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夏文圣 (七月未时)


  他不怕顾锦年闯了什么祸,而是担心顾锦年乱说话,容易招来是非麻烦。
  “恩恩恩。”
  “舅舅教训的是。”
  顾锦年点了点头。
  看到顾锦年这番表现,永盛大帝其实心里是挺开心的,不知道为啥,见到顾锦年他心情挺好的,但心头还是有点无名火,所以借此机会,敲打敲打自己这个外甥。
  “听闻你建立了个什么麒麟阁,这事情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别搞成结党营私,否则的话,舅舅都帮不了你。”
  永盛大帝继续开口,提到这件事情。
  一听这话,顾锦年不由皱眉了。
  “舅舅,我这个麒麟阁,其目的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而且不允许阁内成员借助家族势力,完完全全就是互相成长,望有朝一日能为大夏王朝添砖加瓦。”
  “这事是谁告诉你的?这人心思坏啊,纯粹就是想要挑拨咱们舅甥关系,舅舅您告诉我是谁说的,放心我对外就说是魏闲公公告诉我的,保证不给您惹麻烦。”
  顾锦年一脸大义,好家伙我们中出了叛徒啊?
  自己就是一群不懂事的顽童,随便搞点东西出来,这都能被皇帝知道,肯定是有人偷偷说出去了。
  可顾锦年这话一说,一旁的魏闲公公愣了,脸上一直保持的温和笑容也瞬间僵住。
  好家伙,不给陛下惹麻烦,就给杂家惹麻烦?您可真是陛下的好外甥啊。
  “哼,还需要别人告状?你们的人,加入了这个麒麟阁,乐的屁颠屁颠跑回家里,扬言要跟自己亲生父亲断绝关系,说什么不借助家族势力。”
  “被他爹抽了一顿狠的,估计没跟你说,这事才传到朕耳中来的。”
  “锦年,你现在还小,怎么胡闹朕不管你,可当你从书院出来以后,你就要及冠,要封侯,你心智成熟,朕知道,你满的了顾家人,瞒不住朕。”
  “现在你可以拿年龄说事,往后就不能了,朕毕竟是皇帝,纵然想要偏袒你,也要有个合理借口,不然的话,强行偏袒你,于你不利。”
  “你明白吗?”
  永盛大帝有些语重心长了。
  可能再过个七八个月,顾锦年从大夏书院结业后,就要参加科举,科举一结束,都不需要说什么,必然是状元郎。
  而后便要入朝为官。
  现在怎么闹腾无所谓,年龄小。
  可及冠封侯,考取功名,入朝为官,那就开不得玩笑了。
  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找顾锦年麻烦?即便是找麻烦也是找顾家麻烦?
  就因为顾锦年是个小孩,没有及冠。
  可当顾锦年真及冠了,入朝为官,平日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明日朝堂之上,他人的进攻点。
  所以他必须要提前铺垫好来,免得出什么事故。
  “外甥明白,请舅舅放心。”
  不得不说的是,这番话的确是肺腑之言,顾锦年明白,所以也没有打马虎眼了。
  话说到这里。
  永盛大帝看了一眼周围景色,随后缓缓开口道。
  “锦年,百官请辞之事,你有何感想?”
  永盛大帝开口,如此问道。
  此话一说,顾锦年马上一副愤怒表情。
  “该杀。”
  “这群王八蛋,一个个食君禄,却不为君分忧,反而挑衅舅舅你。”
  “统统该杀。”
  “这帮人,不就是仗着舅舅您想当个明君,故而肆无忌惮,任意妄为?”
  “不杀一杀他们的锐气,如何让他们知道,这大夏是舅舅您的?”
  顾锦年开口,一番话简直是说到永盛大帝的心坎里去了。
  但是永盛大帝知道,这只是单纯的好话罢了。
  纯粹就是拍马屁。
  所以心头是开心的,毕竟亲外甥就是亲外甥,知道心疼舅舅。
  但正经话还是要说。
  “行了,别在这里胡言乱语,说一下你的高见吧。”
  永盛大帝开口,这种马屁话,听两句就算了,主要还是想听一听顾锦年有什么想法。
  “哈?啥高见?”
