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这么认为。”
过了早晨这段时间,天气就又开始炙热了起来,躲在屋檐下的大狗也显得很没精神。
当天下午,李世民就派人从宫里运了三万贯银钱而来。
李丽质带着徐慧和武媚清点着钱财。
王鼎笑呵呵对李正说道:“这是第一期的工钱,因为如今是酷暑天气,强征民力可不好,少用点人。”
“王公公多虑了,我们会安排好的。”
“如此老奴就放心了。”
李正带着王鼎一路走向泾阳书院。
如今泾阳的所有孩子都在村子里读书。
这里也是泾阳最有活力的地方。
走到书院的后方,就看到阎立本照着图纸正在做着预制板。
看阎立本鼓捣着泥和石板,一个好好的木匠似乎就要成为一个泥瓦匠了。
走上前看着眼前这个沟渠的模型做得还挺好。
见到李正来了,阎立本说道:“这个东西做起来确实不难,不过处理石料非常地费时费力。”
李正看着图纸说道:“什么时候开工比较合适?”
阎立本又说道:“明日我就带着人长安城看看情况,顺便测量一下,大致要三天时间,可以把东市的情况查探清楚,大致完工应该需要两月,可以铺设好整个东市的沟渠,并且这两月内可以摸清楚长安的排水渠情况,省时省多了。”
李正点头,“工钱方面的,到时候会给你们安排下来,这些日子又要麻烦阎大匠了。”
阎立本说道:“人手方面可以放心,咱们泾阳一直以来都是给最好的条件,要来的人手不缺,也说不上麻烦,这个预制板是个好东西,以后修房子也可以用到,举一反三,老夫也学到了不少。”
“阎大匠客气了。”
李正拱手说道。
阎立本摆手说道:“不妨事,老夫还可以借此让孩子们也把学到的实践一下,这样反而更好,孙思邈都开始带着孩子治病了,这样学起来比较快,老夫也该带一些弟子出来。”
孙思邈也就算了。
孙神医本就是一个热心肠的道士。
阎立本的工匠本领算是家族所学。
李正小声问道:“阎大匠,你们家的本事应该算是家传,不外传才是?”
阎立本笑呵呵道:“不妨事,只要是我们阎家的手艺走出去,更可以让我们阎家的名声更加响亮,什么外不外传的,其实天下手艺都一样,只是在于精通与否而已,工匠手艺贵在长久耕耘,也不会说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自己。”
在这个年代不论是泥瓦匠还是木匠,全靠手艺吃饭。
谁的手艺好,谁就可以有活干。
在江湖上混,那全部都要靠名声。
若是名声不好,这个江湖也会没地位。
你手艺好,人们口耳相传也会源源不断地来活。
在工业还未开始萌芽的年代,手艺活几乎就可以说是天花板了。
阎立本的预制板制作分成三步。
第一步先用沙石做出形状,在外围用更细的沙子固形。
最后则是精修边幅再完工。
先不说这个东西的质量如何,先放到泾阳河道上冲上几天,看看能不能顶住水流的冲刷。
第二天一早,阎立本就带着一群人去长安测绘图纸了。
李正一边吃着早饭一边听着李丽质的讲述,“三万贯的银钱,抛却砂石已经各种开支,应该还有一万八千贯左右剩下,这些剩下的还要给修缮沟渠的工人伙食,估计我们的利润有三千贯左右。”
听她说完,其实也就意料之中。
这一次的工程本就没有太多的利润。
挣的也是以后一年五千贯的后期维护费用。
想要维护费中有利润,这一次施工的质量一定要好。
不然后期很有可能会赔本。
徐慧带着一份书信而来说道:“长安令,这是大牛让人从吐蕃送来的信。”
听到是大牛的信,李正放下手中的碗筷打开书信看着上面的内容。
没想到大牛在书信中写了很多的简体字。
不得不说大牛这个孩子学习能力很强。
如今的大唐文字和简体字相差挺大,寻常人看起来简体字还是很费劲,或者根本就看不懂简体字。
书信上的内容写着的是吐蕃的大部分雪山都已经开始化雪了,大食人这些日子已开始集结部队了,估计也在等待粮食。
大食人的东征大军有三十万人,也不知道这个人数是不是大食人吹嘘的。
真的有三十万人的大军,从波斯天竺两地的人口加起来,会有三十万大军的人数吗?
大牛信上说的位置,应该是在珠峰附近。
而且大牛还在研究火药的机括引爆方法。
这小子已经想到地雷的用法了?
