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远边走边介绍:“你们那个榨油坊生意好,每个月油渣饼的产出量不小,我这边就是油渣饼、饲料还有各个村子里收的草料掺和着喂,长肉挺快的,比我学技术的那个国营养殖场长肉快。我们之前的猪崽都是跟人买的,不过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母猪和种猪了,等到下半年,我们就能自己出猪崽了。”
柳绵绵点点头,她已经跟王志远谈过肉罐头的事情,王志远这边听说后面猪肉可以直接供应罐头厂,自然也是很高兴。
虽说目前看猪只要养出来,肯定是不愁卖的,但是王志远从决定办养殖场以后,就多方了解了国内猪肉养殖和猪肉供应情况,也在周边县市了解过,知道这种情况并不会一直持续。
就说前进乡吧,上半年就有好几个村子都办了养猪场,以后搞养殖的人越来越多,销路肯定就没那么好了。
毕竟他们这也不是国营养猪场,有各种国家单位保底,私人养殖场,各方面都是要自己考虑的。
如果能供应罐头厂,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志远是相信柳绵绵的能力的。就说他老娘卖的那些萝卜条吧,换了从前,谁能想到这东西能挣钱呢?王志远作为亲儿子,可是知道自己老娘卖萝卜条挣了多少钱的。更别说服装店、榨油坊、炸鸡店那些,反正就是没有一个生意是不挣钱的。
所以这个罐头厂,肯定也是能做起来的。
有了这么个稳定的销路,王志远就不愁了,甚至准备等这一批猪出栏,到时候继续扩大规模。
除了猪,王志远这边也养了鸡,并且养的还是前两年华国刚从美丽国引进的白羽肉鸡。
就这个鸡的品种也是柳绵绵给他的出的主意,说是之前看到过新闻,华国从美丽国引进的这个鸡品种,料肉比特别的低,出栏时间特别的短,而且这个鸡肉质还比较嫩,适合做炸鸡。
王志远也是托关系打听了挺久才终于买到了这个品种的鸡苗,毕竟这时候白羽肉鸡在华国养殖的还不多。
真的养了这个鸡以后,王志远才发现这个鸡的出栏时间是真短啊,基本上四十多天就差不多了,所以比起饲养时间更长的猪,反倒是鸡更早获得了收益。
现在他这边的鸡不止供应柳绵绵的炸鸡店,也供应乡里和县里,由于价格优势比较明显,卖得非常好。
所以别看他们养殖场开起来时间不长,其实他们已经开始盈利了。
实地看过香喷喷养殖场的情况后,柳绵绵对罐头厂上肉罐头也有了更大信心。
罐头厂最重要的就是原料和销路,尤其是肉类罐头,原料品控非常重要,有一家值得信赖的原料供应商,对后期的生产意义重大。
看王志远这样子,是真的喜欢养殖这个行业,之前什么都不懂的人,现在已经头头是道、侃侃而谈了,可见这段时间是下了苦工夫的。
柳绵绵发现身边这些人都挺卷的,大概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吧,大家从艰苦岁月过来,但凡有一点机会,都会尽最大的努力。
参观完养殖场往回走的时候,柳绵绵在路口碰见了老村长,她冲老村长笑着打了个招呼,结果老村长问她能不能聊聊,柳绵绵就知道,哪里是偶然碰见,人家这是估计在这儿等她的呢。
老村长也姓余,照辈分柳绵绵得喊他四爷爷,有点关系,但是也很远了。
老爷子早几年就退下来了,现在也不管事了,不过在村里威望很高,哪怕是现在村里的几个干部,遇见大事了,也得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只不过老爷子是个明白人,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插手村里的事情。
柳绵绵知道老爷子是个有分寸的人,而且一向都是替村里考虑的,做人做事没什么私心,倒是也不怕对方提什么不合适的要求,笑着点头跟在了对方的身旁。
老村长拄着拐杖慢慢往前走,边走边说:“我也是老眼昏花了,从前倒是没看出来你这孩子能有这心气和能耐,你这孩子,去了城里以后真是变了不少。”
柳绵绵知道他是在说原主,她倒是没想到,老爷子居然连原主这么一个平时接触不多的小姑娘都有所了解。
老爷子看她一眼,仿佛是看出了她的想法,笑了一下,说:“咱们庄稼人,自己的地里种了几株菜,结了几颗果,心里都是清清楚楚的。村里的事情跟伺候庄稼其实也差不多,各家各户有哪些人都什么脾性,就跟地里的苗苗一样,弄清楚了才能管好。不过,种子会发芽,苗苗会长大,树上能结果,这都不是一点不会变的。人也是,有的人长好了,有的人变坏了,这都说不准。”
顿了下,他说:“你是个好的,也是有情义的。”
柳绵绵笑笑,说:“我在这里长大,我爸妈哥哥对我也好,这里就是我的家。”
老爷子连连点头:“好,好啊!”
