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此外瓷器、茶叶、纺织品、药品、大黄、姜黄、漆器等你们每年也大量购买,运回欧洲也是利润丰厚。
  你们甚至从台湾把鹿皮、蔗糖贩到日本,把生丝、布匹等贩到日本,倒一下手就赚的丰厚利润。
  东印度公司能有如此丰厚的利润,每年丰厚的派息,哪来的?
  你们真能承受损失远东市场吗?
  你们真敢触怒东方巨龙吗?”
  朱以海让范德朗算笔简单的账,交还台湾,然后赔一百万两银子,换来的是与大明的全面贸易合作关系,既能保证日本的据点和贸易,更能得到大明的市场。
  朱以海还直接又抛出一个诱饵,“若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能接受大明的这些条件,并正式缔约,朕为表诚意,今年将给荷兰东印度公司五千担生丝的份额。”
  生丝毛利三倍,一担生丝二两,五千担生丝刚好一百万两银子,就是他们的赔款数,他们贩到欧洲,能卖到三百万两银子,也就是一千二百万荷兰银盾。
  毛利起码八百万盾,净利也会有几百万盾,仅此一项,能赚的盆满钵满,四百万盾的赔款,真是不值一提。
  范德朗也不由的呼吸急促起来了。
  以前荷兰人看着葡萄牙人占据着澳门,独享着与大明的贸易,那个眼红羡慕啊,一直想着要派兵攻占澳门,取代葡萄牙人,可几次进攻都失败了。
  现在大明愿意直接跟他们开放贸易,他们岂不兴奋?
  “只一年吗?”范德朗红着眼睛问。
  “如果荷兰人守规矩,大明愿意保证每年起码五千担生丝的供给份额。”朱以海继续诱惑。
  范德朗难以抵抗这诱惑,“我需要向巴达维亚禀报,还得等十七人董事会审议和约。”
  “没关系,不过你们可得快点商议,因为朕不会让将士们停止围攻台湾,在和约达成之前,也不会让你的那四条船南下的。”
  范德朗头痛,这皇帝还真是滴水不漏。
  “谢皇帝陛下,我一定请他们赶紧给出回复!”


第551章 春节攻势
  徐石麒对皇帝刚才强硬的态度很是赞赏,觉得扬我国威。
  不过也有觉得过于强硬的,郑芝龙就认为不应当把荷兰人逼的太急。
  朱以海很清楚郑芝龙为何会反对,郑芝龙跟荷兰人合作多年了,虽然最初双方也是尔虞我诈,甚至兵戎相见,但在料罗湾海战后,两家就算是互相服气,也展开了多年的贸易合作,获利皆丰。
  荷兰人只能通过郑芝龙对明贸易,而郑芝龙借助荷兰人这个盟友,也进一步垄断了对外海上贸易大权。
  其实荷兰人并不知道的是,他们一直心心念念要跟大明贸易而不得,其实之前郑氏也没少在暗里使坏,因为郑家最不愿意荷兰人能直接跟官方贸易,这样他们这个买办身份就没用了。
  朱以海清楚这些,但不点破,也不会听郑芝龙的劝。
  为什么明成祖时郑和七下大洋,拥有强大的舰队,展示强大的海上国威,甚至也为大明带回丰厚的利润回报,可后来却毁图纸毁舰队,再无片板下海?
  因为郑氏舰队下西洋,赚再多,这钱也主要是在皇帝手里,甚至大大影响到了那些官商勾结的士大夫集团的利益。
  所以他们各种理由攻击下西洋,一会是造大舰耗费巨大,劳民伤财,一会又是这一会又是那,最终成功的把这事搞黄了。
  然后这些人立马就组织起自己的船、货下海了,赚的盆满钵满。
  自己赚可以,朝廷和皇帝赚就不行,那叫劳民伤财,与民争利。
  两宋时,尤其是南宋时,对于海上贸易十分重视,甚至制订了一些特殊政策,比如胡商船只来港,要先十抽一,把十分之一的税充当关税交给市舶司,而宋朝拿了这批海货,再转手卖掉获利。
  甚至对当时胡商带来的胡椒等各种香料,实行垄断专卖,获利巨大。
  宋朝每年从这关税、博卖等里面,就赚的盆满钵满的。
  但明朝除了永乐朝,其余朝海贸都没给朝廷带来半点收益,甚至还搞出了祸害东南半壁江山的大倭乱。
  而这大倭乱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很清楚,并不是真正全是倭寇,真正的本质其实就是海贸和走私。
  为了争夺海上贸易权,打破那些官僚豪强集团的垄断,于是这些走私海商作乱,甚至因为朝廷禁海政策,而有些豪强故意勾结海贼作乱。
  反正这也属于大明的一个特色了。
  朱以海会不清楚这些?
  他会不知道郑芝龙靠什么起家的?
