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不许战斗时割首级,必须得战后割,军功共有。
  不过有些老规矩冉家还保持着。
  敌骑在迅速奔近,可冉奇镳却还很澹定的在阵前宣布军规。
  “七人为伍,自相为命,一人战没,左右不夹击者,即斩。一伍之众,皆论罪及截耳。
  一伍赴敌,则左右伍呼而夹击,一队争救之。
  一伍战没,左右伍不夹击者,即斩。一队之众,皆论罪及截耳!”
  据说,这些也都是冉家沿袭的唐代军法,连坐。
  伍队旗营,必须得是一体。
  砍了脑袋,军功同享,但如果见死不救,治罪。
  直接割耳朵。
  所以酉阳军里有不少没耳朵的,这些家伙尤其凶悍,因为战场上总有救不及的时候,但冉家可不管这些,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没救到就割耳朵。
  两只耳朵要是都割没了,直接赶出去。
  正是因为严格的人员选拔,加上刻苦的军事训练,再辅以严苛的军法,还有丰厚的军功赏赐,酉阳兵在明末时,丝毫不逊石柱白杆兵。
  甚至明末时,白杆兵的很多功绩,本来也有酉阳兵的一份,甚至许多人把来自重庆的酉阳兵也都与石柱兵混为一谈。
  “举盾!”
  敌骑铁蹄踏地的声音震荡耳膜。
  冉奇镳转身回到阵前,站在箭头旗最前。
  而在他后面不远的冉天麟也举起手中白杆枪,大声喝令后五旗,“弓箭、火枪准备!”
  后五旗大多不是来自酉阳的土兵,而是川军整编后的川中汉兵,装备以弓箭、火枪为主,辅以刀矛。
  他们将充当远程火力的支援任务。
  盾、矛相辅,铁壁森严。
  冉奇镳甚至还有空回头对身边浙东来的中军笑称,“鞑子其实没什么好怕的,要真论起来,我们都是土兵,鞑子是辽东的土兵,我们是四川的土兵而已,他们那穷山恶水,我们这也是山高水远,他们擅骑射,我们也枪盾熟练,谁怕谁啊!”
  中军赵应举也端了杆白杆枪在侧,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以前建真的满人,不也是大明朝的附庸吗。
  “这些鞑子太嚣张了,还真当我们西南无人乎?”
  赵中举看着越奔越近的蒙古鞑子,喉头有些发紧,握枪的手都不由自主的发力,脑袋倒是好像越发清醒了。
  他虽然奇怪鞑子为什么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居然骑兵来冲长矛阵,步兵反而甩在后面,甚至对方的步后散散拉拉的,好像连甲都没披上。
  这明显太过轻敌了。
  冉奇镳的话倒是让他明白,也许是他们以前太高看了鞑子,他们也不过是群从蛮荒之地走出来的蛮子罢了。
  既然是野蛮人,那肯定更容易犯错。
  轻敌而已。
  蒙古轻骑把后面的汉军越甩越远,离明军越冲越近,面对那一支支长矛,铁盾,他们居然彷佛视而不见,似乎深信可以一冲即破。
  崇祯十七年,白杆兵、酉阳兵等在土地岭,被张献忠的西军大败,但是他们并未被击垮。
  此时,面对鞑子的冲锋,他们只是发出了不屑的嘲讽。
  来吧,战吧,让鲜血来增添他们的荣耀!
  就在鞑骑即将冲进明军战阵时,无数白杆大枪前倾。
  即将冲撞。
  轰隆一声巨响。
  西城墙上,炮台上的火炮发威了。
  汉中城里还是有些炮的,明军也携带了些佛朗机炮来。
  炮早换上了大铅弹。
  当鞑骑冲入射程时,各炮依次点火发射。
  炮声隆隆,炮弹呼啸而出。
  两千蒙古八旗兵全力冲锋,却不料城头上先发火了。
  一枚铅弹砸入敌骑中,落地没砸中人马,但却又再次弹跳起来,这次直接把一个蒙古骑兵的上半身打出个洞来,继续向后,落地后,继续疾滚,撞断了好几条马腿,人仰马翻。
  一枚接一枚的炮弹落下。
  顿时造成数十骑伤亡。
  虽然伤亡不算大,但这效果很好。
  鞑子骑兵阵形都有些慌乱了。
  可他们已经冲到面前,停不下来了,只能顶着这炮火继续前冲。
  又近了些。
  此时,枪后后面的弓箭手们也终于开始朝天集体吊射。
  无数箭支斜射上天,然后落下。
  密密麻麻的箭如飞蝗,带着尖啸声,自蒙古骑兵的头顶落下。
  休休休的声音不断,落入敌骑中,造成极大伤亡,不断有人马中箭。
  有人倒下,有人还在冲。
  冲过炮弹,冲过箭雨,他们终于冲到阵前。
  冉奇镳身子微躬,一手盾一手枪,看准一个冲到近前的蒙古骑兵,先用盾挡下数支箭,然后一记枪刺,精准的刺中了那个身着轻甲的蒙古骑兵,将他刺落马下。
  他侧身让开冲撞过来的战马,拔出长枪,大吼一声,又盯上下一个目标。
  赵中举举盾替他挡住一支羽箭,也奋力一击,将一骑刺落马下,来不及收枪,他干脆弃枪,拔出刀继续战斗!


