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池陌)


“我没带,是她自己跑进来的。”
“行了,我有事交代你去做。”甄臻刚从县里开会回来,徐蔚为了扶贫,打算放开各行各业的经营,对全县养殖生猪超过20头的农户有补贴,养的越多,补贴的越多,“去把二勇喊回来。”
陶爱红急急去了一趟食品厂,带着孟二勇一起回来了,甄臻把县里的决定告诉他们。
“也就是说,咱们县放开养猪了?”孟二勇挺激动的,养猪场是个赚钱买卖,可他们一直在山里偷偷干,不好扩大规模,县里放开养猪,他们就能明目张胆地建厂房,引进猪种了。
以前孟大国的猪场养殖的都是普通猪种,现在外头都在养约克夏猪,甄臻想叫孟二勇去趟外地引进猪种。
孟二勇当仁不让,“娘,这事不用跟大哥商量?”
“想商量也没法子,你大哥在哪我都不知道。”
“是不是急了点?”
引进猪种跟本地大白猪杂交,培育成新的猪种,能提高产量,改良肉质。
甄臻寻思着快过年了,县里放开养殖,今年猪场就能扩大规模,“你去外地引种,爱红带着养猪场的老于,去乡下收点半大的猪回来,养到过年前就能宰杀了。”
陶爱红嫌弃猪场脏,装猪的车臭,可她不敢顶嘴,更何况养猪场要是赚钱了,她也能多分点。
县里的文件下发之后,李德成骑车来了一趟。
甄臻给他倒了杯红糖水,李德成喝了一口才说了村里想扩大规模的事。
“扩大规模是好事啊。”
李德成不仅想扩大藏红花和药材的种植面积,还想鼓励各家养殖蘑菇。
“蘑菇?”甄臻有些奇怪,“怎么想起来养蘑菇?”
“公社从沪市马桥引进菌种,各村要想养殖蘑菇,公社可以派技术员来指导。我寻思着,种蘑菇也不要啥成本,各家搭建菇房,每天喷喷水就行,也不费啥事。有些人家劳动力多,非农忙时,就有人闲在家里。人一闲着就容易挑事,我这不是想找点事给他们干,省得给我惹麻烦。”
甄臻笑笑,“你也挺不容易的。”
“那你觉得种蘑菇能成吗?”
“能成,眼下蘑菇收购价格高,种蘑菇肯定有得赚。过几年遇冷了,咱们钱也赚到了,不是?”
两人又说起养猪的事。
李德成欲言又止:“我听说大国一直在山里偷偷养猪,有这事不?”
眼下政策放开了,甄臻也没瞒着,“是养了。”
“多少年了?”
“也就几年。”
李德成真心佩服她,什么都走在别人前头,难怪人家能赚这么多钱。
“我们村也想养猪,能不能去大国的猪场参观参观,跟大国学学经验?”
甄臻笑笑,没有拒绝,“都是自己人,我还能说不?”
李德成真心感谢她,别看养猪这事简单,可真要上规模,那是需要技术和技巧的!猪多了就容易生病,行情也有好坏,村民们辛辛苦苦养了一年,最后猪肉掉价卖不出去,亏本了,李德成可没法对村里人交代啊。
“只要猪好,我们猪场可以全部买过来。”
有她这句保证,李德成当然高兴,“咱们村全靠你一个人撑着!没有你,别说盖楼房了,咱们连草屋都住不起。”
甄臻笑笑,“村里养猪多,我们猪场收过来也能赚钱,大家是共赢。”
“县里这么多养猪的,你收谁家的猪不能收?我心里有数,你是想拉咱们一把,让大家都能富起来。吃水不忘挖井人,咱们村忘不了你的好。”
付出了就别计较回报,甄臻不会赌别人的良心,她无非是跟坝头村的村民有点感情,出手拉一把。
有了甄臻的帮助,坝头村的生猪养殖规模扩大了不少,养猪不像做衣服,天天都得忙活,一天三顿饭给猪做好了就成,费不了多少功夫,说到底,这只是额外收入。
孟二勇这次引种,不仅带回来种猪,还带回来新的饲料配比法。
“用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打浆后,加上饲料和酵母,密封4天来喂猪,就能让猪长膘更快,成本也低。”
甄臻笑笑:“要么说学到老活到老呢。”
坝头村这次集体盖房子,闹出了很大动静来,全村上百户人家一起盖房子,在哪都够吓人的,更何况,盖的全部是楼房。
甄臻陪李德成去县里开砖头水泥的条子时,县里也吓了一跳,不过徐蔚刚上任,他任期内县里出了个万元户村,还全体都住上了小洋楼,这是多大的面子!