走着走着,路渐渐变得开阔,前面就是余国梁他们承包的鱼塘了。
老爷子站在鱼塘边,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说:“我听他们说,大领导讲的,先富带动后富,以后大家都能富裕起来的,可我就琢磨不明白,这先富怎么带动后富呢?妮子,你见识广,能不能帮咱们村里的人想想,该怎么富裕起来?”
柳绵绵以为他是想为村里人多争取些招工的名额,没想到老爷子压根没提这一茬,倒是提了个更难回答的问题。
她想了想,说:“您看,从前没人想过承包鱼塘和山地,我哥做了,大家才发现这个事情能挣到钱的,今年村里承包山地的人也多了,还有人开始养猪养鸡,也有人种果树……我想大领导的意思就是,需要一部分人打头阵,先把路趟出来,其他人就也能跟着想法子,试着趟趟自己的路。”
老爷子沉默了几秒,点点头:“你说的对,自己不敢找路子,有人在前头找了路子了,还能不敢跟着走?”
柳绵绵道:“而且咱们村子已经走在其他人前面了,不管是香喷喷养殖场,还是榨油坊,以后肯定都是要扩大规模的,到时候不管是租金还是招工,村里也都是受益的。”
老爷子笑了起来:“我会跟他们说的,你们尽管放心,村里肯定是尽最大的力量支持你们的。”
他心里可是清楚的,不管是这个榨油坊,还是那个养殖场,人家开在哪里都是能挣钱的,选择他们村子,那就是顾着情义了。
听说余永诚家要在乡里办罐头厂,他就担心他们会把养殖场和榨油坊搬走,哪怕现在养殖场和榨油坊雇的人并不多,可也是给村里带来了不少好处,至少两个地方的租金,就是一笔不少的钱了。
如今倒是放心了,余永诚这闺女的意思,就是不会搬,以后还会扩大规模。
柳绵绵想了想,说:“其实咱们村里既然已经有了榨油坊和养殖场,大家其实倒是可以从这方便去努力,像是地里除了基本的粮食,可以考虑多种植花生之类的油料作物,另外还可以和养殖场那边商量,和他们那边合作搞养殖,他们那边现在产量肯定是不够的,如果双方能够合作,村里家家户户作为养殖场的编外人员,接受他们的培训和监督,再由他们统一收购,这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老爷子听得双眼发亮:“对,你说的对,咱们可不能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咱们要想法子团结起来搞。”
老爷子兴冲冲地就说要去找村支书了,柳绵绵把人送到门口,也就转身回去了。
第二天南城军工厂那边按时送来了生产线,随同过来的还有柳绵绵之前招工培训的八名技术员。
大家从繁华的南城来到这么个不知名的小乡镇,落差还是挺大的,不过乡里领导非常重视,亲自安排了一顿接风宴,倒是打消了技术员们的一些顾虑。至少,当地这么重视,这个厂子应该是能发展起来的吧?
生产线是以余国梁的名义买的,厂子也是以余国梁的名义建的,虽然他们另外签了协议,柳绵绵是占股最大的,但是明面上的事情还是余国梁在办,所以这个接风宴柳绵绵也没有参加。
柳绵绵事后才知道,军工厂过来交接设备的人喝多了,怼着余国梁问买了设备是不是准备生产空气,还说军工厂都没撑过几个月,他们这么个乡镇小工厂也不知道能不能撑过一个月,听说当时乡里的领导气得脸都青了。
人家好不容易盼来的一个厂子,还没开业呢,你就说人家撑不过一个月,这能不生气吗?
