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你好,神秘法医(山海十八)


一笔血债,岂能轻飘飘揭过。
两人谈话间,报童借来了轮椅。
莫伦明显感觉到脚痛在一点点消退,但继续将行动不便演得逼真,被推到了诊所。
医生没查出她的右脚踝经历脱臼,只查出了有些扭伤。
保险起见打了石膏。讲了一些注意事项,提供轮椅与拐杖的租赁服务,表示一周后来拆石膏。
沃尔刚想问莫伦,是直接送她回家,还是先绕道餐厅?
为脚伤折腾好一会,已是晚上七点半,到了晚餐时间。
此时,莫伦似自然而然地转头说:“我想去先去苏格兰场。尽早报案,说不定能更快找回手链。”
沃尔猛地脚步一顿。
莫伦扫了一眼在推轮椅的那双手。
捕捉到沃尔的瞬间动作变化,十指死死地握住轮椅手柄,也看清他黄金袖扣上的精致浮雕图案——「忍冬花」。
不等气氛凝固,沃尔迅速放松。
仿佛不存在一瞬紧绷,他柔声建议:“不如送您回家后,我替您去报案。您受了惊吓,何必亲自再走一趟苏格兰场去看警员的脸色。”
“没关系,只有七八分钟的路程。”
莫伦仿佛很感谢沃尔的照顾,又不好意思地说:“总不能什么事都麻烦您,反正顺路,我可以自己去做笔录。”
沃尔没再劝,“好,那就先去警局。但我要说明,您不必觉得是给我添麻烦。”
沃尔情真意切地说:
“能帮到您,我感到很幸运。今天,我很庆幸为取周末的歌剧门票路过了斧头巷,否则一定会责怪自己没能第一时间照顾您。”
多么动人的说辞,多么自然的解释。这个男人很顺成章地解释他为什么会出现在劫案发生地。
莫伦回以浅浅一笑,但在心底打上重重的问号。
幸运吗?沃尔的幸运,是否建立在原主的不幸上?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很快到了苏格兰场。
莫伦看向这栋陌生的建筑。
1872年的苏格兰场显然与两百年后不同。后来历经迁址,伦敦警察局已不在这个位置。
上辈子第一次去苏格兰场,是受邀参加协助破案。当时她提前到了,听到接待员们的闲谈。
警员A:“这次特聘的海勒教授,听说挺年轻的,她正常吗?是不是电视剧里那种嗜血法医,或有常人招架不住的古怪嗜好?”
警员B:“你想象力太丰富了,可以去做编剧了。”
警员A:“嘿!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那些不正经的法医太酷了!”
往事一闪而逝。
莫伦垂眸,掩去一霎的眼神波动。
谁能想到会穿越时空,更想不到来到十九世纪的第一晚是去警局。
——还别说,这有点意思。

两个年长警员直接看向年轻的,对他说:“雷斯垂德,你接待一下。”
雷斯垂德面无表情地站起来。
入职半年,清晰感受职场新人的不易。哪里有活哪里有他,哪里有福利却没他的那一份。
“我有什么能帮到两位的?”
雷斯垂德拿着记录本与钢笔走来,说话的语气让人想起泰晤士码头上的咸鱼。
莫伦:“报案。今夜18点左右,我独自走入斧头街。突然从背后跑来一个陌生人,抢走了我的手链。”
雷斯垂德:“请问怎么称呼。”
莫伦:“莫伦海勒。”
雷斯垂德点头,却看向同来的男士。“这位先生,您呢?”
沃尔:“萨米沃尔。”
雷斯垂德:“沃尔先生,请您说一下具体经过。”
莫伦面色如常,心里嗤笑。
两百年的时差也改不了苏格兰场的一些滑稽属性,不是这里滑稽,就是那里滑稽。
这位警员放着被抢的当事人不问,反而去问不在现场的人,就是这样查案的?
莫伦没有立刻出言打断,倒要看看这场问询怎么继续。
雷斯垂德不认为做法有问题。
以他看来,前来报案的女性多数情绪不稳,还不如听同行男人的描述。
他听着沃尔的讲述,将案发过程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
“好的,情况我了解了。请留下联络方式,有进展会通知两位。”
沃尔正要伸手取笔去写地址。
忽然,莫伦开口:“斧头街距离苏格兰场只有0.49英里,难以置信,这么近的距离居然还会发生劫案!”