徐蔚又不傻,不仅开了批条,还叫记者跟进采访,把坝头村当成致富典范写在报纸上,让全县人都能看到。
本来村里不想闹出这么大动静的,毕竟这年头治安不好,抢劫杀人的事时有发生,闹大了,坝头村被毛贼盯上可怎么办?
可县里派人过来了,想低调也低调不了。
李德成为了能早点把房子盖上,只能从外村找来瓦匠和木匠,一家家盖过去。
有外村人帮忙,村里盖房子的进度快了不少。
这事很快就传了出去,附近村子里的人经常骑车来看,都不相信以前穷得饭都吃不上的坝头村,能全员住上小洋楼。
可现实做不了假。
房子外观洋气好看,玻璃又多,楼顶还有什么露台,家家户户门口都打了水井,院子里还铺设了水泥地坪,围墙也建的很高。
这坝头村是彻底发达了!
外村人心里不是滋味,明明大家以前一样穷的,可坝头村折腾了两年就发达了,他们要是学坝头村种辣椒、种药材,明年盖房子的是不是就换上他们了?
过年之前,坝头村的房子全部盖好了,甄臻骑着自行车回去一看,也被眼前这整齐气派的楼房惊到了。
张翠花一群人站在苟子娘家门口,看到她和苏秀回来,便嚷嚷道:
“桂芝回来了,她一定有主意!”
“怎么了?”甄臻支好自行车,就听说苟子娘家失窃的事,“被偷了多少钱?”
“五百多,还死了不少鸡鸭,我家狗也被药死了。”
苟子娘别的不心疼,就心疼家里的大黄狗,这狗是她抱回家养的,人都吃不起饭的年代,她愣是把这条狗养大了。
这几年家里条件好了,狗吃得膘肥体壮,毛发光亮。
苟子娘每次出门回家,狗都会到村子口迎她。
苟子娘把狗当家人,见狗被毒死,心里难受。
“报案了吗?”
“公安来过了,说没闹出人命,也没人看到,很难破案。”
这年头没有摄像头,农村很多盗窃案,最后都不了了之,甄臻也寻思着苟子娘要自认倒霉了,却见苏秀蹲下身,不知道在看什么。
苏秀顺着毛贼的脚印往外走,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能找到人?”
甄臻愣了一下,“你能找到?凭什么找?”
“脚印,”苏秀记忆力好,见过的脚印就不会忘,正巧前几天下了一场雨,村里的泥土松软,踩下去都有脚印。“人可以跑掉,脚印却不能抹去,我顺着脚印,就能把人找到。”
其中一个脚印上有个圆点,苏秀猜测这毛贼的鞋上踩了一个图钉。

第109章
苏秀把线索告诉了公安, 几个公安经过摸索,还真在一个山洞里抓到了偷东西的小毛贼,这几人本来想躲一阵子, 等风声过了再出去的,谁曾想, 被抓个正着。
其中一人的鞋子上海真踩了一个图书钉。
公安看到鞋底时,都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苏秀可真是神了!
有这技能做什么衣服啊!应该到刑警大队, 帮刑警破案啊!
苟子娘说什么也要留苏秀吃饭。
前些年, 苟子被殷雪迷住, 天天围着这位女知青转悠。
这几年他收心工作,家里又盖了楼房,不少人给他说媒。
这不,苟子看中了桥头村的一个姑娘。
桥头村以前条件不好,甄臻让他们种辣椒后,家家钱包都鼓了。
“我也不指望女方家多富裕,可女方父母兄弟都肯吃苦, 说是去年种辣椒卖了三千多块钱, 今年打算扩大规模,再搞个猪场。一家人不忙时, 还钉木箱、编竹筐拿出去卖。”
看得出, 苟子娘对这门亲事很满意。
“钉木箱是干什么的?”
