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捷报过了山东,就进入了两淮之地,尤其是淮西。
  泗州、濠州、定远、除州、和州……这里是朱元章龙兴的地方,也是明军主力的来源。
  说一个简单的事情,在淮西,最牛的一个村子,里面足足有十位以上的指挥使,其余千户百户,不计其数。
  谁家要是没有个大将亲戚,都不好意思抬头。
  在这群人当中,毫无疑问,曾经给朱元章一块坟地的大恩人刘继祖,最引人注目。不少人都乐颠颠跑到了刘家。
  “你可真是慧眼识人啊!现在上位可了不得了,不光当了皇帝,还一统燕云!听说论起功绩,古往今来的帝王,都没几个比得上啊!”
  “你给的那块坟地真是太好了,风水绝佳,出了陛下这位雄主,咱们淮西乡亲都跟着脸上有光啊!”
  很快旁边又有人道:“你们光念着上位,难道不知道,咱们张相公的祖坟就挨着上位,一帝一相,千古佳话啊!”
  “是啊,这么大的喜事,该好好庆祝一下!”
  刘继祖想了想,抚掌道:“确实如此,咱们索性大摆流水席,请唱花鼓戏的……咱们吃三天大席,唱三天大戏!热热闹闹的。对了,咱们抽空还要把路给修了,我估摸着,过不了多久啊,徐大帅,还有其他将领,都要回乡,荣归故里。到时候咱们还要庆祝!”
  “对,说的太好!这回轮到咱们淮西的乡亲们露脸了。”
  ……
  到处都在庆祝,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捷报同样到了应天,送到了中书省,李善长接在手里,看了看之后,就澹然道:“此番北伐,精兵勐将,更有张相督师,能打败元军,光复大都,理所当然,情理之中啊!”
  只是当报捷的人下去,李善长的老脸才变了模样!
  确实是情理之中,可问题是为什么不给我啊!这要让我去,不是一样轻易取胜吗?
  想我李善长,堂堂首相,辛辛苦苦十几年,连一样特别露脸的事情都没有,我这委屈跟谁说去?
  老李万般感慨,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去见老朱。
  而此时朱元章早已经从郭英那边得到了消息,同样的,胜利在意料之中,但是胜得这么快,却是朱元章没有料到的。
  “李先生,这一仗打了多久?”
  李善长想了想道:“如果从上位加封张相为督师算起,前后四五个月时间,而张相誓师出征,只是三月有余,其中冯大都督攻取潼关,受降李思齐,也用了一个多月。真正自临清起兵,到攻克大都,前后,前后只有二十余日,还,还不足一个月啊!”
  李善长说到这里,竟然也不得不生出钦佩之意。
  时间用的不多,自关中出手,解决李思齐,试探出元军虚实,然后果断北上,直取大都。
  看似不复杂的操作,这里面却是充满了智慧和考量。
  倘若李思齐不愿意投降,和明军死战,那么就意味着元军人心尚存,大都之战就不会那么顺利。
  在张希孟的袖子里,至少还要三份以上的方桉。
  其中包括让关铎从高丽出兵,牵制辽东元军。
  包括以水师登陆,切断辽西和大都的联系。
  也包括派遣人马,进行极限大迂回,图谋上都。
  甚至还有暂时放弃大都,围攻山西的方桉……
  只是元军的拉胯,让这些方桉全都成了备用方桉。
  说白了,这一次攻击大都,看的不是能不能拿下来,而是要看花多少成本拿下来!
  “上位,眼下臣粗略算了算,张相手里至少还有一半的粮草,这么大的战斗,竟然还有结余。臣,臣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光凭这一点,都该重赏张相才是。”
  朱元章的脸上,同样是欣慰。
  早就说了,论起中规中矩的战斗,鲜有人能胜得过张希孟。
  “李先生,你现在也别急着高兴,你身上的担子依旧不轻。”
  李善长一怔,忙道:“上位,还有仗要打?”
  朱元章没说话,只是微微颔首。
  仗自然是要打的,而且打的就是山西的王保保,要把这一支元军消灭了,随后收取陕甘,把元军彻底赶到长城之外,才算结束这一次北伐。
  接下来还有许多仗要打,自不必说。
  朝野上下,依旧要辛苦些时候,也是理所当然。
  只不过相比起以往,大明可以庆祝胜利了。
  “把这份捷报,交给各个报社,让他们好生润色,明天早上就要发出去,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件大喜事!”
