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沐雪焚香)


霍去病闻言垂首拱手:“陛下言重了,为君分忧是臣之本分。外患尚且未除,臣又怎敢思虑自身私事。”
听了他的话,刘彻转过身来,看了他一会儿,忽然道:“你可是意属国师?”
霍去病一瞬抬起眼睛,很快又垂了下去。他似是想说什么,却又顾忌着什么,一时纠结犹豫在了那里。而刘彻也没急着追问,就那般负手静静等着他。
片刻后,霍去病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抛却那些复杂的思绪,抬起头对上刘彻的眼睛,不顾一切地开了口:“若臣想与国师成亲,陛下……可会同意?”
刘彻看着他这模样,却是哼笑了声,语气平平:“你是担心朕会觉得,若是你与国师成亲,沈家、霍家乃至卫家,三家门楣过高,会危及皇权,然后有所动作?”
他如此直言,令霍去病心中一惊,不过却正是他心中所思所想。
“臣……”
“行了。”刘彻罢罢手,打断他的话,伸出手指点了点霍去病,佯怒道:“朕在你眼中,就是那般疑心臣子的昏君?”
霍去病大惊,赶忙谢罪:“臣不敢!陛下乃是千古圣君!”
刘彻本就没有生气,是想故意吓吓他,见他惊惶模样,一副得逞的愉悦舒爽模样。他忍不住笑了两声,拍拍霍去病的肩宽慰他道:“好了,朕知道你的忠心。朕是逗你的。”
霍去病向来和刘彻之间君臣关系亲密,平日里闲话时也没那么拘束,待刘彻说完,他语气带上两分幽怨委屈道:“陛下下回可莫要如此逗弄臣了,臣不禁吓。”
刘彻哈哈大笑。
霍去病暗暗观察着刘彻的神色,心里有些没底。
虽然陛下不会猜疑,但或许会考虑权势的平衡。毕竟一方独大,会使得朝堂失衡,带来无尽的麻烦。
他安静等待着刘彻的回答。
刘彻背着双手,在殿中踱步,迈了几步就停在了那里。他微仰着头轻轻叹了一声,才道:“朕不是那等过河拆桥、朝用暮弃的君王。何况国师对于大汉有大用。这么几年来,国师对于大汉的付出,朕亦看在眼里。国师心性如何,朕也看出了几分。”
他慢慢转身望向霍去病,又道:“朕也信国师,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若国师能始终心有分寸,朕亦能成人之美。”
得到心心念念的回答,霍去病顿时就将激动开心写在了脸上,“臣多谢陛下!”
刘彻嗤笑了声,嫌弃道:“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快给朕收起来。”
霍去病将现出来的一口白牙藏了回去,斟酌几许,瞅了眼刘彻,还是开口道:“可是陛下不担心,臣与国师成亲,官权过大,使朝堂失衡?”
“再大,能大得过皇权?”刘彻睨他一眼,不以为意。
“皇权是天,官权再大,自然不可能遮了天去。”霍去病耿直道。
刘彻嗯一声,算作认可这句话。但下一秒,他不知因何轻笑了一下,有些看笑话的意味:“但朕怎么感觉,国师并不愿嫁给你?”
霍去病眉眼当即一垮。
刘彻乐了,“怎么,她果真与你说过了?”
“……是。”霍去病很不想回答,但面对君王,不能不回答。
刘彻上下打量他一眼,忽而叹了一声,摇着头道:“冠军侯啊,你……路还很长呐。”
霍去病欲哭无泪。
刘彻一脸很想帮他却无能为力的模样:“此事朕帮不了你。若朕强行下旨给你二人赐婚,说不定反倒适得其反。”
“臣明白,谢陛下好意。”
看他没精打采的样子,刘彻也没办法,只能道:“朕相信你。等你什么时候拿下了国师,你再来找朕求旨意吧。”
霍去病只得拱手:“是……”
刘彻笑道:“朕等你好消息啊。”
霍去病内心一把辛酸泪。
次月,刘彻于朝会上下旨,于元狩二年春三月,对河西起兵,夺取河西之地。
旨意下来后,整个大汉都开始为此次战役部署备战。
寒风凌冽,硝烟渐起。
长安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雪花如絮,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沈乐妮踏进殿门,宫人放下厚重门帘,将浸骨风雪拦在了殿门之外。
“陛下。”沈乐妮抬手行礼。
刘彻正在笔尖不停地处理奏疏,手边的竹简已经堆了一小堆儿,闻言他头也不抬,“你且等等,朕这里还剩几卷奏疏。”
“是。”沈乐妮便垂首候立一旁。
一刻钟后,刘彻放下御笔,有些疲劳地长舒了口气。
“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有何吩咐?”