“就是用废旧的木条, 钉成啤酒的包装箱,卖给啤酒厂家。成本不高, 还能赚钱,咱们村也有人做。”
“女方娘家肯吃苦,以后日子不会差,”甄臻替她高兴, “苟子结婚,你的心事也了了。”
苟子娘笑笑,“两人都看中了,打算年前就把酒席给办了,让女方来咱家过年。”
“都行的。”
苟子娘塞了几罐辣白菜给甄臻,让她带回家炖猪肉吃,“对了,殷雪跟孟义离婚了。”
“离婚了?”甄臻好些年没听到殷雪这个名字了,当年殷雪买票想要溜去港城,被甄臻戳破抓了回来,后来就嫁给了孟义。两人结婚后,孟义娘还想叫甄臻拉扯殷雪考大学,被甄臻拒绝了,“不是考上大学了吗?怎么又闹离婚呢?”
“考是考上了,孟义娘不是傻子,想用孩子留住她,叫殷雪给孟义生了一儿一女,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孟义娘的原话是,女人哪能离开孩子?生了两个孩子哪个男人敢要她?她只能跟着孟义过。
苟子娘嘲讽一笑,“谁曾想,人家殷雪是读过书,见过世面的人,人家生了两个孩子,回城后照样找了个男人,这不,前不久回来一趟,要跟孟义离婚。”
“那孟义能同意?”
“不同意有什么法子?男人都带回来了,孟义丢不起这个人。殷雪给孟义灌了不少迷魂汤,说她爹是京市的大干部,能把孟义带去京市工作,结果都是骗人啊!孟义这次栽了大跟头,老婆跟人跑了,前途也没了。”
甄臻只说了一个字:“该!”
天气渐冷,甄臻张罗着给孟老太做了一件新衣服。
孟老太今年75了,人年纪大了,晚上睡不好,甄臻没法子,也拿脑轻松给她喝,孟老太喝完睡得挺香,精神头也比前几个月好了。
天气冷,孟老太惦记着儿媳的冻疮,又给甄臻拿了一瓶樱桃酒,让她别忘记擦。
甄臻笑着收下:“您老管好自己就行,我有那么多儿子儿媳,还有闺女,哪用得着你为我费心思?”
孟老太笑道:“你还说呢,也不知道跟你闺女亲近点。”
甄臻哪里是不跟苏秀亲近?只是做得过了有讨好的嫌疑。
“这丫头也真是的,回来都快一年了,也不知道改口喊你妈。”
“称呼罢了,计较那么多干嘛。”
“子女都是来讨债的。”
“可不是,”甄臻深有体会,养孩子好是好,可烦起来也是真烦,“不婚不育最好。”
孟老太被她说的一笑,“下辈子你有机会,就别结婚生孩子。”
甄臻没想到她这么开明,“您也觉得不结婚不生孩子好?”
“当然好了,”孟老太笑了笑,“人怎么活都是一辈子,我算看明白了,女人一旦结了婚就没有好过的。你看你,人长得漂亮,又有能耐,要不是一家老小绊着你,你早就改嫁了。凭你这长相,皇帝都嫁得,咱家到底是拖累你了。”
孟老太说的挺对,人怎么样都是一辈子。
甄臻一直以为结婚生子是自己的归宿,身边人都过这样的日子,她以为自己也要过,可变成甄桂芝后,她开始以中年人的视角审视从前的自己。
不结婚生子只是选择,不是缺憾。
苏秀本来要开内衣店,却被焦点女装的事情绊住了。
她没什么不满的,上次去给央台的人做衣服,孟华哥带她爬了长城,逛了故宫,还带她去高档的西餐店吃饭。
苏秀很喜欢京市,对京市充满向往,尤其是看到孟华哥的母校时,苏秀更是羡慕坏了。
她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她是在设计上有点小天赋,可她没有文化,跟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就露怯。
苏秀就跟甄臻说了想去京市读书的事。
她以为甄臻会反对,谁知甄臻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读书是好事。”
“我这岁数再去大学读书,有点晚了吧?”
“不晚,很多人四十岁还在读大学呢。只要你想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
苏秀觉得不好意思,家里让她学缝纫学设计,她却撂下这一摊子事,说走就走了,“那开内衣店的事怎么办?”
