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本来已经被傀儡皇帝杨侑封为唐王了,得闻杨广的死讯后,立即也不装了,就在杨广死后三个月时间不到,隋恭帝杨侑不得不将皇位“禅让”给李渊,退居幕后。
李渊在太极殿登基即位,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并封了次子李世民为尚书令,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第二年,被逼退位的隋恭帝杨侑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据说是“病死”的,年仅十五岁。
而杨广驾崩的消息传到东都洛阳后,王世充等人也立即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年号皇泰,史称皇泰主!
窦建德也没闲着,得闻杨广领了盒饭后,立即出兵占领了渤海郡,并且挥师南下直逼齐郡,又在西边攻略襄国郡和武安郡,手都要伸进李密的地盘了。
话说杨广被宇文化及弑杀的消息传来时,高不凡正亲率五万大军南下,进入了河间郡境内,准备奉旨讨伐李密,解东都洛阳之围。
事前高不凡已经和窦建德商量好了,允许齐军借道南下,而且老窦这次还出奇的慷慨,不仅没有收“过路费”,甚至表示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高不凡自然知道自己这位老丈人在打什么主意,不过是想趁机分一杯羹罢了,而且窦军目前正在西边攻掠武安和襄国二郡,无疑是在给李密上眼药,李密肯定是不会坐视不管的,所以齐军在这个时候南下攻伐李密,无疑可以替窦军分担压力,是极大的利好,何乐而不为呢?
嘿,所以说窦建德这只老狐狸也是无利不起早!
不过,如今形势起了变化,杨广被宇文化及干掉了,而宇文化及还率着十万骁果军沿运河返回中原,十万骁果军可不是一支弱旅,所过之处,势必会改变地区的力量平衡,所以高不凡当机立断,停止了继续南下,并将五万大军驻扎在高阳县静观其变。
此刻,齐军的中军大帐中,齐王高不凡居中而坐,而一众将领和谋士都到齐了,共计有:杜如晦、温彦博、长孙无忌、徐世绩、裴行俨、程咬金、卢升、薛万钧、薛万彻。
这阵容已经不是豪华了,简直就是奢华,为了对付李密,高不凡几乎把家底都全掏出来了,要不是营州还需要尉迟敬德坐镇,估计高不凡连这位也会调回来。
第613章 李靖遇刺
高不凡环视一遍众谋臣和部将,也不废话,直入主题道:“本王奉旨驰援洛阳,讨伐反贼李密,但如今皇上已被逆臣宇文化及弑杀,日前收到消息,宇文化及正率十万叛军试图西返京师,诸位以为本王该如何应对?”
在场众人几乎都是内心暗喜,恨不得向宇文化及当面说一声谢谢,因为杨广再怎么说也是这座江山的合法君主,只要他还活着,那么这个天下名义上还是有主的,现在好了,宇文化及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背负骂名接下这个脏活,把杨广给卡嚓掉了,从此,这江山真正成了无主江山,令天下枭雄都可以彻底放开手脚干活了。
你说像宇文化及这种“大好人”,大家是不是要说一声谢谢。
当然,对宇文化及的“谢意”只能埋藏在心里,嘴上还是得狠狠地骂他是个大逆不道,犯上作乱,无君无父的反贼,骂他人人得而诛之。
且说众人愤慨地骂了宇文化及一番后,杜如晦便轻咳一声,进入正题道:“齐王殿下,属下以为应该暂停出兵洛阳,以静观其变。”
高不凡点头道:“理由呢?”
杜如晦答道:“宇文化及率十万骁果军西返京师(长安),途中必然得经过东都洛阳,届时绝对会跟李密打起来。”
长孙无忌点头补充道:“没错,骁果军战力不弱,再加上归心似箭,与瓦岗军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个时候我们若是掺和进去,指不定还会两面受敌,还不如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待宇文化及和李密分出了胜负,然后再出手斩获渔翁之利。”
徐世绩点了点头淡道:“这是个主意很好,属下附议,不过届时坐山观虎斗的人只不怕不止我们,长乐王(窦建德)近水楼台先得月,肯定会抢在我们的前面坐收渔利。”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望向高不凡,之前幽州的后方未稳,再加上幽州的地盘扩充得太快,需要时间来消化,所以暂时跟窦建德签订了盟约,彼此和平共处,但是现在营州拿下了,新收的地盘也基本稳定消化了,那么现在窦建德反而成了制约齐国发展的绊脚石了,因为窦建德的地盘堵住齐国往南扩张的步伐,如今,齐国如果还想继续扩张,就只能往西翻越太行山,打河东诸郡的主意了。
所以,现在高不凡麾下的人都更倾向于废除盟约,把窦建德的地盘抢过来,这样齐国才有继续往南发展的可能,不过呢,齐王好歹娶了人家窦建德的宝贝女儿,而且废除盟约无疑是背信弃义之举,首先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名不正则言不顺,以后齐王的名声就烂了。
因此,大家都不敢向高不凡建言废除与窦建德之间的盟约,其实高不凡自己也是心知肚明,只是不说而已,而现在徐世绩的话无疑隐晦地点出了问题的所在,所以大家都有点紧张,目光望向高不凡,等候他的表态。
只见高不凡神色自若地道:“世绩的话不无道理,既然如此,何不想办法把长乐王也卷进去,让他们三虎相争呢?”
