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时候,她却意外地被这部电影的片尾曲《小幸运》吸引了。
“我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
我听见远方下课钟声响起
可是我没有听见你的声音
认真,呼唤我姓名
是谁风里雨里一直默默守护在原地
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
原来我们和爱情曾经靠得那么近
那为我对抗世界的决定
那陪我淋的雨
一幕幕都是你,一尘不染的真心
与你相遇,好幸运
《小幸运》的作词作曲当然都是顾清歌了,而秦裕珊听到这首歌的歌词后,自然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之前电影中的《那些年》。
这两首歌分明就是在前后呼应啊!
看来这首歌就是顾清歌为【南歌子】老师所写的咯?
这歌词也太会逗狗了吧……
什么“爱上你的时候还不懂感情,离别了才觉得刻骨铭心,为什么没有发现遇见了你,是生命最好的事情”
这让秦裕珊一时间都搞不清顾清歌是不是真的喜欢过【南歌子】了!
只能说这首《小幸运》,真的很牛批!
【南歌子】老师如果听到这首歌,那他一定会心情非常复杂的吧,他为顾清歌写了《那些年》,顾清歌则用《小幸运》来回应他……
有才任性的顾清歌,显然完成了那个“为我写歌”的约定,谁让【南歌子】只求她能记住她,并为他写歌呢?
其他的东西,【南歌子】根本就不奢求……
只不过【南歌子】听了这首,肯定会难过得要死,如果《小幸运》这歌的歌词,是顾清歌发自内心所写的话,那就说明他们曾经确实离爱情很近啊!
可惜因为【南歌子】的怂、卑微、不敢踏出那最重要的一步,所以他最终与她擦肩而过……
《小幸运》这首歌,在原来的世界,那当然是一首很火的歌曲,算得上田馥甄的代表作,它的特点就是好听、抓耳,可以一直单曲循环。
因此,现场的观众听着这首《小幸运》,他们的感觉是这样的——
“经典顾大才女的风格,感觉这歌必火!”
“又开始了,顾清歌和【忆江南】之间的神仙打架,不管是电影中的《那些年》,还是片尾曲《小幸运》,质量都好高啊!”
“这部电影必成经典啊,不管是《你的眼神》、《那些年》还是《小幸运》,我都好喜欢,然后还有那些原创的古典钢琴曲,啧啧,顾清歌也太有才了!”
“歌词细腻平和,顾清歌的声音依旧宛如天籁,一件小小的爱情就这样娓娓道来。我听到了她唱着小悸动、恍悟、遗憾、释然、怀念、祝福。我的青春有点远了,但能听顾清歌唱歌,就是小幸运,美好的治愈系小情歌,与你相遇,好幸运。”
片尾曲《小幸运》放完之后,《那些年》电影的主创人员都来到了舞台上,接受了各种祝贺与采访。
从首映式现场的观众反应来看,《那些年》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它的观影体验相当棒!
这样的电影,它的票房绝对是值得期待的。
在《那些年》的所有主创人员中,饰演“陆曼舞”的顾清歌,无疑是最受媒体欢迎的。
记者们纷纷向顾清歌提问——
“顾大才女,你觉得你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如何?”
“平平无奇吧。”
顾清歌这个回答一出现,现场又都乐了,采访鬼才顾清歌又开始了啊!
平平无奇的顾清歌,把功劳都按在了这部电影的导演郭一帆,以及男主饰演者夏誊身上。
她还发明了一个词,叫做“含誊量”,说是《那些年》的成功,与“含誊量”高,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夏誊听到顾清歌这么吹他,他的脸都红透了,本来饰演了“傅景南”的他,就有些入戏太深,根本就无法抵抗顾清歌的魅力。
现在顾清歌这么吹他,这谁顶得住啊?
夏誊赶紧也反吹了顾清歌一波,说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分明是顾清歌,她真的太有才了!
接着又有记者这样对顾清歌说道:“顾大才女,我看了这部《那些年》,感触还是挺深的,就感觉自己也失恋了一样,你能说点什么,来鼓励一下我吗?我知道你很会煲心灵鸡汤。”
顾清歌想了想,就这样回答道:“你已经是个大人了,应该懂得如何区分清楚生活和爱情之间的关系,生活不是为了爱情而生,而爱情却是基于生活依存。你可以有一段糟糕的爱情,但不能放纵自己过一个烂透的人生。”
经典的顾清歌式心灵鸡汤一出现,现场掌声一片!
但有人却非常期待【南歌子】也在现场,然后若是他用“毒鸡汤”回那个记者,就有意思了。
“顾大才女,你能评价一下【南歌子】老师吗?还有,你和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终于有记者问到最关键的部分了!
现场的观众们,当然也非常好奇!
顾清歌就知道记者要问关于【南歌子】的问题。
她对此当然早有准备,她这样说道:“【南歌子】?你指的是电影中的男主角傅景南吗?”
