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家木门通七零 (ALAMM)


虽然这一两千块钱和服装厂那边的进项没得比,但是怎么着也算是养殖场的一大进项了。
叶宁能赚到钱,顾骁也是打心底替她高兴,他一把将人搂进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顶道:“我等会儿就去找李屠夫,让他把之后的几天时间全都空出来!翠莲嫂子那边我回去的时候也会通知到。”
叶宁回身揽住了顾骁腰晃了晃的同时,还不忘提醒道:“这次要做的腊肉香肠数量不少,只靠翠莲嫂子可不行,茶园那边最近在追春肥,春花姐应该没空,你看着在村里多找两个人来帮忙,另外再把我们收生猪的事情也宣传出去。”
接到单子是一件喜事,叶宁还好,顾骁要忙的事情不少,他本来就不是磨蹭的性格,说干就干,趁着时间还早,立刻就骑着摩托车去找李屠夫了。
这次要熏制的腊肉和香肠数量不少,养殖场那间熏房已经不够用了,好在山上空地多,砍点树枝多搭几个熏肉的草棚也费不了多少功夫。
这些事情都不用叶宁操心,她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带着马玉书去现代采购调料。
腊肉香肠是在这边挣得钱,下次需要的各种调料更不是个小数目,马玉书回忆了一下自家银行卡里的余额,决定先去农贸市场逛一逛,捡着这边有的调料先买一些。
结果还别说,时下没有大批量种植辣椒花椒的,干活店卖的干花椒大多都是野花椒,味道那叫一个椒麻鲜香,老品种的红辣椒辣度够不说,香味也浓。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马玉书要的不少,老板店里也没有这么多的存货,得再去进一趟货。
好在这次的腊肉也不是三两天能够做好的,眼下先买一半,剩下的后面用的时候再来取就是了。
农贸市场也有高度白酒卖,正儿八经的粮食酒,价格便宜品质好,马玉书也一口气订了两大坛子,回头让顾骁开着货车过来拉。
一通采买下来,剩下的调料的就是十三香了。
好在大头都已经花掉了,到现代去单买些十三香也花不了多少钱。
李屠夫这边为了叶宁这单生意特意腾出了时间,第二天一早,养殖场就又响起了猪大哥的哀嚎。
今天叶宁就不规定数量,反正是按头数结钱,李师傅和他的两个徒弟也是彻底放开了手脚。
猪肉分解好之后,都不需要人招呼,李翠莲就带着从村里新招的三位婶子给肉块过了白酒:“调料要抹匀,抹的时候手上带点巧劲,这样调料的味道才能浸得进去……”
见李翠莲这边教起新人来也是有模有样,一旁的马玉书也就放心地忙活起自己的事情来了。
这猪杀得多,猪下水,骨头什么的数量也不少。
之前多的骨头的和内脏叶宁还能往厂里送,今天的数量就有些太多了。
别的内脏还好,肥肠和猪肚这种放在现代能卖出高价的内脏马玉书可舍不得浪费,中午照样卤了一锅都还剩下不少。
等顾骁开着车把厂里需要的内脏和骨头送走后,马玉书只能招呼着李翠莲和李屠夫他们晚上回家的时候多带点骨头和猪血猪肝什么的回去。
第一天李翠莲她们都稀罕这些内脏和骨头,各自都带了不少回家,叶宁还让顾骁给村里相熟的人家捎了一些。
等到第二天,这剩下的内脏就更多了。
李翠莲她们不好意思拿着叶宁给的东西去送人做人情,就只能带走自家能够吃掉的下水。
李翠莲觉得自己也是贱骨头,之前肚子里缺油水的时候,花钱都要去买这些骨头和内脏回来吃了,这会儿能够免费吃了,她这肚子又不争气了,只连着吃了两天,就宁愿吃点野菜也不愿意吃这玩意儿了。
然而这都是肉,吃不完扔掉的话那就太暴遣天物了,要弄到镇上便宜卖吧,卖不了多少钱不说,还需要一个人工在摊子上守着。
顾骁见叶宁为了这些内脏和骨头发愁,当即就提议道:“要是你不想用这些东西赚钱,不如免费送给公社的小学?”
叶宁是知道附近有个文安公社的,不过她的产业都在镇上,这文安公社和乐阳镇是截然相反的方向,她在这边几年了,倒是还没去过公社,这会儿听顾骁这么一说,还有些没能反应过来:“公社的小学?”
