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家木门通七零 (ALAMM)


挤在人群外围的顾骁扭头看了一眼,说话的人按照血缘算的话,他还能喊声表舅爷。
周顺弟的远房堂哥,因为对方和他死去好几十年的外公有旧愁,这么多年一直致力于打压他们一家人。
一到这种时候,对方必会跳出来找他们一家人的不痛快,这么多年要不是周新文一直压着,他们一家人都不知道被对方欺负成什么样子了。
整个牛草湾三大队成分不好的人就只有顾骁这一家,周顺弟一个外嫁女,男人跑了就回到村里生活,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还影响不到大家。
这会儿村里要分地了,在一些人眼里,顾家祖孙三人的存在那就太碍眼了,要是能把他们三人排挤出去,说不定他们就能多分一块地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蠢蠢欲动了起来。
周新文一眼就看穿了这些人心里的想法,沉声道:“周老六,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不过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这次分地人人都有,不以成分做标准,周顺弟一家落户在牛草湾三大队,这次分地他们一家三口也都和大家享受一样的待遇!”
虽然对于顾骁来说,依照他手里现有的存款,地不地的根本不重要,大家都有自己的地种了之后,以后想买粮食肯定就更容易了,他手里有钱,还愁一家人没地要饿肚子吗。
不重要归不重要,但是周新文对于他们家的维护,顾骁还是很感动的。
之后周新文又略说了几句,然后就挥手让大家散开了。
因为分地的事情,村里的大人是激动得一整晚都睡不着。
尤其是按照人头分地的规定一出来,好些个家里儿孙定了亲的,都想趁这两天赶紧把新媳妇娶回家。
毕竟家里多一口人,到时候也能多分一份地。
然而有女儿的家里也不傻,女儿留在家里,自家就能多分一份地,冲着这个,很多人宁愿顶着未来亲家的不痛快,也要把之前说好的成婚日子再往后推一推,为此也是惹出了不少的争端。
这次乐阳镇的领导班子很快,各方人马齐出动,只用了五天就丈量好了下辖公社的全部土地。
经过一番商讨后,也定下来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人均一亩两分地,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均八分地。
哪怕是在登记的前一天刚出生的婴儿,也能分到这八分地。
就这还是分得少的,听人说有那人少地广的镇子,人均分地三四亩的都有。
听到这些消息,牛草湾三大队的村民简直是羡慕得眼睛都快滴血了。
顾家三口人,两个成人一个孩子,能得到三亩二分地,周顺弟算清楚帐后,激动得在家里一直转圈圈。
“有了这三亩多的地,以后我们祖孙三人的口粮是不用担心了!要是能分到好的田地,那我们就更不用愁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牛草湾三大队抓阄分地的当天,周顺弟迈着小脚颤颤巍巍地去台上分别抽了自家的田和地的签。
周新文伸手接过周顺弟手里的两张纸条后,当众宣布:“书房垭口一亩两分地、大田湾水田一亩八分田,桐子坡坡地两分。”
周新文这话一出,村里好些人都不满意,这周顺弟运气太好,一下子就抽到了村里最好的旱地和水田,虽然也有两分最差的坡地,但是只有那么两分,可比在她之前抓阄的大部分人抽得都好。
而且村里好田好地就那么多,周顺弟抽走了两块,剩下的好地也就更少了。
有那平常贬低周顺弟习惯了的人,就凑到她旁边和她商量起了换地的事情。
这也是周新文为了方便大家特意允许的,有的人想把抽到的零散地换成一整块,又或者想把抽到离家远的地换成离家近的,别看这好像是不起眼的小事,回头真种地的时候,这么一点小事能让大家节省不少力气。
周顺弟也不傻,知道村里人平常都看不起自己,这会儿任凭大家说得再天花乱坠,她也是不愿意把自己手里的好田地换出去的,直接拿着纸条去书记员那里登记了自家的地。
为此村里好些人心里又不高兴了,不过周顺弟才不管那些呢,现在自家有了地,她可以不看村里人眼色过日子了!