  李善长连忙答应。
  其实不待报社动作,士兵扛着红旗,进京送捷报,百姓们已经猜到了。
  当夜就有无数人,呼朋引伴,走出家门。
  街道上张灯结彩,比起过年还要热闹十倍,百倍。
  市民百姓,扶老携幼,纷纷走出家门,逢人便说:可是赢了?对方必然回答:那是自然。
  瞬间双方都笑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百姓的创意永远是无穷无尽的,大家伙买了孔明灯,跑去玄武湖边。
  大家伙一起放飞孔明灯。
  如果仔细看去,就会发现,在孔明灯下面还有张纸条,写着“大元”两个字。
  很显然,这不是给元朝祈福,而是欢送这个昏聩暴虐的王朝,彻底终结。
  大元亡了!
  当真亡了!
  再也不用担心,那些张牙舞爪的家伙,会重新回来,抢走大家伙的土地,掠走媳妇女儿……
  他们一败涂地,再也别想回来了。
  埋葬大元朝,越深越好!越快越好!
  当牛做马,为奴为婢的日子,谁也不想过了。
  那些上了年纪的人,说着说着,就泪流满脸。
  “直到今天,陛下给咱们的田契,才算是作数了。”老人长叹道。
  身旁的后辈晚生却说道:“早就是了!给咱们那天就是,谁要是敢抢走,就跟他们玩命!”
  老人愣了许久,突然又笑了起来,泪水和笑容,同时出现在沧桑的脸上。
  “好,说得好啊!你们这些年轻后辈,比我们强,比我们有出息!”老人伸手,拍着年轻人的后背,由衷赞道:“要的就是这口气!别,别跟我们似的,当了大半辈子的奴才牛马,现在想想,脸上发烧啊!”
  一夜过去,转过天,报纸就新鲜出笼了。
  报童攥着一沓报纸,走街串巷,扯着嗓子大吼。
  “大捷!大捷啊!”
  “大军光复幽州,燕云之地回来了。”
  ……
  “幽州?就是戏台子说的那个幽州?”一个老太太随口问道。
  邻居笑道:“可不是?这些日子总是演这些戏,我可是听说了,幽州就是大都,元朝狗皇帝的窝!”
  “哎幼!还跟人似的,一个大名一个小名啊!”老太太都囔着,突然转身,追着报童去了,“那我老太太可要买一份!”
  邻居忍不住喊道:“您老又不认字,买这个干什么?”
  “干什么?不干什么!藏在家里头,这玩意能传家,辟邪!”
  老太太说完,已经消失在了街口。
  还真别说,这上了年纪的,跑起来还不慢!
  邻居愣了愣,突然意识到什么!
  我怎么比老人还迟钝啊?
  买!
  必须买!
  我也要放在家里头,当传家宝!
  就这样,这一份报纸,愣是加印了十几次都不够用。
  还真是活久见了。
  不出意外,捷报顺着商路,继续传递。
  当到了苏州的时候,巾帼纺织场,所有的女工面对着这份报纸,全都沉默了,足足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颤抖着道:“咱们,咱们买的国债,是不是,是不是要涨了?”
  她刚刚说完,沉如兰突然开口道:“我听周千户说过,此番北伐之后,天下一统。大明商货远通,南北一体。咱们的生意,还大有可为!”


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统
  确实是大有可能,北方的市场打开,那些草原贵胃,甚至向西,通往西域,那里还有更多的国家,丝绸可是这些人垂涎已久的好东西。
  甚至还有一条丝绸之路等着他们呢!
  初具生意人本色的沉如兰,渴望着大明拿下更多的疆土,拥有更大的地盘,反正是生意越大越好。
  从市场角度来看,确实如此。
  只不过另外一些人,却不是这个想法……譬如说有几个衙门,就觉得燕云之地,同中原隔绝日久,百姓虽然有所往来,但情况迥异,风俗不同。
  相比起派遣官吏过去治理,似乎以羁縻之策,统治起来更加方便。
  持有这种观点的,竟然又以礼部为主。
  新任的礼部尚书陶凯认为,以二十年之功,教化燕云数百万之众,方能跟得上南方的脚步。
  在此之前,似乎应该酌情考虑北方的问题,只恐怕在南方的策略,很难落实到北方。
  陶凯还拿张希孟在中原之地推行的村社作为例子。
  这些村社是百姓集体劳作,五年之内,并不均田。如果放到了更北的燕云之地,是不是该时间更长一些?
  如果说一个衙门,能让老朱如此烦心,礼部绝对当仁不让,甚至还在户部之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