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名老贼骨干,被五花大绑押了上来。
充当行刑刽子手的并不是御营兵,而是唐家沟寨新建的民兵队员,他们获得了御营授予的旗帜、刀枪弓箭。
现在他们民兵队成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斩杀那十几个之前攻下他们寨子,并犯下大罪的贼人。
怀着仇恨,这些民兵提刀上台,怒吼着挥刀砍落,将那十几个罪恶者终结。
然后,剩下的百余手上有鲜血的老贼被拉上来,他们的最终处置结果是饶一命,但杖二十,打的屁股开花,然后锁着送回凤凰山,最后要一路送回重庆,那里会有行营的军屯田,这些人会在那里的军屯里为奴耕种,为御营种地,一辈子为奴赎罪。
当最后宣布其余的那些贼人被原地释放时,那些人惊喜交加,无尽感激,一个个跪地磕头感谢不止。
张世鹏道,“你们要感谢的不是我们,而是大明皇帝陛下,是陛下仁慈,不愿多造杀孽,特加宽恕,否则你们附逆从贼,皆当诛。”
“带犯兵!”
冲锋营里私藏缴获,甚至调戏妇人、杀俘的十几人被提了上来。
军法官宣读他们的罪行,以及相应处置。
其中一个奸**人的土兵论罪当处死,不过他今日杀贼有功,则以功赎罪后,处以杖二十并驱除出伍的最终处罚。
季从孝恨铁不成钢的扇了这家伙两巴掌,“滚,老子冲锋营不收你这种畜生。”
虽然他很想保下这人,但最终还是咬牙不想开这坏头。
本来沈元泰是坚持要杀的,但张世鹏他们认为,这家伙好歹今天杀了两贼,又负了伤,所以饶他一命。
但留是不能留了。
军功赏赐也全剥夺,收走衣甲刀兵,逐出军伍,让他滚回家去。
打完二十棍,那人一瘸一拐,十分落寞,心中万分后悔,却已经没办法改变了。
“等一下。”
季从孝最后塞给了他两块龙银,“自己一路保重吧!”
其余十余违犯军规的也都当众处置,私藏战利品的数额不大,所以主要是军棍,然后记一过。
处置完违犯军规的,便开始赏功。
冲锋营的士兵们激动的当众拿到了赏银,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为了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直接发的银子,银灿灿的银子发下去。
有个家伙当先冲入寨中,最后甚至还有射杀黑龙王之功等,又有缴获马匹、铠甲,最后论功,他一人得了一百二十两银了,当一袋子银子当着众面面接过时,羡煞了无数底下将士。
当然好运气的只有这一个。
其余赏银较多的也就三四十两最多,大多数人都只获得了一二两银子。
甚至出力最少的辅兵们,大多数只得了两钱赏银。
其它各营,更是只捞了一顿马肉汤喝,过了把眼瘾而已。
总共赏银发的不多,还不及缴获所得。
但五千多行营将士们,却是个个被激的眼睛发红,这些人以前那也是当兵的,有白杆兵,有川兵,有土兵,有地方豪强地主的乡兵等,打仗打赢了是有赏,但什么时候这么直接,这么说一不二的立马兑现的?
何况打这么一群小贼,居然也得这么多赏?
那个幸运的大胡子,一人得了一百二十两啊,他娘的,这都够娶好几个老婆甚至买个院子再买上二十亩地了。
张世鹏适时的站出来表示,御营向来就是有功必赏,绝不克扣,所以大家只要敢战能战,朝廷和圣人必不会辜负!
当然,有过也必罚。
谁敢触犯军规,必不轻饶,而敢有战场脱逃者,更是立斩不赦!
被刺激的嗷嗷叫的其它各营兵将们,甚至都迫不急待的问下一个打谁了,各营官都开始直接争起下一场战斗的主攻任务来。
记功当衔加一级的季从孝在一边很低调的偷乐,没敢再去争。
好几位军官甚至直接提出分兵进剿,六千八百人的行营一起上,太瞧的起这些贼人,一营一路都足够扫荡周边了。
瞧着这冲锋营吃香喝辣,领这么多赏赐,谁不眼红?
凭什么冲锋营得这么多好处,这仗打这么轻松,换谁上也是这结果,谁比谁差?
看着大家这么积极,尤其是底下的士兵們也都是摩拳擦掌的激昂样,张世鹏等也都是非常满意,这支兵的斗志已经成功点燃了!
