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等事,我怎么不知道?”林海大吃了一惊,听得女儿吓哭了一晚上,更是心疼地不得了。
“那会子老爷回姑苏处理事情,等你回来,这事都过去了。”贾敏长长地叹了口气。
林海皱眉道:“旁人裹脚咱管不着,但我林家女儿却不能裹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裹足落得残疾。那许嬷嬷也是老糊涂了,见着别人家给姑娘裹脚,她竟然自作主张要给菁玉缠足,念着她以前伺候母亲的份上,也不必打发去庄子,就送她回姑苏老宅养老去罢。”
贾敏要的就是林海这句话,第二天就派人收拾细软,将许嬷嬷送回了姑苏老宅。
菁玉躲过一劫,听贾敏提起太/祖放足政令,她在林海的书房里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本朝史书,在太/祖本纪和昭仁皇后本纪里找到了废除裹足的相关记载,她还在别的一本发黄的书里找到了这项政令的原文,只有寥寥二百余字,却明确禁止女子裹足,已裹足者,皆放足。
而这项政令背后出力最多之人,竟然是昭仁皇后。在《昭仁皇后本纪》一章,菁玉看到了这样的记载:“时沧海横流,天下大乱,帝与后起于寒微,并肩征战六合。昭仁皇后武艺精湛,率女子亲兵,常分麾左右,佐帝平定天下。前明已故,阻女真于山海关,帝后同登太和殿,大靖王朝自此而兴。帝尝私语后曰:‘与汝并肩于乱世,幸甚。’
后执凤印,统率六宫,尝与帝曰:‘陛下天下在握,子民皆为汝之子女,然女有悲乎,岂能枉顾?’遂进言废缠足之习,放天下女子之足。帝感后心,施放足令,天下女子,皆不缠足。”
看到此处,菁玉忍不住击节叫好,短短数语,昭仁皇后风姿可见,那位文武双全的女子于乱世中辅佐太/祖平定天下,入主中宫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天下女子求得免受缠足摧残的解放,北方缠足风气本来就不严重,南方却是重灾区,放足令发布的将近百年之中,一直都未断绝过。如今缠足陋习又死灰复燃,昭仁皇后泉下有知,如何能不心痛悲哀。
这位昭仁皇后有才有能,她若为帝,未必会比太/祖皇帝差,可惜她还是选择了退居后宫,征战四方,拼了命打来了天下,到最后属于她的,却只有紫禁城里一座坤宁宫和史书上这些溢美之词罢了。
昭仁皇后选择效仿长孙皇后而不是武则天,菁玉感慨唏嘘半晌,继续翻看其他人的传记。
菁玉跟着庄子瑜学了一年,后来就干脆不去了,缠足的事情被贾敏否决,她就把时间精力都放在了杂交水稻的培育上来。菁玉在自己住的院子里开辟了一小块水田出来,又缠着贾敏去金陵城外的庄子上住了一个月,好不容易才找到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野生水稻苗,带回家中准备试验杂交水稻。
命轮里有杂交水稻详尽的原理介绍和培育方法,这样一来,菁玉就不用两眼一抹黑自己去摸索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后世的先进科研成果带到这里,造福百姓,也算是物尽其用,命轮里的种田技能不能浪费了不是。
贾敏只当女儿小孩子心性,就没有横加阻拦,起初还以为她要种花,后来见她种的竟是水稻,吃惊之余更添疑惑,笑道:“咱家又不缺粮食,你还巴巴地种水稻做什么?”
