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十恶临城 (言桄)


  但隗家还有第二套家谱,它被放置在地下的厅堂里。
  “隗氏一族,从建族始,便善于营造‘鬼宅’。”隗老鲲如此说。
  “何为鬼宅?”我问。
  隗老鲲说,所谓的鬼宅,就是指的地下的宅邸。原来隗家有个传统,如果在某处定居的话,在地上建一座宅院,就需要再地下也相应建一座宅院。
  “地上居人,地下……”
  隗老鲲停了一下,这才叹口气继续说:“地下……非人所居也。”
  按照他的说法,原来隗家的宅院,一般地上住人,而地下住的,是像他这样的怪物……
  原来隗氏一族,每隔几代就会出现一个眼睛如豆、鼻子塌陷的鱼脸婴孩。按照祖训,这种婴孩非但不能杀,而且还要将他养在地下,看管着隗氏一族的宝物——三颗夜明珠。
  也就是说,隗家自古便会出生两种婴儿,一种长相正常,所以可以生活在地上,但另一种人则长相奇怪,他们必须被养在地下面。
  这就是隗家一族必须要建阴阳两个宅子的原因。
  而那本真正的隗氏族谱,也被藏在了地下,它记录着明里暗里所有隗氏子孙的姓名,也记载了隗氏一族人的真正来历。
  隗老鲲是隗家第一个在地面上生活的鱼脸人,他出生的时候,隗家已经在云塘繁衍了数代,而且人口日蕃,已然成为了隗阳的大族。
  族人多了,也不好管了。出于保密的需要,所以族中会生出鱼脸人的事情,也并非每个人都会知道。
  几代人才会出一个丑陋男孩,所以大家都觉得,这种事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隗老鲲的父亲在京师做官,很早就远离云塘,自然也不知道家族的这种传统。所以他出生的时候,母亲因为惊吓过度,险些将他抛弃。
  幸好他的祖父听说了此事,他吓了一跳,知道隗老鲲鱼脸人的事情很难瞒下去了,于是他赶紧托人将孙子接回云塘,不但没有怪他,反而更加疼爱他。
  他不舍得把孙子关在地下,过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加上这事情已经搞得尽人皆知,把他藏起来,反而会惹人生疑。
  所以,祖父索性开始打破祖训,“放养”隗老鲲。他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叫做阿闰,而且没有将他登记在明着的那本族谱上面。
  “闰者,多余也。”隗老鲲解释道。
  作为一个尽人皆知的鱼脸人,他成了家族中多余的人。
  但就算这样,隗老鲲却不喜欢外面阳光普照的生活,他从小最钟情的地方,还是地下的那片“鬼宅”。
  而鬼宅里藏着的,便是三颗夜明宝珠。
  隗老鲲记得当时夜明珠被封在铅盒里面,盒子上有一把鱼锁,锁上还有十几行密钥,一般人根本无法解开。
  小时候的阿闰,其实对夜明珠并无兴趣,他真正感兴趣是下面的藏书。
  隗家的藏书,可谓是三教九流,什么都有。除此之外,世元公也是个喜欢记录东西的人,隗老鲲一次找书时,意外发现了几本尘封的笔记。
  那笔记被封在一个檀木匣子里,打开之后,香味扑鼻。笔记用线装成,翻开一看,里面尽是当年世元公秉烛书写的蝇头小楷。
  笔记的名字叫做《元峁勾稽》。就在这本笔记上,世元公记录了自己曾经听到过的历史,那还是云塘隗氏得姓前的故事……


第496章 隗家历史(2)
  世元公在笔记里说,云塘隗氏迁居之前,住在巩昌府的元峁山。
  ——无名无姓,无文无种,凿穴而居,实戎狄也。
  世元公也不知道自己是第几代穴居人,反正他出生后,这族人没有名姓,更不会书写,也没有自己的宗族意识,世元公认为,那时候的祖先,只是西戎北狄之类的野人。
  虽然穴居人没有文字,但不代表就没有传承的东西。
  ——凡事种种,以山谣记之。
  穴居人把大事小情,风俗传统用山歌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一代又一代地传给后人。
  世元公在笔记里,就记载了好多首这种半文不白的山歌,有些山歌里的词到明朝已经无法知晓其具体含义了。
  比如关于三颗夜明珠的,就有一首特别重要的歌谣——
  明珠本是神赏赐,由来之地在圣堂。能令人生令人死,能使物蕃使物强。
  近之则长雷公面,敬之寿数共天长。呼我子孙须牢记,三颗明珠永不弃。
  若生新儿如吾祖,终生乃是护珠主。下穿九重三三壤,于所居处造圣堂。
  圣堂供奉明珠事,勿使人知使人狂。明珠之中有神力,深渊亦可睹骄阳。
  玉草茵茵黄泉畔,清水潺潺九渊旁。于彼栖身胜天间,何况养力如地仙……
  隗老鲲将这首歌谣的高声背诵一遍,虽然歌词粗鄙,但我已明白了个中含义。
  这是云塘隗氏的祖先告诫后代,一定要守护好三颗明珠,因为这是神赐的宝物,而明珠来自于圣堂。它力量巨大,既能助人,也能伤人。它能让物体变多,也能让它们变强大。
  正因为明珠神力无限,所以往往靠近它的人会面貌改变(雷公脸),但如果虔诚地供奉着它,信徒们就会年高寿长。
  所以,云塘隗氏的祖先嘱咐子孙,如果有出生的孩子,长得像祖先一样。那这个孩子便是守护明珠的人,你们要秘密挖一个很深的洞穴,在地下造出圣堂供奉明珠。
  因为明珠有神力在,供奉它的地下世界也会长出“玉草”,而且出现清流,这样守护明珠的人,也能安稳度过一生,而且还能聚集能力,达到“地仙”的境界……
  “所以,你帮着淮王营造这座大墓,就是为了跟明珠在一起,准备自己肉身成仙吗?”我问隗老鲲道。
  隗老鲲苦笑一下:“吾只想速死,何敢成仙?”