  会不知道他跟荷兰人的关系,不知道他们的协议?
  所以不管他什么理由,朱以海只是听听,然后对着他笑。
  皇帝笑呵呵的望着郑芝龙。
  笑的他满心发毛,终于说不下去了。
  他明白,皇帝看透了他,只是没点破。
  面对着这个强势的天子,郑芝龙不敢再多说什么,说到底,郑芝龙在东南海上是霸主,但本质上出身卑微,天生就有几分自卑感。
  而且他不是那种一根筋的海贼们,他既有狠辣一面,却也有谨慎小心一面,这些让他能够在海贼中走出来,但却也对他有些限制。
  正所谓投鼠忌器,当你有了忌惮的时候,做事也就没那么放的开了。
  哪怕他现在是总理处大臣,身为平国公,但是面对皇帝的时候,骨子里仍是那个出身卑微的渔家小子。
  “荷兰东印度公司说到底就是一家大商会而已,商人嘛,逐利求财,跟山西的那些晋商没什么两样,想当初,秦商晋商都因九边的开中法而得利坐大,秦商主要是往河套漠南等地向蒙古人贩货经营,而晋商则出张家口向漠南西面的蒙古诸部,甚至是后金贩卖经营。
  为了利益,晋商可以不顾朝廷的律令法度,公然向他们贩卖粮食,倒卖军火等。
  鞑子在辽东苦寒之地,抢了许多金银丝帛,但这些东西不能吃不能喝的,遇灾害饥荒时,斗米八钱银子,饿的人相食。
  那些晋商为了赚鞑子手里抢来的带血银子,根本不顾其它,偷偷贩粮运盐过去,甚至偷运铁料等,硬生生的把这些鞑子喂活了。”
  “于是崇祯这些年,鞑子一次次入塞抢掠,每次都抢得数百万金银,数十万人口牛羊,然后这些东西,转手就都到了晋商手里,晋商替他们销赃,替他们拿抢来的银子在关内买粮买盐,再运回关外供给鞑子。
  多么可笑的一幕,多么可悲?
  可晋商毫无廉耻,只顾着赚银子,只看的到利润,他们什么钱都敢赚。
  鞑子入关后,在北京封赏功臣,不也钦旨特封了八大皇商吗?所谓八大皇商不都是晋商?
  荷兰东印度公司本质上跟这些晋商没什么两样,资本逐利,只要利润足够,他们连绞死他们的绳索都肯卖!”
  大明的市场有多大?
  那是荷兰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一直以来他们都梦想着获得对明直接贸易权,为此各种办法都用过了,派使者朝贡请求,甚至武力相逼,可大明软硬不吃啊。
  本质上,荷兰人的失败,其实不是因为他们不强,而是他们来晚了。
  澳门的耶稣会天主教,对大明渗透很深,从地方的督抚到朝中的尚书、阁老,甚至宫里的太监等,各方面都有他们的人了,这些人自然维护葡萄牙人,坚决反对荷兰人进来通商。
  荷兰人没想明白这点,所以他们怎么做都不会成功的。
  朱以海也很清楚澳门葡萄牙人和耶稣会天主教这些人,但他现在并没有做声,因为他们是可以利用的。
  同理,荷兰人也一样可以利用。
  他起兵之初就是主动联络澳门葡萄牙人,买军火雇佣兵,然后又主动联络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以夷制夷,用西班牙人平衡葡萄牙人。
  再用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威胁荷兰人,迫使荷兰人也与他结盟。
  所以朱以海从一开始,就是打主意要拉上荷兰人合作的,打台湾也好,拦截贸易线也好,不过是以打促和,甚至开始是借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打压福建郑氏。
  一步一步,最终把这些人都拉到一起。
  不管是买军械还是通贸易或是允许他们传教,其实都不过是一些手段,步步为营。
  葡萄牙人最终以为他们还能继续独占大明市场,谁知道朱以海后来却引入马尼拉西班牙人,现在又迫荷兰人加入。
  甚至他们还不知道,朱以海甚至主动派人去找英国人了。
  英国殖民者之前也进入了南洋,建立了商馆等,还在日本建立了商馆,只是后来跟荷兰等争斗落了下风,便干脆关了日本商馆,安心经营印度的殖民地了。
  朱以海主动去招他们,自然还是以夷制夷,各方蛮夷齐聚,才更好相互制衡。
  这本质上就跟当皇帝的喜欢让大臣们搞平衡一样的,绝不会只信任一个或一党的大臣,肯定得搞出几党大臣来,相互掣肘,这样才能皇权安稳。
  “那些晋商全是汉奸,都可杀!”沉辰荃道。
  晋商以前很有名,天下首商,不过明中后期开始,晋商的风头被徽商抢了,因为徽商近水楼台先得月,掌控了淮扬盐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