骑马赶到南京,被送进宫,交给内侍,一名宦官带着他先去沐浴更衣,然后引他到了武英殿。
一路上颜克英都有点懵。
等宦官在门外唱名后,殿中传来一个声音。
“进!”
声音沉稳而又显得年轻。
颜克英跟着宦官入殿,他偷偷的打量,却恰好看到一张笑脸。
“颜将军比朕想的要高大威武的多啊。”
“来人,赐坐。”
这个时候颜克英才反应过来这位就是大明天子,于是赶紧跪拜。
“免礼。”
“朕之前就听说过一官党在东南海上威风无敌,打过无数胜仗,各种红毛番都是手下败将,还听说颜将军也是东南悍将,无数次身先士卒,跳船冲杀,端是了得,今日一见,果然威猛!”
颜克英被夸的都有些不好意思,虽然这些海贼出身的人,平时会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把皇帝老儿也不放在眼里,但真正站在这皇城宫殿里,看着那身穿龙袍的天子时,还是不由自主的有一种被威慑的感觉。
“臣就是个粗人,只懂打打杀杀,没文化,贱名哪敢污圣人耳。”
“哈哈哈,这话说的可就很有文化啊,朕喜欢,来人,拟旨,朕要好好加封颜将军。”
“拟旨,赐封神武镇总兵官颜克英为福清伯爵,赐御甲一套,蟒袍一件!”
颜克英彻底愣住了,这是天下掉馅饼?
刚入朝,什么都没干,这又是加封总兵官,又是赐封福清伯爵?
几个意思啊?
他是丈二和尚,完全摸不到头脑了!
第412章 颜如玉
“取蟒袍来,朕亲自为颜大将军穿上!”
武英殿内,朱以海做戏做全套,一面拉着颜克英说他如何英勇了得,一面又说他长的高大雄武,有南人北貌,接着还让人直接把蟒袍取来,要亲自给将军穿。
大明皇帝喜欢赐服,赐服按等级可分为蟒袍、飞鱼、麒麟、斗牛等。
这几种服饰都不是官员正常官服,而是皇帝特赐,这几种纹饰都与皇帝所穿的龙袍纹饰很像,一般的普通百姓眼里,飞鱼、斗牛、蟒这些看着都像龙。
臣子获得赐服,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明代的蟒袍是仅次于龙袍的高级赐服,整体造型跟龙一样,两者的区别只在爪部。龙为五爪,蟒为四爪。
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象,但减一爪耳。
当然,到了明末时,其实已经有重臣权贵也开始逾越穿五爪龙衣,称为蟒龙,比如九千岁魏忠贤,就穿了蟒龙。
说实话,到了明末的时候, 大明严格的服色制度其实早就乱了,各种逾越。
就连皇帝赐服也变的滥了起来, 甚至皇帝身边的内臣太监们, 基本上都服蟒。
朱以海做监国的时候, 就不允许手下乱穿蟒袍、飞鱼、麒麟、斗牛了,他规定, 如飞鱼服,也仅锦衣卫指挥使、同知和两个镇抚使可以获赐飞鱼,其余无功不得赐这种龙头鱼尾有翼的飞鱼袍。
麒麟袍则是特赐给有功的大将, 斗牛袍则赐给有功的内阁总督巡抚等文臣。
至于蟒袍,皇子、亲王郡王可服蟒,大臣更是非功不得赐。
以前宫里的大太监们都能穿蟒,现在就一律禁止了,连刘朝这样的皇帝心腹, 也只是赐了紫袍金鱼而已。
特以稀为贵。
得不到的才更会珍惜, 若是连宫里太监都人人一件蟒袍, 那就失去了其稀少性, 这玩意就跟奢侈品似的,你得贵你得少, 你得限量购买,你得饥饿营销, 使的他成为身份的象征, 而不是随手可得。
内侍取来一套蟒服。
严格来说,蟒袍其实不是一种衣服款式,它仅是一种纹饰, 各种款式的衣服,只要绣上蟒蛇标饰, 他就是蟒服。
内侍取来的这套是大紫直径纱地盘金彩绣柿蒂过肩四爪蟒服,配乌纱帽、玉革带、金鱼袋金鱼符、印绶、皂皮靴。
这全套蟒袍做工精良, 是舟山皇家织造局特供, 用料珍贵,手工技艺更贵, 仅那件蟒袍其实就非常值钱了,
比如皇帝一件鹅黄缎细绣五彩云水全洋金龙袍的用工和造价, 就非常奢侈,前后要用人919人,绣匠就用608人, 绣洋金工是285人,还得有26个画匠, 工料银也要耗费392两。
生产一件,纯手工制造,前后得耗时一两年。
就算这蟒服要简单一些,但也不便宜,一件也是得几百两银子的。
更重要的事这玩意你有再多银子也买不到。
颜克英身材高大,与山东人朱以海倒是差不多身形,这件蟒服属于大号,他穿上很合身,这身上又是紫又是金的还有玉,一下子就让整个人都气质大增。
原本还确实是个武将样子,这蟒袍一穿,立马就有几分王爷的感觉了。
颜克英对着那面大铜镜看着镜中的自己,几乎认不出来,整个人都恍恍惚惚,晕晕转转了。
大海上风高浪急,狂风暴雨,他都无所畏惧,一样乘风破浪,战场上大炮轰鸣,箭矢横飞,他一样能够身先士卒,跳帮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