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入库:04.13
这是后来北宋的国在历经几十年混乱后短时间内可以和辽国抗衡的重要原因,可惜他的煞费苦心被他弟弟赵光义连送两次。
如果按照郭荣的打发,打一个地方,为了胜利,为了鼓舞士气就可以允许士兵烧杀抢掠,不说最后的地方反抗会十分激烈,就算他最终能像赵匡胤那样把全部割据的南唐、荆、楚、吴越、南汉、后蜀、等都荡平,剩下也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抗衡不了北方强大统一的辽国。
而要收回北汉和幽州,和辽国的对抗又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史从云也十分有危机感,他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原势必与辽国有一战,除非往后四海一直分崩离析。
所以他的钱也要学老赵那样,除了必要的花销,不能乱花,要存起来。
当时赵匡胤生活上和俭朴,但他成立了一个封桩库,把每年国库和自己的结余都存进去,他说等封桩库满了就找辽国人谈,把燕云十六州买回来,如果他们不卖就以封桩库中的钱财收买天下勇士去夺回来,可惜他没来得及做就不明不白的死了。
史从云没有那么远大的志向,但他也决定把自己的钱建个小仓库都存起来,一旦天下有变,一大笔钱足够为他作很多事,也让他更有安全感。
他当下有两个助手,家里的钱赵侍剑帮忙管,军队的钱是闾丘仲卿帮忙管。闾丘仲卿要时常和他奔波在外,自然只能赵侍剑来管。
这些事也忙活了将近半个月。
冬十月三日,发生一件震动朝堂的大事。
左藏库使符令光被下令处死在街上。
今年春夏,官家出征前令符令光大量制作军士棉衣,如今核对符令光没有即时办到,官家大怒,下令处死他。
这时宰臣们到殿廷上想解救符令光,官家不理拂袖而去进入宫内,于是符令光被杀死在街上。
符令光出自功臣世家,在朝廷内廷历任宫职,以清廉谨慎自守,长期主管繁重纷杂的事务,很有廉洁干练的名声。
官家一向看重他的为人,经常加以重用,现在因小错而被诛,王溥、魏仁浦及朝中一些臣子都感到他死得冤枉,和史从云偶遇说话时摇头叹息过。
因为朝廷连续四年不停征战,国库确实吃紧,符令光没法及时供应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史从云对众人的印象也就是上朝时见过,所以倒是没王溥他们那样的悲情,以他的看法,如果在军中,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确实是可以处死罪的。
十月底一天,周宪、符六和赵侍剑正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书画,一面讨论一面动手作画。
史从云不屑,她们三个可算是臭味相投了,赵侍剑和他爷爷学得,符六自小被当大家闺秀培养,周宪更不用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不过他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反正老子不会........
他最近正在思考两件事。
一件是拜访那个制造火药的火药作坊,以及负责制火药的兵部官员冯继升,说不定能有收获。
这事潘美早在去年就跟他说过,只是那时候战事繁忙,来不及见,如今悠闲下来终于有机会了。
第二件事是好好训练一批斥候和传令兵。
身为主帅,加上纵观古今的大战,他越发发现信息获取的重要性,信息获取是取胜的重要条件,掌握敌我态势十分关键。
所以他决心从军中挑选出一批优秀厉害的斥候,并扩大斥候的规模,而且这些斥候要与普通士兵不同,自己出钱增加他们的待遇,以让军中士兵争相竞争。
优秀的侦察兵和传令兵,在这个时代绝对意义非凡。
这方面他要亲自出动,还要请李处耘帮忙,李处耘曾经在西北,长期在民族形势复杂,情况千变万化的地区做事,对如何获取情报,如何培养侦察兵肯定有更多见解。
十一月一日,史从云下直后正准备去约好潘美,和冯继升定个时间见面,结果宫里来人,是官家让他去朝中议事。
史从云没有耽搁,他加了平章事的头衔,所以入朝议事也合理,可能是朝中又什么大事,皇帝希望听他的意见。
史从云没敢耽搁,换了身衣服骑着马就往皇宫跑。
一路上他想官家最可能问的事情就是往后的战略问题,接下来周国要怎么做,要往什么方向发兵,还是养精蓄锐。
这说明官家对他还是信任的,这让史从云松了口气。
其实君臣到了他这样的地步,是需要一种默契的,这种默契做的最好的就是王翦和萧何。
史从云为什么要在南唐犯错,回京之后继续犯错?是因为他犯错了官家就不会怀疑他吗?当然不可能,权力和声望、能力摆在那,官家怎么可能完全信任,这不关乎个人情感,只关乎利害。
到了这个位置,注定皇帝不能放心。
臣子主动犯错,是给皇帝送一个把柄,让皇帝放心,这就是君臣之间的默契。
如果他在南唐不犯错,全军都觉得他该当都点检,官家又不想让他当,那官家就会失人心。
人人都会觉得官家小心眼,官家有功不赏,任人唯亲。
到时候官家也会畏惧和忌惮他的声望和人望,导致君臣关系破裂,很有可能他的下场就是韩信的下场。
可一旦他主动犯错,就是给官家递一个把柄,主动替官家去了所有的困难。
官家难道不会猜他是主动犯错的吗?
