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通了,果然通了!”
兴奋之下,他抱起儿子,在小家伙肉都都的脸上,狠狠亲了一口。
随即抱着嘎嘎笑的小东西,裹上了一条毯子,快步走到了外面,迎着寒凉的北风,张希孟觉得自己的脑袋格外清醒。
“宝贝儿子,你知不知道,你爹要领着整个天下走出内卷周期了,咱们要昂扬向上,走出远胜汉唐的辉煌……你爹就要成为天下最厉害的那个人了。”
张希孟叨叨念念,正好江楠折了几株腊梅回来,撞上了这爷俩,就忍不住道:“你跟他说那些干什么,他又听不懂!”
张希孟呵呵笑了笑,“他要是听得懂,我不就不说了。”
江楠看着丈夫少年般的雀跃欢呼,就笑道:“你啊,准是又想通了什么事情吧!瞧你还挺高兴的。这事情很大?”
“嗯!非常非常大,我差不多能给自安史之乱以后,尤其是赵宋以来的历史,做个注释。”
“你前面不是注释过了吗?”
“不一样的,我这一次是要解释清楚三从四德,解释清楚为什么女人越来越受压制,我们对外越来越保守,步步退让,文人的想法越来越内敛,为什么会冒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想法,为什么一心折腾自己,而不愿意抬眼看外面!”
张希孟一口气说了许多,江楠默默听着,愣了片刻,突然一把将张庶宁夺到了怀里,随即一伸手,狠狠推了张希孟一下。
“这么紧要的事情,你还磨蹭干什么,赶快去写文章!大家伙都等着看呢!今天不写出五千字,我就不让你上床!”
张希孟哪里扛得住夫人的催更,没有办法,只能转回书房。
坐在了书桌前面,思前想后,心潮翻涌,虽然有些道理从前已经说过了,但是每当换个角度去审视历史,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这种乐趣很类似地摊捡漏。
史料就摆在那里,能接触到的人不少,但是能从繁杂的史料中,看出规律,找到启发人心的东西,确实不容易。
至于能引领时代,改写历史的伟大发现,那就更少之又少。
为什么说人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不会吸取任何教训……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有点宿命论的悲观调子。
彷佛历史是没法研究,无法琢磨,不可能改变的……
很显然,张希孟不是这样的想法。
他默默提起了手里的笔……这一支,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武器。
为什么雇工现象普遍存在,女工更是广泛存在,但是偏偏就没法拿到台面上,甚至有人一面雇佣女工,一边痛骂有伤风化。
这是脑子有问题吗?
确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自然是有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背后,能不能分析出点东西,能不能看出一种深层次的目的呢?
张希孟写下了一个结论:否定人的价值。
至少是否定一半人的价值。
再把话说得直白点,就是让人工变得不值钱,靠着压榨人工成本,满足对利润的追求。
把目光暂时先回看农业。
男耕女织,耕读传家,把女人视作附属品,没法顶门立户,不配拥有和继承财产……这是为什么?
前面张希孟已经分析过了,因为唯有如此,才能用家庭妻儿拖住一个男人,进而拴住一个家庭。
把所有的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
然后对土地进行无上限的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提升产量,似乎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这不是挺好吗?
可问题是用几倍的劳动力付出,提升百分之一二十的产粮,这个生意划算吗?
这又叫什么呢?
还不就是内卷吗!
为什么要拼命内卷……因为土地有限,人口膨胀,相比之下,人工远不如土地值钱。
掌握了土地的士绅地主,自然要让手里的土地资源利润最大化,反过来,将人工压制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唯有如此,才能让农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干活,除了满足基本口粮之外,其他的产出,都奉送给地主。
他们甚至会拿走一块地的七八成产出,逼得这个家庭难以维系,吃不饱……而到了这个地步,女人才必须夜以继日针织女红,刺绣缝补,换一点微薄收入,贴补家用。
几岁的小孩子就要去放牛放羊,替地主做事,整个一家人,都为了地主过得更好而奋斗。
这一点朱元章是深有体会,毕竟他从小过得就是这种生活。
张希孟把其中道理讲清楚,朱元章自然是感同身受,这也是老朱坚决均田,出重手抑制豪强,打击士绅的原因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农业如此,工商是不是也这样呢?
