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小学生 完结+番外 (随轻风去)


  徐头领忍不住质疑说:“官府能力就这样?”
  严世蕃替钱塘县辩解说:“只是先施展怀柔手段而已,还没有正式镇压。
  再说闹事的匠户中,或许还有军匠,隶属于军籍,情急之下自然不用给钱塘县面子。”
  忽然从对面街口又出现了一行队伍,护卫警备比知县还森严。而在队伍最中间,还有四个人抬着一顶凉轿。
  特殊就特殊在凉轿上了,只见凉轿轿体并不是寻常的样式,而是一个类似于躺椅的座位。
  此时正有一人,仰面斜躺在凉轿中,双目紧闭,额头上还压着一块布,更像是一个病人。
  虽然看不清凉轿中的病人是谁,但从前面导引的高脚牌上的字就能确定出,这位病人正是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兼闽浙总督、浙江巡抚秦中堂。
  “秦德威!”严世蕃认出了那病人身份,惊讶失声道。
  听得到这三个字,徐惟学拼命伸长了脖子向前看,企图看清楚秦中堂什么模样。
  就是距离稍远,场面又有点混乱,徐头领还是看不清。
  “秦中堂为何出现在这里?”徐头领收回了视线,对严世蕃问道。
  严世蕃冷笑道:“你接下来看就知道了。”
  数名官兵将秦中堂从凉轿里扶了出来,这时候众人才看清了秦中堂脸色,病恹恹的苍白毫无血色。
  而且秦中堂此时站立不稳,全靠亲兵扶着才能勉强站着了。
  面对眼看就要生乱的工匠,秦中堂正要说话,却又先剧烈咳嗽了几声。
  一直很有耐心的等到咳嗽结束,秦中堂才喘着气,很艰难的张嘴对众人说:
  “听说尔等在此聚集,妨碍织造局出入,本官便抱病前来化解!
  如今杭州城里,唯有本官品秩最高!如果连本官都无法为尔等寻来公正,那本官还不如回家卖鱼去!”


第八百七十五章 丝绸去哪儿了?
  在原本历史时空,大清虽然在地方治理上大体继承了中后期大明的制度,但具体实施细节还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对待民变的态度,大清官府是以直接镇压为主,而中后期大明官府则是以维持地方稳定为主,能和稀泥就和稀泥。
  比如著名的苏州“五义士”这种事,如果放在大清年间就不只是五个,只怕要变成五十义士或者五百义士了。
  所以在今日杭州城,才会出现匠户受不了五千匹丝绸的加派,聚集在织造局这边闹事,官员轮番出来劝说的场面。
  按照老规矩,如果实在劝不动,大概也就算了。一帮乱民有胆量就去把织造局砸了吧,到时官府再善后就是了。
  匠户越聚越多,眼看着可能要有上千人了。但秦中堂发了话后,前来堵门闹事的人也就暂时安稳下来。
  因为秦中堂的话在理,来聚众闹事的匠户的诉求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五千匹的加派太重了,又不是为闹事而闹事。
  如今杭州城里就秦中堂最大,如果连秦中堂都解决不了,又能指望谁?
  抱病而来的秦中堂见人群情绪稳定下来后,就转身走进了织造局,大概找织造太监协商去了。
  望着这一幕,徐惟学不禁感慨道:“派一个知府就可以应付的局面,秦中堂却不惜病躯亲自斡旋,真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一面。”
  在徐郑氏和严世蕃的不断洗脑下,徐惟学对秦中堂的印象标签大抵就是“阴险诡诈”、“骄横狂妄”、“贪权好色”这样的词。
  却不料今天凑巧遇上了秦中堂爱民如子的场景,又让徐惟学对人性的复杂程度有了新的认知。
  严世蕃却忍不住吐槽说:“徐头领不会如此天真吧?你难道就没有看出来?
  秦德威这一定是和织造太监演双簧,借此骗取声誉!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刷声望!”
  徐惟学能做海商头领,自然也不是傻子,有他自己的判断方式,对严世蕃反驳说:
  “织造局每年上交大内的丝绸都是固定额数,这个完全动不了。如果有走私发财的机会,只能靠额外加派来筹集丝绸。
  而这次向匠户加派的五千匹也不是小数目,若是运到双屿岛,大概能价值一万两白银!
  你也说过,一般南京镇守太监、苏杭织造太监这样的内官,基本都是养老来的,别无所求只求钱财,怎么可能只为秦中堂一句话,就舍掉五千匹丝绸?
  我认为,如果只为了让秦中堂刷声望,织造太监就配合演双簧,损失五千匹丝绸,那还是不太可能!”