雷斯垂德猛地胃部一抽。
他痛恨自己接触不良的第六感,这一秒怎么会有被诡异怪物盯上的感觉?僵硬地不敢妄动,唯恐稍有不慎就会被怪物咬断脖子。
是错觉吗?从一句感叹,他竟然听出了威胁与嘲讽。
抢劫案发生在距离伦敦警察局不足千米的小巷,如果不能迅速破案,足见警员的无能。
到时候报纸上一定会大肆嘲讽,而今年苏格兰场的办案经费又要遭到缩减,那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雷斯垂德脑补出一大串恶劣影响。
直觉告诉他,再忽视眼前的年轻小姐,脑补的糟心事会一一应验。
这让他第一次认真打量起海勒小姐。
只见莫伦眉头轻蹙,脸上找不到一丝攻击性表情。愁绪萦绕在她的眉间,似在忧心要怎么找回手链。
再看沃尔先生,他对这句话也没表现出惊愕或诧异,只是听到了一句正常的感叹。
雷斯垂德默默丧气。果然,所谓警探的第六感都是胡扯。
却没再向沃尔接递出联络簿,转问莫伦:“海勒小姐,您有其他细节要补充吗?”
雷斯垂德:让我再试一次直觉。赌一把,对方一定会回答不用补充。
莫伦看懂了年轻警员眼中的莫名期待。
既然对方诚心诚意地发问了,她怎么能给出虚假的回答。“沃尔先生描述得很详细了。”
雷斯垂德:噢耶!判断正……
还不等他高兴完,就听到转折词。
莫伦仿佛就事论事地继续说:“但他没有说劫匪的身形体征。是我之前忘了提,现在回想,目测劫匪的身高约68.11英寸,体重约100磅,身上有较重的烟酒味与汗味。”
雷斯垂德身体一僵。
没有任何证据,但直觉告诉他,这种回答方式是在故意捉弄他。
不对!逻辑有点乱了。
自己的警探直觉,这玩意到底是失灵了,还是灵验了?
第一次,雷斯垂德发现思维被报案者扰乱了。
不是因为发生了复杂的案情,而是自己的智力似乎受到了挑战。
算了,这应该不重要。
雷斯垂德转移注意力,把莫伦描述的抢劫犯身高重仔细记录下来。
从比值判断,劫匪的身形很瘦。至于烟酒味与汗味,他认为算不上一条线索。疏于打个人卫生又嗜好烟酒的帮派分子多了去了。
莫伦又说:“我看到斧头巷有劫匪留下的鞋印,也许能对寻人有帮助。”
雷斯垂德把这点也记下了,但仍旧不抱抓获劫匪的希望。
如果是高档皮鞋能查到来自哪家商店,但批量或无证贩卖的廉价胶鞋要怎么查?
他问:“还有吗?”
莫伦摇头,“暂时没了,如果想起别的,我会来补充的。”
雷斯垂德递出了联络簿。
没给沃尔,直接给了莫伦。“海勒小姐,请留一个联络地址,有消息会告知您。”
莫伦自然而然接了过来,写下家庭地址「罗伯特街44号」。
至于所谓的警方通知,她不报多少希望。苏格兰场寻找失物的能力,懂的都懂。
莫伦从一开始就清楚,但不妨碍走这一遭。是为验证一些事,也确实有了猜测。
笔录后,沃尔推着莫伦离开苏格兰场。
两人没去餐厅。
莫伦请沃尔直接送她回家。沃尔知道路线,他在上周末登门接原主一起去公园散步。
沃尔没多逗留,细心建议莫伦暂时搬到一楼。腿脚不便时,走楼梯不是一个好选择。
如有任何需要,可以随时让女佣去他家或律所喊人,他会在第一时间赶来。
莫伦不用翻阅地址簿,原主将沃尔的联络方式牢牢记住,既知道律所在哪里,也向沃尔家寄过回礼。
说了再见,关上大门。
莫伦不着急用晚餐,先拄着拐杖观察起这栋小楼。
罗伯特街44号,这套房子不大,是原主曾祖父买下的。上次翻修在二十五年前,家居装潢已经略显陈旧。
共有三层。
一楼是厨房、洗衣房与佣人间;
二楼与三楼各有一间不到30平的套房;
外加15平的地窖,存放杂物与需要避光保存的食材。
从前,原主住二楼,父母住三楼。
双亲相继去世后,三楼的房间一直空关着。
伦敦大,居不易。
依照这座城的住房现状,房东与租客共处一个屋檐下是常态。出租同一栋房里的一间或几间空屋,以租金补贴生活。
原主却没出租三楼的空屋。
是顾忌到租客可能会带来麻烦,也是比对了出租房屋的开销与收入。
租屋价格与房间大小、装修、地段相关,也与附加的服务相关。
租客可以要求提供餐饮洗衣等家政服务。房东不提供,租金收入必然会减少。
谁给租客提供家政服务?
