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父母穿越了(我爱种绿萝)


袁博文很淡定:“区别大了!是他们不怀好意在先,恼羞成怒自己离开!可不是我们赶人,以后我们想做什么,都名正言顺。”
谢云溪笑了笑,多年的老师不是白当,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理由,不好的事情都推到他人头上,好名声自己先得了。
“这件事情要不要跟庄静先说一声?”
袁博文蹙了蹙眉:“别管他们!”
谢云溪听出了袁博文话语里的不满,连忙说:“庄静夹在我们和岭南关家中间也不好做。再说了,我们现在就把他们撇开,让其他人怎么想。”
袁博文低着头喝茶。他念着关正的好,但岭南关家确实该敲打了。其他的事情都好说,妻子和儿女是他的底线。
谢云溪又说:“关三老爷去湖州找你的时候,庄静还过来给我通风报信呢,特意提醒我要注意。这要是换了其他人,多半做不到。”
袁博文这才抬头:“下次庄静来找你,你问问她,打算让景和走哪条路?”
谢云溪愣了愣。
“景和已经十二岁,是到了要决定找哪条路的时候。如果决定走文,最好进学堂了,如果决定走武,现在就要开始历练了。”
谢云溪明白了,袁博文这是还想拉关府一把。她心里的石头落地,脸上也露出了笑。
“好,我跟她说。”
现在虽然还没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但是要想在那时候有所得,现在就要准备起来了。
北地的局势明了,剩下的北凉人不足为惧。等清理统一之后,是南下还是修养生息,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关景和今年十二岁,在现代是上初中的年纪,但在这里有些人家已经在训练独当一面了,十六七岁成家后撑起家业的不在少数。
“你们准备重开郴阳书院吗?”
北地这里文风虽然不盛,但也有几个声名鹊起的书院,其中位于郴州的郴阳书院就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书院。
“郴阳书院要重开,不过,我不准备继续科举那一套了。”
“我今天去找了张时文。咱们现在已经拿下北地一半州府,经济民生等都要开始搞起来了,这些都要人才,北地这里识字率估计百分之十都未必有,这种情况下经济想要赶超南边,难度不小。所以文化普及教育不能等了,现在就要开始了!”
这个问题谢云溪也想过。北地贫瘠,经济上一直被南边碾压,除了地域因素以外,也与这里的文化普及率不高有关。
他们打算在北地这里推行工业化道路,即便是有现代世界背书,但如果识字的人都没几个,这条路肯定很难。文化普及率跟上了,工业化推行的进度也会加快。
“你们打算怎么做?妇女能顶半边天,普及教育可不能把她们撇开。”
袁博文笑了:“我知道,放心吧!”
北地地广人稀,如果要推动工业化进展,人口一定要跟上,妇女当然不能撇下。
他已经跟张时文商量过了,各州府必须成立普学堂,入学率与政绩考核挂钩,三年内免费,学成后颁布证书,该证书会在招工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继续学习的,也会有相应好处。
至于教材的编辑,则以识字和简单的算术为主。
以就业反向促进文化普及。
谢云溪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扫/盲运/动。袁博文的想法与那场运动大同小异。也是因为那场运动,华国的民众开始重视教育。在此之前,他们也有数量庞大的文盲。
谢云溪又想到了棉纺厂:“棉纺厂第一批招工已经到位,现在正在培训中,要不也让他们学习些文化识字吧?”
“我让袁归去安排。”袁博文说着,看向谢云溪,脸上带笑,“你和淼淼组建的这个棉纺厂非常好!”
