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李景隆无奈道:“回张相的话,我们弄到了毛织物,但是想做成衣服,就遇到了麻烦。”
“什么麻烦?”
李景隆道:“羊毛呢绒太过厚实,没法做得很宽大,更做不出来衣袖飘飘的感觉。我们先前只是做了些军中的战袄。”
张希孟点头,这倒是实话,文人穿的深衣直裰,要的就是衣袖飘扬,遗世独立的潇洒之感。要是拿厚重的羊毛呢来做,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出来的。
如果是做鸳鸯战袄一类的军服,倒是很合适。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会出现在学堂里,还要成为学堂师生的穿戴?”
李景隆愣了一下,还是老老实实道:“回张相的话,这,这是燕王殿下的意思,我们算过账了,如果做成这种短的学生服,可以节省开支三成以上……王府也不宽裕,必须要省着花。”
他刚说完,方孝孺就向前一步,冷哼道:“省钱也不能省在这里,你们把衣服弄得那么短,比寻常百姓的短打还要短,哪里还有一丝一毫文人的体面,简直胡来!”
方孝孺这句话,很快引燃了其他人的怒火,大家伙纷纷出言指责。
什么坏了体面,有辱斯文。
又说连干活的泥腿子,穷棒子都不如。
简直斯文扫地,就算打死他们,也不会穿这种东西!
……
张希孟没有立刻说什么,而是等着这边充分表态之后,他才看向变颜变色的卧龙凤雏。
“你们有成品吗?”
俩人没明白,张希孟继续道:“做出来没有,让我看看!”
没等他俩反应过来,朱棣就转身抱来了一个盒子,忙不迭送到了张希孟面前。
张希孟接过来,展开一看,里面有一件羊毛呢制成的上衣,形制上类似鸳鸯战袄,是对襟的,但是却没有鸳鸯战袄那么长。
张希孟看了一会儿,竟然直接披在了身上,在众目睽睽之下穿好。
随即他冲着大家伙笑道:“怎么样?可还合身?”
张希孟又瘦又高,属于衣服架子的身形,很难不合身。
而且在场众人,也不敢说张相公不斯文,不体面啊!
只能苦着脸点头,“合身,很合身!”
张希孟微微一笑,又点手叫方孝孺过来。
“你也试试!”
方孝孺脸都黑了,他走到了张希孟面前,却是一脸抗拒,“张相,这,这个……”
张希孟才不管那些,亲手把衣服给他穿上,随后道:“你去绕着全场,跑上两圈!”
方孝孺无奈,只能答应。好在北平学堂也是进行体能训练的,方孝孺跑得很轻松。
随后张希孟又道:“牵来一匹马,让他试试!”
无可奈何,方孝孺又跑了两圈,重新回到了大家中间。
这时候张希孟才笑道:“怎么样,还方便吗?”
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
方便吗?
方孝孺憋得脸色通红,只能愤怒道:“张相,衣冠服饰,自古流传,这也是华夏和蛮夷最大的区别。张相倡导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如今好容易复兴华夏,却要让读书人穿这种东西……这,这算什么事啊?”
张希孟呵呵一笑,“方孝孺,你这是拿我的话堵我的嘴啊!不过我想问你,你说这服饰的根本在哪里?是保暖御寒,还是让伱彰显华夏气象?”
方孝孺一怔,无奈道:“自然是保暖御寒之物,只是华夏蛮夷,衣冠不同,确实不好随便更改……”
他还想继续说,张希孟却是把目光落到了其他人身上,“黄子澄,齐泰,还有你们这些不满意这套衣服的师生,你们都说说……这件参考战袄形制,使用咱们自己织出来的羊毛呢做的衣服,算不算胡服?”
这个问题提出,众人都沉默了。
算是胡服吗?
好像还真不算,毕竟也没见哪个胡虏穿这种衣服。只是和传统的宽袍大袖,太不一样了,最多算是标新立异。
张希孟看了看众人,随即又道:“即便假设这套衣服算是胡服,当年赵武灵王便有胡服骑射之举,难道这也是错的?”
齐泰躬身道:“回张相的话,胡服骑射自然不是错的,学生们只是觉得这身衣服有些怪异,一时间接受不了。”
张希孟道:“那就多用点时间,仔细看看,没准慢慢就接受了。”张希孟扫视所有人,语重心长道:“其实在我看来,真正的问题不是衣服,而是心态!这种短衣是穷苦人穿的,在码头扛包,在田间干活,绝没有谁会穿着朱子深衣,那个是干不了活的。事实上,读书人和老百姓,是不一样的。所谓衣冠区别,不光区分了华夷,也区分了贵贱……是不是这个道理?”