众人闻言不由面露喜色,无不松了口气,大家本来还担心高不凡感情用事,现在看到他如此理智,并没有不好意思“算计”老丈人,自然也放心了。
既然齐王已经表态了不“惯着”老丈人,大家再无所顾忌,纷纷畅所欲言,该如何把窦建德拖下水,而高不凡则神色自若地听着大家讨论如何算计自己的老丈人。
倒不是高不凡他自私绝情,委实是争夺天下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牵涉的利益太多太广了,可不是三瓜两枣,可以随意让来让去的,如果他这样做,麾下的人恐怕立即就要离心离德,甚至可能调转枪头来造他的反。
所以,这种时候绝对不能犹豫,也绝对不能徇私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以本集团所有人的利益为重,至于老窦,日后给他一个体面舒适的晚年就是最好的结果了,想必线娘也会理解自己的。
且说众人经过一场热烈的讨论后,最终定下了一条计策,决定继续屯兵高阳县静观其变,同时派出徐世绩驻军赵郡,卢升驻军河间县城,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待李密、宇文化及和窦建德打个你死我活后,再突然出手夺取果实。
会议开完了,众人各自散去各行其事,高不凡举步走出了中军帅帐。
眼下已经是二月中旬了,天气转暖,春回大地,远山近树,入目一片青绿。
此刻虽然春光明媚,暖风拂面,十分怡人,但是高不凡脸上还是禁不住爬上了一丝隐忧,因为直到现在,青若也没出现,也没有派人联系自己,仿佛石沉大海了一般,莫不成已经遭遇了不测?
这时,一骑快马由北往南疾驰而来,奔至齐军营门前,马上骑士背上插着一支紫色的小旗,负责把守营门的军士一见,立即开门放行。
骑士几乎没有停留,一直奔至中军大帐前,高声道:“急报!”
高不凡心里打了个突,隐隐有些不安,紫色小旗代表齐王府,也就是说,急报是魏征从涿郡大本营发来的。
这时骑士已经滚鞍下马,三步并作两步蹿到高不凡面前单膝跪倒,气喘吁吁地道:“禀报齐王殿下,右卫大将军李靖遇袭受伤,兵困飞狐岭,请齐王殿下定夺!”
高不凡不由大吃一惊,二哥李靖竟然吃了败仗?急忙从信使手中接过那份急报,撕掉封漆打开来一看,顿时面色变幻。
这份急报是魏征写的,大概说了事情的经过,原来二哥李靖并不是战败,而是遭到刺杀受伤了,而且似乎伤得不轻,不得不退守飞狐岭。
话说去年底,在得知李唐正在急攻关中时,高不凡和麾下一众大臣商量,决定趁机谋取雁门郡,以牵制李唐。
由于攻打雁门郡必须翻越太行山,所以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复杂,李靖准备了三个月,半个月前终于从上谷郡的易县发兵,通过太行八陉之一的蒲阴陉翻越太行山,突袭飞狐岭,并且成功占据了这里,紧接着迅速往前推进,试图拿下雁门郡的灵丘县城作为据点,但就在这个时候,李靖竟遇到了刺杀,身受重伤,不得不退回飞狐岭上据险而守,并且发急报飞报回蓟县城。
“到底是什么人干的?”高不凡的剑眉不由自地皱了起来,二哥的武功不弱,身边的亲兵也不是省油的灯,竟然也被对方刺成重伤,可见这名刺客十分了得,而且在这个节骨眼上刺杀二哥,分明就是要阻止二哥攻取雁门郡。
难道是刘武周的人?抑或是李唐派来的?
第614章 十八学士
巍巍太行山八百余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势陡峭险要,如同一道屏障把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分隔开来,不过有句俗语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太行山虽然巍峨高峻,但并非无路可通,那些山峰之间的河谷便成了穿越这座大山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穿越太行山就有八条重要的道路,称之为太行八陉,蒲阴陉和飞狐陉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小说推荐
-
二十七载 (Rongke) 起点VIP2023-01-31完结202.48万字 7.59万总推荐世界正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风云年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
-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起点VIP2022-09-29完结297.8万字 24.07万总推荐元末濠州城外,朱元璋捡到了一个少年,从此洪武皇帝多了一条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