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美人记——BY:石头与水



何老娘不大放心,沈氏难道就放心不成只是,沈氏道,“我看阿冽的意思,也是要带阿灿去的。何况,当初咱们来北昌府时,阿晔阿曦那会儿还比阿灿要略小一些呢。”

何老娘叹道,“那会儿有朝云师傅一道,又有大夫随行,如何一样呢。”

沈氏便越发不放心了。

何子衿因弟弟弟一家要去帝都的事,也时常回娘家看看。何老娘、沈氏有什么烦心事,都愿意同何子衿说的。何子衿听了这话,想了想,道,“孩子自然是跟着父母更好。要是祖母和母亲担心阿灿年少,路上不放心,那不如寻个大夫同路就好了。”

“哪儿有你说的这般便宜好大夫各有各的营生,就是出钱,人家也不见得乐意跑这一趟。”

何子衿忽然想到,“记得每年窦家来北昌府采买红参就是这个时候,我过去打听一二,倘是便宜,就与他们一道走。”

“窦家是哪家”何老娘、沈氏都不认得呢。

何子衿道,“就是朝云师傅那里的窦大夫家里,窦家原就是行医出身的,每年大宗的红参采买都是亲自打发人过来榷场的。”说来,原本榷场的红参生意是项家的大头,后来项大将军战死,项家在北昌府的势力大受影响,再加上江赢在红参生意中掺了一脚,项家逐渐失势,上等红参的份额,江赢能占到三成。何子衿常去朝云师傅那里,就是阿念,先时在沙河县也没少请窦大夫帮着义诊啥的。所以,夫妻二人都与窦大夫相熟。及至后来项家被挤出一等红参市场时,窦家也要另寻合作之人,何子衿就推荐的江赢。江赢虽是纪将军继女,于生意上,一向很懂规矩,并不因纪将军的后台就乱来,如此,她与窦家就有了长期合作。

所以,何子衿对窦家还算有所了解。

沈氏想着,儿子媳妇是一定会带着孙子去帝都的,便与闺女道,“那你帮着打听一二,倘是顺路,能一道走最好不过了。”

何子衿痛快应了。

何子衿是寻窦大夫打听,窦大夫在朝云师傅这里当差,何况何子衿对他一向尊重,就是对窦家的生意,也是能帮就帮的,自然应承。也是阿冽他们运道好,有了窦家同行,就是余幸也是一千个愿意的。她自幼在帝都长大,自然晓得窦家名声。

余幸就与丈夫说了,“窦家一直有人在太医院任职,以前还出过一任院使,现在的院使好像姓周,但窦家也居院判之职。能与窦家人一道,阿灿这里我就能放心了。”虽是要带着儿子去帝都,虽阿灿不像那不结实的孩子,可这不是怕路远么。

余幸又道,“可是得好生谢一谢大姐,也就是大姐了,什么都惦记着咱们。”

“是啊。”阿冽道,“非但大姐惦记着咱们,祖母爹娘一样惦记。”

或是因着丈夫这话,或是被大姑姐感动了,余幸接下来几日,除了收拾东西,就是抱着儿子到婆婆、太婆婆这里尽孝来着。

除了尽孝,余幸还对大姑姐有事相求,这事儿吧,余幸开口还有些不好意思,“自从姐姐给我这玉符,我这睡觉便极是安稳。姐姐,你能不能把这安神的玉符送我啊。”或者是信则灵的缘故,何子衿又惯会是个神叨叨会忽悠的,再加上姚节定亲那一出,余幸可是眼见的,心下便认定了大姑姐是个有法力的大仙儿。她平日里是个手头散漫的,何况依余幸的出身,也不是没见过好东西,何子衿这玉符用料寻常,余幸主要是,觉着大姑姐这符有法力。

何子衿没想到余幸说的这事儿,要不是余幸提起,何子衿也想不起玉符之事。说来这玉还是在沙河县时得的玉料,阿念爱雕个东西啥的,何子衿让阿念试手雕的玉符。何子衿笑道,“原我想着,阿冽回来你大概就用不到了。既如此,你就收着吧。说来,这玉符跟你有缘。”

余幸很是感谢了一回大姑姐,余幸道,“我带着这符就安心。”

何子衿笑道,“所以说,你跟这符有缘呢。”

余幸得了大姑姐的玉符,心下越发安定,就是回了帝都都与娘家说,“再没有比我大姑姐更通情达理的了。”

余老太太微微颌首:看来纵他们老两口回了帝都,孙女在婆家的日子也过得很是不错。

不过,余幸也不是没有遗憾,因为大姑姐是真的不再卜了,就是家里人有问卜的,大姑姐都说了不卜。何子衿原是想把这占卜的名声压下去,不想,因她不肯占卜之事,反导致她占卜的名声越发响亮起来。

便是朝云师傅,偶尔也不禁打趣一二,“过来算算,我晚饭吃什么。”

