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姐夫,你有什么打算没有?往下要怎么办?”
常遇春摸了一把额头的汗,轻笑道:“我能怎么办?陛下早就跟我订了娃娃亲,咱是太子的岳父。你说我除了老老实实,领兵打仗,我还能干什么?”
蓝玉一怔,还真别说,自己姐夫不湖涂。
太子岳父,那就是未来国丈,严格算起来,也是外戚。
这个位置其实挺尴尬的,别说人家待见不待见你,常遇春本身也不敢随便结交朋友,拉帮结伙……
难怪啊,大好的日子,只能在家里练枪!
“可怜!好生可怜啊!看起来,还是我这个蓝先生最舒服啊!”蓝玉晃着拽上天的步伐,得意洋洋,回家睡觉去了,这一觉睡得格外香甜。
到了第二天,蓝玉晃晃悠悠,刚到学校,就接到了通知,张相要来武学授课。
“张相,他要讲什么?”
耿炳文和平安都摇头,“我们也不知道,不过张相能讲什么都是好的。都有好些年了,没听到张相讲课,我们都准备了笔记。”
蓝玉心说我成天去张相府上,可比你们有运气多了。不过转念一想,自己最好也准备点,闲聊天和正式授课,肯定不一样。
话说回来,张希孟到底能讲什么,也着实让蓝玉好奇。
一转眼七天过去,真正到了讲课的这一天,张希孟一身月白色的长衫,戴着方巾,身形修长,飘飘洒洒,别的不说,照着他这个卖相塑一个神像。能直接放到东岳庙,当成东华帝君供着。
值得一提,在京许多文武官吏,全都到了。
蓝玉还看到了毛贵,很是惊讶。
“你们外务部不是很忙吗,你来凑什么热闹?”
毛贵白了他一眼,“蓝玉啊,我听说吧,你总是以张相学生自居,我可提醒你,毕竟我是跟张相一起发过文章,外务部就是依据张相文章来的,我这算是嫡传,你最多是个旁听的。”
蓝玉顿时瞠目结舌,竟然无言以对。
“那我问你这位嫡传弟子,张相今天要讲什么?你可知道?”
毛贵只是微微一笑,“知道,但无可奉告!”
……
“今天面对大家伙,我想谈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张希孟笑容和煦,娓娓道来,“在先秦的时候,有人认为我们居住的地方,是小九州,在赤县神州之外,有八个小九州,构成中九州。而在中九州之外,又有大九州。”
“而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前,我们这一片赤县神州之地,天子居中,四周尽是诸侯,拱卫天子,这个叫五服制。我不是具体讲这个的,大家伙可以请礼部过来,他们说得肯定更好。”
张希孟继续道:“秦汉以后天下一统,我们看待这个世界,就是我们居于天下之中,四周山海相隔,尽是蛮夷之地。不过随着蒙古远征,灭国无数,我们知道,在西域之外,还有远大于中原的土地,说我们是天下中心,未免有些不合适了。”
“这些是我们过去的认识,我只是粗略说了下。接下来我想讲的是,我们大明朝,需要什么样的秩序!我们该怎么对待外面,如何看待蛮夷……”
张希孟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阵,让大家伙稍微思忖。
最先有所感悟的不是那些文臣,也不是蓝玉,而是毛贵。
张希孟所讲,正是他一直在钻研的内容,先生还真是看得起自己啊!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天下,我想前些时候,在重新规划均田的时候,已经露出了端倪。就是在我们这片中原大地,在神州上国,奉行均田之策。准许女人读书为官。照顾穷人,大兴教化,让每个人都读书识字。我们法令严明,圣君在朝,贤臣辅左。虽然在地理上,我们未必是天下的核心,但我们有着最繁荣的文化,有着最高等的文明,有着最博学的子民。在国家治理上面,远远超过其他蛮夷之地。”
“这就是华夏的核心,这个核心区域,向东,向南,都达到了大海。向北要推到荒漠草原,向西,到达西域。笼统点说,也就是汉唐故地,我们祖宗达到的极限。”
“这个核心区域之外,离着最近的一圈,应该是以皇室宗亲,藩王封地为主。这一圈由藩王掌控,他们尽量彷效大明,采取和大明类似的治理方式,在大明之外,形成一圈属地,保护中原之地。”
“在藩王之外,要有一圈总督之地。这一圈主要的特点,我们会派遣总督,安排兵马,互相通商,尽量让他们贴近中原,但是可以准许当地的君王存在,只要接受大明册封,听从大明的旨意,并且愿意接受总督管辖,就可以安享太平。”
“而在这一圈之外,就是需要控制关键节点的地方,比如一些海上的交通要路,我们必须掌握在手里。至于最外一圈,只要能和大明顺畅贸易,不发生冲突即可。”
张希孟娓娓道来,划了一圈又一圈。
很多人是完全听不懂,尤其是花云这种,他屁股来回挪动,左顾右盼,心说划了这么多圈,咱到底是哪一圈的?