第90章 国营饭店是垄断了的生意……
牛草湾三大队分地抓阄结束后, 村民们的情绪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彻底沸腾起来。
和包产到户的消息一比,高考结束, 村里有四个知青都榜上有名,陆续找周新文开了证明, 收拾好行李离开了牛草湾三大队大队都没引起太多的人的关注。
村里那些落榜的知青日子瞬间就难过了起来,他们没有考上,村里的土地也分给了村里人。
现在因为地里还种着红薯,周新文说要等地里这批庄稼全都收上来后, 这些地才会分到各家。
这土地都分给村里人, 让靠着上工吃饭的知青们一下子就尴尬了起来。
现在村里没了地, 他们后面去哪里上工?给村里人帮忙那他们不就成了建国前的长工了?
也有知青想过村里会不会给自己分地,事实是完全没有这个可能,村里的村民为了多分点地都斗得跟乌眼鸡一样了,打死他们都不会愿意把村里的地分给他们这些外来的知青。
知青们继续待在村里连明年上工都找不到地方,一时间也是群情激愤,好几次都闹到了周新文面前。
周新文心里也为难,知青的安置可是件大事,他这种小人物哪能做得了主,只能一趟一趟地往公社和镇上跑, 看上面的领导们对此有没有什么好的安排。
跑了两三趟后, 还真让周新文跑出了一些名堂。
上面准备让知青回城,南方有些城市的知青已经小范围的开始回城了。
听到消息后,周新文就去知青安置点安抚了大家一番。
听说自己或许能回城后,这些知青又是不敢置信,又是觉得前路迷茫。
要问以前这些上山下乡的知青们最盼望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回城了。
乡下的日子太苦了, 早就已经磨光了他们下乡时怀揣着的满腔热情,然而以前做梦都在想的事情,真要轮到他们身上时,他们心里又不安定了起来。
要知道做这些年知青是一批一批地往乡下安排,现在让大家都回城了,别的不说,这吃喝拉撒就是个大问题。
城里显然是没有这么多工作岗位的,之前上面让适龄青年下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城里的工作岗位不够。
而下乡的这些知青,除了第一批中有极少一部分是自愿下乡的外,其他的都是念完高中后,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下乡的。
但凡是受家里疼爱的,早就接了家里人的工作岗位,留到城里的,真正下乡的要不是在家里不受重视的,就是家里情况不好,没钱买工作的小年轻了。
他们家里的条件一般,现在他们回城后照样不会有工作,辛辛苦苦回到家里大概率也是留在家里吃白饭,被兄弟姐妹甚至父母嫌弃的。
不过这些问题和回城比起来,好像都是能够忍受的。
在周新文的日夜期盼中,知青回城的政策总算是发了下来。
城里的情况也不是特别好,知青回城也是要按批次来的,最先回城的就是几个大城市的知青。
虽然知青点的知青没能全部离开,但是总算是开了个头。
即将甩掉一个大麻烦的周新文想到自家刚分到手的十几亩田地,每日都是笑呵呵的。
因为家中人口多,周新文一家如今全是村里土地最多的人家了。
种了红薯的地没法动,但是之前收了玉米的地却是空了出来,有些自家地已经空出来的人是一刻都不想休息,扛着锄头就翻起了地。
周顺弟跛着小脚不说,眼睛还不好,干不了太多地里的活,只能和顾骁商量:“家里的那一亩多地已经空出来了,我想着要不你抽空也去翻出来,种点油菜?”
