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入库:04.13
书信内容十分简单,莲花山大捷!
秦军俘斩南汉军两万余人,击溃其韶关主力,俘获敌都指挥使以上将校一百二十多人,正在越过韶关,向南挺近,不日就会兵临广州!
史从云长呼口气,这些日子的担忧,压抑终于也如一口浊气,从胸口吐了出去,整个人如同瘦了一半,开始轻飘飘起来。
立即找来身边官吏,激动的道:“把这消息公布出去,越多人知道越好!告示全军,告示百姓!”
如此灾难之际,这样鼓舞人心的大胜来得正是时候。
官吏看后也激动得手臂微微颤抖,立即作揖退了出去。
......
很快,南方再次大胜,莲花山大捷,韶关大捷的消息便传遍河北,让苦难和泪水中的军民为之一震。
事情开始好转,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第424章 、大溃败
莲花山脚下,黑色烟幕弥漫天空,浓重得令人想要窒息,,那些跳动的火焰却不是为掩埋人的,而是焚烧路障和鹿砦。
大量堆积在路口,门口,桥头,森林边缘,阻塞进军,不过相比拒马等障碍,鹿砦粗犷太多,多数时候就是砍倒树木削尖枝条作为阻碍行军之用,靠近树林的地方就地取材,十分好用。
这种简易障碍确实没法给军队造成什么像样的伤害,但光是清除障碍就要费尽力气,大大消耗士兵的士气和体力,减慢追击,是最令士兵头疼的障碍。
其实打仗和很多事都一样,越是花里胡哨的东西越没用,就像最不花哨的弓弩一直是军队的主力,最不花哨的枪矛类武器也一直是军队中坚,一百人的军队需要五十支矛和五十副弓弩就能打仗,刀剑多是作为副武器使用,有固然好,没有也不影响。
越朴素,越管用。
面对这些到处伐木为阻的粗暴障碍物,秦军还正没什么好办法,大大阻碍了追击的速度,面对这些障碍,靠人力搬开始不现实的,费时费力,等清理完说不定要明天了,到时候所有的追击都将延误,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一把火烧了了事。
军队中常备大量鱼油,多数时候就是为了应付这种情况。
冲天的火光将莲花山的阴影留在后方,远处大股士兵正越过树林和矮丘向南方追击,东北面的一个小村火光冲天,那些可伶的百姓一生家产尽付之一炬。
南汉军用周围村子作为阵地,设置太多路障,而秦军进攻也没什么好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放火,至于里面还有没有百姓并不在考虑之内......
这就是战争,本质就是杀戮与破坏。
刘仁赡骑着马,看着远处的火光和纷乱人影,到处的士兵如潮水般穿过树林,村落,南面的桥梁,汹涌向前。
这次的大战出乎意料的顺利。
南汉人真的集结大约六七万人左右,不及十万,但也差不多,不过他们的将领显然犯了一个错误,所谓十万大军,很多事从附近抓来的百姓和很多流民,根本不是正规军队。
数万人在莲花山脚下东西展开数十里,扼守各个要道,看起来架势十分浩大。
南汉将领大概以为人多比较安全,但很多时候,乌合之众放而适得其反,混杂百姓,流民的军队看起来人多,声势浩大,但无论是后勤还是组织调度都将成为大问题!
多年的战争经验让他和主帅潘美都在的知南汉军沿莲花山脚布置这样几十里的一字长蛇阵后又是激动,又是惊喜。
消极防守,根本应对不了积极的进攻。
随后,他和潘美立即决定了战斗计划,集中兵力,击破一点。
他们既然自己将兵力分散开,那便是天赐良机!
