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故意加上最后一句,就是想着让先生以为自己是想要考个第一名哄家里长辈高兴,所以故意闹着弄这么一个私塾出来。
“珍儿这么关心大家,有心了。”
“这有什么,我祖父是族长,日后我也会是族长,整个家族都要我管着,现在只不过是记挂着他们而已,应该的!”
贾珍故意抬着头,表现的非常骄傲的样子。
郑先生看着贾珍哪个样子,觉得小孩子骄傲的样子很可爱,笑了笑。
他最开始来教贾珍的时候,也被这个熊孩子给气了好几次,只是没多久贾珍就摔伤了脑袋。
后来贾珍哭着说的那些话,他也听说了,想着小孩子虽然从小锦衣玉食的,但是平日里连想要见父母都难,倒也可怜。
后来贾珍重新来上课,扭扭捏捏的给他道歉了,解释了自己之前故意气他,就是想着让他去贾敬哪里告状,然后让贾敬来看他,就更加的心疼这个孩子了。
郑先生其实也是有自己的老婆孩子的,只是他家里实在是困难了些,父母辛苦种地,妻子织布给他攒钱上京考试,结果他之前考试的时候穿的太过单薄竟然感染了风寒,最后昏了过去,没有考过。
看病将自己所剩无几的银子都花光了,没办法只能来当先生,想着先找个住处,赚些银子,给去里去信,准备三年之后再考一次。
好在他运气不错,自己虽然没有考上,但是自己的一个同乡考上了,他们之前一路结伴而来,关系很是不错。
对方过了殿试之后因为有些关系,所以很快就被点了官,正好知道了贾敬想要给自己的儿子找个先生来启蒙,就推荐了他。
不然——这么好的差事哪里轮得到他。
或许是因为自己也有个跟贾珍差不多大的儿子,而自己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了,所以在面对贾珍的时候,有些移情,对贾珍很有耐心,也很愿意跟他多说些话。
郑先生将自己知道的一些书院和私塾的规矩什么的都说了,而贾珍也很认真的记着,然后准备再结合一下现代都的一些教育,来制定书院的规矩。
其实这个族学贾珍除了想要让它早些出现,改变日后贾家族学那乌烟瘴气的样子,其次——也是想着真正让贾家日后多出几个读书人。
人多读书,就会明理,懂规矩,这样日后应该会少很多纨绔子弟,也会少很多拖后腿了。
若是——他能够给那些孩子在族学的时候就开始洗脑,让他们懂规矩,懂法律,让他们对自己、或者说是对家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日后自己应该会省心很多吧!
这么想着,贾珍有些期待晚上的到来了。
晚上等到贾代化和贾敬回来之后,贾珍立刻跑到贾代化这里了,然后就跟贾代化说起了自己今天打听的那些书院和私塾的规矩。
“不过孙儿觉得,咱们这里是族学,所以不能照搬那些书院跟私塾的规矩。”
“哦——那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之前贾珍说着的时候贾敬就已经带着崔氏来了,经过昨天的事情,贾敬也不会在那么无视贾珍的话了,现在听到贾珍的话,他也想要听听自己这个儿子到底还有什么小点子。
“郑先生之前是因为生病所以最后没能坚持到考试最后,所以孙儿觉得——君子六艺别的不说,这射和御总要学的,总不能我们这功勋世家的子弟最后竟然连骑马、射箭都不会。而且锻炼好了身体,日后考试的时候也能坚持的住,我今天都问了郑先生了,科举——可苦了!爹,你真厉害!”
想到这个时代科举的那些号房,贾珍虽然觉得自己能坚持,但是想到日后自己要科举,还是觉得自己可怜。
对于这点,不管是贾代化和贾敬都觉得——很应该。
贾敬是自己经历过科举的,而贾代化是自己的儿子参加过科举的,他们两个对科举都是有所了解的,每次科举的时候,贡院里抬出来那么多人——他们也都是知道的。
所以,不管是为了他们功勋世家的脸面,还是为了日后孩子们能够在科举的时候坚持下来,他们都觉得“珍儿说的对”!
