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朱棣眼睛冒光,小拳头摄着,颇为激动,简直要大呼偶像了。
至于马皇后,她倒是见过这种场面,只是感叹张先生又回来了。
其实她也挺感慨的,张希孟没有胡说八道。如果朱元璋能在算学上,多用点心,仔细研究一下,就会明白,发展工商,调配人口,发挥百姓的聪明才智,是下一阶段大明的必然选择
张先生并没有胡说,在御极十年的喜庆关头,还有人能直言进谏,指出过错。
其实是朱元建的福气,毕竟当皇帝越久,就越是听不到真话。
所幸,大明还有张先生!
朱标他没想那么多,就是担心这俩人吵起来。他偷眼看马皇后,发现母后没有担心的意思,朱标终于松了口气。
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之下,张家老二不知道怎么挣脱了束缚,迈着两条小短腿,
飞奔过来。
他伸着双手,大声喊道:“抱,抱抱!"
张希孟也没有料到儿子就在旁边的侧门后面。他以为老朱应该把他们送到了皇后宫里,没想到居然就在旁边,
刚刚自己的话,他们都听到了?
那,那多少有点尴尬。
正在张希孟迟疑的时候,老朱突然伸手,一把抓起飞奔过来的张承天,抱在怀里,还在小家伙的脸上狠狠亲了一口。
“张先生,你这个儿子长得数实,是个做大将的材料,你看咱们俩结个儿女亲家如何?"
好家伙,老朱已经放弃张庶宁,朝着老二下手了。
张希孟微微一怔,无奈苦笑道:“陛下,这种事情,还是等孩子长大点,让他们自己决定吧!"
“不!"朱元璋也是有脾气的,你张希孟教训咱,咱就从你的儿子身上找补。张庶宁那孩子太狡诈了,不好对付,张承天没问题,他小,好欺负!
“咱问你,你要哪个?给你当媳妇?"
张承天一心想去父亲的怀抱,没想到被老朱半路截胡,小家伙正生气呢,就随口道:“都要!全都要!一共七个,都是我的!"
好家伙!
瞬问把老朱整不会了。
那么大的洪武大帝,居然尴尬地怔住了。
这时候马皇后,朱标,张庶宁纷纷过来,朱棣他们也都跟了过来,
张庶宁伸手,把他二弟从朱元建的魔掌之中,抢了出来,竟然还大模大样教训道:"混说什么?那是金枝玉叶,不是你能随便玩笑的。再说了,你这么点,瞎琢磨什么!下个月就去蒙学,好好读书,给你涨点规矩!"
张承天害怕他哥,屁也不敢放。
张庶宁随后把二弟塞给了张希孟
“爹,我带着二弟出来的,现在还给你了。"
张希孟点头,心里头那个美啊!
不愧是我儿子,滴水不漏,算是让老朱白费心机!回去参给你烤孔雀吃:
张家父子心满意足,可朱元璋却尴尬了,没玩过张希孟也就算了,在张庶宁那里,吃了个亏………结果就连张承天他都摆弄不了。
张家这爷仨,竟然是自己的克星不成!
这时候还要看马皇后的,她笑道:“张先生,是这么回事,重八把庶宁他们叫过来,问了问学什么,当场让庶宁出了几道题,结果我这帮儿子女儿,都算不出来。这不重八就生气了,把你叫过来,想问问你,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是翰林院的先生不行?”
张希孟这也才明白过来,敢情不是孩子们有冲突啊!他也是提防朱元璋过头了总往不好的地方想。
早知如此,何必说那么多不好听的话啊!
张希孟想到这里,连忙道:“陛下,臣以为这事和翰林院的关系还真不大…自从上次陛下发配秦王、晋王的师傅们去了北平,现在翰林院只是老老实实教书。更何况诸位皇子公主还小,也不涉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归根到底就是一点,我们在教学当中,太重视文章诗词。觉得才子就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对于一些真正能在治国理政上,发挥作用的学问,太忽视了……就拿算学来说,为什么这么重要?测量水位高度,计算水域面积,就能得出泄洪能力,可以防备水灾。统计蝗虫数量,记录天气变化,就能预测蝗灾。还有制造纺织机,加工武器火镜,银行商贸,各国往来……总而言之,没有数字作为基础,就说天下太平,或者民不聊生,都是没有说服力的。"
张希孟很认真道:“陛下,臣觉得皇家确实要带头作为表率,把算学作为立国之本,把算账能力,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可以没有诗词,不要琴棋书画,但是不能没有衣食住行,没有民生经济。"
“嗯!"