就像萧何主动自污抢百姓的地,王翦主动贪得无厌的要东西,刘邦和秦始皇难道不会想一下他们是不是故意的?
可知道他们故意又怎么样?这是臣子自己送把柄给皇帝,以表自己表忠心啊!
这是一种对皇帝的政治妥协和政治保证,稍有政治常识皇帝都会欣然接受。
像史从云回京之后的作为,给郭荣一个把柄,往后郭荣要是觉得他有问题,觉得他又二心,完全可以用贪污受贿的罪名把他拿下。
到时人证物证具在,整个京城百姓都可以作证,文武百官也无话可说,也没人可以职责官家什么。
有了这样的把柄,有了这样的妥协,主动把自己的罪证送到皇帝手中,官家当然高兴了,也敢放心用他了!
这就是政治博弈,靠情感是不管用的。
如果哪个皇帝靠着情感驭下,感觉手下那个大臣对他忠心耿耿就是忠心耿耿,不忠就是不忠,而不是用政治手段去驾驭,那十有八九是昏君。
利益重大,权势重大时,情感是最靠不住的。
史从云很巧妙,他直接给皇帝送了政治上可以拿捏他的把柄以换取郭荣的信任。
所以换来的就是官家的放心,让他得以参与重大事务。
而且官家的特点是大事果决有魄力,但政治敏感度确实不是他的长处,赵匡胤篡位的时候,殿前司、侍卫司九位高官(有一个没记载,或许空缺),居然有七个都是赵匡胤的自己人,中高层将领,外镇节度使中,大多是赵匡胤的亲信,那还让郭宗训和顾命大臣玩个屁啊,除了投降没选择.......
等到宫中,宦官已经在外面等候,直接迎他去宫内。
这次没有去垂拱殿那边,而是在三省官署,位于皇宫东面,进去之后一排排的厢房,有不少是四开,六开厢房。
待走了一会儿,到一处天井外,众多青衣侍卫把守,史从云就知道官家十有八九在里面。
宦官让他在屋外等,自己进去请示,过了一会儿官家果然派人出来让他进去。
史从云进去之后,看到了王溥、魏仁浦、王朴、范质等一般人。
官家正听着王溥和王朴说什么,他站得有点远,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往前去,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魏仁浦和其它官家见他来纷纷来打招呼,只有范质哼了一声,没说话,史从云懒得跟这老头倔,也行了个礼不再多说。
魏仁浦小声对他道:“官家与三省官员正商议接下来两年的国家大事,想到史副帅曾经有过守江必守淮的高论,就让人去请你过来共商大事。”
那边王溥和王朴似乎有了分歧,随即官家看过来,见他到了就招手道:“史卿过来,朕想听听你怎么说。”
史从云连忙上前行礼,随后看向王溥。
“官家想让我等商议一下明年后年的大事,是继续出兵还是平治天下,要继续出兵则该出兵哪里。”王溥明白史从云的意思,为他阐明要点。
史从云点头,想了一下回答道:“官家,臣认为出兵不能停,有两个理由。
一是天下分崩离析,四海未平,而且唐末以来割据混乱已经历经几十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是该到天下一统的时候了,而我大周兵强马壮,上下同心,天下该由我大周来统一。
其二,正如当初韩信在汉中劝汉高祖的缘由,如今四海未宁,人心未定,将士们还有打仗的心思,一旦天下安定下来,再想出兵就是难事。
官家试想,如果我们此时安定下来偏安一隅固然舒服,也不用奔波劳累死人,可到时十几年,几十年之后,将士们家里有了爱妻爱子,要供养全家,谁还愿意上战场厮杀?
相似小说推荐
-
鬼打墙 (天下霸唱) 夜路走多了,难免会撞鬼。我小时候经历过奇异的往事,这些经历对于我长大后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一定要...
-
都市妖奇谈 (可蕊) 可蕊目前最全的版本包括所有已完结的章节《林老师的特别班》和《三个故事之行路难》由于没有完成所以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