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池陌)


要是有一天娘没了,那他这颗松子还去哪找那颗依偎过的大树?
孟华心里不舒坦,却还是听甄臻的话,去多买了几间铺子。
给甄臻买的铺子都写在甄臻名下,他买的一半写自己名字,一半写谈文音的名字。
谈文音高兴坏了,搂着他亲了一口,“谢谢老公!”
孟华擦擦脸,“假!”
“哪假了?你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给我,我发自内心的高兴。”
谈文音高兴坏了,去谈征面前炫耀刚拿到的房契。
“爸,今年我想跟孟华回去过年,您跟我们一块去吧!”

谈征被谈文音逗笑了, “我可没见过闺女去婆婆家过年,把自己爹也给带上的。”
“怕什么,我婆婆在电话里邀请你好几次了。她不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
谈征一口拒绝, 大过年的,人家一家人过年, 他这个外人跑去凑什么热闹,就算是去世的兄弟家也不行。
谈征拒绝得太彻底, 让谈文音有些失落, 可能人幸福的时候, 就希望身边人跟自己一样幸福。
谈文音觉得婆婆守寡,谈征是鳏夫,两人长相能力都很般配,如果要她婆婆这样的人当她后妈,她一万个乐意。
当然,谈文音也有点私心,她爸这年纪在体系内着实算年轻。
外头多的是人想给他介绍对象, 他要是真找了别人, 生了孩子,跟自己就不亲了。
谈文音不想这种事发生, 在她心里, 她跟她爸是最亲的家人, 她决不允许别人分她的父爱。
回家后,谈文音看着抽屉里的房契, 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孟华生意做挺大的。
谈文音有点担心了,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孟华现在是实打实的老板,十几万的房子说买就买, 还一买就是好几套,他还愿意让孩子跟谈家姓吗?
孟华正在穿裤腰带,他裤带松了,叫人重新在皮带上打了孔,皮带刚送来,他打算试一试。
听到谈文音的问题后,孟华还愣了一下,“这有什么不愿意的?”
“那咱妈同意吗?咱妈那么疼你,是不是想让孩子跟你姓孟?”
谈文音担心婆婆反悔,孟家条件是不如谈家,可人家也是县里数一数二的,孟华长得俊,学历高,眼下又做生意发达了,谈文音就觉得这事没那么容易。
谈文音的顾虑纯属多余,其实孟华这人骨子里也有点子叛逆在的。
他遵循传统,但也敢于打破传统,老祖宗的规矩是孩子跟爸爸姓,可跟妈妈那孩子就不是他的了?
都是他的种,孟华觉得跟谁姓没区别。
要是孩子跟谈文音姓,能让谈征放心,能让谈征把孩子当未来继承人培养,对孩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孟华又不傻,他才不会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谈文音见他真不在意,还觉得奇怪,“人家都很在意。”
“人家是人家,我们家是我们家。我妈不在意,我也不在意,我爸倒是在意,可他死了,反对无效,这有什么办法?孩子是你生的,你想跟谁姓就跟谁姓。”
孟来弟的婚前定下了,申家说怕冬天冷,想要快点领证结婚。
张巧红巴不得,回去就跟村里人说了孟来弟嫁人的事,酒席的日子也定下了,就在半个月后。
半个月后,申元亮来坝头村接人,看起来给足了孟大柱家面子,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嫌弃孟大柱家里寒碜,连门都不愿意进,好不容易进去了,一口水不肯喝,把嫌弃写在脸上。
孟大嫂和孟老大直叹气,都说孟来弟拿不住这男人。
可张巧红哪里肯听劝?到处跟人说女婿家多厉害,孟来弟比孟招弟有出息。
孟来弟办酒席,甄臻没到场,算是摆明态度。
以后张巧红埋怨起来,甄臻也有理怼回去。
入冬后,甄臻又开始一年一度地囤货过冬。
她先是叫孟大国拿了最好的猪肉回家,让焦蕙兰和陶爱红灌了香肠,又买了十几车大白菜堆放在仓库里,豆制品、干货、酸菜也买了不少。
好婆婆员工多,蔬菜肉品的消耗都大,甄臻不仅要准备家里过冬的事,还得把员工的口粮准备好。
她正在堆放大白菜,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就挑着担过来了。
老俩口没啥能力补贴他们,每次来都会带点地里种的蔬菜,自家鸡下的鸡蛋什么的。
甄臻笑着迎出来,“来就来,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
从坝头村挑着满满两筐子东西过来,可不是一件轻松事,更何况老俩口都这个年纪了。
孟老太牙掉了一颗,笑起来有点漏风,“都是自家种的,送过来给你尝尝。”
孟老太拿出土豆、茄子、辣椒,又把一筐子草鸡蛋拿到甄臻厨房去,她很久没来县城了,听说甄臻这边盖了二层小楼,一直没顾得上来看。
“呦,这二楼盖得挺高,还有楼梯通到三楼去?”