朱元建长长吸口气,又看了看自己的这帮儿女,再看看张家俩孩子,突然有点老脸发烧………他跟张希孟,倒是能斗个你来我往,可到了孩子这一辈,差得太多了。
“先生,你的意思,要怎么提升算学地位?要怎么教这几个孩子?"
张希孟立刻道:“陛下,学习是要有氛围的,皇子公主,单纯在皇宫里面,安排名师,一对一教导,这样不是最好的办法,就拿度宁来说,他在济民学堂,也算不得最好的学生。师生之间,是互相砥砺,相互提升的。这些题目也是大家伙在一起总结出来的。所以说,臣觉得陛下如果想要皇子公主学业有所提升,应该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入学,学习,竞争,考试,提升!"
朱元建略微怔了怔,“咱不是设立武学了吗?难道还不够?"
没等张希孟说啥,马皇后忍不住笑了,“重八,你真是糊涂了,难道能让公主领兵啊?"
第六百七十六章 教育立法
公主领兵?
貌似的确不行,但是干点别的事情,能不能行?譬如说经商,做生意,考科举,入朝为官?
朱元璋的脑子也不笨,实际上很早张希孟提倡男女一致,鼓励女子出来读书做事,哪怕科举当官,也是理所当然
江楠就是第一个女官,而且还身居高位。
但这事始终有个问题,那就是皇家的金枝玉叶,能不能比照普通人?
如果不行,那就要留在宫里,安排专人,教她们女四书一类的东西,
教导的效果如何,一场测试,也就不用多说了,
其实不只是算学,哪怕是琴棋书画这类的东西,她们也比不上张腐宁……就比如说张希孟,他向来不填词不写诗,但是就有人传言,张相填词也是一绝,有一句“换了人间”,大气磅碰,颇有圣贤气象,乾坤在握,
很显然,张希孟是不愿意显示,却不意味着他不会。
同样的道理,放在张庶宁身上,也是成立的。
孩子们全面落后,这让朱元璋很郁闷。
他一生要强,却栽在了下一代上,实在是丢面子。
不过张希孟也把问题指出来了,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大大不同。不存在几个名师,闭门造车,拼命灌输,就能教好一個学生。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必须将一些优秀的孩子集中在一起,互相比较,互相竞争,举一反三,你争我夺,这才有拔得头筹的机会。
就像张腐宁这么厉害的,也没法稳稳当当,排在前面。
教育这个东西,从来不是单纯的投入就行的,不然那些富人子弟,岂不是永远高人一等了!
朱元璋在沉吟之后,突然道:“妹子,你说咱们闽女,去和外面的人,一起读书,能行吗?万一有人碰了她们,或者出了些不愉快的事情,该怎么收拾?"
马皇后微微一怔,她倒是开明,可事关皇家脸面,她也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正在这时候,张希孟道:“陛下,皇后娘娘,其实这事也不难,只需要专门成立一个女子学堂就是了,只不过这个女子学堂,最好能兼容并收,不要只是局限于皇家和贵青,最好能把她们的成绩和外面进行对比,采取联考模式,另外呢,如果能让学生住校,严格管理,培养自立自强的能力,那是最好不过了。"
张希孟说完,那几个年长的公主,已经瞪圆了眼睛,怒视着张希孟!
好你个奸臣,竟敢陷害我们!
我们可是金枝玉叶,你这么干,是想干什么?
朱棣扫了一眼这些姐妹,他竟然莫名感到爽快!
不愧是先生,这招真是太厉害了。
凭什么我们皇子要去武学,要辛苦读书,玩命训练?凭什么公主就在皇宫里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没有道理啊!
不管是从男女来说,也不管是从皇家和百姓的角度来看……让公主走向民间,接受想同的教育,理所当然。
而且张腐宁不是去了济民学堂大半年吗!
也就是说,张先生已经早早走了这一步,做出了表率,现在就等着皇家跟上去!
一句话,跟还是不跟?
你要是不跟,就是比不上!你朱元璋还敢垂涎张家的孩子?做梦去吧!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层,假如其他勋贵文臣,全都跟张希孟学,把子女安排进学堂,提升本事。
学出来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就是一个圈子
如果皇家子弟不能融入这个圈子,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皇室会被排除在外,
朱元璋坐了整整一夜,在他的面前,放着几张考卷,老朱就这么死死叮着,甚至连马皇后都给打发走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