“其次——我们是族学,所以族人们来上学,笔墨纸砚什么的,总要族里来准备。但是——笔墨纸砚哪个应该都不便宜。郑先生说了,不说别的,纸张什么的可贵了。而且族人们来读书,午饭——族里总要管。孙儿就怕日后族人们不好好的读书,就只是来混午饭吃。郑先生可说了,他们哪里就有那样的人,去了不好好读书,只是为了混饭吃。还偷东西出去买银子。族里的银子也是银子,可不能让他们那么糟蹋。”
贾珍说的这个——贾代化和贾敬还真没有想过。
贾代化虽说小时候过过几天苦日子,但是——那时候小,很多事情早忘了。
而贾敬从小就锦衣玉食的,他是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者说他真的不认为有人会如此。
但是贾珍借着郑先生说的——让贾代化和贾敬不信都不行。
这样混日子的——怕是也没心思学习,但是族里那么多孩子,总有好好读书的,决不能让那几个不好好读书的将好孩子们给带坏了。
“这个——是个问题。”
“所以,孙儿想着,是不是日后每个月或者是每个季度考试一次,若是连着三次都是最后几名,就不准他再来族学读书。日后他若是真的想要读书了——就让他再来考试,考过了,就让他回来。都是族人,我们也不能做绝了!”
贾代化听着贾珍的话,立刻乐了。
“你还知道事情不能做绝了。”
“那当然了,怎么说我日后也是要做族长的人,总要为族人们考虑。毕竟——大家都是一个家族的,想要让家族长久下去,总要大家都好,家族才是真的好。”
贾代化听了贾珍的话,觉得很欣慰,然后还特意撇了贾敬一眼,意思就是让你给他看看自己的儿子,真是——当爹的还不如儿子。
贾敬尴尬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然后什么都没有说。
怪他了——但是他小时候是次子,从小他就没有这个概念,不然——他小时候那么拼命的读书为什么,还不是觉得自己日后要分出去,最后只能靠自己。
“还有——总有人的天赋不是读书,所以我们是不是在确定有人不适合读书之后做什么安排?”
这点——确实是要注意。
“那么——骑射学的好的,日后我和代善就安排到军营里去。”
贾珍呆呆的看着贾代化——你是不是傻!
第七章
“哪个——祖父,我父亲是科举入仕的,而我现在也在读书,日后是要考状元的。还有隔壁叔祖父哪里,赦叔和政叔都在读书,我听叔祖父说过,日后他们也是要考科举的。现在我们还准备了族学,让族里的孩子们也都读书,日后考科举。”
“我知道啊!”
“所以——你还要让那些没有读书天赋的孩子们去军营?”
你是不是傻!
“怎么了?”
说起来,宁国府和荣国府的第一代国公爷都是泥腿子出身,也就是说他们一开始都是种地的。
只是两兄弟运气好,前朝末年虽然没有达到天下大乱的地步,但是全国上下也没有哪个地方的日子是太平的,不然最后也不会官逼民反了。
他们两兄弟人算是很不错的,一天种地晚上回去的时候,在稻草堆里发现一个受伤的人,然后将他救回了家。
那个人是个游侠儿,最是讲义气什么的,现在他被人救了,那救命之恩,自然是要报答的。
那时候天下不怎么太平,贾演和贾源两兄弟就想要跟着哪个游侠儿学几招,日后也好防身。
他们从小就种地,还是很有一把子力气,而且在习武上竟然还很有天赋,所以在哪个游侠儿在他们家养伤的时候,跟着哪个游侠儿学了不少。
也是凭着这个,最后两人才在义军中闯出了名堂,步步高升,两兄弟相互扶持,最后竟然是第一批打进京城的,所以这才一门双国公,挣下了这宁国府和荣国府。
只是两人毕竟是泥腿子出身,虽然有些身手,但是却没有什么政治概念。
而他们的儿子——贾代化和贾代善在他们的教导下,虽然比他们好一些,但是真要说起来也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好在两人都是武将,倒也不需要整日里跟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过日子。
但是——你就是傻也应该知道,这文臣武将能出在一家里吗?
你到底是要干什么?
就现在——也是因为现在的皇帝在小时候跟着义军东奔西跑的时候,一直都是当时的宁国公夫人和荣国府夫人照顾的他。
哪个时候贾代化和贾代善一直都陪着他,虽然贾代化的年龄稍大些,平日里多是处在保护者的位置上,而贾代善则是他的玩伴,所以三人小时候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现在的皇帝对他并不怀疑。
不然你看看,若是哪个老子是武将,他儿子科举入仕之后,你看看父子两个能不能都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