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池陌)


“娘,孟南真是像您,有胆识有想法,这卫生巾做的可太好了,包装好看又薄,比我从前用过的都好。”
甄臻也为孙女自豪,可惜她早就绝经咯!
不然高低用一用。
孟老太羡慕道:
“你们算赶上好时代了,我们那会哪里有什么卫生巾?都是草木灰、玉米叶,我还没嫁人时,用一块破布做了条月事带,里头塞得都是稻草碎,就这还被我娘狠狠骂了一顿!嫌我糟蹋家里东西。那年头真苦,也经常发炎,可没人在乎你的死活。”
“是啊,时代进步了,女性赚钱多了,也在乎自己的健康。我昨天还看到一条小狗用卫生巾呢,连狗都沾了孟南的光。”
焦蕙兰叫她说的一笑,“娘,昨天翠花婶子给您送咸菜,苟子娘也给您送了点辣椒酱。”
“又要过年了,时间过得真够快的。”
“可不是,二丫又没法回来过年,不知道她啥时候退役。”
“得了40多块金牌,跳水队新人青黄不接的,国家哪里舍得她退役?随她去吧!”
甄臻也想孙女,可是没法子,她不能跟国家抢人。

“你家今年没晒地瓜干?”
“今年在京市待了半年,除了我, 家里没人吃这玩意,我婆婆就没晒。”
孟老太晒得地瓜干是一绝, 甄臻走后,孟老太天天坐在好婆婆门口, 白也盼, 夜也盼, 就盼着儿媳妇的身影从街角出现。
她年纪大了,害怕被人抛弃,儿媳妇要是不回来,家里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孙子和孙媳妇不是不孝顺,可毕竟隔着一辈。
重孙子就更说不上话了,八十多岁的老年人和小孩子能有什么话聊?孩子嫌弃她耳背,动作不灵活, 也听不懂眼下的新词。
也只有儿媳妇能跟她说几句体己话。
孟老太打过电话问儿媳回不回来, 要不要晒地瓜干,儿媳说不要, 她就觉得儿媳是不是真要去京市定居了, 担惊受怕了半年时间。
等儿媳回来, 孟老太才彻底放下心来。
眼下听到甄臻这么说,孟老太乐呵呵道:
“明年一定多晒点, 也就你爱吃,六十岁的人了,牙齿还吃得动。”
儿媳需要她,她心里就高兴。
甄臻笑着撵了一根地瓜干, 甄二嫂晒得地瓜干不干不硬,软糯又有嚼劲,甜滋滋的,让人吃了还想吃。
甄二嫂见她爱吃,也就宽心了。
孟家有钱,什么都不缺,每年过年送礼,她都觉得难办。
亲戚之间没必要送太贵的,再说孟家是开百货大楼的,什么都不缺。
好在甄臻喜欢吃地瓜干、红薯干、豆腐乳之类的,全是甄二嫂会做的。
甄二嫂就隔三差五做点,给小姑子送过来。
“他小姑,我这次专门来感谢你。”
甄二嫂瞥了眼东东,东东出去一年,还真是不一样了。
他穿着白衬衫、西装裤,看起来像大人了。
说话做事比从前稳当,这不,回家好几天了,都没出去找那些混子朋友,瞧是改邪归正了。
甄臻不喜欢给别人贴标签,再说东东是个不错的孩子。
“东东没你说的那么差,当初我要给他投资,他不要,说要脚踏实地,积累经验。这不,刚到京市,就把京市给跑遍了,所有房产资源,都是他自己找来的。他为人诚实,讲信用,谈文音给他介绍了几个顾客,各个都对他竖大拇指。”
“还有这事?”甄二嫂挺稀奇的。
在甄二哥甄二嫂眼中,东东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孩子。
他没进体制内,没进国企工厂,没当教师,学历又不高,跟废物没区别。
甄二嫂出去拜年,都不好意思带他,总觉得这孙子拿不出手。
甄二嫂最怕人家问:“东东在哪个单位工作呢?”
