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越大,责任便也越大。如今,她既然有了这样的能力,这样的际遇,她便不能轻易辜负了这一切。
“从石国那边得来的财物中取出一些钱财来,补偿给那些遇难者家属吧。”李令月道:“人死不能复生,但往后的日子,总还要过下去。”
钱财虽然不能抚平遇难者家属的伤痛,却能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
“将钱财送过去的时候,告诉那些人,我大唐将士,为他们讨回公道了!那些残害他们亲眷的石国土匪,在我大唐将士们面前一个个被处决了!”
“是!”奉命前去安抚遇难者家属的人觉得,这些话语,才是对遇难者家属的最好告慰。
唯一的遗憾是,石国距离大唐路途遥远,没办法将那些遇难者的遗骸全部带回故乡,只能就地安葬。
安西军只带回了一些遇难者留下的遗物,交给他们的亲眷立衣冠冢。
在了结此事之后,武皇将李晏和李清唤至跟前,将这件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地告知了他们。
“从这件事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作为君王,要维护自己的国民。”李清抢着回答。
“为什么?”
“因为,维护是相互的。只有君王维护自己的国民,国民才会维护君王。”李清挠了挠自己的小脑袋:“很多道理我虽然不是很懂,不过我知道,阿娘她很受人爱戴。”
“你说得不错,令月如今声望之高,不下于朕。太宗皇帝常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挂在嘴边,没想到,他精心教养出来的继承人——你们的阿翁没有将这句话听进去,反倒是你们的阿娘将这句话实践得最好。”
武皇道:“论对民情、民意的体察,朕不如令月。她明明出生在花团锦簇的大明宫中,却仿佛生来就与百姓站在一道。”
李清和李晏听着武皇夸奖他们的阿娘,骄傲地扬起了小脑袋,与有荣焉。
“阿婆,未来,我也要像阿娘一样!”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李晏忽然开口道。
李清:“你抢了我的台词!这明明是我想说的话!”
李晏斜了她一眼:“什么叫我抢了你的台词,李卉迟,你脸可真大。”
武皇含笑看着两个孩子打闹:“看样子,咱们的晏儿和清儿都是有大志向的孩子。”
“阿婆,你说,我的志向能实现吗?”
武皇:“唔……这就要看你们自己了。”
李晏:“阿婆,除了国与民的关系之外,我还看到了另一点。”
武皇饶有兴致地道:“说来听听。”
“唯有国家强大了,别国的人才会认真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李晏道:“如果我们没有直接兵临城下,恐怕,石国国王依然不会把这件事当回事吧?”
“没错!对待这种不识趣的人,就要向他们展现我们的实力。这样一来,他们才会乖乖听话!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行事!”
李清很快就接上了李晏的思路:“我们大周必须一直强大!唯有如此,我们说出的话,我们做的事,才有分量!”
武皇欣慰地点了点头。
两个孩子年龄还小,能够想到这一层,实属不易。
从孩子的数量上来说,令月比不得她的两名兄长,但晏儿和清儿的资质都没话说。
在武皇看来,无论是李晏还是李清,都有为君者该有的潜质。
她唯一担心的问题是,两个孩子日后会不会不甘屈居人下而相争。
皇家出生的孩子,大抵都免不了面临这方面的问题,可这两个孩子毕竟是武皇亲眼看着长大的。此时,他们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若是将来,他们也走到形同陌路的地步,不免让人唏嘘。
翻过年去,李晏和李清便又长了一岁。
过去的四年,李令月缺席了他们的生辰。今年,她自然要好好陪着李晏和李清过个生。
生辰当日,李清看着自己身上的衣裳,有些苦恼地说道:“不久前才做的衣裳,又紧了……我本来想穿着这身衣裳去参加生辰宴的,现在看来是不成了。”
李晏不大能理解妹妹对衣裳的纠结:“阿婆不是命人为你准备了几身新衣裳吗?穿那个呀!”
