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俨嘿笑道:“八字还没一撇,到时再说吧。”
高不凡看了一眼西斜的太阳,语气肯定地道:“应该不用多久,行俨就可以抱得美人归了,最迟年底之前。”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问:“为何?”
高不凡暗淡淡地道:“张须陀快死了!”
杜如晦心中一动,陷入了沉思当中,片刻之后也点了点头道:“张须陀的确快死了。”
裴行俨不由奇道:“长卿和杜先生莫非都能掐会算?张须陀能征惯战,威震天下,自大业七年以来,剿灭的义军没一百万也有六七十万了,八风营更是天下无敌,试问谁能要得了他的命?”
杜如晦捋须微笑道:“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张须陀的确能征惯战没错,其麾下的八风营也是所向无敌,但自大业七年以来,至今已经有六年矣,这些年,反隋义军层出不穷,越剿越多,张须陀也不是铁打的,六年来几乎没停过,如今已经是疲惫苍老之躯,其麾下的齐郡儿郎也成了久战疲惫之师。
前段时间于交河一战,张须陀的八风营为世绩所破,士气受挫,顿时疲态尽显,齐郡儿郎厌战思归。张须陀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放弃了攻打幽州,本欲率军回齐郡休整的,结果杨广却一封圣旨把他调去对付瓦岗军。
瓦岗军如今士气正虹,李密和翟让拥兵百万,张须陀以一支久战疲惫之师对阵李密,未战胜负便定矣,而以张须陀对大隋的赤胆忠心,最终战死沙场,以身殉国的可能很大。”
裴行俨闻言沉默了,他虽然已经厌倦了腐烂不堪的大隋,但对张须陀还是心怀敬意的,甚至将其视为偶像,所以张须陀若战死了,他会很难过!
此时,杜如晦继续分析道:“张须陀乃大隋最后的柱石,一旦其战死沙场,各地义军也便再无所顾忌了,大隋江山必然不用多久便会轰然倒塌,博陵崔氏眼见局势明朗,自然也会明智地答应这门亲事,彻底倒向咱们幽州,当然,前提是咱们幽州也要不断地强大起来,否则难保博陵崔氏不会倒向其他势力。”
长孙无忌点头道:“杜先生所言不差,长卿回去后也该图谋关外之地了。”
“是得提上日程了!”高不凡点了点头,当初他留着罗艺是为了养寇自重,如今既然和杨广闹掰,自然不必再继续留着罗艺养肥了,关外之地乃幽州的大后方,必须搞定了才无后顾之忧,然后才能放心的南下逐鹿中原。
裴行俨这小子就是个战争狂,此行前来幽州,护送长孙无垢只是顺带的,真正目的是想跟着高不凡打天下,闯一番大事业,所以闻言顿时兴奋得热血沸腾,挥了挥拳头道:“既然要收拾罗艺,我裴行俨必须打头阵!”
高不凡笑言:“放心,会有行俨你的用武之地的,你若有本事,连带把契丹打下来也行。”
裴行俨咧嘴狞笑道:“这可是你说的。”
长孙无忌连忙道:“长卿不可鲁莽,契丹背后的靠山是突厥人,长卿若打算争天下,即便不交好突厥人,暂时也不能与突厥为敌,否则光是应付突厥人就能耗尽咱们的所有精力了,争天下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杜如晦点头道:“长孙公子此言甚是,突厥有控弦之兵三十万,想当初大隋之所以能腾出手来消灭南陈,一统天下,正是由于长孙晟将军离强合弱的战略拖住了突厥人,所以这个时候与突厥人为敌殊为不智。”
高不凡微惊,看来自己近来走得太顺,的确有点得意忘形,连忙郑重地道:“多谢无忌和杜先生提醒,长卿受教了。”
杜如晦微微笑道:“总管大人胸怀抱负,虚心纳谏,若能一直持之以恒,何愁大事不成呢?”
长孙无忌点头道:“这是长卿你的长处,愿长卿不忘不弃。”
裴行俨凑趣道:“那我的长处呢?”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笑而不语。
裴行俨大方地道:“本人的心胸虽然不如长卿,但也不是小肚鸡肠之辈,你们尽管畅所欲言。”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还是笑而不语。
裴行俨皱了皱眉道:“难道本人一无是处?”
长孙无忌摇头道:“非也非也,行俨你很勇猛,可为万人敌!”
杜如晦接口道:“裴大郎很直率仗义,可为挚友。”
高不凡点头道:“附议!”
裴行俨闻言得意地嘿嘿一笑:“谬赞了,没想到大家对在下的评价竟然如此高。”
长孙无忌笑道:“所以行俨和道蕴姑娘乃天造地设的一双。”
裴行俨愕然不解:“此话怎讲?莫非她跟本人一样优秀?”
长孙无忌轻咳一声道:“因为你们都很直……率大方!”