“没什么大事。”刘彻轻轻扭动着手腕,说起道:“如今你那军训,也开展了好几次了吧?”
沈乐妮回道:“已有六次。”
“参与过的将士数量有多少?”
“已达万人。”沈乐妮补充:“多为冠军侯所建之骑兵。”
刘彻浅浅嗯了一声,忽然神色感怀:“朕还记得,那年章城门外汇演,仪仗队何等风采,令百官百姓,赞叹不绝,一连好几个月,成为长安城百姓朝臣茶余饭后的谈资。”
听他说起这个,沈乐妮心思一动。她面上带着笑容,郎朗道:“正是大汉将士个个骁勇威猛,臣只不过是将将士们最好的一面为陛下挖掘出了而已。”
刘彻笑了两声,“国师这两年在朝堂上,也学去了几分阿谀奉承之术啊。”
沈乐妮稳如老狗,“臣只是实话实说。”
“你说的倒也是。我大汉将士,自然个个勇猛。”说笑完,刘彻说起了正事:“朕有意,再举行一次汇演。国师觉得如何?”
沈乐妮心道果然猜对了。她开口道:“战事在即,寒冬凛冽,确实有必要提一提将士们的士气。且在城内开展军队汇演,不仅可以提高将士士气,还可以鼓舞大汉百姓。若将士与百姓同心,于战事只会有利无害。”
“说得不错。国师认为此次汇演为多少人合适?”刘彻问。
“三千人足以。”
“可。朕便将此事交予你和冠军侯。朕给你二人半月时间准备,可够?”
“足够。”
刘彻颔首:“既如此,朕便等着半个月后,于章城门外重见大汉之军气吞山河之风采!”
沈乐妮拱手郑重:“臣,领命!”
出了宫后,沈乐妮便去城外军营寻了霍去病一趟,将刘彻的旨意告诉了他。
经过商量,两人就在骑军中选拔了两千五百人,再在南军与北军里选拔了五百人,将这三千人带进了军训校场里。
雪已经停了,薄雪渐消,与尘泥融为一体。
这三千人都是经历过军训的,再次进入到熟悉的校场,众人在怀念那段亦苦亦甜的日子时,也不免对此行有些好奇疑惑。
等到人都站好,沈乐妮走到高台上,环视一圈下面薄雾中黑压压的人群。
这三千人里,有的是不久前才结束军训,有的是去年乃至前年参加的军训,但无论时间过去多久,重新站在这里之时,他们也没有忘记曾经刻入骨髓的训练,个个姿态挺拔昂扬,闭口安静不语。
开阔的广场上,虽无人声,气势却扑面而来。
沈乐妮对此相当满意。她也不废话,开门见山道:“今日将大家召集到此,乃是陛下有旨。”她正色,扬声道:“陛下有旨,将于半月之后,于章城门前进行汇演!”
声音在薄雾中荡出去极远,将士们仍保持着安静秩序,但那一双双注视着沈乐妮的眼睛里,是克制不住的激动。
汇演啊!
当年仪仗队在章城门外走了一遭,收获了多少百姓的惊叹!陛下更是称之为,大汉第一军!
很长一段时间,长安城内处处都有人议论仪仗队,说其何其威风凛凛,何其气势磅礴!
他们早就期待自己也能在百姓们面前走上一走了。都是参与过军训的,他们也想让陛下和百姓们知道,他们也不比那仪仗队差!
如今,可算是等到了!
将将士们的眼神收于眼中,沈乐妮又道:“诸位将士也都知道,当年仪仗队在章城门外的汇演,是何样的盛景。如今大汉与匈奴战事在即,陛下也想看看,经过军训的将士们,士气比之从前如何!”
她环扫台下,沉声道:“所以,将士们!你们能不能在半个月之后的汇演上,再次让陛下、让百姓们看见我大汉军队之威仪?!”