“你不懂,这件衣裳可是我最喜欢的衣裳,见证了阿娘带我们出宫‘考察民情’的重要经历!只穿了几回,就穿不下了,我心里头真是难过。”
“实在不行,让人比照这身衣服的款式,给你再做几身?”
“再做几身,那些新衣服也不是这套衣裳了啊!”
李晏叹了口气,老气横秋地说道:“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们总是会长大的,便是再喜欢的衣服,我们也不可能穿一辈子啊。”
“两位小殿下,宴会就要开始了,圣人使人过来催了,您二位快随奴婢过去吧。”
除了周岁宴之外,两个孩子的生辰不曾大办过。今年,也同样如此。
武皇和李令月不愿意看到乌泱泱一群人围在他们身边儿,便只在李武两家邀请了一些关系近的亲戚来参加这场宴会。
李令月也打算借着这场宴会,让李晏和李清在武家孩子中挑选几名性子投契的人作为玩伴。
武皇一直担心,她百年之后,由她亲手扶持上来的武家会受到薄待,李令月也知道这一点。
只是,李令月是注定不可能像原本历史线上的太平公主一样,为了安武皇的心,就去与武家之人联姻的。
作为替代,李令月想到的方案就是让李武两家的下一辈多多亲近。
武家下一代中,有几个孩子还是不错的。其中有个叫武清芷的小娘子尤其机灵,武清芷的阿耶早逝,武皇怜惜她年幼丧父,本打算将她接入宫中,养在身边。可惜后来,她有李晏和李清要看顾,顾不过来,只得作罢。
李令月觉得,若李清与武清芷投契,可以让武清芷给李清做个伴。有了自幼一起长大的情分,她们之间的关系,自然与常人不同。
不过,李令月从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们的头上。她打算得再怎么好,也得孩子们自己愿意才行。
要是孩子们与武家之人合不来,她也不会强求。
武清芷容貌出众,又妙语连珠,果然很快就赢得了李清的好感。
她比李清年长半岁,不多时,李清便拉着她的袖子武姐姐长,武姐姐短了起来。
李晏也找到了与他性子投契的武家小郎君,与他们聊了起来。
武皇看着李武两家的小辈其乐融融的样子,欣慰地点了点头。她从未提过这一茬,想不到,令月竟如此有心。看来,她不必为武家的未来而担忧了。
度过了热热闹闹的白日,晚间,李令月忽然拿出了两块成色极好的玉雕,让李晏和李清戴上给她看看。
李晏和李清好奇地接过了那块玉雕:“这是什么?阿娘不是已经给我们送过生辰礼了吗?难道,阿娘还觉得不够,所以又给我们补送了一份?”
李令月摇了摇头:“有个人很想亲自来参加你们的生辰宴,可惜不方便。于是,他将这两份生辰礼交给我,让我转交给你们。”
“是谁?”
“他……你们大抵不认识他。”
两个孩子感觉有些纳闷儿:“我们不认识的人,还会惦记着我们的生辰,还会给我们送生辰礼吗?”
他们将那玉雕捧在手掌心中看了看,见玉雕的雕工风格奇特,与此时长安城中流行的款式和风格大相径庭,不由更摸不着头脑了。
李令月揉了一把他们的头:“好了,时间不早了,你们快回去睡觉吧。若是误了明日的早课,我定然饶不了你们!”
“阿娘又这样,每回不想让我们追问某件事的时候,就会用这样的语气说话。我们看透你啦!”
好不容易将两个孩子打发走,李令月看向了虚空中的某处:“礼物我替你带到了,这下,你可算满意了?”
荧幕中的嬴政,看着李令月与孩子们的互动,眼中早已盈满了笑意。
在听到李令月的话之后,他却摇了摇头:“什么时候我能亲临现场,为我们的孩子庆生,我才会满意。”
“那你就慢慢等着吧!”李令月表示,某人休想骗取她的承诺!
