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战斗还未结束,外面还不安全,还是请陛下坐镇城中指挥。”
“没什么可指挥的了,”朱以海直接便往城下走,侍卫们赶紧跟上,大臣们无奈,也只得追随。
“你们就不用跟来了,就留在这里指挥善后吧。”朱以海却不让他们跟着,带上自己的侍卫们便出城往北面神策左协战场去。
朱以海骑马十来分钟到达神策军战场。
这里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味,可朱以海却很澹然的巡视着战场,看到皇帝到来,战场上的战兵、辅兵,还有伤兵、医护兵们都向皇帝行礼。
“战场之上就不用跪拜行礼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吧。”
温虎闻讯赶来。
刚要拜,朱以海跳下马一把拉住他,“听说你小子直接宰了鞑子一等公、固山额真图赖?”
“是他自寻死路非要来冲我中军坐纛,还想来斩将夺旗,结果被我中军卫队重火枪射杀后挂我坐纛旗杆上了,还缴了他的旗帜。”
“好样的,当记大功一件。你们左协伤亡如何?”
温虎有些悲伤,“伤亡挺大,这些鞑子还是比较狠的,这一仗臣麾下两千战兵,战死、重伤差不多八百,重伤的基本上都残了,估计还有好多可能救不回。”
朱以海知道,战场上许多伤兵往往都是死在伤口感染上,比直接战场上死亡率高的多,许多残疾的兵,本来有些也伤的不重,也是伤口感染后不得已截肢等。
“参战协战的三千余辅兵,更是折了近半。我们大概是在这斩杀鞑子千二左右,可我们却折了起码三千,臣愧对陛下,二打一,还打成这怂样。”
朱以海拍了拍温虎,“这仗毕竟不比穆陵关,当初你随孟宪守穆陵关,那是据关而守,好打,这一仗对上的三千鞑子那是精锐满骑,这般野战,实属不易。你两千步军战兵,打三千虏骑精锐,能打成这样,非常不错,朕可都是看的清楚的。”
这一仗总体打的很好,但问题也有,主要还是炮火力不足,一个炮营也只有八门三磅炮,而各营只有更小的佛朗机和虎蹲,基本上只能近距离霰射。
给各营增强火力,需要加快了,起码也得配上一两门三磅炮,而镇属炮营,更得配上十二磅野战炮才行。
三磅炮的重量,对步兵营的行军影响不大,十二磅野战炮倒是会有影响,但如果打这种大会战,野炮必须得有。
这次还是四镇伏击清军,不是正面野战,是打的伏击战,明军是占了许多便宜的。
如果直接两军正面准备好的对垒野战,朱以海估计伤亡会更大。
“你们协损失的兵员,立马从辅营中补充,辅营缺的兵,则从其它辅营补,优先给你们神策军补充满员。”
“谢陛下厚爱。”温虎挺直身子感谢。
“这是你们该得的。”
朱以海巡视战场,最后到了野战医院,看着帐篷里那一个个伤兵,还有军医们在那里锯胳膊锯腿的截止,到处都是血,看的心里很堵。
这就是战争,哪怕再有准备的仗,也还是会死人,还是会有许多人受伤,甚至截止。
这一仗,直接战死的起码会有两千,而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可能还会有大约一两千的伤兵死亡,甚至更多。
一仗下来,死掉战辅兵三四千,直接没了半个镇。
阵亡一个战兵,发三年的军饷做抚恤,再给十两烧埋银,得差不多二百两,接下来还得给份口粮抚养烈士的孤儿寡母。
直接就是七八十万块银元抚恤费用,不过相比几千训练两三年的御营战士,朱以海却还是更心疼人,银钱可以赚,人死了可就真没了。
但战争就是这般惨烈,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场战斗就没了几千人。
皇帝执意留在野战医院帮忙,也顾不得血腥污秽,似乎这样才让能提醒他,这是残酷的战斗,每一次决断都必须谨慎再谨慎,否则就是血流成河万骨枯。
一直到天色已晚,最后一批伤兵也被处理后,马车送往章丘城。
坐在空空如野的野战医院帐篷前,朱以海有几分忙碌后的疲惫虚脱感,更有几分轻松感。
神策总兵长兴县公金攻玉骑马赶来。
“启禀陛下,前方报捷,金吾镇张名斌将军已斩杀鞑虏名王博洛,我军追击五十里,已经尽歼鞑虏,沿路斩杀三千余,俘虏八千余。”
“俘虏八千余?”