记者自然下意识点头,他完全将【南歌子】和傅景南当做了同一个人。
顾清歌便这样评价“傅景南”:“这个人物的刻画,还是不错的,满足了很多女读者对忠犬型男主的幻想,但我想对他说的是——
生活到底对你做了什么,让你不敢爱,总是透露着卑微,明明你那么善良,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却如此不自信。”
记者听到顾清歌这样的回答,不由精神一振,立马追问道:“顾大才女你这是在鼓励【南歌子】老师主动追你么,让他不再卑微,更加自信。”
“我没有对【南歌子】说,它只是个词牌名,我只是对笔下的人物傅景南说,我比所有人都懂我自己,所以别再问什么【南歌子】了。”
顾清歌几乎承认自己是【南歌子】了,但是不管是问她问题的记者,还是现场的观众,都不是很懂她到底什么意思。
不过这也是顾清歌的经典谜语人风格了,她好像只认可【南歌子】是一个词牌名。
然后她回答那个“和南歌子到底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她也只回答两个笔下人物“陆曼舞”与“傅景南”之间的关系。
她的回答,仿佛是【南歌子】附体——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在额头,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这不是【南歌子】那种青春文艺范儿的“舔言舔语”风格么?
顾清歌都已经给出了这么多暗示和线索了,就差自爆她就是【南歌子】了,偏偏大家都觉得她依旧在当谜语人。
只能说很多人灵性不够。
反正等到顾清歌是【南歌子】彻底曝光的那一天,回过头再看她的采访,就会发现她从来都以【南歌子】的身份自居。
不管怎么说,《那些年》的首映式还是相当完美的,它达到了非常棒的宣传效果。
很多影评人看完电影回到家之后,都开始赶稿写影评。
像之前的影评人秦裕珊,她就从与电影这两个角度来写影评,这影评就很适合那些原著书粉来看。
《那些年》我翻了四遍,书写的很流畅,一口气读完,是那么的真实感人,毫不做作。
我记得第一次翻起书看的时候也是在一个深夜。那个夜里,我一个人在房间里一边笑一边哭。
【南歌子】老师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我想,当时的模样如果是被其他人看到,定会认为是精神出了状况。
是幽默有才的【南歌子】把我都带回了那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少,即使当时是苦涩难过,但是现在回味起来都不会有一丝后悔。
而不再是,而是一部好看的真实记录。
至于电影《那些年》,我想说的是,它就是一部真正的经典青春片,甚至可以说重新定义了青春片!
接下来,我要跟大家说一说电影中的看点,这涉及到剧透,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先去影院中观看……”
秦裕珊的影评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多字,简直把电影版的《那些年》吹上了天!
她的这些吹捧,那绝对是发自内心的,很多喜欢先看口碑、评价,再考虑是不是花钱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这看了她的影评之后,自然恨不得立马进入电影院中去观看这部电影。
当然了,秦裕珊写这种好评,肯定也是可以拿钱的,毕竟这也是很多电影都会做的口碑营销。
不过接下来这口碑能不能稳得住,还得看大众喜不喜欢。
这次《那些年》同期上映的电影,还是有几部宣传攻势比《那些年》更加强大的电影的。
之前提到过的《杀手之王》,它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主演可是二线动作片演员魏刚,导演则是江彦成。
当初江彦成是想邀请顾清歌当《杀手之王》这部B+级制作的动作片的女主角的,结果谁都没想到,顾清歌竟然去演了《那些年》这部只能算是D级制作的青春片。
结果这件事被曝光出来之后,顾清歌本人就遭遇了群嘲,反正就是说她挑片眼光不行。
再加上顾清歌还和前辈演员魏刚发生了矛盾,所以这也导致,《那些年》与《杀手之王》的票房之争,变得很有噱头。
绝大部分业界人士以及普罗大众,自然是更加看好《杀手之王》的。
原因很简单,后者的投资规模更大,是典型的爆米花动作片,非常适合暑期档,然后魏刚这个资深动作演员的号召力,更是要比《那些年》中所有的演员都加起来强。
毕竟不管是夏誊、顾清歌或者是墨唯,他们都是初次登上大荧幕,谁都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演好。
因此,《杀手之王》的排片率,当然要比《那些年》高。
不过不管是《杀手之王》还是《那些年》,它们的排片率,都不如来自米国的好莱坞科幻大片《星际漫游》。
这个世界的华国电影界,其实特效实力也是拉满的,各种玄幻仙侠大片拍得飞起,它们依靠特效同样可以轻松收割国外电影市场的票房。
毕竟华国的科技,并不逊于米国,奈何在科幻片领域,就是不如米国。
这并不是华国的电影工业不行,而是华国真的很缺好的科幻作者、剧本,科幻题材在华国也是小众题材。
但是大制作大场面的科幻电影的话,华国影迷当然非常喜欢,否则官方也不会引进米国的科幻片。
因此,其实只要有好的科幻剧本的话,那华国一样可以拍出特效拉满的科幻大片来!
《那些年》的同期有《星际漫游》、《杀手之王》这种强劲的竞争对手,它在定档的时候,很多人对它的票房前景,就很不乐观。
可是,待到这三部电影的首周票房出炉之后,很多影迷都震惊了!