第424章 封疆
镇江。
皇帝在瓜洲召见了原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丁魁楚、原福建总督郑芝龙、原浙直总督沈犹龙几位重臣。
面对这三位封疆大吏,此时已经进驻御营镇江大营的皇帝朱以海也是心情很复杂,这三人在他起义之初,可以说也是给予了很大支持的,不管其它,就仅是开读诏书,上表拥贺这件事,就已经是有拥立之功了。
郑芝龙和丁魁楚的拥立, 让福建两广三省大后方形势明朗,让朱以海可以在浙东安稳北上。
而沈犹龙、王永祚、屠象美、吴易等在苏松的起义,更是功不可没。
不过形势发展到如今,丁魁楚这位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就与时局有些格格不入了,丁魁楚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老家河南,仕途履历很丰富。
崇祯四年就已经升任保定巡抚,一方大员,崇祯七年再升户部侍郎,九年升河北巡抚。此人善事权贵,爱搞小山头,同年因为清军入塞他未能抵御被论罪下狱,两年后疏通关系,向朝廷交了大笔银子助饷得以出狱,回老家居住。
在老家期间,发生了同城的原贵州总兵刘超叛乱之事。
刘超叛乱导致河南大乱,河南巡抚王汉也被杀死,朝廷调凤阳总督马士英去平乱,丁魁楚便赶紧去投马士英军中, 献诱降捕杀同乡刘超之计, 事成之后,马士英保举,丁魁楚起复为总督河南湖广加兵部尚书。
弘光南京称帝后,马士英有拥立之功,贵不可及,丁魁楚因结交马士英,因此便被任命仍总督河南、湖广,兼巡抚承天、德安、襄阳,还未上任,逢两广总督沈犹龙入朝为侍郎,便改任两广总督,不久又加兵部尚书衔,此后又兼广东巡抚。
朱以海之前也特意问过马士英,马士英也很坦白,说他跟丁魁楚关系很好,当初也正是因为私下关系好,当河南局势糜烂时,丁魁楚提出想转督两广, 他也是立马答应。
他召沈犹龙入朝, 以丁魁楚代之,两人一个在朝,一个在外,相互支持。
朱以海监国,得到丁魁楚拥立,很是感激。
此后他南京即位,也还特给丁魁楚加了协理戎政衔,又以平定桂江王叛乱之功,特旨封伯爵。
不过朱以海对于丁魁楚越来越不满,主要还是因为此人带甲五岭,并不太配合朝廷的新政,不论是罢废卫所,还是摊丁入亩,又或是官绅一体纳粮,还是说火耗归公,开征海关、厘金这些,这个家伙都很不配合。
朱以海屡调岭南兵,结果他都以无兵无饷推脱,税赋新政,却又迟迟不得推行,做为大后方的两广,一年多了,也没上缴多少税赋钱粮上来。
但另一方面,丁魁楚却利用自己的官爵,在岭南大搞一言堂,甚至借机到处开采矿山,经营贸易。
他深为地方大员,不去推行新政,剔除弊端,却只想着捞钱。
最让朱以海不能容忍的是,他再三下旨,废除三饷等原崇祯末的各种加征摊派,结果岭南还一直在征三饷。
朱以海废除军户、匠户等,统归民籍,可丁魁楚却仍然向工匠们征收匠班银,匠人們本来已经没了匠籍,转为民籍后也是摊丁入亩一体纳税的,结果现在还要额外的再缴匠班银,许多岭南的工匠都被迫逃亡。
而各地的矿山,丁魁楚更是到处都要插一手,打着朝廷名号征收矿税,其实就是强行入股。
做为明朝四大工商城镇之一的佛山镇,冶铁业和铁制品业非常兴旺,天下闻名,丁魁楚硬是搞的乌烟瘴气。
广西巡抚瞿式耜深得朱以海信任,也十分勤恳忠心,在广西大力推广新政,结果反而被丁魁忌猜忌,暗里阻挠,就怕瞿式耜会抢了他的位置。
甚至内阁大学士何腾蛟奉旨下岭南督师闽粤后,他还与之矛盾重重。
这人完全把两广当成他的私人王国了。
面对如此情况,朱以海几次下旨敲打,可他根本就没当回事,这使的朱以海不得不特派锦衣卫秘使悄悄下岭南,先秘见督师何腾蛟、提督张名扬以及瞿式耜等,然后借议台湾事务之机,把丁魁楚请进督师衙门。
天使出来宣读圣旨,直接召丁魁楚入朝。
加封丁魁楚为归德侯爵,进协理大学士,命他立即入朝。
这没给丁魁楚留下半点余地,虽然丁魁楚在两广拉拢了许多人马,甚至与广西土司关系也很好,他自己也用心打造了五千督标部队,但是此时却全都无用。
皇帝出手,不留余地。
当然,皇帝并没有要杀他,哪怕他做的许多事情,杀了都活该,可皇帝还是注重影响,反而是明升暗降的这种做法。
他原是伯爵,现在封侯。
原是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协理戎政尚书,加兵部尚书衔,可以说已经是封疆大臣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