多数情况下,房东们选择自己搭把手,但原主宁愿在办公室坐班十小时,也不喜欢困于菜场、厨房与洗衣房。
她以每年17英镑的价格雇了住家女佣朱莉。
这种薪资的佣人只需照顾原主一个人的生活起居。如果增加女佣的工作量,肯定要加工资。
把三楼屋子的房租与额外支出的家政费用比较,再考虑租客可能带来的不安定因素,对比之下还不如把房子空着。
莫伦赞同原主的选择,她也不喜私人领域有外人。
而且比起住家帮佣,更怀念智能化时代,全屋以机器代人做家务。
如果她选择做房东,必是在伦敦有了第二套房,不用与租客抬头不见低头见,只管闲适地收租即可。
坐等收租的轻松日子什么时候能来?
除非天降横财,否则不算通货膨胀,以女性电报员的年薪,不吃不喝十几年可以全款在伦敦买房了。
如今英国的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只有男性一半或1/3的薪资。
电报员也一样。在这个时代,却是对女性相对友好的职业选择。
往前倒退三十多年,摩尔斯的电流电报机尚未被发明出来。
那时提供给英美女性的就业选择,除了做所谓的“家庭天使”与经营自家产业,走出家门后多数成为家庭教师、家政相关服务人员或纺织厂女工等。
这些年,情况渐渐改变。
比如需要医疗技能的专业护士,有大量女性加入。
再如近十年不断扩张的电报业,从连接城市到国家到跨越大海,给女性提供了大量办公室岗位,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就业领域。
这份体面的办公室工作,却也存在职业年龄危机。
莫伦梳原主记忆。
电报员的工作强度高,扣除午餐时间,每天坐班九小时。
这一行奉行“速度至上”,快速敲击键盘收发电报讯号,同步翻译摩斯码传递信息。
商务讯息占电报通信的大额。一旦出错会导致客户损失惨重,所以电报工作的容错率极低,要求电报员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尽管工作日不是每个时段都很忙碌,闲暇时能在办公室内织织毛衣或读读闲书,但公司对电报员的年龄设有限制。
为了确保体能跟得上,要求女性电报员的年纪在18~30岁之间,最好未婚。
原主不知道十年后该如何转行。
她在父亲的牙科诊所里做过助手,更确定了对护学毫无兴趣,不可能转而学做护士。
不排斥婚姻,计划找一位身家合适的男士结婚。
婚后把这栋小楼全部租出去,收房租也能是一份稳定的生活来源。
原主与沃尔在同一条街上班。
打听过「杰克国际律师事务所」是业绩优异的老牌事务所,而萨米沃尔入行十年,是小有名气的精英律师。他在伦敦有房产,没有传出不良嗜好。
萨米沃尔不只符合了原主对身家合适的择偶标准,还让她获得了两情相悦的欢喜,简直就是命运赠予的特殊礼物。
莫伦不由想到茨威格的经典话语
——“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从斧头巷到苏格兰场的观察,她敢断言萨米沃尔99%有问题,这个男人与导致原主死亡的劫案相关。
不只凭经验推测,更因沃尔看似体贴,今夜却还是不免泄露了几缕违和情绪。
假设沃尔操纵抢劫案,他的动机是什么?