甄臻笑笑,“留着晒点东西。”
“这房子盖得真够气派的,比咱们村里的房子看着敞亮。”
甄臻用了不少玻璃窗,增加采光面积,玻璃窗浪费钱又不保暖,新姚县城地处北方,别人家房子的窗户都是能小就小,就她反其道而行,房子看起来就气派。
甄臻切了两个苹果,又拿了点零食过来。
老俩口年纪不小,却也爱吃零嘴,就是牙口不太好,苹果都只能吃面苹果。
甄臻给他们拿的都是好嚼的东西,孟老太吃着挺开心的,有种回到小时候,被父母照顾的感觉。
甄臻便提起让他们搬过来住,她早就有这想法了,农村那地方野风大,冬天可不好熬。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单独住一间屋子,冬天舍不得烧炭火,穿得也不暖和,很难熬过冬天。
坝头村每年冬天都要死几个老人,甄臻寻思着让两人搬来县城住,如今家里房子多,又不是住不下。
“楼下空着一间房,床铺被子都是现成的,你俩过来也不用你们做饭洗衣服,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甄臻说道。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也想来县城享福,谁不知道县城的日子好过?
可甄臻没提,他们总不能厚着脸过来。
如今甄臻主动提起来,孟老太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这老胳膊老腿的,来县城只会给你们添麻烦,再说老家的地还要种呢。”
孟大国闻言,就搭了句嘴,“就你们那二亩地,有什么可种的?你们来城里住,吃穿都不愁,根本不需要花钱。真想种地的话,隔三差五回去一次就行。”
孟老太爹呵呵笑:
“那多不好意思,太麻烦你们了。”
孟老太:“就是,你们忙,我们来了净添乱。”
甄臻笑道:“添什么乱?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们来了孩子也有陪,家里没人时,我也能放心点。”
孟老太便道:
“我要是来了,肯定帮你看孩子,让这群皮猴子不去吵你。”
“那不就得了,冬天冷,你们搬过来也能舒服点。”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回家跟大儿子儿媳商量了一下,两人也没阻拦,毕竟二房的日子越过越好,吃的穿的用的都比乡下强多了。
好婆婆食品店离县医院也近,老俩口有个伤风感冒也能早点治疗。
东西甄臻都准备好了,被褥床单什么都不用带,把衣服带上就行。
孟老太出门时,很多邻居围过来问,“孟大娘这是去哪?”
孟老太下巴抬得高高的,“我小儿子叫我过去住。”
“呦!桂芝发达了,把你接去县城过好日子,这儿媳妇没话说!”
“可不是,盖了新房子,我也过去住几天,顺道给他们带带孩子。”
村里人表面不说,心里还是很羡慕的。
谁都知道孟家二房有多出息,人家盖了二层小楼,买了冰箱大彩电,还开了工厂,这样的好日子做梦都能笑醒咯!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在村里人的注视下,风风光光去了县城,两人到时,就看到甄臻拿了新的脸盆、洗脚盆、牙刷牙膏给他们。
“不用天天刷牙,对牙齿不好。”孟老太说。
主要是牙膏贵,乡下人谁天天想不开刷牙啊!
甄臻听笑了,“那可不行。”
“怎么不行?”
“你住我家就得听我的,好好刷牙,天天洗脚洗脸,把自己打扮漂漂亮亮的,给我当门面。”
这儿媳妇还管起婆婆来了!
孟老太气笑了,“我都是缺牙的老太婆了,还给你当门面?”
