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大地抚育多少人,又见过多少心酸往事。可这样一位受了伤的少女,却选择将心中的伤一点点藏起来,再次抬起头,再次独自坚强的生活。这片苍黄的土地,可曾为她哭泣……
他紧闭双眼,任由泪水划过,心中的苦涩,让他再也无法平静。
良久,他再次睁开眼,看着天边的一丛夕颜,那是少有的颜色,在这寒冬,无人问津角落,却开出了花,独自绽放着。
也许是这抹奇迹,给了他力量,他抬手擦拭脸上的泪水,既然微弱的花草,都能抵过寒冬,他为何不能。
那些悔恨、无助、自责都没办法去弥补她,他以往不知道给如何做,才能挽回,如今他明白了。
他要再次走到她面前,无论前方是何种困难,他都要告诉她,草木尚能在春日带来再一次的生机。
迷途知返、真心忏悔的他,为何不能拥有一次机会。
她是爱过他的,只是如今不愿意了而已,他既然知道了,就不会再放手。他们心意想通,自然要成为最合适的夫妻,任何一个男人照顾她,他都不会放心,只能他亲自来。他有信心,会让她再次接受他。
等王淑娘再次过来时,赵琰已经在小院站了许久,他负手朝着一片空地,神情看着比之前要好很多。
她说,“乡下人家也没什么好茶叶,只是一些平常的散茶。不过这水倒是泉水,应该还是可以的。”
赵琰笑着接过在喝之前又温声道了一声谢。
他双手捧着杯盏,此时水
温正好,淡淡茶香飘了出来,他喝了一口,只觉得满口回甘,“多谢堂嫂,这水甚好。等下我肯能还要讨要一杯呢。”
王淑娘不知道丈夫说赵琰之前的狗眼看人低是何种摸样,不过此时她倒是觉得这位贵公子没了乡下人说的不可一世,倒是十分亲近温和。
她见他捧着茶杯,一口气将水喝光,递过来时,细心的她发现,刚刚泡茶时应该忘了将第一遍的水倒掉,所以茶叶味道应该是比较浓的。
想他一个相府公子,都是喝价值千金的茶叶,如今却将她的散茶喝的这般干净,心里头,又多了几分好感。
赵琰问,“刚听堂嫂说,这水是泉水,难道这里有地下活泉?”
王淑娘点头道,“就在前面村子里,靠近一块石头地,我们村的水都是从那挑的。”
“那堂嫂每日岂不是每日都要此番劳作。”
王淑娘笑道,“还好,只是走些路,就当锻炼身子了。一两个来回的水,我还是吃得消。”
眼看就要午时了,他又没带其他人在身边。今日又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她想着定要好好做顿饭菜招待他。
可想到他不一定会吃,犹豫间,她还是问了,“大人……要不今天中午就在我家吃?”
乡下人家山珍海味是没有的,农家小菜也不知道这位看不看得上。
一向冷淡的赵琰听完后,却是笑着点了头,“那就麻烦堂嫂了。只不过,第一次去堂嫂家,我什么也没带,倒是不成样子。”
王淑娘嗔怪道,“这要带什么东西,可别这么说,乡下人,还能缺你一口饭呐?”