方孝孺怔了怔,这话可是有点奔着他来的,而且语气不轻。尊卑贵贱,在自己的心里还有吗?
或许吧,在潜意识里,总觉得读书人高人一等,和百姓穿一样的,就是丢了读书人的脸,失去了体面,所以才会反应这么大……想到这里,方孝孺突然脸涨得通红,连忙抢步躬身,“先生,学生糊涂,学生不该有士大夫之心,不该高高在上。更不该藐视百姓……学生愿意受罚!”
或许这就是方孝孺的可贵之处,坚定果决,认死理,不回头……但是意识到了错误,改的也很坚决,总而言之,是个很纯粹的人。
张希孟点了点头,“还是说衣服这件事,我认为衣服首先要保暖御寒,要方便实用,再有就是物美价廉,节约材料。我觉得这个形制的衣服就很好,大家伙坐在学堂里,读书听课,出来跑马骑射,简单明快,不会拖拖拉拉。给年轻人穿,尤其是给学生穿,非常合适。”
“当然了,大家伙要是穿着这身衣服,去拜祭祖先英烈,或者接朝廷旨意,那也是不合适的……我的看法是,不如效仿官吏,定一套冠服,在重要典礼场合使用。至于这种形制的衣服,可以充当常服。”
张希孟又道:“大明立国十余年,我们重建华夏,重兴文明……在服饰上面,也要移风易俗,推陈出新,拿出属于大明的风格。一味复古是要不得的。靠着服饰,把人区分成三六九等,也大可不必。什么样的衣服方便实用,就采用什么样的。身为学生,应该最善于接受新鲜的事务,不能年纪轻轻,先闭目塞听,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是不行的!”
张希孟的这番话,简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这帮气势汹汹来问罪的,都被说得无言以对,谁能想到,张相公居然支持新的衣服,这也太离谱了吧?
在朱棣这边,两位卧龙凤雏更是大惊失色,他们甚至比对面还觉得惊讶,我的老天爷啊!
张相居然站在我们这边,我们弄出来的衣服,居然得到了张相的支持?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怎么有点不敢相信啊?
而且有了张相支持,岂不是意味着销路打开,从此之后,他们也要发财了?
李景隆和花炜互相看了看,突然拥抱在一起,放声大哭。
来北平这么长时间,总算交上了好运。
苍天啊,大地啊,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张相公圣明啊!
他们俩简直想趴在地上,给张希孟磕头了。
一场争论,提前被张希孟化解,师生们怀着各式各样的心情,散去上课。朱棣几个则是追着张希孟,来到了住处。
“多谢先生,先生真是帮了大忙!”朱棣连连躬身,带头道谢。
张希孟却是说道:“光是我还不够,你回头给朱标写封信,让你大哥帮帮忙,请陛下降旨,在服饰这一块,给你一点方便。”
说到这里,张希孟才抬头道:“朱棣,到了这一步,北平的毛纺,能办得下去了吧?”
朱棣怔了一下,终于道:“要是这样还不行,那就真的该找块豆腐撞死了!”
张希孟却是意味深长道:“即便如此,也别掉以轻心,要是发展工商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也犯不着我这么小心翼翼布局了。”
朱棣微微思索,随后用力点头,“弟子知道了。”
……
朱棣返回王府,随即就给朱标写了一封信……除了写信,他还让李景隆准备几件新的衣服,一起给送去。
接下来就是看应天这边的意思了。
能给朱标写信的自然不止朱棣一个,比如晋王朱棡的信,就提前了好几天,送到了朱标面前。
“太子哥哥,小弟太不容易了,内忧外患,要修长城,要屯田,还要往外移民……结果四弟还欺负我,逼着我把商人送过去,大哥要帮着小弟做主,帮我向母后进言,给我讨个公道,不然小弟活不下去了!”
这位也学会嚎啕大哭,张嘴要好处了。
只不过他的信没有起到作用,朱标直接压下来,没有递给朱元璋,也没有去告诉马皇后。
几天之后,朱棣的信送来了,还包括几件羊毛呢的衣服。
朱标看完之后,这才带着两封信,包括朱棣的礼物,去见老朱和马皇后。
这两口子看了看朱棡和朱棣的信,神色各异,朱元璋就说道:“看这个意思,老四确实过分,老三也确实委屈……朱标,你这个当兄长的,是怎么看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