他今天也去看了郴州棉纺厂,能容纳数千的厂区已经建成了,第一批招工虽然只有千余人,但也是整个北地最大的工厂。基本上与现代的工厂模式差不多。
棉纺厂的机器跟现代相比虽然并不先进,但是一旦开启,每天至少能织出数千匹棉布!这样的体量绝对会对南方的织布作坊形成碾压式打击,整个纺织界的格局都会因此改变。
他没想到谢云溪和袁淼在他离开的这几个月期间,居然做成这件事情。
沔州那边还有个冶炼工厂,规模比棉纺厂还要大,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建成,但已经在北地掀起不小的风波。他在湖州都听说了。
那座冶炼工厂一旦建成,投入使用,钢铁的产量将会几何式增长,这对当地的经济民生等会有惊人的提升。
谢云溪笑着说:“棉纺厂能够组建起来,最大的功臣不是我们,如果没有陈秘书长他们帮忙,我们没有那么快做好这些。”
这个袁博文赞同。
没有专业人士帮忙,光纺织机器的改进就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投桃报李,他已经让胡耀生等人准备出发前往高州,勘察那边盐湖的矿产资源情况了。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他们要赶紧摸清楚北地的资源情况,如果重要资源短缺,那就要尽快想办法解决。
先机很重要,这里的科技虽然不发达,但是聪明的人绝对不少。他们得在这些聪明人反应过来之前,把最重要的东西抓到手上。
“成立普学,三年内免费,但笔墨纸砚等一般人家可承受不起,这个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谢云溪跟着袁博文一起经历过这里的科举的,两人都对这方面的物价印象深刻。想要识字读书,除了私塾学费等以外,笔墨纸砚等其他支出也不是一个小数。
“建厂!我记得造纸和制墨都不难,让淼淼去了解一下这些的发展史,把造纸厂制墨厂等都组建起来……”
除了造纸厂制墨厂等,袁博文也打算将玻璃厂肥皂厂等也组建起来。
“淼淼有的忙了!”谢云溪感慨说。
袁博文沉默片刻。他们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女儿。要想站稳扎根,也要依赖女儿
“云溪,我想让人去一趟沧月山。”
谢云溪愣住了。
“淮安太小了,以后长成什么样子,不好说。但是淼淼不一样,她是我们一手带大的,从小聪明懂事。我们离开后,她把奶奶照顾的很好,这几年也渐渐历练出来了。咱们挣下的这个摊子交到她手上,比交给淮安更好。”
袁博文有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就想着多挣钱让妻子女儿过上好日子,结果不知不觉搞大了。自己挣下的家业当然要交给自己的儿女。
儿子太小,什么性格都不知道。但女儿就不一样了,性格已经形成,处事虽然还有稚嫩,但假以时日一定能成长到独当一面。
谢云溪还没有考虑这么长远,不过她想到自己和袁博文的年纪。看起来三十多岁,实则四十多岁,快五十岁了。有些事情是该考虑了。这里的人平均寿命可不高。
女儿和儿子,都是她的心头肉。但是在接班这件事情上,显然女儿更合适。
袁淼刚上高中,他们这对做父母就突然失踪不见。学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一下子落到了稚嫩的肩膀上,能撑下来不容易。
而且,他们走到今天的地步,靠的就是女儿,将这些交给女儿理所当然。
谢云溪点头,“要不要先问问她?”
管理这么大的摊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女儿愿不愿意也很重要。
袁博文摇头:“先不跟她说。”
他不确定能不能找到当初给他们通界宝镜的老道,也不知道那老道有没有办法把人弄过来。
不过,他觉得找到人的问题不大,当初就他们夫妻俩都能找到人,现在他能动用的人力资源等比当初不知道多了多少倍,找到人应该没问题。
但是找到人之后,能不能把女儿弄过来才是问题。
如果不确定还是别告诉的好,免的给了希望,最后却要让女儿品尝失望的滋味。
不过,既然有这个打算,那有些事情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
袁淼虽然聪明,但她自小的生活环境,接受的教育和熏陶与这里完全不同,想要管理好这个摊子,首先得熟悉这个世界。
如果女儿不能过来,那就再考虑儿子。
两手准备,现在都要开始抓。
袁博文想着这些,看了看旁边自顾自噗着口水的儿子袁淮安,皱了皱眉,一脸嫌弃。
还是女儿好,可怎么把人弄过来是个问题。在此之前,他也要为女儿……和眼前的傻儿子铺好路。
这天晚上见面,袁博文就为袁淼准备了一箱书籍文献。
袁淼收到时有些懵:“这些是什么?”