顾骁柔声解释道:“公社的小学,附近几个大队的孩子都在那里读书,你知道的,乡下的条件还是不行,这些孩子中午也在学校吃,不过都是从家里带点咸菜随便对付两口,眼下厂里消耗不完这么多内脏和骨头,要是咱们免费送给学校,也能让学校的孩子们吃上两口带油星的。”
叶宁在现代还没钱的时候就给山区的孩子捐过午餐钱,这会儿她有能力,就更加不会吝啬这么一点东西了,听顾骁说完,她当即就点头道:“行啊,等会儿你让人把这些内脏和骨头都用竹筐装上,我们先去一趟,现在时间还早,我们把东西送到后,孩子们中午就能吃上。”
至于学校的负责人会不会要,这个问题压根就不在叶宁的考虑范围之内,她和养殖场的人吃腻了的内脏和没带多少肉的骨头,放到外面也算是难得的好东西,有好心人免费给学校的孩子加餐,校长心里只有高兴的份儿,哪有拒绝的道理。
不过叶宁到了地方一看,发现文安小学的规模也不小,学校里有二三十个班呢。
顾骁一眼就看出了叶宁心里的疑惑:“知青回城后,各个大队的小学都因为老师不够倒闭了,十里八乡的孩子都在公社上学。”
叶宁点了点头,看着教室里的孩子们,她想着之后几天自己的养殖场的内脏和骨头总算是有了去处。
对叶宁来说这点东西不算什么,但是对公社的很多学生来说,叶宁让他们吃到了过年都没吃到的肉菜时,也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小种子。
叶宁给文安小学送内脏和骨头开始,还特意交代了李屠夫剔骨头的时候不用剔那么干净。
因为叶宁在附近的名声好,她这里收猪的消息一出,同样的价格,不少人宁愿把猪从隔壁乡镇赶过来都要卖给她,这几天顾骁帮着收到了一些猪,加上山上本来有的,总算是给凑了一百头猪。
十天不到的时间,这一百头猪全都变成了架子上的腊肉和香肠,晾上两天后就挂到新搭的草棚里熏制了。
尤利民那边的一千多斤腊肉和香肠早就卖完了,这几天每天都有人来店里问腊肉和香肠什么时候会有货,弄得他的店不像是服装店,倒像是腊货店了,听说叶宁这边出货了,他当即就在电话里道:“老七他们已经回去了,我让他们明天就过来拉货!顺便把你今年的房租给你捎过去。”

次日一早天刚亮, 郑老七和癞子就开着货车到了养殖场。
叶宁早就料到了这个情况,昨天晚上直接就歇在了山上。
郑老七他们和叶宁也打了许多回交道了,双方一见面, 只寒暄了两句就忙着往车上搬腊肉。
这次叶宁准备的货源很是充足,两辆货车都装满了还剩下一部分:“就先运这些吧, 剩下的下回再来运。”
叶宁站在一旁看着郑老七挂好了货箱的插销后,才闲聊般的开口问道:“你们今天就要往深市走了?”