以前队上就种油菜,油菜籽收上来了后,一部分卖给供销社,一部分榨成菜籽油分给社员们。
菜籽油金贵,村里一年一个人最多的时候才给分了二两,平常炒菜是决计舍不得用的,都得留着过年或者过节的时候炸东西。
菜籽油清亮没荤油的那股味道,用来炸酥肉,丸子都是极好的。
这地空着不种就是浪费,周顺弟琢磨着种点油菜就挺好的,到时候榨了油,自家吃不完还可以送一些给叶姑娘,就算对方看不上这样的东西不要,以后拿去镇上卖也是能卖个好价钱的。
对于地里的活,顾骁是一点都不嫌累的,在村里第二批知青收拾好东西回城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家的地里都翻好了,接下来就等洒下的油菜籽长成菜苗移植了。
顾骁忙着侍弄自家刚领的地时,在现代世界,叶宁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水果加工厂的事宜。
她联系了市里一家口碑不错的中介公司,帮她跑注册工厂的各项流程后,她和马玉书也在镇上看起了合适的厂房。
连着几天看下来,叶宁选定了两家厂房,第一家厂房位于镇子外围,优点是厂房大,除了偌大的仓房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仓库,和一个很大的院坝,要是选这处,以后堆放原材料就方便了。
缺点就是这里地处偏僻,厂房也很老旧,是镇外的一个村子的集体厂房,以前这里是生产宣纸的,后来厂子效益不好,造出的纸不怎么卖得出去了之后,村里人就不怎么爱出力了,最后厂子就倒闭。
叶宁要租用的话,村里的意思是她一次至少要租三年,租金一年也是大几万。
第二家厂房则在镇上的创新园区内,周边已经引进好几个厂子了,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也十分便捷。
厂房也是全新的,不过相应的,租金也是很高的,不太适合只想小打小闹弄个厂子的叶宁。
之后两人又接连看了几家厂房,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不如意,几番斟酌对比过后,叶宁还是决定租第一个村集体的厂子。
签了合同给了钱后,叶宁就拿到了厂房的钥匙,后面中介公司跑流程的时候,就能直接留这处厂房的地址了。
仓房略显陈旧,真要投入生产的话,还得翻修一下,这就是叶卫明的老本行了,他现在虽然已经不能上脚手架干活了,但是到地方一看,什么地方该怎么改,就全都了然于心了。
之后买材料,找工人都由叶卫明负责了,因为之前出了事,这次他一改常态,对工人们的要求也严苛了起来,高处作业安全绳,安全帽这些是绝对不能少的,租用的脚手架也是最新最结实的。
厂房水电都是安装好的,这会儿叶宁重新联系供电局和自来水公司重新供水供电就行了。
敲定了厂房的位置没两天,中介公司也宣布流程都差不多了,只有一些需要叶宁到场签字和登记的一些手续没办了。
叶宁抽了一整天时间弄完了环保、消防审批,税务登记、加上因为是做食品相关的,还得办食品生产许可等等手续。
弄完所有手续和关键后,叶宁也不能歇息,还得采购设备,好在现在网上购物很方便,她很容易就在网上找到了合适的二手机器。
叶宁正愁手里现金太多,捡着出售二手机器的厂家离得也不远,索性就租了车带着现金亲自上门看货了。
叶宁又不准备建造太大规模的水果加工厂,只挑着便宜的清洗机、榨汁机、煮锅、封罐包装机等紧要的机器买了。
这些二手机器的老板本来也是办罐头加工厂的,厂里好几条生产线,机器更是多种多样,和叶宁签购买协议的时候对方还极力推荐自家的水果分级机和去皮切块机。
叶宁摆了摆手拒绝道:“不用了,我办厂的地方人工成本不贵,这些流程我预备都请人工帮忙。”
镇上的工作岗位就那么一点,很多中老年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叶宁想着自己建厂后,也不用请固定工人,只用在适合生产桃子罐头的季节,花点钱请有健康证的短工来厂里帮忙。
到时候大家干完手里的活就领钱离开,也不会有人注意到厂子里生产出来的罐头实际销售量和生产量不一致的情况。
实际意义上叶宁这加工厂还是只能算是私家作坊,只是为了给她账户上时不时地大额收款有个明面上说得过去的来源。
在厂子真的投入生产之前,叶宁先等到了和顾骁一个月一次的交易时间。
这段时间叶宁一直忙着厂子里的事情,都没顾得上在网上采购合适的货物,等事情临到眼前了,她也只能在市里的水果批发市场紧急采购了一货车的水果。
枣子、苹果、贡梨、柚子,都是十月份应季的水果,趁着普通还没完全过季,叶宁还下单买了五百斤阳光玫瑰。
往年阳光玫瑰价格颇高,十几二十块钱一斤,叶宁买的时候还得再三犹豫,今年因为阳光玫瑰是用药水催出来的消息一出,这高价水果一下子就变得亲民了起来,不到四块的批发价,让叶宁觉得自己要不买点过去让顾骁和尤利民等人尝尝鲜都不行。
难得来一趟批发市场,叶宁自然也没错过一家人都喜欢吃的榴莲,放在水果店二三十块钱一斤,批发价一箱只要十几块钱,这不得来上两箱?