前不久,她才带着两个孩子去与他打了个照面。往后几年,她可不会再做这种事了。
第204章
随着吐蕃都护赤玛伦五年任期到期,文成公主成为了第二任吐蕃都护,赤玛伦培养的官员则负责辅佐文成公主。
原本赤玛伦更加看好同样出自吐蕃四大尚族的另一名女官,可这名女官年纪轻轻,威望不足,经验也有所欠缺。
赤玛伦在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最终决定推荐文成公主作为第二任吐蕃都护。毕竟,文成公主名望颇高,且又同时受到吐蕃民众与大周的信任。
至于赤玛伦看好的年轻官员,以及朝廷派去吐蕃的那些官员——且让他们再历练历练吧!
赤玛伦已经为吐蕃都护府打好了根基,接下来,文成公主只需要延用赤玛伦与李令月共同制定的政策,不需要进行什么大的变动。
如果不出意外,等到文成公主任期满了,第三位接任吐蕃都护的就是赤玛伦看好的那名女官。五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若在此期间,有更合适的人选出现,这第三任吐蕃都护之位究竟花落谁家,倒也说不准。
赤玛伦在向文成公主以及辅官们交代完各项事务之后,便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前往长安。
她自出生到现在,从未离开过吐蕃。然而现在,她却要前往千里之外的长安城。
尽管长安比逻些更加繁华,在那座繁华的都城中,蕴藏着无限的机会,但此刻赤玛伦的心情十分复杂。
在离开之前,赤玛伦专程去了一趟雅鲁藏布江。听着江水在耳边奔腾咆哮的声音,她在心中默默地道:别了,雅鲁藏布江。
这次离开,下次回来,就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
长安城中,武皇早早便命人开始为迎接赤玛伦做准备。
赤玛伦能力出众,为大周稳住了吐蕃地区的局势,武皇十分欣赏她。
尽管武皇还未曾真正见过赤玛伦,但在书信往来中,她与赤玛伦神交已久。
武皇先是任命赤玛伦为尚书省左仆射,而后又下旨,为赤玛伦举办盛大的接风宴,以此来显示她对赤玛伦的看重。
赤玛伦的儿子杜松芒布杰以及吐蕃的其他降臣早早得了令,到时候要准时出息赤玛伦的接风宴。
上官婉儿笑着对李令月感慨道:“圣人对于她所看重之人当真是极其偏爱。近些日子,不知多少人眼红咱们这位新晋的尚书省左仆射。”
“那么你呢,婉儿?旁人眼红她,你对她,又是个什么想法?”李令月半真半假地道:“若论能力,论圣心,你不在赤玛伦之下。如今,赤玛伦得了阿娘的倚重,正式步入朝堂为官为宰,你却依旧居于幕后,虽有内相之名,却无内相之实,你可甘心?”
上官婉儿面上的笑容渐渐淡了些,嘴上却道:“臣听从圣人的安排,圣人需要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
她本是罪臣孙女,能够有今日风光,多亏了武皇的提拔和倚重。武皇没有发话,她怎能自作主张?
李令月道:“阿娘对你的看重程度,绝不在赤玛伦之下。这些年来,你与阿娘之间的情分,也是旁人比不了的。你若是有这方面的意向,可以直接跟阿娘说,阿娘是不会责怪你的。”
这些年,武皇身边又培养了一批女官,辅佐她处理政务不在话下。李令月觉得,继续让上官婉儿干着类似秘书长的活计,实在有些屈才了。
上官婉儿定定地盯着李令月看了一会儿,忽然间轻笑出声:“其实,说什么怕委屈我了是假,殿下手上缺人了,想要抓我壮丁才是真吧?”
对此,李令月也没有否认:“孤这里,的确有一件极为要紧的事,想要交给你。为此,孤与筹备了数年。”
上官婉儿一直侍奉在武皇身边,闻言,她仔细想了想:“可是土地改革之事?”
也唯有这件事,让武皇和李令月慎之又慎。毕竟这事儿一个闹不好,是要出大乱子的。
许多土地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过去,武皇和李令月也一直在暗中派人调查那些大地主手中究竟握有多少土地。
如今,李令月终于准备对世家大族动手了么?