《那些年》的午夜场票房其实非常一般,大概不到三百万。
很显然,不论是国产动作片《杀手之王》还是好莱坞大片《星际漫游》,它们的午夜场票房都超过了《那些年》。
这其实也挺正常,毕竟这两部爆米花电影的宣传攻势,都非常猛烈。
然后就是首日票房,据猫眼专业版统计,《那些年》以16.3%的排片占比,拿下了6113.2万元的票房,综合票房占比20.4%。
这个首日票房数据只能说中规中矩,但是它毫无疑问创造了“青春片”这个类型影片的记录。
而且通过对比它的排片占比与综合票房占比,也可以看出它的潜力。
另外两部电影的首日票房,当然也依旧胜过了《那些年》,毕竟它们的排片占比也都比《那些年》高。
然而这三者的口碑,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口碑最好的,当然就是《那些年》了,它的猫眼口碑达到了9.8分!
观众们的热评词条中,被标红的是这些——“顾清歌美”、“结构清晰”、“情怀出众”、“音乐完美”、“台词有趣”、“演技不错”、“段子多”、“笑点多”、“泪点多”……
具体一些的短评则是这样的——
“作为国产小成本2d青春爱情片,我在看电影时,发现它的上座率很好,电影前半段整个影院动不动一个爆笑,后半段都安静了,还有人掏纸巾,不管是夏誊还是顾清歌,演技都十分在线,五星推荐!”
“我一个直男被女朋友拉去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全程看入迷了,心中特别触动,这就是一部适合所有人看的好电影,我之前一直以为青春片都是给女生看的……”
“开始看时都以为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校园喜剧电影,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却早已发现,男女主注定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因为真正的恋爱,应该是平等的,最后的结局,果然不出我所料,这部青春片真的很棒,很真实,果断给它打了十分。”
“我只想说,看完电影后,立马去付费下载了《那些年》和《小幸运》,这两首歌都太好听了!”
这些猫眼上的评论,代表的就是观众们购票观看电影之后,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比起专业的影评人来说,可能他们的评论,都显得比较浅白、不够深入,但是这却可以直接看出,他们到底喜不喜欢这部电影。
事实证明,《那些年》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那是非常棒的。
观众们看完之后的评分很高、短评内容也很不错,口碑极佳。
当一部电影,能让很多人又笑又哭,这便意味着,它已经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好电影了。
而众所周知,这种风格的电影,在华国是很吃得开的。
与《那些年》的绝佳口碑一比,《杀手之王》和《星际漫游》都挺一般的。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星际漫游》这部好莱坞大片,口碑竟然是最差的!
原因很简单,这部片子明明背景都放在太空中了,结果它竟然还要搞米国的政治正确那一套,主角团里反正得要有什么黑人、同性恋等等,强行输出米式价值观……
然后它的剧情,也很一般、套路化,再加上特效,又不够劲爆,以及它还植入了很多广告,吃相可以说非常难看。
有些观众都忍不住怀疑,华国电影部门是故意引进这种垃圾的“好莱坞大片”,反过来教育华国观众,让大家都觉得米国电影很烂……
当然,这其实是意外,不管怎样院线都是想赚钱的,所以引进的国外电影,应该都是具备一定商业价值的,或者是获奖的文艺片。
这个世界的华国观众,可从来就不无脑跪舔国外的片子,好看就是好看,当然也愿意花钱,可难看的话,那就别想凭什么“好莱坞大片”的名头割韭菜。
像这种拉胯的好莱坞大片,一旦口碑血崩,它的票房会立马跳水,然后院线也会迅速调整排片占比。
与《星际漫游》相比,《杀手之王》的口碑,其实还要好不少。
江彦成这位商业导演,拍动作片还是有一手的,他挑选演员的目光也很不错,否则当初也不会想要钦点顾清歌当他这部电影的女主角。
可惜《杀手之王》的剧情还是太平庸了,没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这种套路化、同质化的爆米花动作片,就好比大众之前吐槽的“青春片”一样,有些元素是真的狗血。
这种作品就会被挑剔的影迷认为没有诚意,就没有任何观看的价值。
假如拿网文来类比的话,《杀手之王》就相当于三流小白文,这种文当然是有市场的,但问题是,现在市面上有更具诚意,重新定义“青春片”的《那些年》,那为什么还要去看《杀手之王》?
于是,上映第二日的票房,《那些年》就轻松追赶了上去,它以17.9%的排片占比,拿下了13157.6万的票房,综合票房占比26%。
好了,这第二日的票房出来后,基本上所有的院线,都已经看清形势了。
什么《星际漫游》、《杀手之王》,在《那些年》面前,都是渣渣!
《星际漫游》的最终票房,估计也只能拿个2亿,至于《杀手之王》,目测勉强能拿个4亿。
“电影票房吧”的吧友们,都已经开始指点江山起来了——
“这个档期的电影,《那些年》是绝对的黑马啊,我觉得它的票房破10亿很稳。”
“《杀手之王》真的丢人,犹记得当初那个主演魏刚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好像吃定了《那些年》,结果就这?”
“《星际漫游》不是更拉胯?好莱坞大片?批莱坞!”
“顾清歌十年老歌迷表示站起来了啊,我说这部《那些年》就是顾清歌单扛票房没毛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