  严世蕃便卖弄说:“没什么不可能的,秦德威这种人,嘴上都是忠义,心里却是生意!
  徐头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德威做事向来喜欢用变通手法,讲究一个词叫双赢,然后又能维持表面功夫!
  就拿这次来说,我料定,那秦德威解决问题的方式肯定不是直接免除五千匹加派!”
  徐惟学指着群情愤激的场面,质疑说:“织造局不免掉这五千匹加派,又怎么能解决问题?”
  严世蕃答道:“如果换一种方式呢?比如织造局以三钱或者四钱的价格,向这些匠户收购五千匹丝绸。”
  徐惟学更不信了,“本地丝绸行情应该在五钱左右,三四钱价格未免太低了!那些匠户怎么可能出卖!”
  严世蕃继续说:“如果只以三四钱这样的低价收购,匠户们当然不肯卖,但要是加上其他条件,那就不一定了。
  比如说,如果低价出售丝绸给织造局,可以顶替明年的服役或者摊派,那些匠户岂有不乐意的道理?”
  徐头领又不是不懂世情的小白,听到严世蕃的“谋算”,顿时也愣住了,还可以这样操作?
  朝廷在苏杭这种地方都设有织造局,由织造太监提督管理,向皇宫大内进贡丝织品。
  织造局生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有设备,抓军民匠户来服役,比如杭州织造局拥有二百余张织机,各色工匠千余人。
  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向匠户进行摊派,算是代替坐班服役。这次加派五千匹,就是这种方式。
  额度之外的平白加派,匠户当然不乐意。但如果用低价出卖一定数量的丝绸来换取明年不用服役或者减少服役,那就比较划算了。
  对工匠而言,没人愿意服役或者领取官方差遣!
  所以与秦德威斗争经验丰富的严世蕃严大爷,早就看穿了一切把戏:
  “这样匠户能得到一定实惠,可以接受;而织造太监能平稳得到最关键的货品,又要依赖秦德威帮忙出货,肯定也会答应!
  而秦德威本人因为施恩于百姓,解决了被横征暴敛的问题,则会得到巨大的名声!
  表面上皆大欢喜,但其实受损的是织造局明年的上缴额度,也就是皇宫大内的收入!
  官府只会让你们看到你们能看到的,背后的真相又有几个人能看透?”
  徐惟学仍然不能置信:“丝绸又不便宜,大量收购丝绸也是要本钱的,织造太监做惯了无本买卖,能舍得先拿出钱来投入?”
  严世蕃轻蔑的说:“我没告诉过你,秦德威开钱庄?当年秦德威到了京师,钱庄就开到了京师,秦德威到杭州,那钱庄肯定也会开到杭州。
  让钱庄借个几千两银票给织造太监作为本钱,又能有什么损失?而且还能趁机在杭州打开局面,让银票流通起来,简直一举三得!”
  说到这里,徐惟学就真的信了,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就是朝廷最顶尖大佬的算计水平?
  莫非连眼前的这出匠户闹事,也是某中堂幕后导演的?最后一举几得,捞尽了从名声到实利的所有好处?
  严世蕃便趁机说:“所以你想与朝堂人物打交道,尤其是秦德威这种吃肉不吐骨头的,离了我这样仅次于秦德威的聪明人,你连庙门都摸不到!
  而且你不觉得,与秦德威打交道很恐怖吗?对你们这样想上岸的人而言,秦德威真不是最好的投靠对象!”
  徐惟学扫了眼严世蕃这个“人质”,不置可否的说:“我们今次只是来收购丝绸的,没有丝绸就无法交代,其他一切以后再说。”
  正说话间,织造府大门再次打开,病恹恹的秦中堂被人扶着,颤颤巍巍的从里面走了出来。
  “看吧,那姓秦的要开始演了,徐头领你就等着去织造局收买丝绸吧!”严世蕃对徐惟学示意说。
  然后就见秦中堂站在织造局大门外,朝着匠户有气无力的说:“经过本官说服,织造钱太监已经答应,这五千匹加派全部免掉!”
  秦中堂的声音不大,只有最前面一些人能听到,但这也足够了,消息在人群里传得飞快。
  随即人群里就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还是秦中堂给力!
  站在稍远处的徐惟学一行人,很快也得知了从前头传来的消息。
  严世蕃当即就愣住了,这怎么可能?秦德威演双簧怎么可能直接把五千匹丝绸免掉了?
  这绝对不可能!织造太监也好,秦德威也好,不可能只为了刷一次声望,就付出这么巨大的代价!
  没有这五千匹丝绸,织造太监拿什么去海上赚大钱?织造局里还能有什么生意,比直接进账一万两来的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