趁着原主受惊吓,促进两人的感情?有必要这样着急吗?
莫伦怀疑存在某个隐藏的深层由,因为还有另一个疑点。
原主做电报员刚好满三个月,今天是试用期的最后一天,能否转正还需参加一场考试。
转正考试将在明天11月1日进行。
换个角度思考,劫案偏偏在考前的夜晚发生,又是一个单纯的巧合?
莫伦不信接二连三地巧合。脚打石膏算什么,明天照常去电报公司。
既能观察公司是否藏着线索,也是去见识一下电报构成的19世纪“互联网”。
如今,电报员因职业便利能接触到各式消息。不限于伦敦本地,也能快速获取其他城市与海外的资讯动态。
莫伦又与女佣朱莉交谈了几句。
初步判断这位十六岁的爱尔兰姑娘与原主记忆里的表现一致,踏实、勤劳又不死板。
合心意的住家家政不好找,而优秀的管家更难得。
她将持续观察朱莉,如果对方也愿意,会将其往大管家方向培养。
那是后话,先叮嘱朱莉不必在意等会楼上发出的响动。
晚餐后,莫伦拄着拐杖,灵活地上了三楼。
打开存放老海勒先生遗物的储物柜,从最深处取出一把左轮与一盒子弹。
这把枪等同摆设,老海勒只在打猎时象征性开过两次。原主不会用枪,没碰过它。
莫伦拆开枪,对零件逐一检查,确定它能够正常使用。
不知子弹是否受潮?
装弹,上膛,试了试手感。
“砰!”
一记枪响,精准熄灭五米外的蜡烛火苗。
凑合用吧。
莫伦转着枪柄,遗憾它不是消音枪,杀人时难免有噪音。
试枪,当然不是用来对付明天的转正考试。
携带它是对这个时代治安的不信任。
今夜发生抢劫,谁知道明天又会发生什么。毕竟打着石膏,脚的不便,通过手弥补一下。
接下去,抓紧时间临阵磨枪。
莫伦没收发过电报,但非常熟悉摩尔斯码。
今夜来场急训,参考原主的经验与肌肉记忆,无实物现学电报员的技能。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
莫伦提前十分钟出门,叫了一辆马车去上班。
一路见识了十九世纪的时代特色,伦敦街头飘荡着隐隐的马粪味。她没遇上阻碍,顺利抵达公司。
抬头,望向「查尔斯电报公司」的招牌。
第一夜进警局,第二天进考场,不知考核内容又会带来哪种“惊喜”?

「查尔斯电报公司」规模中等,伦敦总部的员工约四百人左右。
其中,电报员在三百人上下浮动,男女比例2:1。分属不同的线路,包括城内、城际、欧洲、跨洋等不同区域。
男女员工被安排在不同楼层办公。
收发电报时,却不会区分上下线的对接人员是哪种性别。
莫伦进入202办公室。
这里收发英国城际电报,常驻女性电报员约三十人。除了她,其余都是正式职员。
距离九点上班还有6分钟,还有五人没到。
薇薇安索普看到莫伦打着石膏,吓了一跳。“上帝!你的脚怎么了?昨天还好好的。”
莫伦:“没大碍,昨天下班摔了一跤,不小心把脚扭了。”
薇薇安索普入职电报公司四年。
原主的三个月试用期,是薇薇安负责指点。她很有耐心,一直不吝认真教导。
薇薇安追问:“怎么会摔跤呢?没别的伤吧?”
莫伦没有遮掩昨夜的遭遇,一边概述一边观察同事们的反应。
“昨晚回家在斧头街遇上了抢劫犯。我被推了一下,没站稳摔了。除了被抢走一条手链,没别的伤。已经去苏格兰场报案,也不知能不能追回手链。”
薇薇安震惊:“怎么会这样!那条巷子一直很安全!”
其他同事听到莫伦被抢了手链,纷纷惊愕后怕,也来安慰莫伦。
“距离苏格兰场那么近,居然还有人敢抢劫!”
“要不怎么说那群警探没什么用,看来以后下班一定要往人多的路走。”
“手链被抢,人没大伤,也是有惊无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