“不错。”李令月道:“这事儿总该有个结果。早一日将土地收回来,交给百姓们耕种,我大周就能多收一些粮食上来。无论是要用兵,还是灾荒年间,做事都会便利许多。”
“这桩差事,早早就被圣人交给了其他人。太女殿下需要臣做些什么呢?”上官婉儿感到十分困惑。
“今年,有一批优秀的毕业生从女学毕业了。如今她们正负责刊印皇家报刊,引导舆论。只是,她们没什么经验,做事常常达不到孤想要的效果。孤希望,婉儿你能成为她们的引领者,带领她们将‘朝廷打算给百姓分地’这件事告知全天下的百姓。”
上官婉儿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殿下是想……”
“打土豪,分田地。”李令月道:“既然世家大族根深蒂固,不好对付,那咱们就发动百姓去对付他们。百姓为了一口吃的,能冒着诛九族的风险揭竿而起,你说说,要是他们知道朝廷打算将世家大族手中的土地收回来,分给他们拿去种,他们会不会协助朝廷对付世家大族?”
“会!要是朝廷主动将地分给百姓们,百姓们定然会对此事十分热衷。百姓们人多势众,有了百姓的协助,纵使世家大族是‘地头蛇’,咱们也不必怕他们了!”
李令月含笑点了点头。朝廷发出的政令在很多地方屡屡受阻,就是因为世家大族的势力在本地根深蒂固,足以与朝廷相抗衡。
要是朝廷能够将百姓的力量调动起来,让他们自发地维护朝廷的政令,那么,无论朝廷想要做什么,受到的阻碍都会小得多。
“这件事的要点,就在于尽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动员更多的百姓。若能打好这一仗,咱们便能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战果!”李令月道:“这件事儿,交给旁人,我不放心,唯有交给你,我才放心,你可愿接手此事?如果你愿意,我就去跟阿娘说。”
上官婉儿也知道,这非但是一件极为紧要的工作,同样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李令月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了她的面前,她自然承李令月的情。
“臣愿意,不过,这事儿就不必劳烦殿下了,臣会亲自去向圣人请命。要是臣连为自己争取这个机会都不敢,又怎配得到殿下的看重和信任?”
当晚,上官婉儿就与武皇进行了一番密谈。
两人不知说了些什么,第二天一早,上官婉儿就带着几名女官匆匆出了宫,去找负责传媒工作的那些小娘子。
正好此时,京中上下的注意力都在赤玛伦的身上,并没有人在意上官婉儿做了些什么……
前些日子,武皇借着外交部在谈判中立下的功劳,将外交部的女官们正式纳入了朝廷的官职体系,但女官们大多官职较低,有资格参与朝会的寥寥无几。
赤玛伦成为尚书省左仆射之后,她便是女官中官职最高者,每日都站在十分显眼的地方。武皇和李令月还专门为她订制了一身官袍,款式与传统官袍略微有些不同,既是方便赤玛伦行动,也是与男性官员区分开来的意思。
外交部的一名女官看着站在上首的赤玛伦,目光中带了几分向往之色。
曾几何时,她与同伴们在得知太女殿下破天荒地委任了吐蕃太后做高官时,她们也曾想过,那名吐蕃太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她为何能得到太女殿下的看重。
也正是因为赤玛伦的存在,她们开始期盼着从幕后走向前台。
一起努力的小姐妹中,成功的人并不多,能够顺顺利利走到今天的,唯有她一人。
此时,她与赤玛伦一起作为圣人的臣子站在朝堂上,一种奇特的感觉在她心中滋生。
相似小说推荐
-
臣妻为后 (捌月) [古装迷情] 《臣妻为后》 作者:捌月【完结+番外】纵横中文网2025-1-6 完结80.2万字简介: 燕聿贵为帝王,不小...
-
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斗鱼) [BG同人] 《(西游记同人)[西游]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作者:斗鱼【完结】晋江VIP2025.01.16完结总书评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