她嘴上说着不愿意,却也怕惹人嫌,孟老太不爱刷牙,如今乖乖一天刷两次,孟老太爹以前不爱洗脚,如今也乖乖把脚伸进洗脚盆里。
还有饭后洗手、洗脚盆跟洗脸盆要分开、不能随地吐痰、大人衣服跟小孩内衣不能混洗等等规矩。
孟老太爹散漫了一辈子,临老竟被儿媳妇管着,他时刻都想尥蹶子,可一想到儿媳买的新羽绒服、新棉鞋那叫一个舒服,又觉得洗得干干净净穿进新衣服新鞋子里,确实比脏兮兮的舒坦。
孟老太爹委委屈屈地每晚洗脚。
孟老太不仅习惯上被整改,外表也变化很大。
甄臻把她带去理发店剪了短发,焗了个黑颜色,还花了二十多块钱带她去补了牙。
可别说,被甄臻一打扮,孟老太简直像六十出头的城里老太太。
孟老太爹看到她都是一愣,还以为哪家年轻老妹儿跑错家门了,再定睛一瞧,乖乖,他那老伴儿怎么还返老还童了!
俩人怎么看都差辈分了!
孟老太人牙补上了,话也变得比以前多了,还找隔壁的乔老爹聊天,也不知那乔老爹说了什么,孟老太笑得那叫一个欢快。
明明年纪比人家那么多,还捂着嘴装嫩,差点把孟老太爹腮帮子都酸掉了。
老俩口在县城过吃饭有油水,睡觉被褥暖和,屋里还烧了炭,孩子们又围在身边,那叫一个自在!
甄臻还让赵美兰帮忙买了一台彩电放在老俩口房里。
孟丽听到消息过来时,看到这进口彩电,羡慕极了。
“阿奶,你可真会挑儿媳妇,我婶子对你也太好了点,几千块的电视机说买就买,还有什么收音机、洗衣机、冰箱啥的,我都没过上这种好日子。”
孟老太得意地笑笑,“那你可得学着点,将来给宝宝选个好儿媳!”
“我婶子这样又漂亮又有能力又善良的,全华国怕是找不出一个了,我家小宝哪有那个命!”
孟丽捏了根红薯条放进嘴里,好婆婆的零食就是比外面做的要好吃,孟丽简直是好婆婆的死忠粉。
“对了,我婶子呢?”
“你婶子去厂里了。”
“阿奶,你这是做什么呢?”
孟老太笑笑,把酿的药酒拿出来晃荡晃荡,看有没有泡好。
“这是我老家的一个祖传房子,对跌打损伤、冻伤效果特别好,你婶子身上有冻疮,用你翠花姨送来的樱桃酒擦了,也不管用。我就想让她试试这个。”
孟丽不知为何眼睛有点发热,她婶子是孝顺老人家,可老人家也是惦记她婶子的,这两人是双向的。
“这能管用吗?”
“管不管用都试试呗,冻疮这东西只要得过一次,以后几十年都会痒。”
孟丽意识到,家也是需要经营的,别人对你好,你得有回应,才能得到更多的好。
孟丽笑着掏出一叠票,“我单位发的搓澡票,那家搓澡工特别好,您有空叫我婶子带您过去洗。”
“你婶子说了,一周要洗一次澡,我可听话了,一周都没落下,把我皮子都洗嫩了。”孟老太把自己给说笑了。
孟丽见她奶奶过得好,也就放心了。
甄臻推着自行车回来时,孟丽走上去,接过她的手提包,“婶子,有个事跟你商量一下。”
“什么事?”
“蒋东平单位不知怎的传出一个消息,说是国企要改革,有一部分工人会被国家撵回去。”
甄臻没记错的话,下岗潮是十多年后的事,这才八十年代初,总不能现在就试点了吧?
“迟早的事,你们早做打算。”
孟丽一愣,“还真能把人撵回家?”
孟丽这几年也算是转正了,可她到底不如正式工稳当,下岗潮来了,首当其冲就是她这群人。
“能啊,国家税收减少,国企负担太重了,国家也想减负改革。”
“那被撵回家的人怎么办?”
“自己找出路,要么学技能转行做别的,要么外出打工,要么跟我一样,做个体户。”
甄臻给孟丽讲了市场经济转型的事,孟丽听的一愣一愣的,原来小县城里开了几家店,往大了说,就是国家经济在转型,原来,下岗什么的不是空穴来风,随时有可能发生。
孟丽愁坏了,“我家三个孩子,真要下岗了,谁赚钱养家?”
