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许是就在替观音奴庆生的那一天,钱唐突然就想通了。
他迫不及待想要把心里的感悟写下来,足足用了三天时间,一篇钱唐倾心打造的文章,总算新鲜出炉,他没有直接署自己的名字,而是用了“酸生”二字。
所谓酸生,自然是穷酸书生。
他捍卫孔孟之道,觉得朱子之学有理。
当初他抵制张希孟所讲的东西,但问题是大明就靠着张希孟的主张,光复燕山,两宋儒生,花了三百年心血,辩论正统,皓首穷经,翻遍故纸堆,想要论证大宋为正统。
结果这三百年的努力,尚且不及一个文姓士兵冲上大都城头的那一小步!
那是一个士兵的一小步,却是恢复华夏的一大步!
靖康耻,崖山恨!
在这一刻,全都得到了解决!
错了吗?
我们真的错了吗?
读了几十年书,学了那么多道德文章,琢磨了那么多圣人微言大义。
孔孟夫子到底说了什么?
又或者他们讲的都是错的,是屁话,不值一提?
钱唐提出了这个最致命的问题,毛病到底出在哪里?
这也是许多传统儒生的困惑。
有很多人不觉得他们错了,为此甚至闭目塞听,根本不愿意正视大明的成就。
很显然,钱唐没有那么狭隘,他还在寻找答桉。
直到他看见蓝玉给观音奴送酒肉,观音奴感激涕零,说明白了什么是华夏,什么是蛮夷……在这一刻,钱唐顿悟了。
“华夏有的不只是冠服之美,道德文章……华夏的根本,是强大!是横扫六合,一统宇内的气象,是强汉盛唐的威仪,是四夷臣服的霸气!”
钱唐翻看了许多张希孟的文章,张相一直在讲均田,讲民本,讲富国强兵,恢复华夏。不同人从张希孟这里学到了不同的东西,那钱唐学到了什么呢?
两个字:强盛!
别管如何粉饰,讲得怎么天花乱坠。
不够强大,就不配华夏二字。
因为只有足够强大,你的道德文章,礼仪典范,才会被蛮夷接受,才会让他们心悦诚服。
试问汉唐给藩国赏赐,藩国会觉得是汉朝唐朝打不过他们,不得已给他们的,是买和平的吗?
显然不会啊!
汉唐有这个国力。
到了宋朝就不行了,不管谁来,必定满载而归……岁币送了一圈,你说大宋是照顾邻居,乐善好施?
自己信吗?
要是能打得过,还低声下气送岁币,那不是有病吗!
别管自己相信不,至少蛮夷是不信的,千秋青史,也是不信的。
钱唐总结到这里,他的答桉竟然呼之欲出了……孔夫子没讲错,孟夫子也没有讲错。儒家学说也不能说错了。
只是历代儒者,尤其是宋代文人,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或者说是最最紧要的前提。
儒家是要富国强兵的,儒家是追求大一统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是帮着汉武帝对内处理藩国林立,对外匈奴犯边的要命问题的。
彼时的儒家,是比道家更积极,比法家更温和,更能团结天下人心,集中力量,处理内忧外患,打造出强汉盛世。
如果两汉儒家没有这个本事,也不可能脱颖而出,击败其他各派,成为两千年的官学正统。
但是在某个时刻,情况变了,成为正统的儒者士大夫,渐渐的忘了儒学的根本,忘了家国天下。
觉得官学地位是理所当然,越来越在乎自己,关心自己的利益,失去了家国情怀,从而败坏了儒学,也败坏了天下。
时至今日,旧儒已死,新儒当兴。
蓝玉蓝将军对待功德营观音奴的做法,为什么能得到观音奴的认可,从心里感激涕零,发誓改过自新?
道理很简单,因为大明已经击败了大元朝。
他们都是阶下之囚,生死捏在大明的手里。
我们可以决定他们的生死,千刀万剐,乱刃分尸,想怎么炮制就怎么炮制……将女子悉数贬为奴婢,高过车轮的男人都杀了,也是理所当然,毕竟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干,我们选择设立功德营,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一个罪大恶极的犯人,我们可以用尽办法,折磨欺凌,让他生不如死。可我们没有这么做,我们给他过生日,给他酒肉吃,给他尊重,把他视作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我们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能做而不做,能蛮夷而华夏,所以我们能收服人心,获得尊重!
让人彻底反省,痛改前非。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能而不做!