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谁曾想,在甄臻眼中,东东完全是另一种模样,与甄二嫂认识的孙子截然不同。
甄臻笑道:“你对孩子也太没信心了。人家东东一年能赚两三万呢!年前,我听谈文音说,他给一个出国的老教授,卖了一套四合院,提成两千多!一点不少赚。”
这年头城镇居民一年平均收入才两千出头,农民一年赚不了一千块。
甄二嫂的铺子前些年赚得不错,这几年开店的人多,竞争大,她一年能赚一万多,王玲的书铺不到一万,俩人加起来都没有东东半年赚得多。
甄二嫂没想到东东能赚这么多。
“下海做生意,到底没有带编制的工作稳当,说出去也不好听。”
王玲也点头,“让他回来复读考公务员,他不同意。”
甄臻忍不住摇头,父母帮不上孩子,别扯后腿总行了吧?
人孩子好不容易出人头地,不鼓励就算了,给孩子浇冷水算怎么回事?
“这年头,多少国企员工下海?人家有编制的都想学你们下海经商,你们倒好,竟然返回头往国企里跳。”
甄二嫂和王玲知道甄臻的意思,她俩就是觉得,家里不愁吃喝,还是希望孩子能做点像样的行业。
给人卖房子,说出去就不像正经工作!
还不如甄向阳干修理工,到底有个手艺。
“小姑,家家户户房子紧缺,谁家轻易想换房子?也就是让他运气好才卖了几套房子出去。”
甄臻直摇头,“你赚钱就是能力强,你儿子赚钱就是运气好?”
王玲被说得不好意思,“我怕房子卖完了,就没房子卖,怕他以后吃不上饭。”
“你放心好了,京市到处开发房地产,以后家家户户都住商品房,房产中介是朝阳产业,比你们的铺子都有前途。”
甄臻是家里的一把手,她都这么说了,甄二嫂和王玲也就不乱出主意了。
临近过年,家里给孟长征和孟老爹添了坟。
孟大国把老家的旧屋子给推了,盖上四层楼房,还想装上直达电梯,被甄臻给制止了。
“逢年过节才回家一次,没必要花那么多钱,以后,这些房子都没人住。”
“娘,儿子不是怕您腿脚不便,爬楼梯不方便么。”
“娘才六十岁,就腿脚不便了?不至于。”
房子盖好了,甄臻打算回坝头村过年。
年前是最忙的时候,尤其是真心百货,新年促销的横幅一挂出来,所有人都有了过年的气息,加上县电视台,天天播放促销广告,城里职工、农村老百姓,都忙着来真心百货买年货了。
甄臻奇怪道:“今年的人流量,是不是比去年更多?”
“那可不,”孟盼弟笑道,“今年很多人家养羊,做羊毛衫,经过各路司机的宣传,咱们新姚县城做羊毛衫的事,就这么传到全国各地。老百姓赚到了钱,可不就要来消费?”
往年老百姓花钱扣扣搜搜的,今年不一样了,一件羊毛衫不少赚,他们自家又养羊,还种辣椒种药材,整个新姚县城找不出一家子闲人。
老百姓赚了钱就想消费,到最后,这钱又回到了甄臻口袋里。
让甄臻惊奇的是,今年的顾客多了不少外地口音。
孟盼弟说,周边县市的人都来办年货,很多人都反应,真心百货的货品和服务都比省城百货大楼好。
“人家说,哪里都没有我们这服务!”
去年省城有个顾客回老家探亲,听人说真心百货服务好,就想来转一圈,谁曾想,试衣服的时候,把一条拇指粗的金项链落在试衣间了。
这顾客急坏了,匆匆回来找,原想着肯定被人捡走了,谁曾想,回来时,服务员不仅把项链还给她,还帮她擦拭干净,从甄大福拿了一个装饰品的丝绒小盒子装上,手提袋打包好,瞪着她来拿。
这顾客感动坏了,当天就写信去省城晚报说了这件事。
谁曾想,省城晚报居然给刊登了!还叫电视台的人来采访。
这一采访才发现,名不见经传的真心百货大楼里,每天都有这样暖心的故事。
一个县城里的百货大楼,居然把顾客放在首位,对老百姓百般照顾,动不动就搀扶老人上电梯、帮顾客哄孩子、拾金不昧、照顾低血糖晕倒的女子。
此种事迹太多,新姚县城的老百姓都对真心百货赞不绝口,这就这样,真心百货的名气彻底传开了。
今年来了很多外地顾客,说是每次换季都来真心采购一次,次次都买上两麻袋的衣服!