对孟丽而言,吃国家饭就是最稳妥的,人的观念转变需要时间,她总有一天会转过弯来。
“婶子,我要是下岗了,能做点什么?卖衣服卖零食我都不行,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国家百废待兴,处处是机会,年纪人别急着否定自己。”
孟丽点点头,她婶子说得对,人生嘛,方法总比困难多。
“你们真想下海经商,我倒能指一条明路给你们。”
孟丽追问:“是什么?”
“保健品。”
“保健品?这是干什么的?”
甄臻自己想做保健品,可她忙不过来,蒋东平要是想做,她愿意给他投资,做正规、合法的保健品。
保健品是八十年代最暴利的行业,曾经让某口服液品牌一年营收十个亿,甄臻也不想错过。
甄臻给孟丽解释了一下,孟丽回去后就跟蒋东平通了气,夫妻俩晚上躺在床上,商量着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过年前这段时间,是食品的销售旺季,真心食品厂出货量翻了好几番,辣椒酱的销量也水涨船高。
工厂已经走上正轨,甄臻也不是每天都过去,她正在给各单位国企送好婆婆过年大礼包。
正忙着呢,余光扫到两个身影,甄臻定睛一下,顿时就笑了。
孟华和谈文音回来过年了。

孟华离家在外,总觉得见娘一次少一次。
甄臻笑呵呵地拍拍三儿子的肩膀,“高了也壮实了, 成家的男人就是不一样,打眼一瞧, 是个能担得起事的男人了。”
谈文音很羡慕孟华与婆婆的相处,她已经记不得妈妈的模样了, 有了婆婆后, 她莫名觉得妈妈的模样具象化了。
她妈妈要是在的话, 也会这样温柔包容,好像在外面再难过,回到家看到妈妈的笑脸,都会心情好起来。
谈文音来抱了抱甄臻,甄臻拍拍她的肩膀,“路上辛苦了吧。”
谈文音这一路确实过得不容易,火车上气味难闻, 脱鞋的、哺乳的、吃臭豆腐的, 味道那叫一个酸爽,她一直吃不下东西, 下了火车才舒坦一些。
谈文音开口就有点撒娇的意思:
“没吃过一顿热乎饭, 累都累死了。”
“火车上是这样的, 你先休息休息,我看看厨房有什么好菜, 让你尝尝我们老家的口味。”
家里装了电话,甄臻跟孟华俩口子经常联系,人与人的距离倒是拉近了,可不经常见面, 还是会想得慌。
孩子回来过年,甄臻心里也就踏实了。
焦蕙兰跟着甄臻去了厨房,“上车饺子下车面,还是吃面吧?明天再去买点好菜回来。”
“行,你擀面条的手艺一绝,可别说,我有半个月没吃到,还真想得慌。”
家里员工多,总不能一直叫焦蕙兰做饭,甄臻就请隔壁的钱奶奶帮忙做饭,每个月给她二十块钱薪水,钱奶奶在家闲着没事干,能赚点钱贴补家用,简直求之不得。
焦蕙兰闻言笑了笑,“娘想吃我擀的面条,怎么不早说?”
“嗨,你每天忙里忙外,也够累的。”
“再累也不差一顿饭的时间。”
婆婆喜欢吃她做的饭,焦蕙兰心里高兴,笑呵呵和面去了,家里人多,怕不够吃,她又烧了开水,烫了点面做烙馍吃。
甄臻准备了葱、咸鸭蛋、咸菜、馓子,又炒了虾米和小鱼干。
今天孟大国去接孟南放学,孟南初一放假了,要带回来的东西比较多,就叫他爸去了一趟,两人刚从自行车上下来,孟大国听到院子里有他弟的声音。
孟大国支好自行车走进院子里一看,“弟!”
孟二勇正跟孟华聊着呢,听到老大的声音,浑身一哆嗦,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什么弟不弟的!叫的怪亲的!就没听过孟大国这么叫他。
孟华站起来,三步冲到他哥面前,狠狠抱住他哥。
孟大国抱得更紧了,脸上也笑开了花,“回来怎么不跟哥说一声,哥也好去车站接你。”
“就想给你们一个惊喜。”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