郑老七点头:“对呢,老大那边催得紧,他在深市也待了半个月了, 就等着我们续上这批腊肉后再跟着回来呢。”
正边说着, 郑老七边爬上前座, 从车上拿了一个牛皮纸信封下来:“铺子今年的房租,老大他按照市价,一年给你涨了一千五的房租,你点点,看数对不对。”
叶宁接过信封后,随手就塞进了外套兜里:“嗨,说这话,这钱只要尤哥点过了,那就错不了。”
送走郑老七后, 叶宁看着熏房里剩下的腊肉和香肠, 准备给马大姐和汪先生他们送货的时候,捎带着也送上一些。
如今厂里就这么三四个大客户,那是一个都不能流失咯。
现在的人做生意还是很痛快的,这几人对叶宁厂里的服装样式和质量都很满意,收到春夏新款后,生意忙得都没办法到乐阳镇来实地下单了, 直接就在电话里给下了订单。
叶宁本来就没计划着做多少春款,就如今汪先生和马大姐下的订单,就够厂里忙活上一整个月了。
厂子那边最让叶宁满意的还是陈素芳的学习速度,今年的春夏款叶宁本人只提建议,布料采买和款式敲定都是陈素芳和打版师傅们商量着来的,最后做出来的成品,还真让叶宁挑不出半点错处。
估摸着等这个季度的生产结束后,今年夏天的生产就不需要费心叶宁了,以后她就只用负责采购那些比较难买的辅料和毛线了。
今年乐阳镇纺织厂的生意更是难捱,靠着陈素芳下的两个真丝布料订单,还能苟延残喘地支撑着。
对于陈素芳向纺织厂采购贵价真丝布料的决定,叶宁还是很支持的。
虽然如今纺织厂的情况是日落西山了,但是以前也是显赫过的,连带着乐阳镇附近的乡镇都有不少养春蚕的蚕农。
普通农户赚钱很难,除了地里的庄稼,就是一年到头养点蚕和鸡鸭猪补贴家用,只要乐阳镇的纺织厂不彻底倒闭,镇上的丝厂就会继续收购农户的蚕茧,怎么着都能算得上个良性循环。
而且纺织厂那边的生意不好的原因只是机器老旧,布料的样式和花样少一些,质量还是一点不差的,叶宁厂里做真丝衬衫需要的是纯色绸缎,纺织厂做出来的成品还是能满足需求的。
原本周大海还担心养殖场一直没有什么大笔的盈利,开始养兔子后又招了不少人,会让叶宁觉得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但是自从这次的腊肉卖出去后,他就再没有类似的担忧了。
盖因这次的腊肉实在好卖,一万多斤腊肉香肠,叶宁自己留下了几十斤,剩下的尤利民那边照单全收。
郑老七他们运走的两车后,本来想的是剩下的等他们把这次的两车货送到后等上一段时间再回来拉,结果尤利民实在迫不及待了,何爱军他们这边的货车一空出来他就托他们过来取货了。
这次卖腊肉叶宁赚了五六万,哪怕是抛开各项成本,也还有两万多块钱的纯收益。
和服装厂的盈利比起来,这点钱不算什么,但是这两项产业的投入本来就不是同一个量级。
叶宁仔细算过,要算上去年卖鸡和鸡蛋赚到的钱,再有上两三年,她就能收回租这两千亩山地的成本了。
养殖场这边前景颇好,周大海也如同吃了定心丸一样,不再为自己的前途发愁,每日只带着手底下的人打草喂兔子,捡鸡蛋。
山上养了一年猪都变成腊肉卖出去了,周大海心里有成算,也没让这么大一片地空着,早早地买了种薯回来育苗,回头等到新的一批小猪放上山的时候,移栽后的红薯藤就能扎稳根了。
山上这么大的一片地方,种红薯也不是为了收获,纯粹是为了多长红薯藤给山上的猪当口粮,也就不讲究什么种植方法了,直接找空地把红薯藤栽下就行了。
周大海忙活着的时候,顾骁也如去年一般开着货车去附近几个乡镇搜罗小猪仔了。
不过和养殖场的母猪一样,去年揣上的崽子都还没生下来,顾骁只能提前和养猪的人预定好。
养殖场养着的几只母猪也快到生产的时候了,屋子里面已经养不住了,好在有之前熏腊肉的草棚,从山上找点石板用水泥一圈上,就是现成的猪圈。
原本叶宁还想着之后就在这边找间平房摊茶炒茶,但是现在准备又养猪又养兔子的,卫生条件不是特别好。
为了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味道,她还是让顾骁找了材料,带着周大海他们在夏春花居住的草棚旁边另外起了三间水泥房。
在解决炒茶间的同时,还顺便改善了夏春花的居住环境。
叶宁对这片茶园可是寄予厚望了的,去年秋天她自己摸索着学炒茶的时候,还不忘拉着夏春花一起学。
事实证明整日围着灶台转的夏春花对火候的把控也是炉火纯青,只第一锅因为火候太大焦了一些茶叶,后面的两锅都已经炒得有模有样了。
秋茶风味不如清明前的新茶,炒出来的茶叶带着苦涩味,叶宁没要,不过夏春花和周大海他们不嫌弃,乡下人喝茶就图个味道。
那几锅茶叶他们几人分了分,平常烧了开水就抓一把扔进去,放凉了喝着也是很适口的。
不过大家都知道叶宁想要的是高品质的茶,时间一天天过着,茶园里的茶树也在夏春花的悉心照料下变得越来越翠绿。
三月一到,随着一场春雨泼下,叶宁去了茶园好几次后,总算是对指尖捻着的茶叶品质感到满意了:“春茶的品质已经达到标准了,明天就开始采茶吧。”
夏春花做事不如周大海那么周到,但也勤快能吃苦,叶宁还是想好好培养她:“春花姐,你现在下山,把我们招人采茶的消息宣传出去,工钱就按照采一斤茶叶两毛钱算。”
这个工钱是叶宁仔细斟酌过后定下的,春茶要求一叶一芽,采摘要求高,效率就上不来,按照她在现代查的资料,一般人干上八个小时,约莫能采到八到十二斤的鲜茶叶。
当然,手脚利落的可能会更多采到两斤,手脚慢的可能会少两斤,总之大家干这个活,每天的工钱总不会低于一块钱,手脚快的,一天挣个两块多也容易。
此时夏春花还不知道这茶叶的难采,只觉得按照叶宁开的这个工钱,想来帮她干活的人恐怕很多:“人数上有要求吗?”