回应她的,是震破云霄、久久不绝的如同宣誓一般的回答声。

第185章 战前阅兵
给将士们打完鸡血后,沈乐妮便将这三千人分开来,照例以一百人为一个方队,组成了一共三十个方队的临时军队汇演组。
既然是阅兵,那么仪仗队定然必不可少。沈乐妮便将已经成为军训经验丰富的教官的仪仗队成员都召集起来,再组成一支连队,与其它三十个连队共同训练磨合。
接下来,沈乐妮便同教官们一起抓紧着时间训练,欲在半月后让全长安城百姓看看,大汉将士的最好风貌。
与此同时,刘彻也将即将再次举办军队汇演的消息散发了出去。不到一日,就已传得遍城知晓。
毕竟前年那一次仪仗队的汇演,就已是叹为观止,令百姓们称赞不绝,那时候“军训”与“国师”二词,在长安城内很长时间都是街谈巷议。
何况听说这次汇演竟有三千人之数!那是怎样的震撼!
若能亲眼所见,此生无憾!可不能错过!
寒冬天冷,可长安城内像是一个被煮得咕嘟咕嘟冒泡的锅子,各处都在热火连天地讨论此次期待已久的汇演。
明明时间尚早,可离章城门最近的客栈客房都已被订满,为的就是等那一日到来后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章城门外,抢占一个好位置。
而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贵人,则不屑于和平民去挤那方寸之地,于是纷纷把目标看向了章城门附近视野开阔、能够尽览城门风光的高阁雅间。好一点的雅间一度被炒上天价,一间难求。
等到沈乐妮听说时,惊讶到嘴巴都张成了个‘O’型。
她想过百姓们或许很期待,没想到这么……这都不是期待了,这是疯狂了。
为了让那些没抢到好位置的百姓们安安心,沈乐妮与卫青商讨出了汇演路线,依旧是从校场出来,从章城门外走过,然后围着整座未央宫绕一圈,再回到章城门集合,接受陛下训话。
沈乐妮将方案递给刘彻,
得到应允后,沈乐妮便将消息散了出去。
于是许多与好位置失之交臂的百姓听说以后,激动的上蹿下跳。这围着未央宫绕一圈,那么他们即使抢不到章城门外的好地方,在沿街地方同样可以瞧清楚汇演盛况。
因而许多百姓又转变了目标,又掀起了一阵短暂的客房竞拍风气。
离汇演日还剩几天,沈乐妮抽出空来,带着人仔细转了一圈行进路线,将妨碍方队行进的东西都给清理了干净。
最后的三日里,每个夜晚宵禁以后,沈乐妮和卫青就带着浩大方队出了校场来到大街上,进行最后的彩排。寂静黑沉的夜里,城内却是时不时响起震天的喊号声和踏地声,似闷雷滚滚,令许多人失了睡意,扒在房门口透过门缝去看。
汇演前夜,结束了最后一次彩排的将士们回到了校场。明明是深夜,明明经历了一日暴汗的高强度训练,可却没人有丝毫睡意。
立在广场前,无数双黑夜里炯亮似兽瞳的眼睛一瞬不瞬盯紧了台上的沈乐妮。
沈乐妮跨立而站,扯着清亮的嗓子开始简短的加油打气:“将士们!为期半月的紧急训练到今日便算结束,明日便是汇演之日!陛下和长安城所有百姓,将会亲眼见证将士们这段日子艰苦训练下的成果!还有三个月,大汉将起兵匈奴,你们可有信心,将大汉军队的勇猛无双、磅礴气势给展现出来?!让陛下和大汉百姓,看到你们取胜河西的决心?!”