关于地雷的制作最早是在明朝时期使用的。
大食人的打仗方式擅长使用盾牌和弯刀。
在远距离武器上,是大食人的弱项。
书信分成两部分,还有一卷书信是用如今的大唐文字写的。
之后还写一些关于吐蕃的情况,现在松赞干布大肆招揽僧人。
这个架势是想要佛门在吐蕃大兴了。
倒是唐玄奘已经离开了吐蕃,也不知道这个和尚去哪儿了。
看起来是大牛写给自己的家人。
上面也说着如今的情况,大牛就在珠峰下休息着,面对就要进攻的大食人,大牛和王玄策都决定伺机而动,现在没有危险,而且在他们所驻扎的地方还有一个温泉。
食物和水源都不缺。
李正对徐慧说道:“这是大牛的家书,交给大牛的父母。”
徐慧郑重地接过书信。
李丽质问道:“他们孤军深入吐蕃,还要抵御大食人,大牛的父母很替大牛担心,好在如今父皇已经决定派大军驰援吐蕃。”
第七百一十三章 在给李承乾吹风
谁都希望大牛可以平安回来。
大牛确实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只是把火药的简单用法告诉大牛。
这个孩子就可以举一反三,甚至已经开始琢磨机括引爆。
火药是一个潘多拉魔盒。
这样的大杀器如今交到大牛的手里,李正心里也没底大牛可以把火药研究到一个什么地步。
饭后,李正来到河边看着新做的预制板在河水冲刷之后的表现。
正琢磨着阎立本做得这种预制板的使用寿命会是多久。
泥沙砂石几乎都是就地取材,也就是说这种预制板出了人力基本上可以说是零成本。
许敬宗走过来说道:“长安令,太子殿下来了。”
李正的目光依旧瞧着眼前的预制板,“太子殿下是看望他父皇吗?”
许敬宗躬身又说道:“说是来见长安令的。”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就说我身体不适,不能见太子。”
“这个……”
许敬宗话语有些犹豫,看着李正的背影说道:“太子殿下已经来了。”
收回目光,李正回头看去就见到了李承乾,许久没见这个太子,李承乾竟然还养起了胡子。
“陛下在泾阳避暑,留太子在长安处理朝政,应该专心学习政事来见我这个闲人做什么?”李正漫不经心说着。
话语说得有些随意,要是寻常人谁敢这么和当今太子说话。
这话中不是在说太子不务正业?
也就李正敢这么说,或许就连当着陛下的面,李正也能说出这种话。
许敬宗自然知道李正能说出这种话的原因。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拿着皇家的赏赐。
李正却不欠皇家什么。
倒是皇家或多或少对李正有愧。
李承乾也是尴尬一笑,“长安令说的是,孤确实应该在长安处理政务,眼下有一件事还想和长安令商量。”
李正在河边坐下说道:“说话快说。”
这态度……
李承乾长叹一口气说道:“凌烟阁就要揭榜了,孤最后看了一次,凌烟阁上依旧没有你的名字,孤想过如今凌烟阁有二十四个功臣,倒是可以再加一个你,以你的功劳,完全可以登上凌烟阁。”
李正笑了笑,“太子殿下多虑了,在下何德何能上凌烟阁。”
李承乾又说道:“如何不能上凌烟阁。”
李正说道:“在下才学浅薄,品行不端,当初陛下与我说过了,我就不上凌烟阁。”
“是吗……”
李承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倒是不知道父皇竟然和李正有聊过凌烟阁的事情。
本想着用凌烟阁的事情和李正谈五姓。
眼下一句话又塞了回来。
李承乾在李正的面前找了一块石头坐下说道:“李正,孤看过你写的关于五姓的事情,孤发现很多方面你都在抹黑五姓,但是孤听闻之后很多你们泾阳杂志上所写都是子虚乌有的,如此造谣是不是不合适?”
“不合适?”
李正瞧着李承乾。
李承乾点头道:“不合适。”
“杂志本就不是什么很正式的书籍,写这些东西也不过是博人一笑,让人们有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所谓的真实当然也都是捕风捉影的,都是把人们传闻中的事迹写下来而已。”
李承乾接着说道:“当初皇爷爷登基称帝,其中五姓也有帮忙过,但眼下如此抹黑他们是不是不合适?”
摇着手中的扇子,李正一脸无奈地看着这个太子。
相似小说推荐
-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起点VIP2022-11-12完结 10W收藏281.08万字 19.24万总推荐狗作者幼儿园未毕业,被毒死概不负责…&hellip...
-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起点VIP2022-10-15完结2.17万总推荐崇祯二年,东江总兵毛文龙被斩于双岛,后金自喜峰口入塞,大明皇朝内忧外患,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