要让张希孟说,只怕问题还更严重。
拼了命压制人工成本,尤其是女工的成本,压制到了什么地步?
一次能纺六十四根丝线的织机,居然没有了生命力。
水力织机干不过人力。
虽然有各种理由原因,前面也讲了许多。
但是归根到底,不还是人太便宜了,人工不值钱,只要堆人力就是了。
丝绸,瓷器,各种手工艺品,全都不惜血本,务求精美。
一个个工匠将神,卷到了爆棚。
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
当然了,可以让百年之后的子孙看过之后,失声惊叹,可以放在博物馆,当成镇馆之宝,多收几个门票钱。
但是接下来呢?
能不能国富民强,帮着国家,暴打蛮夷,成就盛世?
貌似还真不行,手工作坊,卷到什么地步,也没法跟工业机器比较。
前面韩秀娘的桉子,就有人说不许女人出来做事。
现在到了苏州的作坊,让女人管理纺织作坊,更是犯了天条。
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都在极力排斥女人,官场也不例外。
如果询问这些人的想法,无外乎竞争已经这么激烈了,还要增加一半人来抢夺,又是干什么?
还有,土地就这么大,物产就这么多,你把生产力释放出去,又有什么用?
难道还能去外面抢吗?
就算去抢,又能赢吗?
梳理到了这里,张希孟的嘴角上扬,露出了无奈的笑容,“安史之乱以来,赵宋接连惨败,给中原大地留下的阴影还真是大啊!”
中原大地,华夏子民,不能继续灭人欲似的极端内卷,该昂首挺胸,心怀天下了!
成立外交部,派遣方国珍出使海外,加上苏州的纺织……棋盘上一个接着一个的子落下,整个天下大局,也在悄然变化着。
张希孟抢在年前,将这篇文章写完,递给了朱元章。毫无疑问,又是得到了老朱的赞许。
“先生这一支笔,当真是写出来今后三十年的大明朝政啊!”老朱笑道:“有了这篇文章,是不是咱们建立比大元更辽阔的疆域,比汉唐更强盛的盛世,便有了依据遵循?”
张希孟矜持一笑,澹澹道:“主公谬赞,臣愧不敢当!”
朱元章放声大笑,“好!太好了!这么说起来,苏州的女工还是咱们富国强兵的关键!”朱元章想了想,竟然提起笔,在红纸上写下:巾帼巧匠。
随后道:“快送去苏州,趁着年前给她们,也好挂在外面,让所有人瞧瞧!”
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强鲶鱼效应
放眼整个大明,估计除了张希孟之外,就没人不稀罕朱元章的御笔。虽说咱老朱半路出家,虽然咱的书法没达到顶尖儿,光是御笔两个字,就已经足够晃瞎大多数人的眼睛了。
张希孟不在乎,那是因为他写的东西,可以和老朱分庭抗礼,甚至让张相给你写一封,那是能流芳百世的。
而让老朱写,那就是仅限本朝使用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希孟的确有瞧不起老朱的本钱,一个臭当皇帝的,跑我们家得瑟什么?
不过除了张希孟之外,谁也没有这个底气。
尤其是苏州这个地方,刚刚归附没有多久,人心尚且没有安定,一份来自应天的御笔手书,着实是震撼了整座城市。
腊月二十九的晚上,送到了沉如兰的手里。
天还不亮,竟然有人聚在了她家的外面,就想看看传说中的御笔,沾一点好福气。
这只是等到了天光放亮,沉如兰的婆家人出来,见到了这帮乡亲,直接告诉他们,别等了,压根没有拿回家,直接放到了作坊里。
作坊?
这么要命的东西,怎么能放到作坊里?
“方老哥,你可要管管你家的儿媳妇,有好东西,可不能往外面拿,留在家里,当传家宝多好!”
这话还没说完,老太太抓着扫帚,就从里面杀了出来。
“又是马尿黄汤灌多了,跑我们家搬弄是非来了!你可真是好大的狗胆!别瞧着我们儿媳妇有了出息,就来添乱,告诉你,我们娘们不吃这一套!”
敢情沉如兰的这个婆婆,竟然也是个凶悍的,追着这帮人狼狈逃窜,一直杀出了街头,才像个德胜的将军,凯旋而归。
“老头子,别傻站着了,赶快准备年夜饭,咱们一家要好好过个年!”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