两人说完便往回走去,快到时,王淑娘说,“这……房子有些简陋,也来不及修缮了,大人见笑了。”
赵琰却不在意,跟在她身后,非常好兴致的观看四周,“这里风景非常好,上次来也是远远看着。今日才发现堂哥堂嫂两人真会过日子。我看着院前的篱笆和场地都十分干净整洁,想来是花了很多功夫的。”
王淑娘见他真不在意房子的事情,也舒心说,“孩子他爹有些怪癖,断不能看着家里脏,这些都是他收拾的。”
赵琰诧异了一声,“这一点画棠倒是跟堂哥非常像。我之前看她那院子也收拾的十分干净。”
“可不是,一家人嘛。总有些像的。”
两人继续往前走着,过了一小会,他到了小院。
俞回一见赵琰有些愣住,但见他态度温和,还先跟他见礼,说直接称呼他赵三便是。
即便有怒气这会也不好再怪人家,俞回也局促地回了笑。
这时俞吉安回来了,他今早是出去打猎的,但午时听人家说州牧大人亲自来帮他家审案子,他原本有些不信,这会见到赵琰倒是有些羞赧。
那日的两家斗殴还是历历在目,要让俞吉安这小子说,那个赵寻就是欠打,以后即便见了,他也是还要揍他的,只是这想法他不会告诉别人。
在王淑娘的强烈要求下,俞吉安对上次的事,说了句违心的道歉。
赵琰也知道这种年纪的少年都是硬骨头,他也没觉得那事是什么大事,到底是自己弟弟欠打。
这边王淑娘回到厨房准备饭菜,俞回跟着进去打下手,顺便烧火。
屋内就只剩下赵琰和这骨头硬的小子了。
赵琰问,“听说你在打猎,这么寒冷的天气,倒是十分勇敢。”
俞吉安听到他的夸奖虽然心里不屑,可嘴角还是翘了上去,“那当然,我可是村里最勇敢的人。”
“那除了打猎,你还想过干点什么其他的吗?”
俞吉安摇头,这样事情他的确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村子里的人能到镇上买上一间房子就已经了不起了。除此之外,他的确也没想过以后做什么,好似,自己的这一生,要重复父亲的脚步一般。
“我也不知道能干什么。”他有些困扰。
少年的天空是十分明亮的,仿佛也只能装一点点事,这些有关他个人的人生大事,好似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也许考虑过,也没用。
第102章 变了很多
赵琰看着他的神情,温和问,“你识字吗?如果认识字的话,你胆子也大,想来力气也好,我推荐你一个去处。”
说完又道,“我没什么坏心思,只是觉得既然有好机会还是要尝试一下,是府衙要找捕快,我见你个子高,也许适合。反正比你天天出去打猎强。”
俞吉安,“可我听说那些捕快都是走后门的,需要打点钱,我去报了名也没有用。”
赵琰笑道,“你忘了我可是大官。以前可能有这事,但是今年的报名我会亲自派人去监督。你不用担心,尽管去就行。当然你可能还会想,既然是大官了,干嘛不直接让你进去,还弄这些干什么。但我想说,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捕快,但也事关一家人的生计,我只能做到尽可能的公平公正,在一定范围里,与你方便。”
俞吉安听完有些怔愣地看他,“真的吗?”
“当然。我可是官身说话算数,你放心,明日我就会派人来,带你去报名。”
俞吉安这会倒觉得这家伙看起来也没那么讨厌了,这个捕快的活,他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他虽然年纪小,可也知道爹娘在愁他以后娶媳妇的钱。
这时他问,“如果我以后做了捕快,是不是可以赚大钱,到时我爹娘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赵琰没办法回答做捕快跟赚大钱的联系,只道,“任何一件事做好了,财物自然也就来了。你要想将这活干的好,就要私下里学些一些捕快的相关技能,例如如何帮助相关主事办案,如何推进案件进度。如何抓铺犯人等。这些都需要学习,也就是意味着,以后你回到家还要自己找书看,你愿意这样做吗?”
俞吉安听懂了他的意思,“我不怕吃苦,我可以做到。”
赵琰舒心一笑,“好,之后你买书,学习钱我都包了。不过我想请你保密,这是我们之前的事情,等日后你赚了大钱,想要还我也行。”
俞吉安没想到他会说这个,少年的脑子转的快,恼声说,“你这是想贿赂我,想要我在姑姑面前帮你说好话,我听这边的人说,你还想着跟姑姑复合呢。可我姑姑不答应……”
少年独有的傲气和别扭,将这话说的有些让人发笑。
赵琰也不反驳他,笑说,“我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你知道的。你姑姑不是一般的女子,所以我只想用真心诚意来打动她。你们是她的家人,在力所能及之处,我也希望你们能过得更好。”
“所以你刚刚说的是真的,不是为了讨好我姑姑才说的?”少年还是十分警觉。
“不是。”赵琰摇头。
之后又认真道,“我真心希望你可以接受我的建议,这些钱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小数目,可对于你来说可能是一个机会。在我十八岁时,也遇见这样一个机会,当时我还没有高中探花,每日都在书院冥思苦想。这时恩师建议我去麓山书院一趟,一是散心,二是想想科举是为了什么。就这样我去了那里,在那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得到了之前不曾有的知识。”
少年听得认真,他没有想到以往如同仇人一般的人,如今会在这里跟他说这些往事。
他的声音继续温和着说,“如果我没有听老师的话,没有抓住那次游学的机会,可能如今我还取不到这些成就。所以,我希望你能接受。君子不问出身,古往今来,有多少受人资助的学子,他们一生脊骨刚毅,留下传世绝学。没有人会说他们手软,只会赞叹他们穷且益坚!”