  “那你把明珠藏在这里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为避厄运,吾不得不为此违逆祖训之事。”隗老鲲说出这句话后停顿了一会儿,终于又开口说道,“此与隗氏族人之来历相关,当年世元公离开元峁山,亦是违逆祖训之举。”
  隗老鲲所谓的祖训,其实也是一首山歌——
  吾等本是神斥候,长居峁山望尘嚣。世人皆欲令吾死,吾不死乃神所招。
  千山万水寻神迹,圣堂之中养英豪。吾有夜明聚气力,屠尽异孽只一朝。
  咨尔子孙铭仇恨,勿在红尘苦操劳。宁守峁山三尺土,不住人间百丈寮。
  若有后裔违祖训,丢家弃祖不可饶。内有刀枪刺椎骨,外有追杀是鬼妖。
  旦夕之后神驾到,人世汹汹为火烧。大逆儿女化灰烬,海角天涯无所逃……
  这首山歌对比之前那首,便显得面目可憎了。隗老鲲解释说,隗家的祖先认为自己只是圣堂派到人间的斥候,是替神来瞭望人间情状的。
  根据祖训,穴居人一族理应世世代代守护在元峁山,不能混迹俗世,跟众人生活在一起。
  而且,歌里还诅咒了违背祖训的人,一旦他们离开峁山,那就要受尽痛苦,还将被重重追杀,最后等神来到之后,将被烧为灰烬……
  不过,如果细细想来,这诅咒看起来恐怖,不过看看隗老鲲还安然在此,所以可想而知它只是诅咒罢了。
  因为无论古今,但凡旁门左道,其发展的手段无非两种,要么威逼,要么利诱。
  威逼就是末世论和诅咒说——你如果不信我的话,那么必会遭到某种报应;而利诱呢,则是“只要你信我,必定会得到某种好处”。
  所以直到现在,那些不停传播的病毒信息,也无非用的是这两种套路。要么是“收到装没看见,全家关灯吃面”,要么就是“转发这条消息,好运一声伴你”。
  当然,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那就是“不转不是XX人”……
  我一向对这种恶毒的诅咒不以为真,因为若下咒的人有足够力量,现仇现报就好,何必小肚鸡肠地躲在暗处画着圈圈诅咒对方呢?
  “这种诅咒,不会有效果吧?而且既然有这样的诅咒,世元公为什么还要离开元峁山,来到魏阳呢?”我忍不住问道。
  不知为什么,华鬘此时反倒安静下来,她坐在我身边,双目微微闭上——她应该不会睡觉,而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隗老鲲对华鬘的轻慢一直不以为忤,相反,他反而对华鬘十分敬重,好像他已经看透了她的身份似的。
  他继续回答我的问题,讲着自己祖先世元公迁居魏阳的事情。
  其实隗世元当初离开元峁山东行,并非是想刻意违背祖训,而是元峁山这个地方实在待不下去了。
  明朝初年,为了在西北方向防御蒙古人,开始在边境大修工事,这些工事,一是长城,二是各种堡垒。
  元峁山正在河西走廊之上,是通往西域的要冲。而河西走廊的尽头,便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东察合台汗国。
  永乐初年,刚刚平定南京的永乐皇帝派大军来到河西走廊,开始设置卫所。明军经过一番勘察,最后选中了元峁山下的一处地方,营建了一个名叫西关堡的小城。
  西关堡离元峁山只有咫尺之遥,明军还在元峁山上建立了烽火台,而且很快发现了穴居人的存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