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美食网红打卡APP(卷尾巴猪)


过去几秒,里面才慢吞吞出来一个服务员,懒洋洋地拖着声音回:“来啦,自己拿菜点单,来这边结账。”
当下禾嫒尺就有点想走。
店里没有客人,证明没啥口碑也没有老顾客,服务还一般,价位也不算便宜,简直没有一样是拿得出手的。
唯一还没确定的,是这家店的味道。
冰柜里的食材种类挺多,只是每种食材摆出来的分量不多。
估计是商家也知道自家店客流量少,东西摆出来没人吃容易放坏。
所以虽然客人少,东西看着倒还挺新鲜。
算了,试试吧,毕竟闻着味香,例图也还挺诱人,就算踩雷也不花自己钱呢。
这么想着,禾嫒尺打开冰柜,开始选自己想吃的东西。
红碟千层肚、郡肝片(鸡胗)来一份、黄碟鸭肠、波波肠各一份,蔬菜来点儿娃娃菜和豆芽,米饭自助不要钱,共计48。
结账过后,服务员端着食材回到后厨,禾嫒尺则是取出宝贝相机,开始拍照。
最重要是把冰柜里的食材种类和价格拍下来,供网友在点评上看评价时参考。
老巷干拌盘盘菜的装修整体走的是8090年代复古风,墙面的瓷砖瞧着有些年代感,店里的挂画和海报瞧着又新又旧。
再搭上专门配的矮桌子矮凳子,看上去还有几分老店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店里人少,也许是因为烫菜要不了多长时间,禾嫒尺一个人在店里等待约莫三分钟,干拌盆盆菜就被端上桌来。
高汤里汆烫好的各式食材被堆在一个红圈白底的大碟子里,上头点缀少许葱花香菜,能瞧见食材上裹着星星点点少许红油,量很少,不显油腻。
大碟子边上搁了一大坨蒜泥以及辣椒面,香味扑面而来。
看着像是属于川菜菜系的做法。
“把蒜末和辣椒面混在一起拌着吃,米饭自助在那儿,吃多少打多少,不要浪费,浪费罚款。”丢下这句话,服务员又不见了。
先拍照。
抄起筷子的禾嫒尺没急着先去打米饭,而是先尝味。
她得确定味道怎么样,才能决定自己添多少饭。
把蒜末和辣椒面先混合,再夹起一根鸭肠和少许豆芽,蘸着吃。
蘸了蒜末和辣椒面的鸭肠和豆芽刚被送进嘴里,没咀嚼几下,禾嫒尺就已放下筷子,冲向装米饭的大桶。
这调味调得也太下饭了吧?
川菜除了善用辣椒花椒以外,还善用各种调味香料,以及蒜,较为出名的蒜泥白肉、口水鸡、甚至是红油火锅的香油蒜泥碟,都是将蒜用得很好的典范。
老巷干拌盘盘菜的辣椒面调味很绝,看着红得吓人,吃起来香气十足,却不太辣。拌上蒜蓉,会有一种辣中带着清新的味,特别适合蘸着荤菜吃。
端着一大碗米饭回到座位上的禾嫒尺,一筷子伸向盘里的千层肚。
千层肚、毛肚这种吸味又爽口弹牙的食材,特别适合用来涮火锅,尤其是红油辣锅。
只是禾嫒尺吃红油火锅时一般不敢点千层肚,大多会选择那种大片的毛肚。
因为千层肚相对没那么好涮,汆烫时间需要自行掌握就算了,涮完夹上来时很容易在千层肚须须上裹花椒粒。
要是没把花椒粒抖干净,吃起来很容易一口天堂一口地狱。
干拌盘盘菜就完全不需要担忧这个问题,店家汤锅里的香料都用香料包包好了沉底煮,食材不会粘上花椒粒。
这家店的千层肚虽说价格贵,12元只有少许,品质却还不错。加上汆烫时长刚好,拌着蒜蓉辣椒面吃,竟然感觉比火锅店里自己涮的味道还好一些。
千层肚配着米饭吃几口,再夹点郡肝尝尝。
这家店的郡肝和一般火锅店的处理方式不同,不是改花刀,而是切成薄片。
计较起来,其实切成郡肝花或是整个涮的郡肝,量更大,吃起来弹牙,对郡肝的鲜度要求也更高一些。
而这家切成薄片的做法,除了让郡肝能在熟透的同时保持弹牙口感以外,还能显量大。