问题这位丁科长第二天酒醒了也没觉得自己说错了,只是不应该在乡里领导面前直接说这事,没给人留脸面。
一直到罐头厂揭牌开工这天,这位丁科长出门前还在说:“我倒是真想去看看他们准备怎么生产,要原料没原料,要技术没技术,就靠着那几个临时拉起来的队伍,能搞什么?”
虽然他态度不好,还在酒桌上大放厥词,但是毕竟帮着安装调试了设备,罐头厂这边还是邀请了他们几个人一起参加揭牌仪式的。
另外两个跟着一起来的技术员,虽然觉得丁科长说话做事有点得罪人,不太好,但是内心其实也和他想法差不多,也是不太看好这个罐头厂。
农村嘛,可能零星能收购到一些原料,但是长远来看,肯定是不行的。
三人抱着这种想法从招待所往罐头厂走,半路上就看到许多人挑着担子也往那边走,一开始还以为只是顺路,直到在罐头厂门口看到一条排队的长龙。
第82章 罐头厂开工
为了博个好彩头,把罐头厂揭牌开工的场面搞得热闹一点,柳绵绵干脆让余国梁通知各个村子,把开始收购原材料的日子,也放到了这一天。
厂子里采购科的三个人都一早过来了,果不其然,天蒙蒙亮就有人挑着担子、背着箩筐来了,很快就在罐头厂门口排起了长队。
哪怕是几十年后,单纯种地的农民收入都是不高的,何况这时候?能种点菜拿到集市上卖,或者是自己做点粉条什么的拿到集市上卖的,都算脑子活络了。
所以别看改开了,个人承包土地,收成上来了,家家户户都能吃饱了,但其实手里钱还是很少的。
毕竟能挣钱的机会还是太少了。
所以这回乡里通知下去,说是罐头厂要收购萝卜和竹笋,大家可是高兴坏了。别的没有,萝卜还能没有吗?萝卜是最普通的蔬菜了,家家户户都是要种一点的,也因此,根本没人要。哪里想到罐头厂居然会收购,而且价格还挺合适的。
至于竹笋,那都不是种的,直接就是山上挖的,除了时间,都不用成本的。
可农村人的时间哪里值钱哦,花一下午时间挖一篮子竹笋就能换钱,这真是哪里都没有的好事。
前进乡别的不多,就是山多,可以称得上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了。正因为肥田少,所以大家的收成也就够吃饱饭,指望靠着田地挣更多的钱是不可能的。
不过山多竹林也多,也因此挖竹笋是真的不难。
各村的人也听村干部说了,这个收购是面向全乡的。庄稼人朴素的想法,萝卜和竹笋到处都有,收购也不可能把整个乡的萝卜和竹笋都能收购完了,多半是到了一定数量就不要了。
所以个个都是一大早就出门了,生怕来得晚了,人家收够了数量不要了,到时候错过这么个机会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大家都想着早点,都撞到一起去了,大门口可不就排起了长队?
丁科长他们看到的就是这么个场面。
听说是罐头厂在收购原料,丁科长也是满肚子的疑惑,都是南城地界的,前进乡有些什么,他还能不知道吗?这地方山林倒是多,但是长的都是木材,可没多少果树。
他带着满腔的疑惑凑了上去,然后就看到了老乡们竹筐里的东西:胖嘟嘟白乎乎的萝卜和新鲜带泥带壳儿的竹笋。
这是罐头厂的原材料?!
丁科长眼珠子都快瞪凸出来了。
他心里感觉难以置信,同时又拨云见雾一般,产生了一个隐隐约约的念头,谁又说罐头一定就得用水果做呢,他去外地出差的时候,也是见过装在玻璃瓶里的腌菜和腌鱼的,只是南城市面上没有,所以他也就没有想起来。
丁科长和柳志刚关系挺好的,这回柳志刚想要捣腾罐头生产线,资金不够找上他,本来是想借钱的,后面丁科长觉得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所以也出钱拼了一股。
哪里想到最后竟然没买到的。
可想而知,丁科长对买走生产线的余国梁是非常有情绪的。本来是想着投点钱,然后不用费力地挣点钱的,哪知道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他说的那些罐头厂干不了多久的话,都是真情实感的,也算是酒后吐真言了。
他这么说场合自然是不对的,但是丁科长觉得自己也是实事求是,何况调试完设备,他们就回南城了,以后跟前进乡估计接触也不多,所以他倒是没有太多所谓,甚至还厚着脸皮来参加揭牌仪式。
其实他就是想来看看热闹。
哪知道还真看到了热闹,只不过,不是他想象中的热闹。
丁科长顺着排队的队伍往前走去,一路看到的都是萝卜和竹笋,心里就明白了,这个罐头厂看来真是要做腌菜罐头。
可腌菜菜场不就有的卖吗,都是散装放在桶里的,大家买菜的时候顺手就带个一斤半斤的,做成罐头,虽说保质期长了、口味可能也会好一点,可成本增加了呀,真有人会买吗?