不会是在外面的一圈,根本没人管吧?
这时候毛贵轻咳一声,“张先生划分的几个等次,让我也茅塞顿开啊!赤县神州,中原核心。在这里,是我们必须拿出心力,做到最好的地方。均田,教化,不能有半点差错。谁敢违背天条,谁就要掉脑袋!”
“而在次一等,诸位藩王属地,就可以稍微宽松一些,均田之政,不必那么严格。”
花云眼前一亮,就是可以兼并呗?
不过貌似他还不是藩王!
“藩王辖地之外,其实就类似原来的藩属国,原来他们只要向中原纳贡称臣即可,中原王朝不大会干涉他们的事情。但是为了确保这些国家忠于大明,奉行华夏教化,则需要安排总督前往。”
毛贵将目光落到了花云等人的头上,这帮武人总算明白过来,原来是让他们去海外当总督啊!
什么总督,分明是土皇帝啊!
这个好,实在是太好了!
在张希孟看来,任何国家的疆域都是有极限的,就像是蒙古帝国,疆域那么辽阔,但是对不起,即便蒙哥汗在位的时候,西半部疆土也是由拔都掌控的。
等到元朝立国之外,西域之外,就跟大元朝只剩下名义上的关系了。
张希孟规划了这三层,几乎就是大明掌控的极限。
接下来就是一些关键的节点,要掌握在大明手里。
最后针对那些力不能及的地方,只要保证通商,并且能了解他们的情况,也就足够了。
在场众人,靠着毛贵的解释,勉强弄懂了张希孟的意思。
可问题是张相公讲这个干什么啊?
能有什么用?
干脆让我们往外面打就是了,还不是抢到哪里,就是哪里!
张相这次讲的不如以前好,差评!
可就在这堂课刚刚结束,礼部就传出消息,琉球中山国仰慕大明风华,自愿归附,请求上国派遣官民,教化蛮夷。
朱元章对于这个弹丸小国的请求格外重视……琉球心怀上国,忠心可嘉。仰慕华夏,虽为蛮夷,实则与大明子民无异。
故此派遣总督一人,率领文士,携带书稿,渡海教化,自此之后,琉球为华夏之国矣!
这道旨意下来,琉球虽然不大,但却拔得头筹。
而且之前高丽鼓动过不征之国的事情,很可惜,在张希孟这里,没有不征之国,只有自愿归附的华夏之国,还有不那么听话,需要教训的蛮夷之国!
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过考试了
张希孟在武学的讲课,总体反应平平,指望着花云这帮人理解他的意思,也着实为难他们的智商。
至于朱元璋下旨,要派遣人员,前往琉球,传播文明,接受内附。竟然也没有多少动静,区区弹丸之地,一个地不如上元县,人不如鼓楼区的小地方,实在是提不起人们的兴趣。很快这道旨意就淹没在了众多的政令当中,可以说是毫无波澜。
大明朝最有权势的两个人,此刻都有点郁闷。
张希孟都有点自我怀疑了,是不是我表达能力有问题,又或者没把话说清楚,怎么没人叫好啊?
讨论啊,要有热度啊!
他把这一次讲课布道,看得非常重要。
因为前面他以三代,秦汉到宋元,划分了历史,提出了第三次华夏兴起……这套想法就得到了相当大的回应。宋濂,刘基,还有许许多多的有志之士,都热烈响应,奉为圭臬,甚至指导了大明立国。
张希孟也非常满意,而这一次他是即划分历史之后,又划分了内外。
一层一层,向外推演,并且把诸多的事情,都归结到了这个华夏体系当中。
核心区的均田教化,藩王封地的宗室问题,总督区的藩国问题,对外贸易的问题,如何处理外务关系……反正只要能想到的东西,都能装进这个体系当中,并且在里面寻找到合适的位置。
这是多大的格局,多大的心胸啊?
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难道还要我亲自下场,把什么都说明白了?
那样的话,当真是有失身份啊!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