“有!!!!”回答声惊破寂静的夜,在墨色里荡开。
“很好。”沈乐妮训话:“时辰不早,我也不再废话。今夜好好休息,不必紧张,明日拿出最好的精神,迎接此次汇演。”
将士们再次齐声而应。
沈乐妮最后提了一下明日起床时间和着装要求等事宜后,便解散了队伍。
次日辰时,天气放晴。金灿灿的暖光破开薄雾,大地如洒金箔。
天未亮时,整座长安城就如同睡醒了一般,喧嚷声四起。百姓们一早跑出家门与客栈,齐齐挤向章城门与汇演路线相关街道。
许久未见的万人空巷盛景,再次出现。
未央宫一圈的街道上都被百姓挤满,一眼望去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幸而一早卫青就派了军队守卫街道两侧,腾出了街道中央的路段,将百姓们拦在了两侧,这才没人敢在街上乱窜。
半个时辰后,着龙袍戴冠冕的帝王被仪仗和禁军拱卫着自未央宫内直接来到章城门外。亲见皇帝,百姓们激动的直接匍匐在地行大礼,山呼海啸地呼喊陛下。
虽然皇帝在场,可百姓们讨论的热火却不曾消减,嗡嗡声如潮水阵阵。
此时的校场内,三千余名将士已经整装完毕、按照顺序列队而站,等候时间一到便踏出校场大门。
打头的是仪仗队,霍去病执旗在前,两位护旗手抱剑立于两侧。仪仗队成员穿的依旧是沈乐妮所改制的新式军装,黑衣黑裤黑靴,甫一穿上身,凛然肃穆气势就扑面而来。
其余的三十个方队,因为此次汇演乃是刘彻临时决定,虽然剑是够的,但却不能及时赶制出三千套成衣,所以沈乐妮只能让他们穿上大汉的军服。同样也是以黑色为主,乍一看倒也倒也和仪仗队不太违和。
三十个连队整整齐齐地串在仪仗队后面,黑压压宛如一条黑色长龙,蜿蜒往后,看不见尽头。
校场内静谧无声,可一墙之隔的外面,却是喧闹无比,各种声音糅杂到一起透过墙壁钻进将士们的耳朵里,既是紧张又是焦虑。
沈乐妮当然看出了他们的情绪。
这三千多人里,只有仪仗队参与过汇演,因而面对外面虽然看不见但已然能够想到的盛况,许多将士都控制不住紧张起来。
沈乐妮边往后走边肃着脸色扬声道:“将士们,外面的百姓已经准备好目睹你们的风采,那你们是否准备好,接受陛下和百姓们的检阅?!”
回答声倒还算洪亮沉着有气势。
还有一刻钟,沈乐妮让他们放松活动了一下,便集合好队伍,她跟随在仪仗队侧面,卫青则跟在长龙中间。
待大门大开,沈乐妮高喊口号,带着龙头步出了校场。
黑沉沉的军队宛如游龙出云,整齐有序地踏上大街。三十一个方队,踏着划一的步伐,每一步都严谨到仿佛被机械控制,如同复刻一般。
号声高亢,三千双腿踏地有声,携雷霆之势,滚滚而来。
将士们个个挺拔身姿,笔直的脊背宛若怀中之剑,宁折不弯;他们的双眼平视前方,任外界如何喧嚣,也不受干扰,炯亮而坚毅;脚下的步伐如同他们的意志,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刺骨的风呼啸张狂,吹得黑旗剧烈翻涌,那金龙在黑云间翻腾翱翔,似要向云霄。
将士们迈着铿锵整齐的步伐,绕着未央宫而行。路过之处,两侧尽是震耳欲聋的叫喊嘶吼声。有人喊大汉必胜,有人喊陛下威武,有人喊冠军侯,有人喊国师,总之喊什么的都有。
百姓们叫喊到满面通红,将士们也被这激奋高亢的情绪所渲染,脚下踏的更是欲洞穿地底。
那一日,长安百姓如痴如狂,欢呼喝彩,喊破天际。
那一日,金光铺路,昭示着大汉龙虎之军势不可挡的结果。
第二次的汇演顺利结束。
此次汇演,仿佛将将士们和百姓们的战意彻底点燃。明明是寒冬时节,整个长安城却是热血沸腾。
就算过去了十来日,那股余热仍旧久久不散。
元狩二年一月初,离开战还剩下三个月左右。
如今霍去病更为忙碌,而沈乐妮也没什么大事要忙,整日和何平安交流心得,因此两人几乎只能在朝堂之上见得一面。
天气更加冷了,长安下起了大雪。
这一日,沈乐妮练完两个时辰的刀法以后,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然后舒舒服服地和何平安一起在廊下一边围炉煮茶,一边欣赏雪景,好不惬意。
沈乐妮给何平安递了一块刚做好的还热乎的点心,自己拿了块慢慢咬着吃。
炉上煮着的茶正咕嘟咕嘟轻响,沈乐妮嚼着嘴里有些吃腻了的点心,忽然叹了口气,小声咕哝一句:“要是有红薯就好了……”
烤红薯啊!香喷喷油滋滋的烤红薯啊!简直是冬日标配好嘛!她已经好几年没吃过了,都快忘了是啥味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