过年前五天,三娃终于从拥挤的春运火车上,下来了,他在车站门口找了一辆车黄包车,迫不及待赶回家。
“孟东回来了?”好婆婆服务员叫了声。
“您好。”
孟东拎着行李箱直奔后院,一进门就嚷嚷:
“饿死我了,阿奶,家里有没有吃的?来点肉吧!没肉,菜也行啊!没菜,饼也行啊!”
甄臻没想到孟东这个点到家,家里人都在忙,实在没人做饭,甄臻干脆撸起袖子自己下厨。
“阿奶给你做个肉夹馍?”
孟东奔过来抱了抱奶奶,“阿奶做的肉夹馍最香了。”
甄臻拿着做好的小饼,从中间划开,在油锅里走了一圈,又炸了鸡柳、平菇、青菜,煎了个鸡蛋,一股脑塞进小饼里。
三娃一口就吃掉半边,酥脆香喷的小饼咬在嘴里,香的三娃魂都要没了!
“太香了,咱家真正的大厨是我奶,我奶做的肉夹馍最好吃!”
孟南回来时,也被肉夹馍的香味馋哭了。
“我奶竟然亲自下厨,还是三娃有牌面!”
三娃幸福地笑起来。
陶爱红听到儿子回来了,就把吃饱的三娃拉进屋。
“听你奶说,你也在宋小红男人的啥项目里?”
“半导体。”
“对对,半导体,这是干啥的?跟你的专业有什么关系?”
三娃简单解释了几句,陶爱红一句没听懂。
“你跟你姐合伙的事,怎么样了?”
三娃稀奇,“您不是不喜欢我姐,不许我跟她搅和在一块吗?”
陶爱红有点不好意思,“那都是老黄历了,你姐做的卫生巾卖的可好了!全国都出名了,一个月能赚上千万!就三天前,你奶奶刚从国外帮她联系了一条世界上最好的生产线,花了两千多万本钱!说是要改良华国的卫生巾,明年咱国家就有新型卫生巾上市了,到时候,你姐就富得流油了!”
陶爱红觉得是代表变化太快,80年那会,全家人一个月赚两百块钱都是天文数字。
这才过了十几年,孟南一个月就能赚上千万,陶爱红要是知道孟南有这本事,早就跟孟南打好关系了。
三娃觉得陶爱红太现实太势利。
一家人搞成这样,怪难堪的。
不过他还真有事找孟南。
“姐,我搞了个软件。”
三娃跳到孟南床上,窝在孟南右手边。
姐弟俩一起长大,甭管甄臻怎么说男女有别,他就是没这概念。
孟南正在看四丫没上市的新书。
“啥软件?”
“一个聊天软件。”
“什么聊天软件?”
三娃是从传呼台得到的启发,“你看,咱现在要拨号到传呼台,再由传呼台发到咱们的BP机里,这样是挺方便的,可一来一回的,要是有急事,那可就耽误了。”
“有急事就打电话了。”
“不错,咱再说电话。有钱人都用大哥大,次有钱的人家里有固定电话,那没钱的人怎么办呢?就算大家都有钱,这有钱人也需要能立刻沟通的软件,可大哥大和传呼机都没这功能。”
孟南仔细一想,好像是这么回事。
“所以,咱就把BP机和大哥大结合,让大哥大有BP机的屏幕,大哥大就具有电话和发文字两种功能了。不得不说,三娃,你真是个天才,这可真是好主意!咱们要是真能改良大哥大,一定会火爆全世界!”
“嘎?”三娃有点懵,“但我不是这意思。”
“那你什么意思?”
“姐,你的想法听起来挺特别的,但我想创建的是一款软件,软件,放在电脑里用的那种。这种软件可以在线沟通,咱俩同在一个互联网上,我这边发信息,你那边立刻就能收到了。”
孟南瞪大眼,“这么快?你的意思是有一个像房间的地方,一群人在这个房间里,你说话,我也说话,但因为大家在一个房间,所以彼此说话都能看到?”