温声的话语还是在少年的心里留下了痕迹,他静静地坐在凳子上,思考赵琰说的话。
这一刻,只会吃喝玩闹的少年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也仿佛明白人的一生应有有所目标的活。他虽然读书不多,但也知道,即便做不到像伟人一样高大,但至少要保护自己的家人,给他们带来富足的生活。
过了一会,少年的声音传来,这次是坚定,“好,我愿意试一试。”
赵琰笑道,“你一定不会后悔。”
…………
屋内王淑娘时不时地往外瞧上几眼,跟烧火的俞回道,“我看着这个赵琰不像你之前说的那般目中无人。现在也能跟我们聊天了,倒是挺好相处的。”
俞回道,“可能年级大了,有些变了。三年前我带着俞丫头去的时候,可是不愿意搭理我们的。”
“也许是想让我们在画棠面前替他说说好话吧,之前听县城里的人说,那个百里公子对画棠也是一片痴心。”王淑娘一边炒菜一边道。
俞回叹了口气,“她一个人终究不是个办法,现在还好,等老了我们也离开了,她
还能依靠谁呢。”
“是啊,要是这个赵琰真的改了,我看也成,至于画棠选谁,就她自己拿主意。反正她现在有底气,自己的手艺也能养活一家人,可要好好挑。”
其实他们都明白,按照以往赵琰是不会跟他们这般热络的,这都是因着画棠这层关系,可作为家人,她也喜欢画棠找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一个人到底不太安全。
等到日头斜沉时,饭菜终于做好了,有家里的土鸡,也有农家的鸡蛋,新长出的菜心,加上一些腌萝卜干,一个猪蹄黄豆汤,各式各样的海鱼产品。满满当当地摆了一大桌子。
赵琰跟他们一起坐下,俞吉安年级小,脱口而出,“咱家这是过年了吗?”
赵琰也跟着说了几句恭维的话,以示感谢。
随后,他吃了满满一大碗饭,每个菜都细细品尝一番,在俞吉安的惊讶目光中,他又陪着俞回喝了几杯酒,直到饭菜吃的所剩不多,才停下筷子。
王淑娘十分高兴,原本还有些担心赵琰吃不惯这些,可赵琰相当给面,看来她的手艺非常不错。
吃完饭后,赵琰要回去了,便跟一家人告别,这时俞吉安没有之前那般讨厌他,说,“下次要是有时间,你还可以过来……”
第103章 去城里
少年说话终究有些别扭,可这不妨赵琰感受农家人的真心,他道,“等我下次过来,可能要考问你的学业了。你就不怕吗?”