“而且很爽快!”高不凡补充道。
第558章 动静要大
高不凡等人当晚便回到了涞水县城,第二日,杜如晦留下来暂时代理涞水县令,负责日常的治理工作,过几天幽州府会派出几个人才来接替他,而高不凡这个甩手掌柜则拍拍屁股离开了,赶回涿县接父母妻子去。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幽州各郡县的主要官员任免权都抓在朝廷手里,但是现在幽州已经脱离了大隋,人事任免权便转到了幽州府,确切地来讲,应该是抓在了高不凡这个幽州总管的手中。
如今,高不凡名下的幽州府已经取代了朝廷,成为幽州最高的政治权力机构,幽州下属所有的官员几乎都出自幽州府。高不凡是幽州府的龙头老大,而魏征、杜如晦、徐世绩、尉迟敬德、温彦伯、崔九龄和卢升等人则是第一批的骨干成员,他们负责管理幽州府的内部事务,包括人才招纳、地方官员的推举等等,而幽州府推举出来的人才,必须经过高不凡的首肯,这才能够正式走马上任。
当然,这种人才筛选制度和管理模式还是比较粗糙的,而且漏洞百出,正所谓人非圣贤,真正能做到大公无私的人恐怕没几个,如今幽州府有魏黑脸把关,而且杜如晦等人都是第一批跟着高不凡创业打拼的人才,还能保持初心,但随着吸纳的人才越来越多,或者日后事业越做越大,问题肯定会越多,越来越突出,幽州府不可能再继续保持廉洁、公正和高效。
所以,高不凡近日已经和魏征、杜如晦等人研究引入明清时期成熟的科举制度了。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完美的,只要是合适的就是好制度。正如科举制的八股文,大家都说他太过僵化陈腐,但至少它公平啊,不管是门阀世家出身,还是寒门百姓,只要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就能当官上位,就能改变命运。又譬如现在的高考也是如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它能保证公平,保证下层人民往上层流通,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阶级固化。
说句不好听的,一个国家和制度如果阶级固化了,当官的世代当官割韭菜,种地只能世代种地当韭菜,受压迫,受剥削,那么这个国家离一键重启不远矣。
言归正传,且说高不凡回到涿县接上了父母和无垢等人,便浩浩荡荡地往蓟县城而去。
蓟县城是涿郡的郡治,现在也是幽州的政治中心,高不凡的幽州总管府也设在蓟县城中,本来有人提议把杨广的临朔宫改为总管府,但被高不凡否决了,魏征和杜如晦二人也不同意,一来名不正言不顺,二来也担心高不凡住进豪华宫殿中会变得贪图享乐,不思进取。
现在正是打江山的创业阶段,江山都未打下就想着坐江山享受了,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叮铃铃……叮铃铃……
马车的风铃发出悦耳的声响,就像长孙无垢此刻的心情一般愉悦,自从洛阳逃出来后,一路晓行夜宿,担惊受怕,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幽州了,再也不用担心被朝廷抓回去,以后自己便可以在幽州与夫君幸福的双宿双栖了,而且幽州这片富庶的土地还是属于自家夫君的……
越接近蓟县城便越繁华了,官道也修得越宽阔,马路上人来人往,商旅不绝,高氏、鲜于氏都禁不住透过轿帘好奇地往外面窥看。
“啧啧,这还没进城呢便车水马龙的,可见这座蓟县城得有多热闹,来之前我只以为蓟县城即便再繁华也不可能及得上洛阳,如今看来竟似比洛阳还要热闹些。”鲜于氏满眼惊喜地道。
高氏微笑道:“热闹是挺热闹的,真要比起来,只怕还是不及洛阳的。”
高氏说的也是实话,东都洛阳可是杨广花举国之力营建的,人口超五十万,房屋不计其数,光是这人口和城池的规模,蓟县城就远不及洛阳。
不过呢,由于近年来幽州稳定,百姓丰足,所以拥入的人口越来越多,小小一座蓟县城已经容纳不下那么多人了,所以十分拥挤,特别是早晚出入城的高峰期,四个城门都能堵得你怀疑人生。
所以高不凡已经生出了重建一座新城的念头,而巧合的是,袁天罡不久前神神秘秘地找到了高不凡,说他寻到了一处有王气的龙脉,还带高不凡去看过。
高不凡跟着袁天罡到了地头一看,发现那地方竟然正好是后世明十三陵所在的天寿山,于是高不凡大致估计了一个方位和距离,然后把袁天罡带到后世北京城所在的位置,问袁天罡这里适不适合建一座都城。
相似小说推荐
-
二十七载 (Rongke) 起点VIP2023-01-31完结202.48万字 7.59万总推荐世界正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风云年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
-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起点VIP2022-09-29完结297.8万字 24.07万总推荐元末濠州城外,朱元璋捡到了一个少年,从此洪武皇帝多了一条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