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帝镇去看看?我对长孙氏很好奇。”
“好。”
俩人回到帝镇的时候,帝镇中人很多,基本上能回来的都回来了。不约而同,有一些是好奇长孙皇后什么模样品性,有些则是好奇李世民,皇帝们对于不能去围观人间天子这一条很不满,有条件的还能偷看起居注,在他出门打猎时看看,没有条件的只能等着转送的起居注概略。
皇后之中,唯一一个能让她感到惊讶的,只有赵飞燕。
“你的诗写的太好了!那些瞎眼笨蛋就认为皇后只能木哈哈的端着,不能美艳风趣,不能和皇帝玩,得天天叫皇帝去工作,多傻呀。你可真好啊,长得漂亮,又会写诗,还能生孩子。我就想活成你这样!”
长孙皇后:……我也让皇帝去工作。
赵飞燕把她从头看到脚:“你给我写诗,我跳舞给你看。”
李渊用力暗示她答应,划算的。
“这是文人雅趣。好啊。”拿诗文换歌舞,风流文人该做的事。
见到明德皇后马氏时,长孙皇后很想知道,她知不知道自己说她‘不能抑退外戚,令其当朝贵盛,此乃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耳’。
那篇文章后面还标注了‘我写给自己的不许让皇帝看见’,好像陛下还是看见了……
她把但凡有些故事,可以品评优劣的皇后的都说了一遍,希望这些人没看见。说古人被古人知晓之后,有些尴尬。
大量的客人帮她吃掉了几天份的祭品。
看到始皇和吕后联袂而来,好像关系很好的样子,长孙皇后陷入深深的疑惑中,默默的思考自己读的书是不是有什么错处和遗漏。她现在还在细细的阅读阴律,还没看到官方编纂的《冥史》和帝镇中皇帝们出品的《帝史》。
吕雉没有试图示好或是招揽她,礼貌性的认识了一下,就罢了。帝后相辅相成,夫妻和乐,绝非一人之功,真心相爱的人,死亡只会让他们更相爱。
尴尬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宫人把皇后的手稿拿给皇帝看,李世民看完之后大哭:“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刊印!发行天下!”
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皇后不仅书法与卫夫人相提并论,更是见解独到,目光如炬。
一旦发行天下,城隍就能买两本祭给自己,然后整个地府都传遍了。
李昭去海里之前,最后一次补足装备——不知道该买什么,把能用得上的都买一些,听说海水会腐蚀铁器,买石刀和银刀。看到这本书,看到著名是长孙皇后,买了一本看看,唔,夸我了。
赵飞燕十分欣慰:“你没骂我!”果然聪明人都会喜欢我。
那是因为长孙皇后把她归为宠妃一类,根本不值得点评。
吕雉:呵呵,说得确实不错,可恶。
明德皇后:……我家里人不听话我有什么办法。
薄太后:就她会说?外戚准没有好下场!你哥哥也未必能有多好。
独孤伽罗:“长孙无病,你家难道不会易储?!”
长孙无病微微一笑,信心十足:“不会,我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李渊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很想劝她别把话说的那么满,被人嘲讽时会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但转念一想,李承乾聪明可爱虚心好学,李世民管得严又委以重任,虽然现在有些偏疼李泰,但是问题还不大,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嘛。
……
匠作监中发生了一起血案,一个铁匠,一个石匠,为了争夺漆匠老婆的芳心,砍死了对方两次。
石匠和铁匠都被捆好了送去审判,这俩人倒是势均力敌,都是互相杀了对方两次。根据法律,应该都会被打入轮回。
漆匠的老婆和这两个人没有关系,她原先是另一个铁匠的妻子,后来改嫁。
扶苏处理完这件事,看了看刘盈:“很多生前的恩爱夫妻,到死后劳燕分飞。也有些新结合的夫妻,过几十年一百年,厌倦了,有些互砍一顿,有些好聚好散。”
刘盈把手里的书丢过去:“感慨什么呢?你也信了那些谣言?”
扶苏讪讪的把书放在旁边:“问问而已。”都说你和那功曹形影不离,那功曹确实长得不错,为人也轻浮。
刘盈仔细看了他一会,现在还没有看腻,在一起读书学习依然觉得有趣,这就够了:“我还听说你在人间时和某个判官关系甚密,那是个女人吧?”
“我和治下所有判官关系都不错,不要只盯着妇人。”
“哼哼。”
“哈哈哈哈”
……
一回生,二回熟,李建成第二年耕作时做的细多了。
虽说是一醉解千愁,但从种地开始,直到酿酒成功,期间都要愁死了。
李元吉把锄头一扔:“大哥,我想去投胎。”
“且慢,你不等李世民死下来?”