第576章 折戟沉沙丧魂胆
  汉中西城墙上。
  协守的城中青壮百姓,正帮忙搬运着石块木头等上城协防,甚至还有人在城头架起大锅,开始煮开水、热油,甚至是煮金汁。
  他们一边忙碌着,一边也不断扭头眺望城外战场。
  当鞑子骑兵发起冲锋时,许多汉中百姓甚至都有几分不忍直视,站在城头高处,更能把骑兵冲锋的那股子彪悍势头一览无遗,也越发让人感觉心惊胆颤。
  没有多少人觉得明军能够硬抗上鞑子骑兵冲锋。
  陈才芳是万历年进士,点过翰林,在京城当了多年官,后来还外放做过几年官,崇祯年间告老还乡,回到汉中。
  崇祯年间,做为得天地造化,被汉水滋润,环抱于秦岭巴山之间的富饶汉中,并不太平。
  各路人马来来往往,刮地三尺。
  明军、闯军、西军、清军、明军、明军,你方唱罢我登场,再富饶的汉中也经不过这般劫掠。
  汉中本有西北小粮仓之称,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缺粮的事,只要手中有粮,不愁没粮吃,甚至还能顺汉水运粮下荆襄或是输川北、陕甘。
  饱受战乱的百姓,这几年不断往府城逃,陈才芳也从留坝跑进了汉中府,他多年为官,家境本来殷实,但这些年被各种劝捐,也是搞的日子艰难。
  因为以前点过翰林,做过按察副使,所以这两年,各方势力控制汉中后,也都还用他来做汉中知府,负责民政。
  其实陈才芳根本不愿意再当什么知府,可不当也不行。
  从贺珍到马科,再到李国翰,他一个也得罪不起。
  只是他也没想过,有一天会一觉醒来,这又成大明治下了。
  大明五省经略文安之召见他,跟他聊了一通后,仍委他暂署汉中知府,让他协助守城。他的任务就是维持城中治安,召集城中保甲民壮协防等。
  匆匆剪的辫子,额头还发亮,只能戴个网巾再把以前大明的官服翻出来穿上。
  带着师爷们在城头指挥民壮。
  他也一直暗暗盯着城外战斗。
  一开始也觉得明军虽来的突然,但面对刚大败西贼的八旗未必打的过。
  甚至认为八旗一冲就能冲溃城外明军。
  可是当两军狠狠的碰撞在一起后,他就一直震惊的合不拢嘴。
  明军列阵城外,八千人马。
  背城临河,面向清军。
  分为左右两翼,连绵数里。
  清骑最先冲左翼,可是在明军城墙上火炮支援,阵后弓弩掩护下,明军的枪阵岿然不动。
  居然死死的顶住了鞑子骑兵。
  鞑子骑兵冲撞到步阵上,也不过冲入几丈就被淹没了。
  人仰马翻。
  清骑如巨浪拍打,但明军却如磐石坚固。
  任巨浪怎么拍打,都顶住了,反而是浪花被拍碎。
  “骑兵,骑兵出动了。”
  一名师爷看的激动不已,直掐大腿,忍不住高呼。
  此时城墙上,不论是明军将士,还是协防壮丁,甚至如陈才芳等降官,都不由的停下手里的活,全都望着远处战场。
  这可是极难得一见的场面。
  比看戏还过瘾。
  他们站在高望的远,眼看着鞑子一骑又一骑的撞是明军枪阵,然后一骑又一骑的倒下。
  一些鞑子骑兵试图调头逃离,结果却难逃弓箭、火枪的轰击。
  今天天气很好,万里晴空无云。
  战场形势一目了然。
  两千蒙古轻骑,没多久就被撞的稀碎,而清军几千步兵还在后面没跟上,仍在卖力的跑动着。
  号角声响起。
  城外坐镇指挥的五省总统秦良玉下令,骑兵两翼包抄。
  御营提督张世鹏亲自率领骑兵出击,他和朱万化各领一翼骑兵,勐然杀出,如大鹏展翅,两翼包抄合围。
  这些骑兵数量不多。
  可对于此时在战场上被明军枪阵撞的头破血流的鞑子来说,却是致命的。
  轻敌大意的屯齐后悔了。
  下令骑兵后撤。
  后面还在赶过来的韩岱见状,也立即下令,鸣金后退。
  骑兵都被打成这怂样,步兵再去就是送了,得回来重新整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