当然叶宁也没忘记上次交易离开的时候,自己许诺尤利民请对方和手底下的人吃饭的事情。
虽然她在那边没有固定的住处,但是抽了真空能放的卤鹅、烤鸭,酸辣鸡脚这些可以提前买好,当天早上过去的时候,她还开着三轮车去镇上买了牛羊肉和顾骁上次说在那边极其难买到的基围虾。
天知道顾骁看到叶宁带过来的这一大堆肉菜时,眼睛瞪得有多大。
顾骁真的很想提醒对方,国营饭店是垄断了的生意,她要想开饭店,是决计行不通的。

第91章 叶宁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
叶宁一见顾骁像小猫一样瞪大了眼睛的样子, 就知道对方想岔了:“上次我不是说要请尤利民和他手下的那些人吃饭吗,加上我们两个,就得需要这么多肉和菜。”
顾骁这才恍然大悟, 微微点头,“请人吃饭, 菜品确实宁愿多也不能少,不过我看这里面好些都是生的,你准备在哪里煮?”
这个叶宁心里也没底:“你觉得我要是给钱的话,国营饭店的大师傅能帮我把这些食材加工好吗?”
顾骁沉吟片刻后才开口道:“不行吧, 大师傅都是公家人, 要收钱帮着做饭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叶宁倒是没有想到, 她对着木桶里的活虾只觉得头疼。
顾骁想了想提议道:“或者我们直接去尤老哥家里做饭呢,他本来就住在镇上,家里什么都不缺。”
叶宁确实也想不出别的好办法:“行,我们第一趟先把这些肉菜搬过去,看看尤利民他怎么说。”
叶宁准备的肉菜是真不少,抽了真空的卤味过来时就被她拆开用油纸包上了,天气热,去掉真空后这玩意儿也放不久,她索性就没给顾骁另外准备了, 只能是让他等会儿吃饭的时候多吃一些。
有叶宁帮忙, 第一趟两人除了今天要吃的肉菜外,还另外捎带上了一些水果。
尤利民带着郑老七早早就等在山洞里了,看到叶宁带了这么多活虾,都惊讶不已。
尤利民更是一抹脑袋道:“叶姑娘,你可真是太客气了,弄得这么丰盛, 让我们怎么好意思。”
叶宁笑着摆摆手:“尤哥,您太见外了,上次你给我让了这么多利,难道我第一次请你们吃饭还得抠抠搜搜的吗。”
尤利民赶紧解释道:“不是,不是,我们只是知道叶姑娘你是个大方的,主要是这活虾太难得了,我在镇上住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活的这玩意儿,这东西从南边运过来太费功夫了,你一下子带了这么多过来,实在是太破费了。”
叶宁想说这一桶虾都没有车斗里那两个榴莲贵,但是想了想还是没有出声。
叶宁也不和尤利民见外,直接说了等会儿想去他家里借厨房做饭的事情。
尤利民想都没想就点头了:“可以啊,正好我媳妇儿今天休息,她早就想见你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等会儿我让手底下的人把这些菜送去家里,你嫂子一会儿就能收拾出来。”
现在的主妇都是很厉害的,一个人张罗三五桌饭菜完全不是问题,马玉书就是这样,所以她平常没少数落叶宁,觉得等自己不在了后,女儿想吃上一顿像样的家常菜都难。
不过叶宁虽然厨艺不行,但是白灼虾这种没有一点技术的菜她还是能做好多的,加上她也没想着要把这些事情一股脑扔给尤利民的爱人:“这么多菜哪能让嫂子一个人忙活,我也一起去,货你们先慢慢运着,到点过去吃饭就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