菁玉一本正经地道:“我前段时间在书房里看到了一本书上写了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我就想试一试,若成了,就推广开来,这也是造福百姓的好事。若不成,您就当我随便玩玩。”
虽然命轮里有理论和方法,但真正实践上肯定困难重重,菁玉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成功,就算失败了,她还是个小孩的模样,也算不得什么丢脸的事情。
贾敏噗嗤一笑:“你才多大,哪里做得了这些。”携了菁玉的手抱在怀里,细细地看着女儿,忽然叹了口气,菁玉听得分明,那声叹息尽是遗憾之意。
“庄先生曾跟你父亲说过,若你是男子,将来定是可造之材。”贾敏摸了摸的女儿的小脑袋,“小小年纪就有为国为民之心,可惜却错投了女儿身。”
作者有话要说: 黛玉快出生了,男主快上线了。
☆、第三世(七)
“当女孩也挺好啊,还有漂亮衣裳穿呢,哥哥的衣裳都没我的衣裳好看呢。”菁玉仰起小脸甜甜地笑着,一副她这个年龄应有的天真烂漫模样,没必要去问为何女儿家不能为国为民不能建功立业了,问了又能如何,贾敏被贾代善那般教导培养,她还不是一样只能在后宅相夫教子。
贾敏不是刘岚,跟菁玉在心灵上没有共同语言,或许没有经历过刘岚那般从云端掉落泥淖的事情,就不会有那么深刻的转变吧。
贾敏笑道:“你不说我都忘了,这针黹女红你也该学起来,你玩泥巴我不管你,但女孩家该学的一样也不能落下。”
该来的逃不掉,琴棋书画针黹女红样样都得学起来,菁玉道:“母亲,前几日我在您房里看到一副新送来的山水绣画插瓶芯子,跟画上去的简直一模一样呢,我想学那种绣法。”
“那是松江顾绣,比苏绣要难得多了,你当真要学那个?”贾敏却是一愣,没想到菁玉一开口竟要学那最难的刺绣流派,顾绣将画绣结合,针法繁复多变,每一个精通顾绣的艺人都堪称书画大师,学绣工之前,必定要先学书画,方能得到顾绣半绘半绣的精髓,没五六年的工夫难以入门。
菁玉重重地点了点头,认真地道:“我不管它难不难,就觉得那插瓶芯子好看,我将来也要绣那么好看的画儿送给母亲。”
“悠姐儿这么孝顺,我就答应你了,只是顾绣绣娘难得,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你就先跟着我学丹青,横竖学顾绣之前都要学书画的。”贾敏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擅长丹青,更得梅晴点拨指导,画风既有梅氏的特点,又有自己的创新,教导菁玉学习书画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在贾敏心中,丹青一道除了是自己的兴趣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庞熠去世整整十二年,她一直活在贾敏的心中,活在那些缥缈多彩的画卷之中。
林家人口简单,贾敏平时的家务事也不是很多,就定了每天上午教菁玉学书画。命轮有那么多赖以生存的技能,却唯独没有琴棋书画,一切都等于是从零开始,贾敏教导女儿十分用心,菁玉也学得很是认真,技多不压身,将来回到现代也能多一个谋生的本事。
顾绣绣娘暂时没找到合适的,贾敏就寻了一位精通苏绣的绣娘来教菁玉女红,菁玉上辈子还是葭雪的时候跟林母身边的丫鬟珊瑚学过苏绣,现在仍然还记得,学起来轻车熟路,很快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让那位绣娘师傅咂舌不已,在贾敏面前直夸林家大姑娘心灵手巧,要不了多久,她就没有什么可教林姑娘的了。
这一年菁玉十分忙碌,早起跟着母亲学书画,下午跟着绣娘学女红,还要抽时间去盯着自己的试验田,种田倒不必她亲自动手,丫鬟里有不少都是农户出身,自有她们下地劳作,菁玉只需在一边吩咐即可,每天记录试验进度。
菁玉有过为奴为婢的经历,对自己院子里的丫鬟婆子们都十分同情厚待,她不会让这些种田劳作的丫鬟白白干活,总会给一些银钱当作报酬,在她看来,丫鬟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自己这个人,她管不了别人,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她们最大的保护。
菁玉记得自家刚来金陵的时候,薛家姑娘宝钗已然出生,其时不足五个月,如今也有一岁多了,她记得《红楼梦》原着中宝钗比宝玉大了两岁,宝玉又比黛玉大了一岁,心中默默一算,明年宝玉出生,母亲怀孕,后年就能迎接黛玉出生了。
每天过得充实无比,不觉时光悄然流逝,次年五月,贾敏果真诊出了身孕,他们夫妻已有一双子女,这个孩子的到来仍让他们十分欢喜,林海请了金陵最有名的大夫给贾敏安胎,还把明玉菁玉叫到跟前,叮嘱道:“你们就要当哥哥姐姐了,俗话说长兄如父,明玉身为长兄,理应多照应弟妹。菁玉虽小,我瞧着你管家理事还算不错,今后要多多替你母亲分忧解难,好让她安心养胎。”
明玉这些年跟庄子瑜读书,小时候的调皮劲儿都被磨得差不多了,一副老成稳重的模样,回道:“父亲放心,儿子一定当好长兄,好生照顾弟弟妹妹。”
菁玉也跟着道:“女儿会好好帮着母亲管家的,一定不会让母亲累着。”说完看着林海贾敏伉俪情深的样子,心中也不觉有些感慨,在古代,贾敏过成这样已经算很好了吧,所以她才不会像刘岚和庞熠那般有那么多的不甘心不情愿。
回到自己房中,菁玉粗粗一算,大夫说贾敏已怀孕一月有余,她算来算去,贾敏的预产期都在三月份,可黛玉明明是二月十二花朝节出生的,难道期间发生了什么变故,贾敏才会早产生下黛玉?
还是说这次剧情歪得太厉害,林如海和贾敏身体健康,他们所生的子女都不会有多柔弱,而黛玉为了和原着契合,提前出生才导致身体虚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