  顾锦年望着永盛大帝,如此问道。
  “别装糊涂,你脑子的确灵活,跟咱们李家人一般,既然有想法就说,少在这里装。”
  永盛大帝直接开口,让顾锦年说出内心想法。
  如今。
  朝堂之上,百官罢黜之事,闹的十分僵硬,永盛大帝心里也清楚,真闹下去,是会出大事,但如果让自己退一步,他死活不愿意。
  但让百官退一步,他也看得出来,这帮人也不会退的。
  毕竟一旦退了,大夏这帮文人必然会把他们骂的狗血淋头,文人最在乎的不就是名声吗?
  这些当官的也在乎,对他们而言,进退都不行。
  而对自己这位皇帝而言,进退也都不行。
  所以他真的很想听一听,顾锦年有什么见解,当然他并不抱太大希望,只是觉得顾锦年才华横溢,说不定能给自己一点思路。
  至于顾锦年。
  看着自己老舅这般询问,也就没有继续藏藏掖掖了。
  “既然如此,若谈论政事,外甥就以学生自称吧。”
  顾锦年开口,谈论到政事,顾锦年一定要来上这么一句。
  虽然这句话感觉没什么意义,可却藏着大学问。
  说的好,你夸我两句,我是学生还是你外甥都无所谓。
  说的不好,我只是天子门生,不是你外甥,你可以对我有意见,但你不能对你外甥有意见,而且是你让我说的。
  拿捏的刚刚好。
  “说,别废话了。”
  永盛大帝被顾锦年气笑了,这家伙怎么感觉时时刻刻防备着自己一样,太在乎君臣之意了。
  不过他明白这是一件好事。
  古今往来,有多少权贵王侯,就是死在‘随意’上。
  总觉得自己当年立下汗马功劳,也总觉得皇帝还是当年那个好兄弟。
  “圣上。”
  “学生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顾锦年也不开玩笑了,神色无比严肃道。
  这是他的想法。
  “哦?”
  “何意?”
  永盛大帝听到这话,顿时来了兴趣。
  把治国当做烹小鲜?这还真是头一回听啊。
  有点意思。
  “陛下,大夏王朝,人口极多,一郡,一府,一县,哪怕是一个村,当中的势力都是错综复杂,深不见底。”
  “朝堂为中央集权之地,管理天下,每一道旨意,都无比沉重。”
  “就好比年年各地都会进贡美食于陛下,倘若陛下喜欢某一种果类,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朝堂官员为了孝敬陛下,必然会下令当地,种植此等果类。”
  “并且因是贡品,层层选拔,可能进贡而来不过是一百来颗,但每一颗极有可能是从数万枚果中挑选而出。”
  “如此,朝廷想要办事,就决不可大刀阔斧,必须如同烹饪小鲜,须徐徐展开,讲究的便是温水之道,潜移默化之下,慢慢更改,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彻底完善。”
  “这样一来,才不会引来反噬,亦或者是说即便是引来反噬,也可虽是调控。”
  顾锦年出声。
  他说的意思其实就是圣人之言,也是儒家经典之说。
  当一个国家无比庞大的时候,就绝对不能乱来,不动反而比动更好,不管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提前三五十年铺垫。
  一点一点去折腾,绝对不能说我想到了什么,立刻就去做。
  千人千面,你想到的固然好,但那是因为站在你的角度去考虑,这是好事。
  就好像大夏王朝太祖年间推行的宝钞一般。
  以纸币代替铜钱贸易,减低铸币成本不说,还能便于流通,对于经济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可有没有考虑百姓的想法?有没有考虑货币贬值的问题?有没有考虑他国搞事的问题?
  可能考虑过,但总会用一种‘应该’‘可能’‘或许’这种思想去弱化,毕竟主意想出来,你觉得不错,就会有第一印象,会自己说服自己。
  然而当真正推行之后,结果是什么?
  差点闹出大事。
  最终推行三年半,不但没有使得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反而倒退了几年,还惹来一身骚,这亏不亏?
  不能急。
  要慢。
  而且一定要一丁点一丁点的去做,因为朝廷一个小小的决定,实行过后对各村各县各府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说。”
  “朕设立东厂,有些过急了?”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平静问道。
  “回陛下,有点。”
  顾锦年略显委婉。
  因为的确急了啊,这边可能马上要打仗了,国运刚刚增加,再加上这帮臣子还都是当年的从龙之臣。
  你这么着急,人家不翻脸才怪。
  最起码你等着批人退居二线后,或者是说死光一半,你再把这个拿出来也没关系啊。
  说白了还是回归到刚才那个说法。
  不是他们没有自知之明,而是陪你一起打江山,结果大家一起努力,人家也对你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你吃饱没事干,玩一招飞鸟尽良弓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