何子衿:

作者有话要说:  s晚安除赠小剧场一个

何子衿:师傅你为什么会研究占卜啊

朝云师傅:画个圈圈咒仇家

穆元帝:

第402章 北昌行之九十

第402章

阿冽带着妻儿去帝都赴任那天, 三家人送出去好远,阿曦还掉了几滴泪,倒不是舍不得大舅和舅妈,她主要是舍不得阿灿, 阿曦向来视弟弟们为自己的所有物。这次大舅、舅妈要把阿灿表弟带走,这就等于要抢阿曦的东西, 阿曦能不伤心么。

好吧, 小孩子就是有这种奇怪的逻辑。

倒是余幸觉着自己以前看错了阿曦, 与丈夫道,“阿曦这孩子, 真是重情重义。”非但送了很多东西给阿灿, 还这样的对阿灿不舍。以往阿灿刚生下来, 阿曦嫌阿灿丑的事,余幸就悉数忘了,反是觉着,阿曦这样的情义难得。

阿冽也说, “阿曦这孩子,是有情有义。”还写了一本书那么厚的信托他给阿珍带去呢。

一家三口带着亲戚家人无限的牵挂与关切, 就此离别北昌府,远至帝都城。

当然, 这是忧伤的写法, 还有一种欢快的写法是, 俊哥儿穿上一身绛红的袍子, 头戴金丝冠, 脚踏羊皮软靴,骑高头大马,一幅得意又神气的模样,跟大家挥手,“大家都回吧,有我呢,包管一路太平。兴哥儿,家里就交给你啦”

说真的,看到俊哥儿这般,多少送别的人都没了离别伤感。

送走阿冽一家子,三家人一道去了何家。

何老娘心情十分低落,心下不舍孙子和重孙,一个劲儿的念叨,“诶,当官儿有什么好啊,说走就走了。哪儿有一家人在一处好啊,这么天南海北的,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哪。”

江老太太劝道,“亲家啊,这做官儿不都这样么。亲家这样的福气,我们羡慕还羡慕不来哪。说来,我倒是不怕孙子远走去做官,可你看,阿仁这小子,硬不是念书的材料。我这辈子,就得多活几年等着大宝了。”

江太太也说,“可不是么,老太太,您瞧瞧,不说咱们老家,就是在这北昌府,有几个老人家如您老人家这般,儿孙两代都中翰林不说,孙女婿都是翰林,我看,俊哥儿兴哥儿都是上进的好孩子,以后您老人家还不得子孙四翰林哪。这样的荣耀,说起来,谁不羡慕。我做梦都想着哪。”

何老娘一想,这倒是,自家儿孙有出息才能有这离别呢,要搁那些没本事啃老的,怕是打都打不出去。何老娘给人一羡慕,这心情便好了不少,叹道,“这去了帝都,离得千里万里的,有什么事也帮不到孩子了。”说着,又开始叹气。

何子衿道,“这有什么可担心的,亲舅舅家、亲岳家,都在帝都。你看我姑丈做官也不一样么,今儿在南,明儿在北的。做官都这样,说来,翼表兄也在翰林,阿冽也说过的呀。”阿冽成亲那年,冯翼正赶上春闱,他那年进的庶吉士,之后留任翰林院,如今也在翰林,待阿冽入了翰林,可以与冯翼做同事。

“是啊。”想一想,帝都一堆亲戚,她老人家也就渐渐的放下心来。

大家说一回话,便纷纷告辞了。

主要是,各有各的忙,如阿念、何恭,下午都要去衙门,何恭那里还好,杜提学一向宽和,阿念那里不同,同知衙门隶属知府衙门,柳知府抓权抓的紧,阿念这出来送妻弟都是特意同柳知府请的假。柳知府话里自然是,“江同知只管去就是。”心下到底熨帖江同知明晓恭敬,还亲自给阿念写个假条,吩咐手下书吏一声,“不必记录。”仿佛给人天大恩情。其实,官场中是有这规矩,官员请假,一般是要记录的,可那是指长期请假,像这种一天半天的,谁还记啊。柳知府就有这样的小聪明,他觉着不记你这半天假,给你个全勤,就是给你天大人情了。

相对来讲,杜提学就随和的多,也不会说什么不记录的话,直接就同何恭说了,“令子这一去帝都,再见就得好几年了,眼下也没什么要紧事,你把手底下的事安排好,别的上头,自己掂掇着就成。”要不是家里年龄相当的孙女都定了亲事,杜提学还挺愿意同何家做一门姻亲呢。

杜提学宽和,何恭对差使也从来都是尽心的性子,不然,杜提学也不是傻瓜。

翁婿二人去当差,阿晔重阳大宝二郎二宝他们也要各上各学,阿曦也得去上学,就是何子衿、三姑娘等人,也各有各事。于是,就各回各家吃的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