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软,化,物 (得了吧)



“不许动,我们是警察。”

随后是警笛声和大喊声,不断地在我耳边重复。

听起来像是很多人,思考着估计是警察和精神病院联合营救我了。

我感受到一双大手捂了上来,我听到大海在大喊把人先干掉。

完全无法呼吸了,我的意识开始模糊。

我似乎听见了枪响,可能我听错了是心脏起搏器吧。。。

醒来我躺在精神病院里,韩主任在我身旁。

我挂着氧气,人很难受但是一切都结束了。

韩主任笑着说道:“没想到是这样把人搞疯的,真的是厉害呀。你还好应该是开始不久,肺里进了点水而已。我们这里不是医院,到时候还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刘洋怎么了?马戏团那帮人呢?”我说道。

“都在警察局了,事情很快就会有结果的。你好好休息吧,谁给戴的氧气罩歪了。”韩主任伸手过来。

我下意识地挡住了韩主任的手,才短短一次都没到我已经开始对向脸伸来的东西产生恐惧了。继续多几次,我真的不敢多想。


------------

《纯爱上瘾》(一)

1955年,上海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到达江西德安县米粮铺拖沟岭、鄱阳湖畔、庐山南麓开垦荒地,并在同年成立“共青社”。

1957年,德安县下放了一些机关干部到金湖乡创办垦殖场,由干部带头把“共青社”与金湖农场合并为德安国营“共青综合垦殖场”,总场设在金湖。共青社全体人员迁往该场。

1969年,德安县实行场社分家,将“共青综合垦殖场”的总部从金湖迁到南湖。分部继续在金湖,双向发展。

1984年,“共青垦殖场”改名为“共青城”。

1992年,江西省政府为加速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批准成立江西省“共青城开放开发区”。

1994年,江西省政府批准成立江西省共青台商投资区。

2016年,共青城市正式接管苏家垱乡和泽泉乡。

截至2018年底,共青城市辖1街道2镇3乡,区人民政府驻茶山街道共青大道55号。

。。。

从1955年至2018年,在这六十三年的岁月长河中,一处没有人的荒地就成了一座灿烂的城市。

原本只是为了磨炼共青团同志的意志来开垦荒地,却成就出了这310平方千米七万常驻人口的城市。

这可能本身就是奇迹吧,共青城人的祖宗来自四面八方。

这凌乱的姓式就能体现,就比如我姓立。

站立的立,但这个姓氏怎么来的我的爷爷都已经记不住了。

我叫立夏,今天刚知道中考成绩。

我不知道其他城市的学校是怎么样的,共青城的学校不算多。

回顾初中最后的一年,我最憎恨的居然是学校的校长。

校长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名头还是很响的。

听说来我们共青城一中当校长之前是在北京大学教历史和地理课的。

校长是位中年大妈,最显眼的就是那一头波浪卷的短发。

当然还有发福的身材,但到了那个年纪都是难免的。

退休之后回乡返聘成了我们共青城中学的校长,地理和历史我是真不知道怎么和共青城扯上关系的。

我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校长大妈退休之后荣归故里的虚荣心在作祟,却又没有人敢制止校长荒诞的行为。

记得初三那年每个星期三的下午,我们全校都会在一起上课。

上的当然不是别人的课了,正是校长大妈的亲自教学。

那是下午第四节课,也就是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

平时的这节课我们班都是学生们的自习,但因为初三最后复习阶段会被语数英三科老师不断抢占。

别说开始知道校长要上课,大家都是开心的。

因为老师们就不会去抢星期三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老师再大也大不过校长。

那时候星期三的下午第三节课一结束,班主任就会来班级通知大家下楼。

所有学生都要坐在广场上听课,而校长大妈就在平时升旗的平台上拿着麦克风讲课。

讲的当然不是中考的任何一门课程,而是地理与历史的集合。

并且这门地理与历史还与共青城完美结合,美其名曰文化共青。


------------

《纯爱上瘾》(二)