“书籍文献,我今天去了郴阳书院,那边保存了不少书籍文献,我给你的这些都是有关这边历史发展经济民生等的书籍,你有空了看一看。”
袁淼翻了翻,右起竖版的书籍她看了几眼就觉得头疼,但父母那边想要发展,了解了这些肯定有好处。
“好,有空了我会看。郴阳书院是在郴州吗?”
“对!那些书册里面就有关于郴阳书院的介绍。”
袁淼想到袁博文还经历过科举,心里不由得佩服。她离开学校后,学习的劲头就没了。
古代的科举跟现代的教育简直就是天差之别,能摒弃自己习惯的教学,从头开始搞科举,并且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拿下举人,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谢云溪连忙说:“你可不能敷衍,要认真看!了解了这边的历史发展经济民生等,以后说不定要用上的!”
袁淼点头:“我知道。”
袁博文和谢云溪都看出袁淼并没有把他们的提醒放在心里,但这件事情又不能明说。两人相互看了一眼。
袁淼问:“还有事情吗?除了要了解造纸、制墨、玻璃等生产情况以外,你们还打算组建其他工厂吗?”
袁博文想要开设的工厂不少,但是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发展得一步步来。
“暂时就这些,明天我去矿区看看,那边应该积累了一些矿石。”
袁淼收下了书册文献,又给袁博文一个眼色,询问他那边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袁博文笑了笑,微微颔首。袁淼秒懂,倚香院的人打发了,关景澜的麻烦要来了。她心情好起来了。
断开了联系,谢云溪看着袁博文:“你们俩是不是有事情瞒着我?”
袁博文揽住她的肩膀,笑吟吟说:“怎么可能?我有几斤几两你还不清楚吗?”
谢云溪打量着袁博文,心里依旧怀疑。袁博文连忙扶正她的肩膀:“我刚有件事情忘记跟淼淼说了。”
谢云溪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了:“什么事情?”
“商州不是已经拿下了吗?那边有几座金矿和玉石矿已经在我们手上了,金矿的事情,我这次不打算合作了,但这边的开采提炼工艺太落后了。”
“还有玉石矿,那边的矿场堆放了许多原石,这些现在没人追捧了,但在现代应该行情不错。”
谢云溪也知道玉石在现代有多火热。他们现在有三家当铺,收到的金银珠宝中玉最不值钱,但是传到现代后却是天价,比金银还要昂贵,尤其极品玉石。
“有多少原石?淼淼那边这些不便宜。”
“不少!我估计一次传不完,得提前跟淼淼说一声,让她准备好地方。”
谢云溪一脸诧异。
一次传不完?比郴州海边那艘游轮还要大吗?那不成了小山!
不过,原石跟明料不一样,许多原石里面并没有玉。但小山一样规模大小的原石堆也很惊人。
“下次跟她说吧。”
袁博文点头。北地这里百废待兴,饥荒的问题可以解决,但其他方方面面都要陆续跟上了,这些都要钱。光靠各州府衙单薄的税收可撑不起来。
第二天,袁博文去了矿区,回来的时候就得知姚青山回来了,他让人把姚青山请了过去。
大半年不见,姚青山清瘦了许多,但精神很好,一见到袁博文便恭敬行礼。
袁博文笑着请他入座。姚青山先递上了账簿。袁博文接过后,并没有马上翻看。
“姚掌柜这次南下,去了哪些地方?”
姚青山垂着眉眼,脸上笑着。这一次南下,他们沿泗水河出发,先后去了西宁江陵武川等地。
“武川?那边不是正在打仗吗?”
“我们商队去的早,到达的时候,还没有打起来。”
袁博文又问:“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江陵一带呢?”