这家店的汤底味不算重,至少不算特别辣,油也不厚。切成薄片略微腌渍过的郡肝,在汆烫熟后,吃着不光没有异味,还爽脆得很。
而且因为汆烫郡肝时用的汤底几乎没什么油,吃着虽然香辣麻爽,却不觉得油重。
是一般吃红油火锅时不会有的感觉,与火锅麻辣烫等相比,各有千秋。
12元一份的郡肝片总共也没多少,还得省着吃,于是转去夹娃娃菜和豆芽。
禾嫒尺是那种吃火锅会点鸳鸯锅的人,倒不是因为她吃不了辣,而是因为她要在不辣的锅里涮青菜。
红油锅底涮荤菜固然好吃,涮起素菜来就不好说了。
像土豆片、莴笋、莲藕这种不带叶的根茎菜还好,要是往红锅里涮带叶的菜,红油会全挂菜身上,吃一口糊一嘴。
干拌盆盆菜里的娃娃菜和豆芽吃起来则完全没有这个烦恼,刚烫熟的蔬菜还带着新鲜蔬菜特有的脆甜味,蘸着辣椒面吃,虽调味略重,吃着居然觉着口感清爽。
可惜素菜不怎么下饭,配米饭吃还是得吃荤菜才行。
荤素搭配,干饭不累,将盆里的荤菜素材夹到一起混合蘸料,配着饭往嘴里扒拉。
禾嫒尺一人在店里吃得正香,这会儿才又有两名客人进店。
两名新客大概率也是第一次到店里来,说不定也跟禾嫒尺一样,是闻着味进来的。
两人进店时发现店里没有服务员,只有一名年轻女子端着饭碗在吃,有些犹豫。
这店是开还是不开?
怎没人呢?
两人中身穿灰白色长外套的女子率先向禾嫒尺搭话:“你好,请问这家店开门吗?你是在店里吃饭的客人吗?”
禾嫒尺咽下口中的脆皮肠,朝厨房方向指:“我刚进来的时候店里也没人,服务员在里面,你喊一声试试。”
“谢谢。”
两人得知店里有服务员,倒是没直接进里头喊人,而是开始对着冰柜叽叽咕咕,讨论等会儿到底要吃什么,要不要在这家店吃,菜品不行的话换一家吃也行。
说话间还时不时用眼角余光瞟一眼禾嫒尺面前的盆盆菜。
“看起来好像还不行?”
“在这吃?”
“可是店里人好少,该不会很难吃吧?”
“这店风水不好,位置差肯定人少。”
“那你在这选菜,我去叫人。”
身穿灰白色长外套的女子往厨房方向走,还没等她开口叫,里头的服务员慢悠悠走出来,见店里有人,又懒洋洋地说着重复的话:“自己拿菜点单,来这边结账。”
“哦,那我们再看会儿。”
站在冰柜前的男子回头问服务员:“你们店哪个菜好吃,推荐一下?”
服务员歪着身子,斜倚在点餐台旁,爱答不理地说:“都不错,食材都放在柜子里,想吃什么自己选就好了。”
穿灰白色长外套的女子往回走到同伴身旁,两人对着冰柜指指点点,商量着些什么。
数分钟后,两人把冰箱门关上,没点菜,走了。
目睹全过程的禾嫒尺无话可说,埋头干饭。没多久,一份盆盆菜见底,刚打的米饭也已经吃完,意犹未尽。
六分饱。
还能吃。
要是有菜有饭,至少还能再吃半碗饭。
禾嫒尺抽出一张餐巾纸擦嘴,随后离开老巷干拌盘盘菜这家店。
她离开时,有几人与她擦身而过进入老巷干拌盘盘菜。看样子,也是被香味吸引来的食客吧。
说实话,干拌盘盘菜味道不错,是她尝过还想再吃的味道。但她大概能理解,为什么这家店来的人这么少。
像刚才两位进店,又未消费的客人所说,位置差是一个原因。
显然其他问题更严重。

第39章
鹏城是一线城市,网上经常传说鹏城这个地方的人只知道搞钱,但是工资也高机会多,所以消费水平也高。
可是,在鹏城工作生活的人不是大冤种啊。
应该承认,老巷干拌盘盘菜的味道确实不错,甚至经营模式也很适合鹏城这种年轻城市。
鹏城很多来工作的外来人口,打工人自己租房住,不常自己做饭。
干拌盘盘菜能自己选菜,一人吃也行,多人吃也合适,对未成家一人住的年轻人来说,再合适不过。
只是,这家店的消费对于一人住的年轻人来说,当便餐吃,还是高了。
店内贴着告示,说一人吃4~5碟菜就够。
刚才禾嫒尺一共拿了6个碟的盆盆菜,4荤2素,结账48元。
没吃饱。
显然4~5碟菜有些虚。