随后他率领率前锋三千精锐向东攻击莲花山脚下东部防线,从一个叫十里坡的小村穿插过去,随后往西迂回,从侧后击溃敌军。
之所以选择十里坡,因为斥候侦查后得出那里地势较为平坦,适合北方的骑兵作战。
后续中军则由潘美亲自率领,作为总预备队,如果战事不顺就迅速补充。
他们的计划就是以点破面,以局部优势兵力击破敌人漫长防线上的一处或几处,太多的部队放而会展不开,互相掣肘,影响进攻。
南汉军确实人比他们多好几倍,摸约七八万人,但他们分散在漫长的数十里战线防守,力量就分散了。
看起来他们是三千打七八万,实际上在十里坡方向守军不超过一千人人,是他们在局部以多打少,以精锐对抗敌人。
之后战事十分顺利,他们乘着夜色发起进攻,不到半个时辰就拿下村子,打开缺口穿了过去。
随后后续大军也纷纷越过南汉防线,向西南迂回,攻击敌军侧后,再战线东侧形成多打少的局面。
看起来敌南汉军人多,但在局部战场,总是他们包围南汉的军队。
战事十分顺利,打了两天之后,几十里的防线上已经大量南汉军溃逃,而且大量人马,加之流民、百姓混合的军队,纪律差士气差,南汉国将领也没那本事指挥得过来,看起来人多,但几乎都是一打就散。
几十里的漫长防线,只有零星还在抵抗。
又战斗一天之后,整体防线开始崩溃,秦军进入整体追击状态。
而他们的前锋精锐也从最先的主力变成后续更进部队,休息乱换后方的的军队上来战斗。
五六天的战斗下来,秦军斩首一千多人,俘获两万余人,并且还在乘胜向南追击。
莲花山的大捷有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感觉。
意料之外在于几天便打败了七八万大军,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军队的人数往往是夸大的,一方面为振奋人心,给自己人安全感,一方面为威慑敌人,多数时候会把后勤人员,辅兵等全算进去说。就如当初在淮南,南唐在淮河沿岸号称十万水军,其实刨除辅兵,民夫,船夫,真正披甲能打仗的大约是三四万人。
当初后周世宗围困太原,号称大军十余万,是各路节度使人马,加上民夫,辅兵,全部在太原城下的人都加起来的数,真正的主力也是三四万人。
在淮南,曾经后周大军和南唐军水军打了一年多才分出胜负,大战只有几场,但小战不断。
在太原,周军也和北汉军打了数个月,最终周军无奈撤退。
即便在蜀地,蜀军不善战,但东线拉锯战也持续了一个多月才分出胜负。
而南汉这次在韶关的大军,号称十万,实际有七八万人,能作战的部队大约四万左右。
在他们这些老将的经验里,军队一旦上了万数,想要短时间快速分出胜负便十分困难了,很容易就变成持久的拉锯。
可这一次情况却完全不同,所以出乎意料。
可真当他们击溃南汉军之后,却又觉得合情合理,因为南汉军的战斗意志实在太差,很多士兵是直接跑的,根本没有交战的心思。
这和南汉国主和朝廷的倒行逆施分不开关系。
.......
正当刘仁赡思索时,来了传令兵:“将军,大帅请你去帐中议事。”
刘仁赡点头,立即勒马调转马头,叫来副将:“接下来军队暂时由你指挥,尽快休整好后等候命令,告诉将士们,想要立功就不能耽搁,贼兵溃不成军,正是立功大好时机。”
“诺!”副将拱手。
刘仁赡这才随传令兵向远处的村落赶去。
第425章 、兵临广州
刘仁赡穿过一条青石小道,路边几个士兵正忙碌灭火,旁边几个当地村民正在小声哭泣,又不敢说什么。
远处还有几头到处逃窜的大象被士兵们小心翼翼往山林里驱赶。
这次大战中,南汉军派出来一种非常奇特的部队,那就是大象军队,几个士兵骑着大象作战。
听百姓说,这是岭南地区独有作战方式,它的优点在于大象可以壮军威,一些体魄雄健的大象还可背负全副武装的战士杀入敌阵,并为其余部队开道,听起来看起来都势不可挡的样子。
大象确实威风凛凛,可南汉军也着实异想天开了。
大象只是看起来厉害,但远不如战马那样温顺而通人性,战马能和骑手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聪明的马只要和主人一起经过训练,甚至连巨大火炮声都能不怕,和主人一起冲锋、战死,很多骑兵视战马为自己的第二条命。
大象却不是,战斗中秦军士兵用强弩集中射击大象,吃疼受伤的大象立即受惊到处乱窜,摔下背上的骑手,掉头往后方冲,把自己人的阵型冲乱,可以说起到很大的反作用。
都不是不堪一击,是痛击友军。
就这样,南汉军的大象部队莫名其妙的帮了秦军很多的忙。
不过战后秦军士兵们也不敢太惹怒这些皮糙肉厚的大家伙,怕他们受伤发狂,那确实不好惹,一下子杀不死,它发狂起来能轻松把人踩成肉饼,只能小心翼翼的往山里驱赶,不要伤及士兵和当地百姓。
......
潘美的临时落脚点在一处没被烧毁的村舍中,他进去的时候潘美正端着油灯凑近看一张挂在墙壁上的图经。
旁边的副官正手里拿着纸条为他报点,刘仁赡一下便知道那是前方斥候的情报,潘美正在根据这些情报判断前方的大致情况。
相似小说推荐
-
鬼打墙 (天下霸唱) 夜路走多了,难免会撞鬼。我小时候经历过奇异的往事,这些经历对于我长大后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一定要...
-
都市妖奇谈 (可蕊) 可蕊目前最全的版本包括所有已完结的章节《林老师的特别班》和《三个故事之行路难》由于没有完成所以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