记得那时候私底下就有同学调侃,说不管什么东西加上文化两个字都会变得特别厉害。

并且当做口头禅反复念叨,但大部分都是差生们在干的事情。

实际上文化共青,就是站在各种角度回顾这六十三年共青城的发展历史。并且结合发展让大家不要忘记共青城,不要忘记这事我们的根。

校长教课,全校广场听课。别说这个亮点开始还真吸引来了不少共青城的记者媒体争相采访,并且吸引来了不少上级领导来学校视察。

这导致了当天不管是星期几,只要有媒体和领导这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就都会变成文化共青。

也因为这是全校年纪一起听的课,初一初二的同学是觉得没什么。

可我们初三的就遭殃了,毕竟我们还要复习准备中考的呀?

当然私底下也曾有传闻,说初三某班的老师连同班主任向校长反映初三要中考了。希望初三不用参加文化共青的课程,将时间全部留给孩子们在教室自习。

传言半真半假,大家都是从别人口中知道的。

有的人说校长大妈知道了,有的则说校长大妈并不知道。

不过不管知不知道,校长大妈依然我行我素。

从开始我们都觉得校长讲课很新奇,也能省去最后一节自习的痛苦。

但时间长了,我们都没有这个想法了。

文化共青原本就是不存在的课程,课件都是临时拼凑的。也不知道是校长真的很忙,还是说到重点就那么二十分钟的内容。临时表演给外人看的时候,内容几乎高度重复。到后来校长也放飞自我了,内容就直接变得一模一样了。

不断的重复一样的内容,这就是浪费我们的时间了。

初一初二都不一定经得起浪费,更何况我们初三了。

更有甚者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知道了规律,只要知道下午要上文化共青的课。就开始整理书包,背着书包去广场上完下午的第四节课。之后就直接跑出学校放学,就算书包被看见也可以说是地上太凉用书包垫一垫。

我知道校长大妈的用意肯定是好的,她可能就是想从历史上、从地形上、从对未来的向往上去描述自己的故乡。并且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忘了家乡之类的内容,毕竟这也是校长从外面大城市回来之后一直想说的。

可我们需要中考,我们需要复习。

连高中都考不上了,去哪里谈文化?

那时候校长在我眼里就是坏人,当然校长可能是差生的壁垒和保护神了。

因为很多时候有的老师都是在最后一节自习课才赶过来布置作业的,班主任也喜欢在最后的自习课上点名批评或者进行模拟测验。

但因为这个文化共青,这些都没有了。

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文化共青居然还有期末考试,并且会在毕业证书上写上评级。

还好班主任提前给了答案,就是光明正大的让我们抄。

记得那年初三所有人的文化共青这门课程都在九十分以上,连平时那些交白卷的也是恭恭敬敬写满了上交的。

这就是校长的魅力吧,或者说谁都不想被校长惦记。


------------

《纯爱上瘾》(三)

《纯爱上瘾》(三)(第1/1页)

提前给我们答案,这种事情估计也是班主任迫于无奈的做法。

我的想法是我们如果不合格,班主任可能都会遭到惩罚。当然也可能是我想多了,这就是班主任的阿谀奉承吧。

但显然校长大妈自我感觉良好,平时没事也就爱闲游。毕竟学校就是她的一亩三分地,没事不走走说不过去。

遇到心情好的时候,校长大妈也喜欢抓住路过的学生询问一下历史共青这门课程。

开始还是随手抓随手问,后来发现答上来的并不是很多。

就开始定期路过班级拉出一两个来询问了,答不上来估计就等着被带去喝茶吧。反正哪个班级的同学答不上来第二天班主任的脸色都不是很好,所以班主任总让我们没事也看看背背文化共青的内容。

按班主任的说法毕竟内容不是很多,总比被校长发现不走心要好吧?

但说实话初三都要高考了真的没人有这个闲心,导致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大家都开始憎恨起了校长大妈。

还好初三那一整年每次校长巡查我们班我都坐在靠窗的座位,而且可能也是有所顾虑校长总是跟初一初二的过不去。

我在班里成绩一直是第一第二的状态,但我真的没有任何闲心去背那些悠久的历史。共青城哪年做了哪些事?有这个闲工夫真的能多背一道题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