西宁距离北地不远,出了泗阳关,四五天就能到达,所以那边的情况,袁博文知道。但江陵一带和武川一带就离的较远了。
姚青山心里唏嘘,他离开北地的时候,北地正乱,郴州城外一片荒芜,以为到了南边,情况会好,结果比北地更不如,到处都在打,土匪横行,各方势力争霸,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不知道有多少。
“我们在武川呆的时间不长,城里还好,除了物价飞涨,其他倒也平静,但城外土匪横行,许多土地村庄都荒芜了……”
“江陵一带不太平,陆路和水路都不好走,幸亏有商师傅他们护航,一路上虽然有些波折,但都有惊无险。”
袁博文去过江陵,那里是南方最繁荣的地区了,但是乱起来的时候,那里也闹得最凶,都知道那里有钱,世家大族林立,联合分化,各种乱战。
幸亏这一次姚青山的商队人多,且还有商远等人这些走南闯北多年的老趟子手在其中护航,否则这一次别说挣钱了,能不能囫囵回来都还两说。
“那边的粮价和布价怎么样?”
说到这个,姚青山的嘴角就忍不住翘了起来。南方虽乱,但钱相当好挣。
“都涨了不少,江陵一带稻米的价钱翻了一倍,我们回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六十五文钱一升,粟米和黍米也涨了不少,面粉涨得最多,一升要七八十文钱了。”
可惜,这次南下,他们并没有带粮食。不过那个时候北地的粮食也不便宜。
袁博文暗地惊叹。局势一乱,最先涨起来就是粮价和金价。江陵一带盛产水稻和小麦,这两样以前拉到北地来卖,价钱至少要上涨二成,但即便是涨二成,也比现在便宜多了。
不过,现在北地的粮食也紧张,郴州晋州贺州一带因为玉米和甘薯丰收,勉强能够自给自足,其他州府都不行。现在北地的流民几乎都在往这边过来。
“绸布的价钱江陵一带涨了约莫两成,麻布和葛布也涨了不少。他们没有见过棉布,我们带过去的棉布很受欢迎!具体买卖情况,大人手上的账簿都有记录。”
袁博文闻言翻了翻手边的账簿,只看了几眼,他心里就一跳。在北地这里只卖四五两银子一匹的棉布,姚青山在江陵一带竟然卖到六七两银子一匹!几乎翻了一倍。
带过去的数万匹棉布居然全卖完了!还有棉衣等,价格也比郴州贵许多,这些也都卖完了。
这一趟姚青山帮他们挣了不少钱。
“姚掌柜辛苦了!”
姚青山连忙推却,“大人为了北地民众殚精竭虑,才最辛苦!”
他这话出自肺腑。只有走出去后,才知道如今的郴州有多好。年初离开的时候,郴州城外一片荒芜,但不到一年时间就大变了样子。城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城外绿意嫣然,阡陌纵横。
城东原本的空地上多了一个偌大的棉纺厂,听说是专门织布的厂房,里面光工人就有一千多人,这些工人最差的一个月都能拿到二两二钱银子!
二两二钱银子!这个酬劳在南方也只有最厉害的织娘可以拿到,但在郴州的棉纺厂,这是保底待遇。
他虽然刚回来,但也看到了许多民众以能进棉纺厂为荣。一家四五口人,但凡有一个人能进棉纺厂,全家基本生计都不用发愁了。
袁博文笑着说:“账簿我先看看,交割的事情,过几天袁管事会找你商量。”
姚青山也认识袁归,当初南下的时候,他就跟袁归接触过了。
姚青山离开后,袁博文就拿着账簿来到后院,把账簿给谢云溪看。
“这是什么?”
“姚青山回来了。”
谢云溪翻开账簿看了一会,不禁啧啧说:“这乱世的钱也太容易挣了!”
这次姚青山南下,他们除了让商队带上棉布棉衣以外,还把现代的一些人工养殖的中药材和一些小玩意也带过去试水了,这些都卖的不错。
不过,棉布棉衣仍然是利润最大的一块。
袁博文附和点头:“下一次商队出发,就可以带上纸墨和玻璃等物品了。”
这些都不便宜,尤其玻璃,在这里被称为琉璃,价值跟珠宝等差不多。
谢云溪笑着说:“这些工厂都没有建起来,等制造出产品,少说也要几个月之后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