放在国家上,就是我们能杀人灭国,却没有这么干……蛮夷是杀人灭国,无所不用其极,华夏是内敛宽宥。
这是我们和蛮夷的不同之处。
这也是孔孟之道的根本所在!
不管是孔夫子,还是孟夫子,他们讲这些都是为了富国强兵,为了挽救礼坏乐崩的天下,重建秩序。
不然孔夫子周游列国,又是为了什么?
仁民爱物,王道仁政,是要强国,可不只是教化人心,做个好人就可以了。
钱唐的文章到了这里,自然而然进行了总结。
身为一个读了二十年孔孟之道的人,我不认为孔孟之道错了,我还要秉持孔孟之道,修身齐家,追求君子之道。
此生不改!
但是作为一个大明的子民,尤其是刚刚洗雪崖山耻辱,恢复华夏的读书人,我以为当下最紧要的,还是富国强兵,还是恢复民生,北赶大元,还华夏百姓安宁,使天下人人富足。
而且我们还要反思过去五百年的错误,重新规划天下,建立典章制度,求天下大治,杜绝靖康之耻,崖山之恨。
天下读书人,若是看不清楚这一点,依旧抱残守缺,不愿意改变,只怕要自绝华夏矣!
钱唐洋洋洒洒,一篇文章写出来,很快就引起了轰动。不只是北平,在应天,在苏州,在江州,甚至在武昌,都有人热烈讨论。
过去都是张希孟在说,也有许多人支持他。
但是钱唐作为一个公认的旧儒,本身受过儒家正统教育,有着师门传承的人,此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见闻,批评宋儒的错误。
甚至重新定义华夏蛮夷,这要是没有反响,简直就出了鬼了。
而且钱唐隐约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国家的强盛,要高于道德文章。
此论一出,简直堪称石破天惊。
尤其是以他这般的身份说出来,更是天崩地裂,气冲斗牛。
拿到文章之后,马皇后才看了一遍,就把朱元章揪了过去。
“这回好了,别别扭了。你要是还觉得张先生说的不对,没把太子教好。你的见识,就连钱唐这个酸儒都不如了!知道不?”
朱元章接过报纸,乍看之下,还不觉得什么,可是当他仔细一看,顿时觉得眼前一亮。
“不错,真是不错!这个钱唐的见识上来了,要是礼部那帮人有这个心思,咱也用不着闹心了。”
朱元章越看越是欣喜,甚至眉开眼笑起来,“你瞧瞧,他说能而不为是华夏,能而为之是蛮夷,这话说得太好了。元廷斩尽杀绝,自然不如咱们大明远甚!这个文章太好了,钱唐值得重赏啊!”
朱元章说完,又扭头看了看马氏,笑道:“妹子,这些天了,总算听了点好消息,你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让咱高兴的。”
马皇后呵呵一笑,“怎么没有。”
说着,她拿出一个瓷瓶,放在了朱元章的面前,“这东西就是张先生忙活了好些日子弄出来的。咱们标儿也参与了,他还想以‘太子羹’,来命名此物。毕竟给军中供应,成本还是不低,要是能卖给大户,多赚一点钱,添补军用,也是一件好事!”
刹那间,朱元章的老脸铁青,狠狠一锤桌子,“逆子!不要欺人太甚!”
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带货了
儿子在商贾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
朱元章的郁闷可想而知,他当然也知道商贾这条路未必是错的,可正因为如此,他才无可奈何,气得切齿咬牙。
这就好比你爹想让你考公务员,当教师……你便要网上创业,哪怕成功了,积累了几百万粉丝,旧事重提,你爹也会吹胡子瞪眼一个道理。
在这个时候,就要看马皇后的作用了,她翻手之间,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大饼,直接塞老朱嘴里,“吃吧!”
朱元章也不知道什么玩意,只能乖乖咬了一块,挺硬的,但是不难吃,咸咸的,有点香味,仔细咀嚼,还有明显的块状物,似乎是蔬菜,又不太像。
“妹子,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啊?”
“就是标儿和张先生鼓捣出来的军粮,面饼,加了油酥,晒干的紫菜海带,用炉子烤出来的,就跟原来的锅盔差不多。”
老朱略微迟疑,又咬了一大口。
“是很像锅盔,不过要松软些,还有些甜味。”
马皇后一笑,“你还正吃出来了!本以为你山猪吃不来细糠呢!告诉你吧,这是从岭南弄来的糖,是朱英那小子帮忙的弄的。张先生说了,有好东西,要紧着军中使用,不能计算成本……就拿这糖来说吧,要是放在应天,可能换几十万两银子啊!”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