她的食量绝对算不上大,刚才盆盆菜配着米饭吃,那些菜也就够配着吃一碗饭。
老巷干拌盘盘菜的碗还小,一碗饭,再加上点的那些菜,真没多少。
如果她放开吃,人均价格就要上60~70。
可是人均到达60~70,选择就会变得更多,这家店的性价比显得有些低,更多人会愿意前往味道不错,又有服务的店消费。
如果禾嫒尺是自己付钱,她这顿饭不会吃得有现在这么舒心,并且不会考虑再来第二次。
想要在这家店吃饱,又把人均消费拉下来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点几个素菜,再点一个3元的鸡蛋面,一块拌着吃。
这么省着吃却又没有放开点荤菜配着米饭吃来得舒服。
并且店内另一个影响营业额的因素,会让人在思考怎样消费更划算之前,离开这家店。
鹏城的餐饮界其实还挺卷,毕竟鹏城人多,基础物价高,真能把店开起来,非常赚钱。
另一面,如果店开不起来,亏的是真厉害,毕竟铺租多贵呀。
因此,餐饮人还是尽可能想把自己的店做好。
如果无法从味道下手,至少他们会想办法把服务提升起来。
比如火炉烤鱼就很典型。
这家店虽然烤鱼的味道没以前好,可人家服务态度好呀,总归能拢住看中服务,没那么看中味道的客人,让人在店里长久消费。
自知没什么服务的店,则是会在菜量,价格上做功夫。
人觉得划算时,可以不计较服务和环境。
例如美味面家、香嘴巴重庆小面、羊肉粉,基本都能在20元以内吃把人吃舒服了。
就连老海馄饨铺,也晓得把价格做实惠些。他们那不懂餐饮业的老板,也明白店铺附近工业区多,在店里上了不少价位还算合适的快餐。
开店不是做慈善,能不能赚钱很重要。
老巷干拌盘盘菜简直是奇葩,营业方针仿佛跟钱有仇。
除味道好一些以外,别的是一点优点也没有啊。
服务员也很神奇。
该干的也干了,但是动作总是慢悠悠的,再加上说话时总拖着懒懒的尾音,让人感觉他就是不想理你。
看样子也不是老板,毕竟没有老板能这么赶客。也不像是老板花钱聘的服务员,哪有打工人这么上班不挨骂的?
最奇怪的是,如果这家店是因为账面拮据,不得不只聘请一名服务员,担任服务、以及厨师的工作,导致店面经常没人服务,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禾嫒尺刚才进餐时观察得很清楚,厨房里另外有厨师!
没想明白这家店到底怎么回事的禾嫒尺从冷清的小巷溜出来,再次转回食街上。
吃过饭后,食街上的人群比刚才似乎还要更多起来,各大店铺里的员工精神抖擞,准备和竞争对手们大战一场。
卖坚果的、面包的、水果的店,纷纷派了店员到街上派发试吃。
人的眼光总是容易追寻着热闹的地方看去。
这条街上目前最热闹的店是正在排队的花记羊肉粉,其次就是刚开业的网红酸奶麻花店。
鹏城的风潮总是一阵阵,也不知网红酸奶麻花的风到底是什么时候吹来的,禾嫒尺记得自己前几天来吃羊肉粉时,这里还在装修。
刚开业的店面外头挂着横幅,新店开业买二送一。
比较奇怪的是,食街上相隔接近百米的位置,有两家酸奶麻花店。
一家是和牛杂店合开的,名为巴巴酸奶麻花。
一间铺子由牛杂店的老板租下来,再分成两半,一部分卖牛杂,另外半家店转租出去,卖酸奶麻花,12.8一根,买二送一。
这家店开业接近半个月左右,生意不太好。之前禾嫒尺路过时有留意过,由于店面过于冷清,生不出半点想要购买的心。
另外那家新开的张奶奶酸奶麻花店则是在开店之前做足营销,不光在店面外面派传单,放音乐,还专门请了网红在逗音上发布不少促销视频。
店里买,是10.8一根酸奶麻花,买二送一。
在逗音或是小众点评买,第一根酸奶麻花有用户优惠,只要3.8。
巧克力味或是咸蛋黄味的麻花,则是5.8一根。
价格战打得好凶啊!