朱以海听到这个消息很惊讶,鞑子居然有这么多投降吗?就算他从情报中已知晓博洛这万余人马中,有许多满人老少,以及包衣奴才,但这投降八千余还是很惊人的。
这说明鞑子真的已经不行了。
“很好。”皇帝良久,吐出两个字。
很快,宋之普等也赶到这里,前来迎接皇帝回章丘。
第614章 伤兵战俘和奴隶
章丘城里无数人欢呼雀跃。
李缙明把自家在城里的大宅院也让了出来,给伤兵们治疗养伤。
“把家里的火腿腊肉熏鸡板鸭咸鱼这些,全都取出来,还有我收藏的干鲍鱼海参海米,也泡发了,一会有伤兵安排到咱家来,咱们给他们做伤兵饭,得有营养。”
这位士绅满面红光,无比激动。
“老爷,这咱们银也捐了粮也捐了,就不要把伤兵再弄回来吧,这又是血是又伤的,吓人。”李缙明的一个宠妾有些忍不住道。
“头发长见识短,妇人之见,家里妇孺都搬到老三城东的别院去居住,这里全腾出来。”
李缙益对此也是全力支持。
外面那欢呼声,响彻云宵。
他们也算是亲身经历了这场大捷,能更清楚的感受到大明是真的中兴了,他们是真想做点什么,先前他们以为要改朝易代,见曲阜孔家都主动的上表归附,他们也就最终随大流,还去北京参加会试中了进士。
但现在,他们才明白,这天下终究还是大明的,还是朱家的。
他们先前错了,错的离谱。
尤其是这两年鞑虏占领山东后的统治,连崇祯朝都不如,而神策军和皇帝来章丘时间虽短,但绍天朝的新政,御营军的纪律,都让这位读书人心中震撼,这似乎就是以前书里曾读到的那些圣人治世才有的开明气象。
以前他以为那些也仅是史家之笔。
但现在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改天换日。
李缙益回来还特意喝了一壶,因为太过兴奋,不喝一点无法平复心情。
“四镇御营战一万多八旗满洲,不仅大捷,还全歼。”
“嗯,听说八千多投降。”
“曾经说后金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如今一万多满洲却被打的溃败丧胆,甚至八千多投降,这真是不敢相信。”
兄弟俩在章丘,那也都是有名的读书人,一门三代七举人五进士,甚至兄弟三人皆进士,这可是章丘三百年都不曾有过的盛况。
但在这时代的滚滚洪流前,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曾经面对闯军下山东,面对清军南下,他们曾经畏缩过,惧怕过,读了多年的圣贤书,也没有让他们有勇气跟江浙那些士绅一样起兵。
后来他也去了北京,沿途北上,直到京津,见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景象,鞑子到处跑马圈地,迫人投充,将汉人逼迫为奴,对不顺从逃亡的则到处追捕。
内心深处,也未尝就没有痛心。
今日,这许久的压抑憋曲,全都发泄而出,随着这大捷,而胸中一畅。
他现在非常后悔曾经的那段选择,现在只想要尽力弥补一些。
……
赵小楼和队长李宝泉也终于随着队伍回到章丘城中,他们属于有功部队,所以被特别安排入城休养。
两人也受了不少伤,他们被安排到了李缙明家的院子,这里成了临时征召的伤兵营之一,在这里他们惊喜的见到了同队的其它三个伤兵,然后还从他们口中得知,刘队副居然没死,他受了挺重的伤,但捡回了一条命,现在也在这里养着。
李家大院好几进,刘队副他们那些重伤兵在内院。
他们于是高兴的一起去看望刘茂春。
“你真福大命大。”李宝泉不会说话,见面感叹着道。
刘队副包的跟个粽子似的,他多处重伤,可居然没有伤到最要害,也是身上棉甲保护的好,不过若不是辎重营的医护队抢救及时,估计流血也流没了。
“咱们圣贤书读的多,有浩然正气护体。”刘队副还能开玩笑。
“刘队,你赶紧好起来,我还想跟你多读些书呢。”
六个大难不死的家伙凑在一起,一个个都伤的不轻。
“烟。”刘队副要烟。
赵小楼赶紧拿出新安江,一人一支,点着了围在那默默的吸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他们也知道这次神策左协立了大功,他们这些没死的都能有功赏,甚至肯定会升赏。
“鞑子降了八千多。”
“嗯,听说那什么辅政王博洛被砍了。”
“这次砍的鞑子大将可不少,咱温参将先砍了个一等公挂坐纛杆上,这博洛也没跑成,这次咱们真是立下参天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