人数自然是有要求的,叶宁摆手道:“人也不能太多,主要是现在就你和我勉强会炒茶,这找的人多了,一两天就把茶叶采下来了,我们这边炒制不过来,过了夜茶叶的香味和品质就要大打折扣了,你看情况找二三十个手脚利落的人吧。”
夏春花闻言点了点头,已经在心里琢磨起了村里合适的人了。
现在的人都是爱抱团的,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夏春花回到村里后一家家问过去,尽量不厚此薄彼,保证每户都会选中一人,很快就敲定了三十名人选。
夏春花这边忙着准备的时候,叶宁这边也没闲着,她先回现代订购了五千个装茶叶的铁圆罐,上面设计了乐阳红茶的品牌名字,为了看起来正规后面也留了乐阳镇的地址和电话。
原本叶宁还担心商家会深究乐阳红茶是个什么品牌,然而人家商家见她连包装罐都需要在网店上定制,就知道这不是什么名茶,根本就没有好奇的想法。
第二一早天还未亮,被夏春花喊来采茶的人就三五成群的往山上走了。
毕竟今天这活可和之前不一样,按量结算工钱,干得多就挣得多,她们开工得越早,挣到的钱就越多。
此时叶宁还没过来,不过这也不影响,因为她昨天就让顾骁把采茶要用到竹篓从村里运回来了。
这些竹篓和之前装腊肉的竹筐一样,是叶宁找村里一位老篾匠定制的,价格便宜做工好,老篾匠靠着这两笔订单赚到了钱后,让家里的小孙孙一个月就吃上三回肉。
村子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到了茶园后,都不用夏春花招呼,就直接挎起竹篓往茶园冲了。
夏春花不放心的跟在众人后面,手把手地教导着她们采茶的注意事项:“手指上要带着点力,往上提的同时把茶叶采下,用力不能太大,不能伤了茶树的枝条。”
经过夏春花的示范后,三十号人当即就上手实操了起来。
有人上手后还拿不准自己的动作,遂小声呼唤了起来:“春花,你看我这样对不?”
夏春花走近一看,出声提醒道:“对,手腕不用提这么高,放松一点才不累手,必须得保证一芽一叶。”
也有人好奇道:“我看这下面的叶子也很嫩啊,为啥叶小姐只要一芽一叶,这一芽两叶不是更压秤吗?”
夏春花解释道:“这哪能一样,叶小姐说一芽一叶的才是品质最好的,一芽两叶就不是这个价了。”
开口问话的婶子忍不住咂舌道:“要不说城里人讲究呢,喝个茶还有这么多门道,我们山里那些野茶,别说这么嫩的叶子了,就是老叶子,大家也不会嫌弃啊,摘回去炒了只有茶沫子也是一样的喝。”

趁着茶园里的露水还没干, 大家都抓紧干了起来。
此时在村里的大姑娘和小媳妇眼里,这茶树枝头上立着的不是茶叶,而是实打实的钱。
采茶不算什么技术活, 有那村里出了名的快手,在夏春花指导其他人采摘方法的时候, 手指在芽尖上一捻一提,带着露水的“一芽一叶”就落进篓里,不过两刻钟,篓子底部就被茶叶给铺实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