禾嫒尺是怎么知道逗音上有优惠的呢?
她在队伍后面踌躇要不要尝尝网红麻花时,见排在前面的食客用逗音团购券付款时发现的。
10.8买二送一她要犹豫,3.8一根嘛……
赶紧下单买一张团购券。
这不是巧了嘛,正好她刚才没吃饱,肚子里刚好还留有一根炸麻花的位置。
对了,麻花可能会有点腻,再买杯喝的吧,正好这条街上有那么多奶茶店。
禾嫒尺打开手机,在一丢丢、COCO、柠檬茶等茶饮小程序之间,选择了米雪冰城的小程序,花费4元下单一杯柠檬水。
这样等排队拿到麻花时,柠檬水也做好了,省事。
排队时,禾嫒尺和朋友们在群里聊天,期间还时不时观察麻花的炸制过程。
张奶奶麻花店占地不大,里头有三名营业员,一名营业员戴着耳麦和喇叭,负责收钱,以及给买麻花的人派发单据。
好让人在麻花炸好之后,按照单据领取自己的麻花。
另外两名店员,则是一名负责炸麻花,一名在后头捏麻花。
麻花炸制的速度不算慢,没过多久,禾嫒尺的酸奶麻花就已拿到手。
装在带有LOGO纸袋里的麻花特别烫手,捏着还有些软,跟禾嫒尺想象中不太一样。
趁热咬一口,“哇呼呼~”
网红酸奶麻花是面包口感,跟甜甜圈很像。面团中原本就加了少许糖,干吃就能吃出甜味。
刚炸出来时,外皮酥脆,里面的面包芯嚼起来软乎乎。
由于面团很厚,第一口咬下去没吃到酸奶,禾嫒尺吹吹麻花,等它略凉一些,再咬一口。
终于,咬着酸奶了。
酸奶麻花里的酸奶当然不是平时在超市买的液体酸奶,而是吃着有些像酸奶油,但比酸奶油吃着还更厚实一些,应该是在里面加了淀粉。
刚炸出来热乎着,酸奶馅还是半液体半固体状。
甜滋滋。
刚吃时,会觉得甜味的酸奶馅配着炸制的面包外衣很有意思,多吃几口却又觉得有些干。
“对哦,米雪冰城。”
禾嫒尺想喝东西解腻时,才想起自己点的柠檬水。
跑到米雪冰城取来柠檬水,禾嫒尺把吸管往被里狠狠戳下,猛吸一口。
舒服啦。
一手捧着柠檬水,一手抓着网红张奶奶酸奶麻花,在美食街上溜达,嘴巴寂寞时嚼两口花3.8元买的新鲜麻花,口渴又嘬一口柠檬水,禾嫒尺惬意得很。
可惜,美食街上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一样惬意。
比如刚才在巴巴酸奶麻花店里,花费25.6的价格买下三根麻花的人。
“这玩意也不好吃啊?怎么那个店这么多人排队呢?”这人瞧路过的禾嫒尺啃麻花啃得高兴,奇怪得很。
要是让他知道禾嫒尺的麻花只要3.8,并且比他手里的好吃,他可能更郁闷。
每个人买东西的逻辑都不一样,这位在巴巴酸奶麻花店买下三根麻花的食客其实也看见了百米外排队的张奶奶酸奶麻花。
倒不如说,其实他是先路过排队的张奶奶酸奶麻花,才到巴巴酸奶麻花这家店来的。
最开始,他只是好奇这么多人排队,到底都在买些啥好吃的?
只是他不喜欢排队,所以知道店里卖的是麻花之后,没多停留,直到他走出一百米,碰到没人排队的巴巴酸奶麻花。
他的想法很简单,这家店不用排队,一定是因为价格更贵一些。
价格不都标在横幅上嘛,这家贵两块钱。
贵的说不定更好吃,要不然买这家试试?
在买之前,他甚至还问店家呢:“你们店的麻花和人家排队那家的有啥不一样?”
店家告诉他:“他们排队是因为在网上做了宣传,我们没宣传,所以没人排队。”
听起来太合理,没理由不信。
没在路上刷逗音的他不知道,张奶奶宣传确实做的猛,巴巴卖12.8一根的酸奶麻花,张奶奶只要3.8。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