至于竹笋,丁科长就更不明白了,他就没见过竹笋的罐头。
“这玩意儿能有人买吗,就算是生产出来,也不会有多少人买的,到时候也就是多亏点钱罢了,我看还是撑不了多久的。”丁科长同跟在身旁的技术员说道。
技术员有些无语,就算这是事实,你也不能这么堂而皇之地说出来吧,这也太得罪人了。
之前还能说是喝醉了胡说八道,今天可是清醒得不能再清醒了,你再说这种话,被人家听见了多不好?
但是技术员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科长呢,领导胡说八道他们也不能捂他嘴不是?
只能默默地不吭声。
(′з(′ω‘*)轻(灬ε灬)吻(ω)最(* ̄3 ̄)╭甜(ε)∫羽(-_-)ε`*)毛(*≧з)(ε≦*)整(* ̄3)(ε ̄*)理(ˊˋ*) 丁科长倒是一点都不觉景,身为南城国营大厂的技术科长,在前进乡这个地方,丁科长内心有一种带着鄙夷情绪的高傲,所以说话也直白,并不怕得罪人。
再说,他这也就是自己人讨论一下,也没在乡领导面前说不是?
只是他忽略了旁边排队的老乡,一方面是觉得他说的是罐头厂,跟这些人也没关系,另一方面是压根就没把这些泥腿子放在眼里。
换了十年前,这些人或许会因为成分好而受到一些重视和优待,现在可不一样了,现在到处都抓经济,在丁科长的眼里,这些挣不了几个钱的穷酸,那就是蝼蚁差不多了。
但是他没想到,他这边话音刚落,旁边一个蹲在箩筐旁边的汉子突然就站了起来,冲着他质问:“你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你说啥屁话呢?”
附近一些听见的老乡也都瞪着丁科长。
“这谁啊,打扮得人模狗样的,怎么嘴里没一句好话?”
“就是,咱们乡里这罐头厂今天可是刚开业呢,这倒霉催的,就诅咒厂子卖不出去东西,盼着厂子倒闭了。咱们挣点钱容易吗,乡里好容易给咱们找了这么个路子,这人怎么就看不得别人好呢?”
“贼眉鼠眼的,看着就不像什么好人,我呸!”
一位大婶冲着丁科长啐了一口。
丁科长哪里受过这个啊,顿时气得脸红脖子粗:“粗俗,野蛮,我说的是事实,事实还不让人说了?再说我说的是罐头厂,关你们什么事……”
第一个说话的汉子二话不说,直接一个拳头砸在了他脸上。
丁科长话说到一半,发出“嗷”的一声痛呼:“你,你们这些刁民,穷酸……”
好嘛,又挨了一拳头。
还不止拳头,排队的老乡们就跟说好了似的,你一块碎石头我一把黄泥,你一根萝卜缨子,我一把带泥的笋壳儿的,呼啦啦的,一下子全往丁科长身上砸去。
那个砸了丁科长两拳的汉子早躲开了,就连另外两个技术员,也早在大家质问丁科长的时候默默躲开了,于是丁科长就独自承受了大家的怒火,没多久就被砸得灰头土脸的。
他倒是想躲,可周围挤满了往他身上砸东西的老乡,他根本就躲不开。
直到乡政府的人过来制止了老乡们,鼻青脸肿的丁科长才算是逃出了“包围圈”,他满脸愤怒:“我要报警,这些人围殴我,我要报警!”
相似小说推荐
-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海盐年糕) [BG同人] 《(综漫同人)[文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作者:海盐年糕【完结+番外】晋江2025-09-02完结总书评数:345 当前...
-
团扇家族使命必达(红桃Queen) [BG同人] 《(综漫同人)团扇家族使命必达》作者:红桃Queen【完结】晋江VIP2025-08-31完结总书评数:5913 当前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