“等你考上大学再开也来得及。”
苏秀闻言便彻底放下心来,但她读书不多,就算是考设计系,文化课也是个问题。
甄臻就叫她去一趟王玲的书店,让王玲给她找点参考书,过完年再去京市上个培训班。
谈文音正好在大学教书,让谈文音帮忙张罗,苏秀读书的事,不成问题。
苏秀见她安排妥当,又给她指明了方向,心里踏实多了,她去了一趟王玲的书店,王玲见到她也很热情。
苏秀给王玲钱,王玲不要,甄二嫂笑道:
“都是一家人,要不是你妈,王玲开不了书店,我也开不了蒸饭铺子,咱家这盖浇饭还是你妈教的呢。”
苏秀真心佩服甄臻,拉扯着身边人都往上走,就连她自己,都找到了新的方向。
甄二嫂见苏秀不排斥甄臻,就想劝劝她:
“秀秀,你妈以前是做过错事,可你回来后,她对你算不错的。你看你明年要是去京市读书,回家的日子就少了,趁着还没走,跟你娘亲近亲近。”
甄二嫂的话苏秀能听进去,可她实在不知道怎么跟甄臻亲近。
“你好歹也该改个口吧?”甄二嫂说。
苏秀有点不好意思,“觉得别扭。”
“你这孩子,那是你亲妈,有啥不好意思的?”甄二嫂恨铁不成钢,“这要是我妈,她能赚钱,长得漂亮,对我也好,那我早就冲上去喊妈了。听二舅妈一句话,和你妈关系好点,对你没坏处,以后你结婚嫁人,不得指望你妈给嫁妆?”
苏秀知道甄二嫂是为自己好,可她才刚放下仇恨,做不到心无芥蒂地喊妈妈。
可甄二嫂说的不错,她要是去京市读书,回家的时间就少了。
苏秀回到家,思来想去,给甄臻做了件胸衣。
甄臻看笑了,“黑色蕾丝款的,还挺性感!可惜我更年期到了,穿不到这么性感的内衣了。”
“你年纪又不大。”
蕾丝没有棉料穿的舒服,但苏秀的心意甄臻收下了。
过年前甄臻要忙的事可不少,脑轻松那边要加货,各城市大药房催的本就厉害,又听说脑轻松过年要做打广告,家家户户都在囤货。
如今脑轻松名气打开了,药房进货给的都是现钱,甄臻每天都能收到十几万货款。
真心方便面和焦点女装的货,也都得安排上。
听说北方城市已经开始下雪了,早点运货过去,省得雪天路难走,运输成本高。
还有好婆婆零食店、猪场那边都是生意,苍蝇腿也是肉,甄臻可不会嫌钱少。
她摊子铺的大,手里这三个品牌能不能一炮打响,就看今年春晚的效果了。
过年前,孟大国和焦蕙兰终于回来了,两人去了二十多个城市,每个城市至少开两个铺子,年前这段时间开了五十多家分店。
货也都发到了,焦蕙兰给店员做了培训,全部培训完,确定店员能独当一面,知道怎么应对客户,处理售后问题,焦蕙兰才放心地回来。
别人回家,焦蕙兰都会给他们擀面条,这次她出差回来,孟老太亲自出马做了手擀面。
焦蕙兰吃碗面,喝了碗面汤,又喝着甄臻用橘子、红枣、柠檬片做的水果茶,心里格外舒坦。
“还是家里好,热腾腾的,有烟火气。”
孟南见着焦蕙兰也高兴,焦蕙兰不在家,怕两丫头功课落下,检查了孟南和四丫的功课,好在平时有甄臻盯着,孩子们做作业很认真。
孟南期末考试又考了满分。
焦蕙兰高兴坏了,“都初二了,还能考全满分?又是年级第一?”
孟南臭屁地嗯了声,“常规操作,我奶说了,我将来要考清北,以后做大企业家!”
四丫是个听话腼腆的,也考了双百分,焦蕙兰答应过年每个人多给十元的压岁钱,孟南高兴得大叫起来。
钱赚的再多,孩子不听话,成绩不好,做父母的都不会高兴。
焦蕙兰赚到了钱,开了五十家分店,回家看到孩子成绩好,只觉得这样的日子再好不过了。
今年孟华要带谈文音去港城过年,甄臻跟他们通过电话,谈征职位高,不方便出境,没跟着一起去。
甄臻就提前打电话给他拜了年。
“给您寄了点年货,都是您爱吃的,您注意查收。”
谈征笑笑,“谢谢惦记,我叫孟华给你们捎点烟酒、洋货过去,孟华嫌麻烦不肯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