“不等,他在哪儿快快乐乐的享受后宫佳丽,派兵东征西杀劫掠美人和宝物,咱们在这里吃苦受累,他还没死,我先要气死了。”李元吉喝着偷来的酒:“您听见那些传闻,说什么魏征直言犯上,李世民大度能容,你不生气?”太子宫中有些人才,现在都他娘的为李世民效力去了。他宫里好几个杨妃,都是隋朝宗室,夺前朝的江山娶前朝的女人是惯例。只是不知道哪一个是我的王妃。那女人就没有半点忠贞吗?
李建成被他说得越发恼火:“你住口。”他怀疑李世民在自己死了之后也不放过自己,要不然怎么会如礼祭祀自己,却给三弟微薄的祭祀呢。
李元吉憋回去沉默了一会,又愤恨道:“长孙无病病死了,实在可笑,那妇人口蜜腹剑。我不想种地,也不想对别人称臣。干脆去投胎,说不准他死后江山也会大乱。他又打算去打高句丽,呵。”
李建成知道三弟受不了这里的苦楚,他也有些坚持不住,只是想看到李世民的晚年生活和死后下场,才尽力强撑。收麦子还算快乐,但在此之前漫长的等待太难熬了。
第224章 补全了。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丈夫为妻子服丧是一年, 皇帝通常不会为皇后服丧太久, 更不会穿一年‘齐衰’, 大臣一劝也就顺势换了,也有根本不穿丧服的皇帝。名义上是夫妻, 实际上是君臣。
李世民在丧妻几个月之后,就被群臣劝。
大臣们要求他振作起来,要健康, 要长寿, 要勤政, 不要因为难过就什么都不干!太子还年幼!皇帝你代表了国运,不要满脸丧气啊!别发呆, 别抱着儿女哭啊。
住在皇帝寝宫中, 和皇帝只有一墙之隔的李明达和李治也努力劝父亲, 别这样消沉。
那些最爱劝皇帝严肃认真别玩乐的大臣也改换了口风:“天可汗, 要出去狩猎吗?”
“对啊打猎啊。”
“去洛阳宫避暑?”
“民间还有很多小姑娘,多选不行, 选两个安慰陛下?”
“很久没听过秦王破阵乐了。可以听听吗?”
李世民去自己和皇后的陵前又转了两圈, 在元宫外又修造了住宅, 皇后寝宫中有人供奉皇后, 陵庙前面也有一些宫人, 每日按照皇后生前的规格来敬奉一切应用之物。从早起梳妆打扮的胭脂水粉,到一日四餐,睡前要喝的药, 一切应有尽有。每月制新衣、刊印的新书也供在这里,以免皇后感到无聊。
长孙皇后在阴间大部分都收到了,用着每月换新的胭脂香粉和螺钿,和生前一样,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打扮。她宅地的排列有些不幸,在杨坚隔壁,独孤伽罗每天看着她随意打扮自风流,然后在院子里收拾收拾总也收拾不好的祭品,每天一日四餐,虽然不多,但精致且不重复。
整个帝镇中,只有她一个人有这种待遇。
李渊:“真用心。”
窦惠:“是啊真用心。”想着如此祭祀妻子,就没想到他娘现在得自己给稻子浇水吗?
李渊:“汉武帝对卫皇后也很用心。”
“是呐,全镇的商机都给了她。”
能进出帝镇的皇帝皇后很多,但大部分都不愿意为别人捎带东西,上一任镇长乐于助人,这一任不行。世风日下,没有乐于助人的人,只有一个贪财又不愿意明目张胆揽财的人,把所有代买东西的都给自己的皇后,让卫子夫垄断帝镇的生意,肆无忌惮的开高价,为所欲为。啧啧。
长孙无病坐在树上很有些羞涩,心中自然是快乐。
继续摘桑叶,现在真轻松,上树都比以前容易。
又过了一会,忽然又觉得丈夫在看着自己,她甚至能感受到那种哀伤无奈的目光,还有痛心叹息,深深的思念之情,别离的相思之苦。情不自禁的抚摸着粗糙的桑树皮,觉得这树皮和他手上以及大腿上的老茧倒有些相似。丈夫的大腿也就这么粗……停!
她最近是个高产的诗人。年轻时偶尔庸俗些,也想学古时候的诗人写写怨妇诗,写不出来。用后世一位辛先生的话说,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能解决的事不会让人发愁,生死攸关的时候没时间发愁,只有既不急切又无法解决,才会烦闷无奈。现在嘛,她是一位高产的怨妇诗诗人,死后才一年,写了十多首。曹丕读了都说好。