俞吉安又气又恼,“你等着,我绝对都能答出来……”
赵琰好笑着道别离开。
等他走远后,俞回问,“这事要跟俞丫头说吗,毕竟是帮了舅舅家。”
王淑娘想了一会说,“找个机会吧,下次还要去城里,到时我给她带些蜂蜜去,顺便跟她说说。”
俞回点头,又问,“刚刚吉安说要去报个什么名,明天有人带他去。我看着恐怕也是赵琰帮的忙。”
“那还用问吗?没听见人家说了,咱们是一家人。以后多让他来家里吃顿饭吧。”王淑娘心中也熨帖,对于赵琰她是真心感谢的。
俞回这次也没意见跟着点了头。
第二日,王淑娘和俞回按照以往的进城时间,早早地将一车东西卖了,又用篮子装上些鸡蛋和蜂蜜,来了俞画棠这里。
俞画棠见他们拿这么多东西,奇怪问,“以往这些鸡蛋不都是要卖钱给吉安娶媳妇的吗,怎么全拿给我了。”
俞回不太会撒谎,只低着头喝两口茶水,也不说话,王淑娘道,“最近有个好人家,说我们吉安有些天分,给他推荐了一个差事,听说也有好些银子,他今日就跟着去了。”
“这些鸡蛋你早上煮几个做早膳,女孩子家的,身子要好好养着。”
俞画棠觉得堂嫂没说实话,吉安差事还没个影子,怎么就将家里卖钱的东西都拿来了。
王淑娘见她不信,只好说,“你舅老爷家被人抢占了田地,他跟着去告状,现在田地拿回来了,那人还赔了好些粮食,舅老爷就顺便给了我们一些。”
俞画棠惊讶,“舅老爷不是七十多岁了吗,还会去告状啊?他怎么走过去的?”
“坐板车拉着去的,现在府衙也有人帮着写状纸,他又不用写,等着回话就行。”王淑娘有板有眼地说。
是了,现在府衙前面的确支了许多摊子,专门帮这些乡邻写状纸。
到了这里王淑娘试探说了句,“现在的这位赵大人的确有些不一样,好多人都去告状呢。”
俞画棠没有回这句话,他作为官,的确挑不出错处的。
这时俞回道,“上次我们去看了你之前的那间房子,周围长了好些草,现在冬天了,倒好些能见着摸样了。你要是觉得想要那间房子,我们就去找许家村的许进力问问,反正他们也不住这边,要是能再收回来,也是一个念想。”
“上次那个州……一些外面的人来看了,也觉得这房子可惜了。”
王淑娘怕他说漏嘴,立马帮腔,“是啊,到底是你父母自己建的,能拿回来也是好的。”
俞画棠倒是没想道这个,每次回堂哥家路过时她也会在那里待上一会,如今听他们说,她也觉得能再买回来的确更好。
“那堂哥有时间帮我问问,多少钱他才会卖?”
俞回点头,“当时你卖的便宜才十四两,现在买回来估计要三十两了。我之前听说那家也不着急卖,就这样放在那里,遇上合适的人也行。”
“咋地就要三十两呢。”王淑娘不乐意道,“妹子卖的时候就被人占了便宜,现在买回来又要被人多收些银子,真是欺负老实人。”
俞画棠笑着说,“这也不怪人家,那房子本来就值那些。还是麻烦堂哥跑一趟了。”
俞回没说话点了点头,之后两人又帮助她将院子整理了一下,日头偏斜的时候,俞画棠让两人别做了,快些回去,等下要天黑了。
两人也同意,将东西装上板车就走了。
第二日她早起赶往灯师堂,却见一名衙役在路旁等着她。
那人道,“上次的事情,还需要俞姑娘再去一趟,灯师堂也已经打好招呼了。”
府衙找人来,事关命案。还是个年轻女子死于非命,她做不到袖手旁观,点头跟着去了。
路上她问衙役,“难道是作案的工具又有问题,现在还没结案?”
衙役也跟着说,“她老舅贪财,硬是说没什么可查的,想要快点结案。我们大人说何府应该给了她老舅不少钱。”
“那也可怜,明明是被枉死的,却被亲人这样对待。”
衙役也感叹说,“是啊,那姑娘一看生前没少做活,估计在何府也过得不好。我们私下都说,这何府啊,就是做了婊子又想要牌坊,这活生生的姑娘家,要是不愿意她嫁进来,给些钱说清便是嘛。干嘛又接过来做一番好人样,得了名声,又将人磋磨死,真是造孽啊……”
“的确是令人不忍……”俞画棠听后也淡淡地说了句,便不在说话。
到了府衙,赵琰已经在门口等她了,见她进来,他上前几步说,“实在抱歉,仵作今日又发现了新的疑点,他想找你确认一下。我们也觉得你应该会帮这个忙,所以才让衙役去请你。”
他神情严肃,态度谦和,话里话外都是公事,并没有将两人以往的关系放在这里,她听完也松了一口气,觉得是自己多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