“嘎?”三娃又有点懵,要么说他姐是个人才呢,竟然能发散到房间聊天?“姐,你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想做一款软件,这软件能在电脑上登陆,全国十几亿人口,都可以登陆软件聊天。我们可以彼此加好友,当然,这软件上也可以有你的聊天室。”
孟南虽然是清大毕业的,可她对电脑没啥兴趣。
毕竟,这年头电脑的趣味性不够强。
也就企业学校需要电脑来办公。
孟南诚实地摇头,“三娃,我真没听懂。”
三娃有些受挫,孟南是家里学历最高的,受过高等教育,又是成功的女企业家,她都听不懂,他这想法,怕是不能落地了。
“其实我想做这种软件,是为了方便跟奶奶联系。”
“啊?”孟南有点云里雾里的,“怎么联系啊?”
“咱给阿奶买台电脑,阿奶登录我的软件,我在京市也登录软件,咱们就可以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天了,你和二姐四姐都可以加入。咱们一大家子,想怎么聊就怎么聊。”
孟南还是没听懂,她怕打击到三娃的积极性,连忙从床上跳起来。
“我听不懂没事,咱去找阿奶!”
三娃不抱希望,孟南都听不懂,阿奶这个连电脑都没摸过的人,肯定更听不懂。
谁曾想阿奶听完后,竟一拍大腿。
“哎呀!三娃,不瞒你说,阿奶也需要这种软件!”
三娃瞪大眼,惊讶得半晌没说出话。
“真的?”
“当然啦!你想想啊,阿奶多寂寞啊,要是有这样的软件,别说阿奶了,太奶奶都可以在线跟你们聊天!”
三娃被奶奶肯定,幸福地冒泡。
“阿奶,我做这软件,就是为了跟你联系。你大孙子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拉近我们的距离。”
甄臻幸福地搂着孙子孙女,她没想到三娃这么厉害,后世要四五年后才上市的聊天软件,三娃竟然在1994年就有想法了。
“三娃,阿奶绝对支持你!”
三娃越说越带劲,“阿奶,钱叔叔正在研发半导体,等我们的半导体技术成熟,就可以在电脑上安装摄像机。到时候,我再开发一个功能,让我的软件和摄像机结合,这样,咱们就可以在网上见面了!”
“哇!我大孙子真厉害!”
甄臻高兴坏了,有种进入文明时代的快乐。
三娃被夸得不好意思了。
“阿奶,那我真做了?”
“做!不要只做给咱家人用,要做给企业、公司、学校,做给所有人用!到时候,整个华国人都能在你的软件上聊天,真正做到网络互联。”
奶奶的话给了三娃一点启发。
三娃立刻就进了房间,“阿奶,我需要一台电脑!”
“买!你孟丽姑姑的培训学校里,就有最新款的电脑,阿奶让她给你带一台回来,明天就能送到!”
三娃高兴地抱着奶奶亲了一口。
“阿奶?你听没听到鸭子叫?”
话音刚落,五娃就跑了进来,他过年十五岁了,还没变声结束。
“哥,你回来了!”
三娃兴冲冲拉着五娃,去讨论他的聊天软件了。
隔天,孟丽就给三娃抱了一台电脑回来,最高配置,两万多一台。
三娃高兴坏了,爱不释手,当天就捣鼓电脑,说要早点把聊天软件研发出来。
三娃在学校就做了一些代码,眼下只需要继续改进就行。
甄臻建议道:“名字取好了吗?”
“还没呢。”
“可以搞个Q版头像,熊猫、猫咪、小狗、企鹅什么的,都行。”
三娃觉得这建议真是太好了,他日夜赶工,觉都不想睡了,被前所未有的激情包裹着。
他相信阿奶的话,他正在做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这个产品上市后,能实现网络互联。
大江南北的人都可以靠软件联络。
人们不再有距离,很多不相识的人,也可以成为朋友。
孟南和四丫帮三娃想那些细枝末节。
比如她奶说的,能换头像的点子,就很不错。
她俩到处找人画画,想找一些适合当头像的图标。
“男生头像、女生头像、动物头像。”四丫提议。
“不错,针对不同年龄层,也可以有不同的头像。”孟南说。
她俩聚在一起嘀嘀咕咕。
“我上网不想别人知道我的真实姓名,最好可以改名字。”
“资料页可以修改,还可以改变心情。”
“有聊天房间,一家人可以一起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